654 還是她

隨着內監高唱的一聲“退朝——”,百官行禮跪送昭真帝與太后離去。

緊接着,衆臣起身,三三兩兩地結伴離開金鑾殿,邊低聲交談着今日之事。

解首輔走在最前面,正嘆氣問江太傅:“……太傅既早知此事,爲何也不提醒解某兩句?”

江太傅捋了捋銀白鬍須,笑着道:“亦只是眼觀細節之下的猜測罷了,既是未經證實之揣測,怎好妄言?如是假的,是爲造謠。若是真的,陛下遲早也會親自言明,又何須我來多言?”

解首輔聽得心情複雜。

所以,這話裡的意思是——這可是我憑本領猜出來的,你自己猜不出來怪誰去?

思及此,解首輔不免也反省了一二。

早前不覺得有什麼,現在既知此事,再回頭想想,便覺得之前的確就已有徵兆顯露……

那日於皇陵之內,這位吳家世孫,不……這位皇子殿下,便隨新帝左右出入陵殿,且於神案前奉香——

但,只不過是敬香而已,於先皇靈前,人人皆該奉香祭拜,單就禮數規矩而言,並無甚異樣!

再有便是新帝回京當日,據說這位皇子殿下曾隨其回過一趟燕王府——

然左右不過是去了趟燕王府,新帝與吳家本就關係甚密,又共同經歷瞭如此大事,待吳家的世孫多些親近重視,本也沒什麼可值得格外留意之處……

若說那日二人同去鎮國公府拜訪,就更沒什麼可多說的了,翎山之事,本就是許吳兩家與新帝共謀而成,當下大事已成,也不必再忌諱任何,一同登門拜訪又有何奇怪之處?

僅僅就憑這些,難道他們就敢猜測吳家世孫就是新帝藏在外面的兒子?——這不是有病麼!

哦,倒也不是罵江太傅的意思……

他只是想說,歸根結底,他們皆是被那所謂吳家世孫的身份給蒙了眼。

但凡是換個旁的少年郎,自然也會多些思量。

畢竟好端端的,誰敢去想堂堂吳家世孫的身份會有蹊蹺?

“說到底,還是你們太急了。”江太傅邊走邊笑着說道:“心不靜,被諸事分去了視線,自然也就未能着眼於細微之處。”

要麼怎麼常說棋局之上,唯旁觀者清呢?

解首輔想想也覺得是這個道理。

或除了他所看到的這些表面之事外,還有諸多細節已給出了提示,只是他從始至終注意力便不在那少年郎的身上。

於翎山行宮時,他的心思全在彼時的變故之上。

待回京後,一是處置廢帝的身後事,二則焦心於帝位交接之事。

他被太多重要之事分去了視線,又何來的心思去留意其它?

“照此說來,您從頭至尾,倒是一身輕了?”解首輔笑問了一句。

江太傅笑着嘆氣:“老了,不中用了嘛,怎好多事去扯年輕人的後腿?”

解首輔不免笑了一聲。

這位太傅大人,瞧着是上了年紀暈暈乎乎了,從前廢帝在時,偶爾還要嗯嗯啊啊地裝糊塗裝聽不清……

實則心裡卻比誰都要清明。

做到四朝元老,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各人各命,這本領橫豎他是學不來。

“陛下尋回皇子,實乃大喜之事。”江太傅笑着邀請道:“叔明不如隨我前去平清館小酌幾杯?”

解首輔趕忙擺手。

“如此關頭,豈有這等空閒,皇子認祖歸宗乃是大事,多得是需要安排商榷之處……”

說着,身後便傳來禮部尚書幾人的聲音。

“閣老留步。”

解首輔駐足,幾人快步追上前來,正是要與之細商此事。

幾人邊說邊往內閣方向而去。

看着一行人忙碌的背影,江太傅搖了搖頭。

這些年輕人還是沉澱得不夠啊。

但放眼一國朝政,百廢待興之下,需要的便是這樣的人。

若沒有這樣的年輕人頂着,他又怎能安心吃吃小酒聽聽戲呢?

而當下,大慶不僅是有爭氣的臣子,更有了一位賢明寬厚的君主。

這一位,是真正的寬厚之人啊。

——且還有了個現成兒的大兒子哩!

這一切,可當真是叫人安心得不能再安心了。

江太傅會心而笑,微躬的身形於硃紅宮牆之下,負手慢慢地走着。

……

長春宮內,宮娥內監侍立於外殿,卻仍舊隱隱能夠聽得內殿中有着少女不滿的說話聲。

“……您就是太寬容了,否則那些命婦們也不敢這般輕視您!要我說,昨日就該賞了她們巴掌……叫她們好好長個記性,也好分清何爲尊卑!”

昔日的桑雲郡主,如今的永嘉公主,身穿海棠色宮裝坐在臨窗的紫檀木圈椅內,手中捏着飛天仙鶴紋茶盞,一雙俏麗的眉眼此時滿含不悅。

一旁坐於榻中刺繡的海皇后輕嘆了口氣,頭也不擡地輕聲道:“休要多言了,莫要給你父皇惹麻煩……”

“砰!”

茶盞被重重擱下。

海皇后一愣,擡眼看向女兒。

“您究竟何時才能忘了這句話?”永嘉公主皺眉道:“從前在密州時每日與我念叨且就罷了,如今來了京城,父王成了父皇,我看誰還敢來找麻煩!”

海皇后無奈:“桑兒——”

“真不知您到底在怕什麼!”女孩子連日來積攢的不滿在這一刻爆發了,“您現在已經是皇后了,初來京中,本就是該於人前立威之時!可您倒好,成日京話也說不好,殿門也不敢出,好不容易等來了命婦求見,還任由她們踩到您的頭上去!”

有母如此,連帶着她也覺得丟臉至極!

那些宮人太監們,背後指不定怎麼笑話她們呢!

且當下宮中是沒有旁人在,若母后一直這般軟弱,日後又要如何面對後宮之爭?

一旁的內監聽得將頭垂得更低了幾分,生怕被這位公主殿下拉來“立威”。

這兩位是於十日前剛被接回京中,行了冊封禮。

雖說是由密州偏遠之地而來,可到底是皇后與公主,根本無人敢輕視半分,他們這些宮人們如此,那些命婦自也不例外。

新皇初登基,四下正是人心惶惶之際,哪家的夫人會如此不開眼,膽敢公然輕視皇后?

茅坑裡打燈籠——便是找死,可也沒這麼個找法兒啊。

昨日皇后覲見命婦時,他也在場,從始至終皆是看在眼裡的,歸根結底不過就是因皇后說不清京話,叫幾位夫人聽岔了去,夫人們小心謹慎之下未敢重複多問,如此方纔會錯了意而已……

怎就扯上輕視了呢?

結合這數日之事來看,在宮中摸打滾爬多年,見慣了形形色色之人的內監不免覺得,這多半是心中認爲自己的言行會被人輕視,纔會所見皆是如此。

這病,可未必好治。

且依他以往的經驗來看,當下宮中還沒個嬪妃呢,這位公主殿下便三五不時這般惱火,若往後來了新人兒,還不得拉着皇后將後宮的殿頂都給掀了去?

若再遇上個把厲害角色……

嘖。

那怕是得天天掄大刀唱大戲了。

內監已經隱隱預見了不會平靜的來日。

海皇后勸說女兒不可胡鬧,永嘉公主聽着這些八百年不變的說辭愈發怒其不爭,正要再發作時,一名宮娥來稟,道是有一內監求見,打前頭金鑾殿來的。

“叫人進來吧。”皇后看一眼女兒,以眼神示意她不要於人前失態。

永嘉公主忍着氣悶坐在那裡。

她便是於人前發作又如何,至少可以威懾他們,如母后這般畏畏縮縮,上不得檯面,才最丟臉。

那小太監行進殿內,恭敬地行禮。

永嘉公主掃了一眼,聲音淡淡地道:“是你啊。”

“是奴,勞公主殿下還記得奴!”

小太監渾身無一處不透着諂媚討好,這叫永嘉公主十分受用。

她記得這是父皇身邊的人。

數日前,她拉着母后去給父皇送點心,離開時,便是這名小太監將她們送出的御書房。

這小太監三言兩語間,便隱晦地表達了願意替她和母后效力之意。

這份示好,自然是再正常不過,這宮中的主子除了父皇和太后之外,便數她和母親了,但凡是還沒蠢到無可救藥的,豈會不知該怎麼做?

面對此等識趣之人,永嘉公主糟糕的心情略有好轉,遂重新端起茶盞,語氣隨意地問:“你來此處,可是有何要緊之事?”

“公主殿下怕還不知,今日早朝之上可是出大事了!”

永嘉公主嗤笑一聲。

“當下能有什麼大事。”

別是刻意誇大其詞,拿了雞皮蒜毛之事來哄她,就想要邀功吧。

真敢把她當作那等沒見過世面的來哄騙,她定不會輕饒。

“真真是大事,陛下要立儲,說是找回了在外多年的皇長子……”小太監下意識地壓低了聲音。

永嘉公主當即怔住。

海皇后握着繡針的手指一顫,吃驚地看向小太監。

皇長子?!

王爺……不,陛下何時有的皇長子?

是……是何人所出?

她竟一無所知……

“不知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先前可知有此事?”小太監謹慎地試探問道。

皇后張了張嘴,正要開口時,永嘉公主急聲道:“將前因後果仔細說明白了!”

“是。”小內監趕忙道:“起因本是今日幾位大人提議讓陛下充實後宮……”

他將起先衆臣的進言大致複述了一遍。

永嘉公主冷笑出聲,咬了咬牙。

“連家事也要管,我看他們分明是見不得我父皇和母后情深意篤,說什麼爲國事大局,根本是各懷鬼胎算計!”

一旁兩名自密州跟來的侍女低下了眉眼。

這一幕並不稀奇,從前在密州時,每每有人提議讓陛下選側妃,或是有人送了美人兒來,公主皆是如此反應。

而一貫謹小慎微,從不過問插手王爺之事的王妃,對此也多半隻是勸阻責備幾句。

說起來,似乎也挺值得深思的……

可從前再如何鬧,那是在密州啊。

當下這是京城,王爺成了陛下,豈還能如此不管不顧?

況且,若皇后已替陛下誕下了子嗣還且罷了,關鍵這麼多年以來只公主一個……

公主怎麼好意思鬧呢?

而現下這教訓不就來了嗎?

明面上公主再如何鬧,可王爺到底還是在外有了長子……

當下聽這意思,是要讓其認祖歸宗,繼承大統了!

皇后的神色有些怔然渾噩。

充實後宮……

這是她最怕聽到的四個字。

說來可笑且狹隘,起先她不願陛下起事,一則是怕陛下出事,二則便是……怕他當真坐上了這個位置之後,他身邊再不會只她一人。

縱然她或許永遠得不到他的心,可其他人也斷沒有這個機會,如此她便還能自欺欺人地當作他只是她一個人的——至少表面看來如此不是嗎?

可當下……

同那個突然出現的孩子相比,這些突然都變得不再重要了。

她幾乎是不受控制地問道:“這個孩子的生母……是何人?”

她真的很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女子,竟能叫他破例至此……

永嘉公主眼裡滿含恨色與諷刺。

做下如此不要臉的醜事,怕不是哪個窯子裡被贖出來的妓子。

這種人生下的賤種,也想搶走本屬於她和母親的一切嗎?——她的母親是皇后,未來的天子只該是她母后所出,誰也休想搶走她的父王,拆散他們一家!

自幼所聽所見,讓她對此極爲敏感,母親自己畏手畏腳,還要強迫她也跟着畏手畏腳,以至於她最怕的事情便是父王有朝一日會不要她和母親,乃至於無形之中早已釀下了心病。

看出這位公主殿下的輕視與鄙夷,那內監低聲說道:“這位的來歷很不尋常……乃是元獻皇后之子……”

“什麼!”永嘉公主滿眼驚異之色。

元獻皇后之子?!

怎麼可能!

內監便將此中隱情大致說明。

“……”

震驚之後,皇后心中只餘下了難言的苦澀。

她就說,怎麼可能會有別人……

原來還是她啊。

內監的話還在繼續:“且當年定南王將那個孩子帶回吳家之後,竟對外給了其吳家世孫的身份……說來,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去年入京爲太后祝壽之時,或也是見過的。”

“啪!”

隨着一聲脆響,永嘉公主手中的茶盞突然滑落,清澈茶湯隨着碎裂的盞身在腳下迸濺開來。

491 那座院子592 過得很不容易487 閣下哪位499 果然好用543 有話對她說151 佳節409 過於單純456 我不放心123 定是離間計393 作業來了151 佳節441 很蠢嗎314 刀的用法683 大結局(中下)618 殺了你兩次220 棲真院裡的秘密074 髮簪648 爾等聽旨259 “好傢伙”432 絕不能認(渃清涵萬賞加更)206 這就是私會吧569 狂妄099 認罪375 配不上娘娘559 打哪兒進的門357 不嫌麻煩嗎514 相送634 父皇糊塗了067 醉酒090 傾吐276 棗樹下346 第一628 有決定了(謝銘寶是懶洋洋打賞加更)424 齋飯(山東花菇萬賞加更)280 操心的天目511 那便不走吧334 春狩220 棲真院裡的秘密212 那個老匹夫103 替代376 這皇帝不能要了410 傾倒委屈562 止損纔是最好的時機219 真是個好人629 唯一捷徑(謝渃清涵盟主加更)181 雨夜殺機621 軍情急127 有錢一起賺529 豺狼155 許姑娘的親事637 長公主回來了364 衝動447 革職138 “天真又惡毒”278 有話要講129 狠人432 絕不能認(渃清涵萬賞加更)487 閣下哪位260 茫然的明時670 做夢546 要做得乾乾淨淨031 萬一還能用得上407 一個問題300 許明意的弱點337 有些人不打不行668 捅破669 瘋了嗎653 燈下黑106 彆扭的小少年403 雙喜臨門102 那個名字224 誰不想打一頓呢048 賞賜596 行了,走!117 恐懼470 萬事有輪迴371 何處相似?316 打得太輕了632 死不足惜(謝渃清涵盟主加更)657 冠上珠263 禮物215 公子的計劃154 辭行618 殺了你兩次129 狠人531 辨藥387 燕王的見面禮502 引蛇605 乾脆駕崩得了533 靠得住513 明時的小冊子221 他是不是傻呀496 “坐井觀天”179 金貴的二哥511 那便不走吧337 有些人不打不行441 很蠢嗎369 “生機”493 出雙入對324 紀大人破例
491 那座院子592 過得很不容易487 閣下哪位499 果然好用543 有話對她說151 佳節409 過於單純456 我不放心123 定是離間計393 作業來了151 佳節441 很蠢嗎314 刀的用法683 大結局(中下)618 殺了你兩次220 棲真院裡的秘密074 髮簪648 爾等聽旨259 “好傢伙”432 絕不能認(渃清涵萬賞加更)206 這就是私會吧569 狂妄099 認罪375 配不上娘娘559 打哪兒進的門357 不嫌麻煩嗎514 相送634 父皇糊塗了067 醉酒090 傾吐276 棗樹下346 第一628 有決定了(謝銘寶是懶洋洋打賞加更)424 齋飯(山東花菇萬賞加更)280 操心的天目511 那便不走吧334 春狩220 棲真院裡的秘密212 那個老匹夫103 替代376 這皇帝不能要了410 傾倒委屈562 止損纔是最好的時機219 真是個好人629 唯一捷徑(謝渃清涵盟主加更)181 雨夜殺機621 軍情急127 有錢一起賺529 豺狼155 許姑娘的親事637 長公主回來了364 衝動447 革職138 “天真又惡毒”278 有話要講129 狠人432 絕不能認(渃清涵萬賞加更)487 閣下哪位260 茫然的明時670 做夢546 要做得乾乾淨淨031 萬一還能用得上407 一個問題300 許明意的弱點337 有些人不打不行668 捅破669 瘋了嗎653 燈下黑106 彆扭的小少年403 雙喜臨門102 那個名字224 誰不想打一頓呢048 賞賜596 行了,走!117 恐懼470 萬事有輪迴371 何處相似?316 打得太輕了632 死不足惜(謝渃清涵盟主加更)657 冠上珠263 禮物215 公子的計劃154 辭行618 殺了你兩次129 狠人531 辨藥387 燕王的見面禮502 引蛇605 乾脆駕崩得了533 靠得住513 明時的小冊子221 他是不是傻呀496 “坐井觀天”179 金貴的二哥511 那便不走吧337 有些人不打不行441 很蠢嗎369 “生機”493 出雙入對324 紀大人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