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廢帝的後果

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然而卻似乎不在董卓和整個西涼軍的意料之中。最好的全本小說網站 雖然預料到會出現困難,但是董卓並沒有預料到會出現什麼樣的困難。 這顯然是缺乏準備的後果,董卓縱然能夠解決一時的危機,卻不免因此埋下了更深的隱患。

董卓的入京策略是從廢一帝、立一帝開始。

“聽說了嗎董大人要廢了皇帝,要立陳留王爲皇帝呢”一個西涼軍將士小聲的嘀咕,“你還別說,昨天我有幸見到了天子和陳留王,天子見了董大人竟然顫顫鬥鬥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反倒是陳留王年紀雖輕,但是卻對答如流,從這點看天子還真不如陳留王呢”“噓,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天子畢竟是天子,小心被別人聽到,這可是要掉腦袋的”一個稍微年長的將軍嚴肅的說道。

“知道啦,又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說,最近將士們都在傳呢,而且幷州刺史丁原這個老傢伙竟然向我們下了戰書,看來馬上就要打仗了,哼,幷州軍算什麼,這會定叫他們知道我們西涼軍的武勇”說罷使勁的揮舞了下手中的長槍。

老將軍苦笑了下,微微的搖了搖頭,他心裡知道雖然西涼軍在邊疆鎮守多年,而且曾經歷過羌族遊騎兵那恐怖突襲速度,比起kao鎮壓手持大棒,衣不遮體的黃巾賊黨的地方軍不知道要強多少倍,長期的榮譽也造成了一些自傲吧,畢竟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西涼軍放眼天下就是比起帝國最精銳的中央軍也是絲毫不落下風。但是,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對方可也是少數的邊防軍啊,能夠替朝廷抵抗匈奴騎兵的幷州軍會是軟腳蝦嗎

對於董卓的這個無謀之舉,我實在表示難以理解,既然大權在握,則當生息養民,盡力拉攏朝中重臣,尤其是應該聯絡地方豪強,這個時候急於建立威信,反而將中立者推到了敵人一方。

難道他真想當霍光的確,從現在情況看來,現在的漢少帝很怯懦,而陳留王卻顯得很有能力,並且當初漢靈帝臨死前要立的也是漢獻帝劉協,只不過何進爲了打壓董太后而立了自己妹妹的兒子。所以廢少帝立獻帝貌似也是忠臣之舉,董卓假如要爲自己專權考慮,應該立個弱的皇帝纔對,皇帝是個白癡才能符合當權者的心願,他卻要立能幹的漢獻帝,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

從這一點看,我對於被歷史學家妖魔化的董卓到底是忠臣還是jian臣產生了懷疑。從表面上看董卓是權力慾很集中的大臣,但有權的大臣並不等於jian臣,歷史上的周公、孔明不都集大權於一身嗎尹伊、霍光也曾有廢立皇帝的事情,但是後世不都把他們統稱爲千古大忠臣嗎從情況上看董卓也不過是和他們類似罷了。

蔡邕的命運,是面鏡子,反映出董卓的爲人,不管是說董卓沽名釣譽也好,還是什麼其他的也好,面對一個老學者他沒有一絲絲不敬,還強行提拔他,你想想一個人不停的威脅你的事,竟然是要提升你的官職。。。引用一句名言來說,讓這種威脅來的更猛烈些吧。

綜觀蔡邕的一生,他反對宦官,吃盡了苦頭,後來又因爲同情董卓,被王允逼死在牢裡。也只有在董卓當政的時代,纔得到過施展才華的機會。

董卓要立獻帝的時候,袁紹手握着劍,跟董卓大吵大鬧,吵完了拍拍屁股走人了,但是董卓呢,不僅沒有追殺他,反而封他做渤海太守,不要說什麼董卓聽信了什麼謀略,對於一個人敢當着一羣人的面威脅加頂撞你的人換做是你,你又會如何什麼狗屁四世三公,連皇帝都敢廢了的人還在乎那點虛有其表的勢力光這麼一件事,看得出董卓是個很大度的人。跟曹操一樣,有一種梟雄的氣質,成如何,敗又如何倒是後來袁紹反咬一口,做了反董的盟主,顯得很忘恩負義。

三國演義是最妖魔化董卓的小說,就是看演義,董卓這人也很可愛。他看見呂布鳳儀亭戲貂禪,先是怒不可遏,但回頭聽了李儒的話,又想把貂禪讓給呂布。這一點來看,董卓還是很大度的。只不過後來貂禪說寧死也要跟着他,沒辦法,換了你是,一個貌若天仙的女人死要跟着你,你會送人嗎

董卓最後還是改變了原來的想法,至少,董卓沒有把貂禪當作玩物,在感情上還是很尊重貂禪的自願。雖然是小說,那時如果真有這種想法,董卓也是很開明很進步的男人了,要知道古代女子地位可是很低下的。看連環計那一段,並不覺得董卓有多壞,只覺得王允很卑鄙齷齪罷了。王允這個自以爲是的傢伙不過是披着忠誠的外衣想要替代董卓掌握權利的一隻狼罷了。

董卓死後,一直被妖魔化,曹操掌權之後,爲了證明自己當年反叛朝廷的合法性,必須把董卓妖魔化。劉備也一樣,而且把曹操比作董卓。孫權的父親孫堅也是反董卓的先鋒,當然在這場戰爭中也得到了不少好處。還有袁紹、袁術、呂布,他們利益不同,但對董卓的態度是異口同聲的妖魔化。

董卓剛死就開始被不斷醜化,以至於幾千年也難以洗清,有些敢於爲董卓辯護的都遭到了無情的打壓,歷史是殘酷的,也是現實的,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勝着爲王、敗者爲寇罷了,至於後來三國的曹丕、劉備,孫權都稱了帝,比起董卓究竟誰纔是真正的漢賊呢

假如當初身便死,千古忠jian有誰知算了,不去想了,馬上就要迎接幷州軍的挑戰了,就讓我見識下聞名天下的呂布吧,也許還有那傳說中的陷陣營,真是讓人期待啊

第十一章 命運中的無奈第十九章 計奪洛陽第二十二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六章 難民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二十五章 孫堅損命第十三章 意料之外第十五章 相持第三十一章 返回長安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四十一章 長安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二十三章 奪璽第十四章 埋伏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九章 風之追憶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四章 魯肅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四十四章 天變第十八章 傳說中的貂蟬第四十四章 天變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九章 風之追憶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十八章 傳說中的貂蟬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八章 坐擁關中第二十八章 刁難第十七章 王允的邀請第七章 謀取關中第一章 重回三國第六章 何進的邀請第十九章 撤離洛陽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一章 月下美人第六章 再破曹軍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三十五章 一弦一柱思華年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六章 再破曹軍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二十章 陷入困境第六章 何進的邀請第十七章 談笑論呂布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十四章 司馬懿登場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二十七章 賈詡的決定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三章 偶然第十九章 撤離洛陽第八章 呂布結束語第九章 袁術稱帝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二章 宛城襲曹操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六章 再破曹軍第四十章 歷史性的決斷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九章 激戰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四章 血戰河內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五章 麋家兄妹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四章 魯肅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預告,關於新書的消息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二十三章 奪璽文和亂舞第三十六章 河北多名士(上)第七章 廢帝的後果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六章 黑暗篇章第二章 名士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六章 世事難料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三十六章 河北多名士(上)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三十八章 趙雲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四十二章 面對未來的思考第十五章 相持
第十一章 命運中的無奈第十九章 計奪洛陽第二十二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六章 難民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二十五章 孫堅損命第十三章 意料之外第十五章 相持第三十一章 返回長安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四十一章 長安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二十三章 奪璽第十四章 埋伏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九章 風之追憶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四章 魯肅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四十四章 天變第十八章 傳說中的貂蟬第四十四章 天變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九章 風之追憶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十八章 傳說中的貂蟬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八章 坐擁關中第二十八章 刁難第十七章 王允的邀請第七章 謀取關中第一章 重回三國第六章 何進的邀請第十九章 撤離洛陽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一章 月下美人第六章 再破曹軍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三十五章 一弦一柱思華年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六章 再破曹軍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二十章 陷入困境第六章 何進的邀請第十七章 談笑論呂布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十四章 司馬懿登場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二十七章 賈詡的決定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三章 偶然第十九章 撤離洛陽第八章 呂布結束語第九章 袁術稱帝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二章 宛城襲曹操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六章 再破曹軍第四十章 歷史性的決斷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九章 激戰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四章 血戰河內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五章 麋家兄妹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四章 魯肅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預告,關於新書的消息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二十三章 奪璽文和亂舞第三十六章 河北多名士(上)第七章 廢帝的後果第十二章 鬱悶的賈詡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六章 黑暗篇章第二章 名士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六章 世事難料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十六章 出兵前奏第三十六章 河北多名士(上)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三十八章 趙雲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四十二章 面對未來的思考第十五章 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