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

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

縣衙門外,禰衡早早的就到來。

不同於昨日求官面試的兩手空空,今早的禰衡,手中拎着一隻雉雞當禮物。

雉雞是一種野雞,難以飼養,不食嗟來之食,一般抓住後不久就會餓死。

這在士人中被認爲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因此士人之間拜訪時常會以雉雞爲禮物,寓意收禮者和送禮者都有高尚的品德,不爲富貴所誘惑,也不爲強權所威壓。

由於雉雞不易飼養,死了也容易發臭,士人之間送的雉雞大抵都是風乾後的雉雞肉。

禰衡自有傲氣,又輕易不會去拜訪人,家中是不會存有風乾的雉雞肉的,因爲性格怪誕也沒個士人朋友,自然也借不到拜訪用的雉雞肉。

想到鄭平贈的四首詩,禰衡又不想丟了禮數。

於是一大早就去了市場,蹲了小半個時辰,才自獵戶手中購來了這隻雉雞,甚至還差點跟同樣想夠買雉雞的同縣士人爭吵起來。

一向不拜訪人的禰衡,大清早的竟然在市場蹲着,就爲了購買雉雞,這樣的反常讓衆士人頗爲好奇。

對於禰衡這樣的狂士而言,購買雉雞,自然不會是單純的爲了吃。

議論紛紛的士人,紛紛跟在禰衡身後,想瞧瞧一向孤傲的禰衡,到底要去拜訪誰?

結果這一來,就來到了縣衙外。

“縣衙?禰衡要拜訪的難道是鄭郡丞?”

“昨夜禰衡到了亥時都沒見到鄭郡丞,莫非今日想送禮拜訪?”

“嘁,送禮就能拜訪?這當鄭郡丞是什麼人了?”

“不對啊,禰衡素來狂傲,倘若鄭郡丞沒有同意,禰衡會舔着臉一大早的就來送禮?”

“嘶~這麼說倒也對啊。難道真的是鄭郡丞同意禰衡來拜訪的?以士人之禮拜訪,禰衡憑什麼有這樣的待遇?”

“不過是會些文章辭藻罷了。”

“.”

士人之禮贈雉雞,大夫之禮贈大雁,公卿之禮贈羔羊。

衆士人由一開始的驚訝,漸漸變得羨慕,甚至有了嫉妒之意。

畢竟以鄭平如今的地位,卻同意讓禰衡這樣的“污點士人”以士人之禮拜訪,其餘士人卻沒這個待遇,如何不讓人費解?

吱呀——

大門開啓,鄭平自內而出。

白袍銀鎧,依舊是行軍時的裝束。

禰衡一見鄭平,連忙作揖行禮,語態謙恭:“晚生禰衡,見過顯謀先生。”

這一句稱呼,差點沒將圍觀士人的下巴給驚掉。

晚生?

先生?

這莫非是在戲耍我們?

向來孤傲的禰衡,什麼時候這麼謙恭過?

“這是我眼花了嗎?禰衡自稱晚生,稱呼鄭郡丞先生?”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禰衡今日不狂傲了?以禰衡的個性,不應該點評鄭郡丞一番嗎?”

“喂喂,你們昨夜誰最後離開的?禰衡昨夜在縣衙到底說了什麼?”

“誰會關注禰衡的事啊,巴不得他昨夜一直吹冷風呢。”

“難道,禰衡跟鄭郡丞以前認識,所以纔會如此謙恭?”

“鄭郡丞邀禰衡進縣衙了,有昨日通過考覈的沒有,去縣衙旁聽下。”

“.”

衆士人議論間。

鄭平已經邀禰衡來到了內堂,早有散吏將宴席準備。

禰衡有些受寵若驚。

自名聲“臭”了後,這還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設宴招待禰衡。

畢竟禰衡的嘴,號稱漢末第一噴子,這同縣的士人大抵都被禰衡噴過,誰還會邀禰衡赴宴啊?

“如今民生疾苦,糧食緊缺,自入高唐縣之日起,這酒就已經戒掉了。白水無味,切勿嫌棄。”

寒暄一陣,鄭平端起水樽,向禰衡解釋了一句。

禰衡見白水清澈,不由心生感慨:“清廉如水,心若荷香。顯謀先生心懷民生疾苦,晚生又豈敢嫌棄?”

鄭平又考校了禰衡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禰衡都對答如流。

對答之間,禰衡對鄭平的敬意也愈發的深了。

鄭平能問出的問題,幾乎都是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經典中的核心要義,這意味着鄭平不僅博覽羣書,更是對這些經典書籍有過研究的。

禰衡自負才智,瞧不起同縣士人。

但在鄭平面前,先是被四首月下獨酌的辭藻意境鎮住,又被鄭平今日對各家經典信手拈來的才學給驚歎到。

“顯謀先生,晚生有一事不解。”禰衡放低了姿態,拱手詢問。

得到鄭平的示意,禰衡微微清了清嗓子,道:“顯謀先生能治各家經典,爲何不著書立說,亦或者與人辯論、點評時事,以此揚名於世間呢?”

“若非親眼所見,晚生對顯謀先生的印象,依舊只是‘康成先生之子’六個字。”

但凡有才的士人,都喜歡與人辯論。

這辯論多了,自然就在士人圈揚名了。

哪怕禰衡得罪的人不少,但禰衡的才智卻是同縣士人都心知肚明的。

鄭平哈哈一笑:“論著書立說,誰又能比得上家父?珠玉在前,瓦石難當啊。”

“至於與人辯論、點評時事,這不過是士人求名的手段。可家父已經是海內名仕,有‘康成先生之子’六個字,足以讓我知名於世,我又何必再浪費時間去與人辯論、求一虛名呢?”

“我輩士人,學的是興邦立業之術,自當以經世致用爲基礎,學問必須有益於國事。”

禰衡凜然。

這若是尋常有志士人,大抵想着要超越父輩的名氣,不想被人稱呼爲“某某兒子”。

鄭平卻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鄭玄都是海內名儒了,又何必浪費時間去求虛名?

利用父輩的名氣,去經世致用,興邦立業纔是最緊要的事。

禰衡凝聲又道:“顯謀先生這般言語,功利心過重,就不怕被人點評是非君子所爲嗎?”

鄭平笑道:“功過是非,自有後人點評。方今亂世,民不聊生,倘若有能力匡扶亂世的士人還只想着獨善其身,而不盡其才能兼濟天下,縱然有君子虛名,亦不過是一羣自私自利之輩。”

“燕雀,又安知鴻鵠之志?”

鄭平言語揮斥,格局又遠勝於普通士子,聽得禰衡心潮澎湃。

禰衡雖然恃才傲物,但依舊只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

性格使然,不願同流合污,但又渴望得到認同,也想盡其才能兼濟天下。

禰衡念頭通達,當即起身拜道:“晚生雖然尚未及冠,但自負才智不遜他人,願求一縣令之職,治這般縣之民。”

前來求仕的士子,大抵都是聽鄭平安排。

但禰衡卻是直接求縣令一職,不僅膽大,目的性也極強。

“般縣縣令,另有賢才委任。”微微搖晃手中的水樽,鄭平的語氣漸漸凝實:“亂世飄搖,文弱書生大抵都是貪生怕死之輩,既不識這兵事兇險,也不知何爲兵者國家大事。”

禰衡心有不服:“先生何故小覷晚生?晚生雖然主修文事,但也勤練騎射之術,並非貪生怕死的文弱書生。”

“好!”鄭平放下水樽,看向禰衡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我即將舉兵樂陵,但軍中尚缺一鼓吏,不知足下可敢隨我從軍?”

禰衡有才,但因爲還年少,其閱歷大多來自於各家典籍。

對先賢的道理是信手拈來,但卻缺少對實踐的認知。

能讀萬卷書,卻未行走萬里路。

有過人的才智,但書生氣太重。

鄭平欣賞禰衡的才智,自然也希望禰衡這個少年,能在磨礪中有更多的感悟。

鼓吏並非是羞辱。

軍中的鼓吏,涉及到了軍中號令,也是需要聰慧機靈的人才能擔任的。

以禰衡的聰慧,學習起來並不難。

難在於,禰衡是否有從軍的膽氣!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連鄭平自己都不敢保證會不會被流矢擊中。

不出鄭平意料,禰衡遲疑了。

上戰場,不是兒戲。

這不是喊個口號,就敢說自己能隨軍的。

禰衡咬着牙,雙手有些顫抖,內心也陷入了糾結爭鬥。

雖然剛纔跟鄭平說,他禰衡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但那是受到了鄭平的激將,氣勢不能丟。

可若真的要上戰場,禰衡要考慮的就不是口舌之爭了。

鄭平也沒有催促,只是靜靜的飲着白水。

若禰衡只是爲了一個面子,就違心的去說願意從軍,鄭平反而是不會讓禰衡跟隨從軍的。

到時候若在戰場上瑟瑟發抖、違反了軍令、延誤了軍機,鄭平就不得不以軍法來懲處禰衡了。

這並非鄭平的本意!

若是禰衡不敢跟隨從軍,那今後禰衡的位置,也就侷限於文書了。

良久。

禰衡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雙手的顫抖也消失了。

起身、作揖,禰衡恭敬一拜:“先生教誨,令晚生茅舍頓開。螻蟻尚且貪生,人自然也會畏懼死亡。”

“沒有受到死亡的威脅,又何談不懼生死?”

“晚生不才,願當先生麾下一鼓吏,隨先生出徵!”

鄭平起身大笑:“既是男兒當自強,莫忘少年凌雲志。我年長你兩歲,你也不用自謙晚生、稱呼我先生,以表字相稱即可?”

“不知禰賢弟家中可還有長輩在?”

禰衡受到感染,心下激動,也改口道:“顯謀兄,家父十年前因病去世,臨終前替我取了個表字正平,教誨我行事要剛正不阿、平康正直,不爲權貴折腰,不爲金錢誘惑。”

衡亦有平之意。

平康正直出自出自《尚書.洪範》,寓意世事平安,公正不邪。

鄭平暗暗輕嘆,禰衡這性格,竟然還是家傳的。

“既然有表字,那今後便喚伱正平了。”鄭平微微斂容:“你且回去收拾細軟,祭拜令尊。再換一套利落的衣物,黃昏之時,在東城門外靜候。”

禰衡見鄭平黃昏就要出城,知道軍情緊急,也不再耽誤鄭平的時間。

這黃昏之時就要離城,那意味着在黃昏之前,鄭平就得將般縣的官吏一一委任。

鄭平肯單獨設宴,跟禰衡談論半個時辰,已經是忙裡抽閒了。

禰衡也不是個不識趣的,當即起身告辭。

“倒是個可塑之才!”

鄭平看向離去的禰衡,微微頷首。

如今效力劉備的人才,還是太少了,大抵都只能聽命行事,極少有能獨當一面的。

除了鄭平外,政務最嫺熟的反而還是高唐縣的縣丞胡昭。

不論是孫幹還是華緝,亦或者是平原王的長子劉駿,都還很稚嫩。

陳紀之子陳羣,理政能力不錯,但可惜陳羣跟着陳紀去譙縣了。

顯然,如今的陳羣並不想效力劉備。

“不知翼德在幽州,是否見到了盧尚書。”

“盧尚書抵達平原,纔是府君真正的崛起之時啊。”

鄭玄的門人雖然不少,但大抵缺乏歷練,可以用但卻不能重用,需要時間來讓鄭玄的門人成長。

但盧植的故吏卻是不同,那是能直接上手獨當一面的。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鄭平整肅心緒,讓親衛按名冊召士人到來。

這些士人,雖然都不是什麼奇才能才,但勉強能用。

而在縣衙外。

圍觀的士人已經得知禰衡要當鄭平的軍中鼓吏,一個個的眼神都變得複雜,嘲諷聲也戛然而止了。

軍中鼓吏,不是誰都能當的!

就如同鄭平測試禰衡的膽量一樣,普通的士子可不敢輕易隨軍。

效仿班超投筆從戎的士子,這世間並不多!

“沒想到禰衡,竟然有膽子隨軍,倒是讓我欽佩了。”

“這的確出人意料,沒想到這個只會寫文章的狂生,也有膽子去當軍中鼓吏。”

“比起這個,我更在意的是:禰衡恃才傲物,卻能對鄭郡丞心服口服。鄭郡丞之能,更令人驚歎啊!”

“這對我們而言,難道不是好事嗎?鄭郡丞連禰衡這樣的狂生都能讓其心服口服,可見其德行器量,比之康成先生也不差了。”

“鄭郡丞如此大才,也情願輔佐劉府君,劉府君的仁德信義,必然如傳聞一般。這是我般縣士子的幸事啊!”

“妙極!妙極啊!上官仁德信義,我等才能盡展畢生所學啊。”

“.”

一時之間,讚譽鄭平、讚譽劉備的聲音,此起彼伏。

漢末士人,大抵都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只恨時局混亂、又有太多的權鬥兵禍,這才讓士人們行事如履薄冰。

如今平原有劉備這樣仁德信義的平原相,又有鄭平這般雅量高致的大才相助,這平原士人間的風氣,也漸漸有了變化。

立正捱打,要改文,碼字速度上不去,日更兩萬成吹牛逼了。

先保底三更一萬二,有存稿我就多發。

(本章完)

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更新時間調整第342章 四營亂陣,袁紹被烏桓坑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242章 三郡結盟,太史慈入揚州第180章 長安變勢,韓馬進兵幷州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115章 賢才齊聚,擁韓馥制袁紹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請假一天第322章 各逞手段,劉備驚人之舉第277章 文丑戰敗,公孫殺帝奪璽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72章 量才而用,磨滅禰衡傲氣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65章 何爲仁義,彼害之我利之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第116章 雙魚濡沫,劉備迎娶郭昭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45章 矢志不渝,舉劉備爲茂才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紹謀爭遼東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28章 選將練士,關羽孤傲依舊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39章 立信於民,賞必行罰必信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230章 世事如棋,戰功寶寶袁術第47章 皇室帝胄,平原王外甥女第47章 皇室帝胄,平原王外甥女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245章 軍爭之外,鄭平以計誘之更新時間變動(不收費)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242章 三郡結盟,太史慈入揚州第39章 立信於民,賞必行罰必信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230章 世事如棋,戰功寶寶袁術第183章 劉備親至,假途兵指劉岱第63章 壯哉關羽,我輩義不容辭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211章 鬼才獻謀,曹操臣服劉協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289章 曹劉相會,奸雄試探仁主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第117章 常山真定,義士奔赴臨淄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121章 赤膽忠心,關羽戲耍逢紀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小孩發燒,今天兩點這章只能欠更了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請假一天第314章 圍魏救趙,鄭平算敵所算第205章 人才濟濟,劉備喜得三傑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
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更新時間調整第342章 四營亂陣,袁紹被烏桓坑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242章 三郡結盟,太史慈入揚州第180章 長安變勢,韓馬進兵幷州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115章 賢才齊聚,擁韓馥制袁紹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請假一天第322章 各逞手段,劉備驚人之舉第277章 文丑戰敗,公孫殺帝奪璽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72章 量才而用,磨滅禰衡傲氣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65章 何爲仁義,彼害之我利之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第116章 雙魚濡沫,劉備迎娶郭昭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45章 矢志不渝,舉劉備爲茂才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紹謀爭遼東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28章 選將練士,關羽孤傲依舊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39章 立信於民,賞必行罰必信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230章 世事如棋,戰功寶寶袁術第47章 皇室帝胄,平原王外甥女第47章 皇室帝胄,平原王外甥女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245章 軍爭之外,鄭平以計誘之更新時間變動(不收費)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242章 三郡結盟,太史慈入揚州第39章 立信於民,賞必行罰必信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230章 世事如棋,戰功寶寶袁術第183章 劉備親至,假途兵指劉岱第63章 壯哉關羽,我輩義不容辭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211章 鬼才獻謀,曹操臣服劉協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289章 曹劉相會,奸雄試探仁主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第117章 常山真定,義士奔赴臨淄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121章 赤膽忠心,關羽戲耍逢紀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小孩發燒,今天兩點這章只能欠更了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326章 敵後戰法,袁紹心態炸裂請假一天第314章 圍魏救趙,鄭平算敵所算第205章 人才濟濟,劉備喜得三傑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