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荊州學派

果然不出我所料,此刻的荊州刺史劉備隆重接待了張繡一行,其熱情程度和歡迎的規模程度堪比歡迎天子的鑾架了。

不過隨即我也坦然了,畢竟嘛,像張繡這麼衝動而又不顧大局,毫無野心也不思進取的人物那是任何人都歡迎的,何況我們仁義之名遠播的劉皇叔呢,他當然也不會例外,並且他承諾給予張繡人力和物力上的絕對支持,希望張繡騷擾曹操的後方,我和張繡聽後都不由的lou出了會意的笑容。

不過這段時間我也可以好好休息了,許多亂七八糟的事我也懶的去想,前幾天李儒這傢伙還派人發了條消息給我說他現在過的越來越差了

李催和郭汜自從內鬥後誰也不信,近來又敗給曹操,猜疑之心更重,最近有不少西涼將軍都被他們殺了弄的人心惶惶,他本來想離開去投kao關東諸侯的,可是別人一聽到他的名聲不是拒絕就是破口大罵,所以他現在真的是感到走投無路了,希望我念在昔日曾共事的份上給他出出主意。當時看到他在信上說的我也不由的感嘆了半天,最後還是讓他在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我會讓張繡徵集兵力奪取關中的,畢竟天下之大已無我等西涼子弟容身之地了,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在。這也證明了我之前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董卓只要一死強大的西涼軍就會四分五裂,如果不是王允他們突然下手或者董卓對我再信任一些,我也許就會幫他來實現那所謂的皇朝霸業了。可惜

或者我的心裡一直曾對董卓抱有幻想吧,就算董卓再殘暴,對於將來的五胡亂華給華夏的神州大地所造成的損失簡直就是無可比擬的。所以我當初纔會選擇西涼軍的董卓吧,又或者我曾想投kao曹操的潛意識裡也有這種想法,不過既然現在已經決定走上另一條道路了,那麼我也不必再妄自菲薄就跟那些天下的名士俊傑鬥上一鬥吧。也許郭奉孝現在如果聽到曹操在宛城之敗也會笑的合不攏嘴吧,現在的他還沒得到曹操的重用呢,相信很快就能見到他了,絕代謀臣鬼才嘖嘖,還真是期待呀。

但是期待歸期待,現在的我還不得不老老實實的待在襄陽

在襄陽城中是段平靜的日子。

直到那一天我收到一封請帖,署名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我知道這是襄陽第一隱士,也是歷史上曾推薦諸葛和龐統的老學士,當即就答應了邀請。雖然他覺得作爲一個隱士,而又 “第一”有些滑稽。

那是一個江南的冬夜,雨來得格外的清、靜和淒涼。

在離襄陽城數裡之外的水鏡山莊,我見到了司馬徽、以及我曾想象過無數會的諸葛亮、龐統、徐庶。

這也是我第一次和荊州學派接觸。

也許當時我已經頗有些聲名,而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程昱,袁紹手下的許攸、逢紀、沮授、田豐均是公認的謀略之士,他們奇謀迭出,爲中原的曹袁兩大勢力勝出立下了汗馬功勞。那些都是北方的謀士,相形之下,荊襄、江東、漢中和益州則未見到十分出衆的人才,不免黯然失色。

“然而,他們不過是隱忍待發而已,荊州學派的才智之士,足以動亂天下。”多年以後回憶起這件事情的我想。

當時或許是好奇,或許是想見識一下北方的謀士,對我的到來,荊州學派排出了超強的陣容,也隱隱約約有些挑戰的意思。

我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

水鏡先生先說了些客套話,就提到了漢陽閻忠曾誇過我有良、平之奇一事。

賈詡趕忙答道:“慚愧得很,漢陽閻忠其實乃是我的舅父,其時我正欲謀官職,所以舅父特意爲提攜我所爲,名不副實啊。”

“噢,是嗎呵呵,賈公謙虛了。”

我的自揭短處顯然引起了荊州學派這批年輕人的好感,其實老實的說那閻忠是煩了我許久後才娶了我姑姑的。

但令我沒想到的是,這一招沽名釣譽之計竟然被荊州學派偷了個十足,在不久之後,荊襄便開始流傳“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從來沒有顯山lou水的諸葛亮和龐統馬上成就了大名鼎鼎的超級謀士級人物。不知道是我成全了歷史還是歷史成全了我,對於這點我真是哭笑不得。

我感覺荊州學派十分的自信,我和荊州學派的分歧倒不是對戰略戰術的選擇判斷上,這一點上雙方都是能達成共識,關鍵的不同在於對天下大勢的判斷。

“賈公,您輔佐董卓而董卓亡,輔佐李催而李催滅,輔佐張繡,而張繡也落到如今的地步,這難道是您做軍師的成就嗎” 一直靜靜旁聽的諸葛亮突然冒出一句。

聽到諸葛亮竟然提到這種問題,我不由的微笑道:“我不過是順勢而行,而不強以仁義來攪亂天下。我輔佐董卓,並不等於我就需要全力助他爲惡,也不等於我一定要置他於死地,我不過是想保全自己和盡本分而已。至於李催,他相信我的時候我自然全力回報,可是當他不信任我,開始算計我的時候,我只能選擇離開。而張繡,他的心既然不在天下,我又何必強人所難呢如果他改變了主意我這個當謀士的自當全力以赴”

我的這番說辭荊州學派表示了難以接受。

我不由得好奇的問道:“那麼,你們心中的主公,你們希望的將來,天下又是什麼樣呢”對於這點我一直比較疑惑。

此時的諸葛亮昂然道:“我們的主公必是劉氏宗族後裔,名不正則言不順,此其一;主公必須爲仁義之主,唯有仁義方可得民心,治天下,此其二;主公必要有超人之器量,能容人用人,此其三。這三者得之,再加上我荊州學派全力輔佐,天下何愁不歸於太平”

我搖了搖頭,不以爲然道:“漢室已亡,無可挽回,縱然漢室後裔有傑出人物,也不能改變現狀。此其一;我以爲你們實在過於迂腐,固然興以漢室復興之旗號能夠動人,可是最終能夠使天下太平的只會是強者,而仁義不過是最虛僞的藉口。此其二;根基和器量必不可少,而現在荊襄的劉備根基太差、益州的劉璋又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器量,環視天下,劉姓並無有實力而傑出之人才,此刻正是成就霸業的最關鍵時刻,若在過得幾年,天下大勢已定,縱然那位符合條件的主公出現,只怕你們荊州學派也無能爲力,不過是空耗精力,勉強行事,私心自用,白白空耗國力,惹得天下紛爭不斷,還談何太平”

一直不說話的龐統卻笑了笑“賈公此言差矣,中原北方之地至漢末黃巾亂黨、董卓肆虐以來,久遭荼毒,以往的富庶地帶已千里無人煙,現在曹操、袁紹兩雄並立,必將一場曠日持久大戰,雙方各自拼命招兵買馬,糧食不足已經成了關鍵,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一方獲勝,也需要付出慘重代價,而以後更需要分兵鎮壓,歷經此役,中原之元氣再難恢復。而我荊襄一帶,地方富庶,兵精糧足,雖無中原之大,卻有獨到之利,只要中原、北方尚未安定,我軍西取益州、漢中,併合荊襄,易守難攻,再以一上將軍進駐中原,大軍發兵直逼長安,兩路破之,以逸待勞,則天下指日可待也。”

我不以爲然道:“北方中原之地,已佔天下五之其三,實力之強,再難震撼,何況兵將久經沙場,戰鬥力驚人,非南方過於安逸之兵能敵,而今不顧大勢,再起禍端,無濟於事,又置江南、益州於戰亂之害,空耗國力,何益國人呢”

徐庶立即接口道:“漢室將傾,則我輩必然全力扶植,篡奪天下者,勢必暴戾待民,秦王嬴政,漢賊董卓正是此輩,唯有漢室正統方可使天下臣服,才能成就太平盛世,賈公如何不明”

我搖了搖頭,“要說仁德明主,莫過於三皇五帝,可是今天誰還會請他們的後裔來做天子呢漢有文景之治,更有漢武之雄,而漢高祖早先是市井小民的時候,誰又能知道他是真命天子呢今天漢室將傾,又憑什麼認定非要漢室正統纔是終結天下戰亂之人呢天下太平本來就是老百姓的心願,只需順勢而行,自然太平,何必再用機巧心智,假正義之名,越俎代庖,自以爲替百姓謀利而將他們送上死路,攪亂世道而混淆視聽,難道是正確的嗎”

諸葛亮笑道:“賈公所言不過是老莊那一套聖人不死,大道不止而已,大而無當,空而無用,自己修身養性還可以,治國平天下卻不夠。”

由於我們雙方各執己見,一番辯論之下,雙方都覺沒辦法說服對方,於是就各自保留了意見。

最後我長長嘆了一口氣,心想:“此刻的一番對話只是口舌之爭,然而這不同意見,最後也不知道要犧牲多少人的生命才能夠達成共識啊。”

我慢慢的站起身來,準備告辭,卻覺得有些話非說不可,不吐不快。

“我在西涼的時候,那兒人很窮,遠遠比不上荊襄這麼富裕、安定,加上連年的天災人禍,朝廷的賦稅嚴重,平民生活很苦。”

“有一次,我在街上被一位母親給攔住,她說她已經餓了三天了,一點東西也沒吃,她跪下來求我,求我給她一碗飯,不是給她自己吃,而是給她兒子。”

“我很同情她,於是就讓人從屋裡端了一碗飯給她,她就拿着這碗飯在街邊等着她兒子,這個時候,和她兒子一塊去山上挖野菜的人跑過來告訴她,說她兒子在山上被老虎咬死了。”

嘴上說着我又回想起了那件事,聲音也突然變得很冷,“你們知道那位母親是什麼反應嗎”

諸葛亮、龐統他們一呆。

我冷冷的說道:“那位母親聽到後大吃一驚,手一抖,把飯潑到了地上。她馬上撲到了地上,拼命的把那些飯塞到嘴裡,生怕別人搶了去。她就這麼趴在地上,一句話也沒說,慢慢的把地上的飯都吃完了。”

也許在對諸葛亮他們說這些話時我並不知道到我此刻冰冷的目光也變得出奇的柔和。

聽到這裡,此刻,就連在一旁笑眯眯不作聲的司馬徽也怔住了。

“從那一天起我就知道這漢朝已經死了。今天,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正義需要讓那麼多無辜的人死去。但是我很清楚,以正義之名來爭權奪利,最後是必將爲這些愚蠢而付出慘重代價的。”

“在下告辭了” 說罷,我長身而起,拂衣而去,翻身走進黑暗洶涌的雨夜中,片刻便被無盡的黑暗包圍了。

也許歷史上的那些名士們誰也沒料想到,動盪不安,自相殘殺的三國時代,直接導致了其後中國歷史上最爲慘烈的五胡亂華三百年,從東漢末年起的

幾百年裡,“人相食”,“易子而食”就一直沒有中止過。

但是將來的我是否有能力去改變它呢面對這些所謂的歷史英傑們我真的有辦法做到嗎

第四十一章 長安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二十五章 孫堅損命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三章 荊州學派結束語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文和亂舞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七章 謀取關中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十一章 徐晃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十七章 王允的邀請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三章 蔣幹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四章 魯肅第二十六章 難民第六章 何進的邀請第三章 偶然第三十六章 河北多名士(上)第二十五章 孫堅損命文和亂舞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九章 激戰第十八章 張繡VS呂布第十八章 傳說中的貂蟬第三十八章 趙雲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十三章 奪璽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十六章 雄兵百萬談笑破第十二章 計劃開始第四十六章 段煨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三章 蔣幹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三章 偶然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五章 丟車保帥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二章 名士第四十章 歷史性的決斷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五章 董卓第二十三章 奪璽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七章 廢帝的後果預告,關於新書的消息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三十八章 趙雲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四十二章 面對未來的思考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三章 蔣幹第四十六章 段煨第十四章 埋伏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十九章 撤離洛陽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五章 麋家兄妹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六章 黑暗篇章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四章 血戰河內第四章 強盜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八章 陳登第二十章 名將對決 馬超VS徐晃第四十六章 段煨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十九章 計奪洛陽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三十一章 返回長安第一章 重回三國第四十一章 長安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二十五章 孫堅損命預告,關於新書的消息預告,關於新書的消息第一章 天下如棋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三十五章 一弦一柱思華年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二十章 陷入困境
第四十一章 長安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二十五章 孫堅損命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三章 荊州學派結束語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文和亂舞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七章 謀取關中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十一章 徐晃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十七章 王允的邀請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三章 蔣幹第三十三章 蔡文姬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四章 魯肅第二十六章 難民第六章 何進的邀請第三章 偶然第三十六章 河北多名士(上)第二十五章 孫堅損命文和亂舞第十章 李儒心事第九章 激戰第十八章 張繡VS呂布第十八章 傳說中的貂蟬第三十八章 趙雲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十三章 奪璽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三十章 奇計下洛陽第十六章 雄兵百萬談笑破第十二章 計劃開始第四十六章 段煨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三章 蔣幹第四十五章 天意第三章 偶然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五章 丟車保帥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二章 名士第四十章 歷史性的決斷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五章 董卓第二十三章 奪璽第三章 荊州學派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七章 廢帝的後果預告,關於新書的消息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五章 回家第三十八章 趙雲第十三章 孫堅的潰敗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四十二章 面對未來的思考第二十一章 初見曹操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三章 蔣幹第四十六章 段煨第十四章 埋伏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十九章 撤離洛陽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七章 鬼謀亂天下第三十四章 遇險第五章 麋家兄妹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六章 黑暗篇章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四章 血戰河內第四章 強盜第三十二章 河北之行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八章 陳登第二十章 名將對決 馬超VS徐晃第四十六章 段煨第二十一章 水淹槍騎兵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三十九章 長安事變第十九章 計奪洛陽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三十一章 返回長安第一章 重回三國第四十一章 長安第二部 羣雄亂舞 第二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二十九章 離別第十五章 蔡文姬的命運第三部 王者天下 第二章 遇匪第二十五章 孫堅損命預告,關於新書的消息預告,關於新書的消息第一章 天下如棋第四十三章 甄宓第三十五章 一弦一柱思華年第四章 龐德公與黃月英第二十章 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