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五章 下邳議武安國出

說話之人,正是趙昱。其人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徐州人士,當年,陶謙第一次徵辟其出仕之時,其因看不慣當時的朝政,稱病不出,再三之後,趙昱面臨着與其好友張昭一般的境況,陶謙以刑罰逼迫,不久之後,被舉爲茂才。其人耿直,廉正有禮,之後得陶謙賞識,一路升爲廣陵太守。雖說陶謙用的手段不是很光彩,對趙昱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知遇之恩,這也是爲何當年陳登遊說幾人投奔諸葛瑾時,趙昱毫不猶豫的便出言拒絕。

陶謙用人,雖然也重用世家大族,相比於趙昱而言,卻更是信任趙昱,將其引爲心腹,可以說,徐州之中,他可以算是對陶謙最爲熟悉的幾人之一。陶謙經營徐南多年,天下未亂之時,更是廣施仁政於百姓,徐南之地,百姓盡得其恩,如今城中,幾人卻是不知道陶謙這個名字,對於徐南的百姓來說,意味着什麼,趙昱卻是知之甚詳,這纔會憂心不已。

“其實情況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見諸人均是低着頭思考,對於城中情況最爲熟悉的張昭出言說道,一開口,便將諸人的眼光吸引了過來。

“主公仁慈,施行的乃是仁政,所謂百姓者,無非是求的安穩日子,主公攻下下邳之後,施行的一系列政策,皆是以百姓爲主,人有其田地,人有其吃住,正可長久之安穩。百姓之中,並非全部是愚昧之人,與主公相比,陶謙所施者,不過是小恩小惠而已,只要下邳城安,城中百姓自然不會有所異動。再者言,城中有着六萬大軍,且有着曹、陳兩家之助,對於城中的掌控力足以將陶謙出面的影響將至最低。”張昭沒有感到一絲怯場,諸葛瑾的用人之法,便是人盡其才,若真是有才幹,小節之上反而要求的不是很嚴厲。

“好!”荀攸擊案而起,對着張昭滿是讚賞,不由的爲諸葛瑾感到高興,張昭之言,荀攸其實也能看懂,只是城中差不多皆是陶謙舊部,與故主交兵本就情緒不高,趙昱之言雖也是實情,只是眼光卻太過淺窄了,只是知道歸知道,荀攸卻是不能說出來,而張昭,卻沒有這方面的顧忌,也正說到了荀攸的心坎之中。

“子布所言甚是,主公雄才,其實小小陶謙可以比擬的,諸君若是有得機會前往徐北一觀,自然知道主公治下,比之徐南卻是兩種極致,如今下邳城佔領不久,很多政策尚未實施,諸位心中當有信心纔是,況且劉繇十萬大軍,於某眼中,不過是土雞瓦狗一般,何懼之有?”說至最後,荀攸很是傲然的將頭顱揚起,語氣中,帶着濃濃的不屑。

陳登眼神有些飄忽,屋子不大,所有的一切一眼可以看盡,原本陶謙手下,出去陳圭之外,面上盡皆帶有羞捻,還有一絲惱怒,對於荀攸如此狂傲顯得不大認同。陳登眼光瞟到父親陳圭身上之後,頓時愕然,片刻之後纔將臉上表情收盡,重新露出淡然之色。

薑還是老的辣,陳登雖有智謀,卻還是年輕了。只見陳圭自坐,巋然不動,荀攸之言在其心中,絲毫沒有激起波瀾,與荀攸相處半載,且不說對於荀攸智謀的佩服,單單是往日間,荀攸何曾有過如此表現?陳圭腦中一轉,便以知道了荀攸的用意。

見幾人表現,荀攸也不做得太過,隨即語氣一緩,口中淡然說道:“我欲統兵五萬,出城與劉繇對峙,下邳城中,須有一將防守,諸位誰願擔此大任?”

靜,一片安靜,屋中幾人你看我,我看你,誰也沒有出列接下。

與幾位文人不同,武將更願意的是征戰沙場,在他們眼中,即便是敵我實力懸殊,也寧願在戰陣上一較高下,誰會願意堅守城池?

荀攸也不惱怒,好似之前已經想到一般,呵呵笑了出聲:“你們不說,我可是要點將了。”荀攸眼中,透着一絲得意,他早就知道幾個戰將不會乖乖留守的,便耍了一個小計謀。

“王方,你素來便沉穩,留在下邳駐守,下邳乃是我軍之根本,重中之重,此戰若勝,記你首功。”軍令如山,軍令出,便再容不得諸人辯駁,王方只好暗歎倒黴,將軍令接下。

“武安國,令你帶兵馬三千,以爲先鋒,須知,以弱碰強,當以智謀,凡事三思而後行。”武將之中,只有管亥、武安國、樊稠三人乃是統兵大將,荀攸卻是不敢大意,對其諄諄教導道。

“軍師放心,俺曉得。”武安國高興的接下將令,興奮的拍拍胸脯,張口便出言保證道。

荀攸點點頭,顯然對武安國很是放心,轉而對着其餘幾人說道:“子布先生留在城中,負責糧草一事,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乃是我軍命脈,我留下陳和將軍與你押送糧草。”頓了片刻,不待張昭應答,便接着說道:“城中之事,便有勞陳公了。”對於陳圭,荀攸表現出了一切應有的尊重,一直以陳公相稱。

“軍師放心,老夫雖然上了年紀,卻還不曾糊塗,老夫在,下邳城便在。”陳圭不敢託大,諸葛瑾對荀攸的信任,讓陳圭心中蒙上一層陰影,不過他心中也是知道,陳家,畢竟太大了,更何況世家大族之人,皆以家族爲主,他心中很是知曉,同是世家出身的諸葛瑾,同樣也是知曉。而荀攸卻不相同,荀家與諸葛瑾幾乎沒有瓜葛,荀氏一族之人出仕,均是有個人自主的,就好像荀彧去了曹操處,荀諶去了袁紹處,荀攸卻身在諸葛瑾處。

荀攸笑笑,對於陳圭所言不可置否,轉身對着剩餘幾人說道:“趙昱留下協助陳公,公臺、子衡隨我一道,出城會上一會劉繇,看看他究竟是三頭,還是六臂?竟然敢出兵犯我邊境。”帳中幾人聽了,均是呵呵的笑了,卻是沒有人注意到,陳登與陳圭二人眼神迅速交接了一下,隨即散開。

下邳城東南方向,隆隆的甲冑碰撞聲傳遞而出,一隊隊士卒行向遠方,這不是別人,正是荀攸帳下先鋒武安國所率士卒。三千士卒之中,兩千步卒,一千騎兵,對於缺少戰馬的徐南來說,也算是不小的戰力。

戰馬,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乃是重要的軍用物資,在很多時候,騎兵往往是決定一場戰役的關鍵之處,不但難以得到,而且耗費甚爲厲害。天下各路諸侯中,也只有劉備、曹操、馬騰與諸葛瑾才裝備了大量戰馬,其中,尤以馬騰、諸葛瑾爲最。前者坐擁涼州,雍涼之地,素來乃是戰馬雲集的地方,征戰殺伐均以騎兵爲主,後者卻是靠着諸葛家、甄家、糜家三族財富才得以支撐採購起來,且不說甄、糜二家,單單是諸葛氏一族,便可謂是富可敵國,再加上李儒安排董家後事之時,更是將董卓在堳塢的財富偷出八層,即便是如此,諸葛瑾手中也不過才二十萬騎兵,由此可見,戰馬是多麼的緊缺了。

“將軍,軍師爲何只遣三千兵馬?要知道,敵軍可是有十萬啊!”武安國手下副將,原本孔融舊部宗寶臉色有些發白,看着武安國疑惑的問着。

原本,武安國乃是寒士出身,宗寶卻是有着家族背景,論起本事,武安國比之宗寶卻要強上不少,兩人在孔融手下卻是平級,及至後來,孔融被太史慈一番辯論說的啞口無言之後,孔融便去了琅琊。在青徐,孔融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百姓安康,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叫做民富殷實,尤其是在瞭解完青州書院之後,便賴在諸葛瑾處不再離開,更是親自出面,將手下之人全部勸說歸降了諸葛瑾,管亥纔有得機會,憑着自己的實力走至如今地位,對於這些,宗寶雖然嫉妒,卻也無奈,之後在見識了諸葛瑾手下其他將領的本事之後,便安然做起了武安國的副將,兩人熟知,合作起來倒也相當融洽。

“盛武禁言。”武安國霍然轉頭,看着宗寶有些厲色的壓低着聲音叫道。隨即左右轉頭掃視了一遍,見沒有什麼異常,這才又轉過頭,看着宗寶沉聲說道:“平日裡與我說說也就罷了,須知有些話卻是不能說的,禍從口出,主公雖然寬宏,卻也不可能容忍背後嚼舌之人。”

宗寶縮了縮脖子,卻是聽進去了,他本是宗家長子,年幼時喜好舞槍弄棒,遇到孔融時便舉家投奔,渾身沒有一絲士族之氣,卻反而一身的豪俠之氣。自家知曉自家之事,平日裡他便喜好亂說一氣,爲此沒少被武安國說道,兩人引以爲友,多年交情,從來沒有被其放在心中,不過他到是知道武安國爲人,也是爲了他好,此時卻是第一次見武安國因爲此事而生氣的,心中不由的升起了一絲懼意,隨即涌出的,是濃濃的感動。

武安國見此,也不好再說什麼,隨即從懷中掏出兩個小物件,在宗寶眼前一晃,眯着眼睛出言說道:“你看這是什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93章 先登士,壯哉狼騎第一百六八章 年關至袁府議事第17章 論時局,糜竺拜主第一百三五章 趙雲現貂蟬相隨第26章 黃巾起,諸葛出戰第47章 赴南陽,黃巾終平第64章 皇子辯,劉氏有女第二百四零章 諸葛入譙關羽遭伏第二百六八章 麻煩官制表字孔明第二百六二章 三人爭鋒箭技無雙下第二百六零章 三人爭鋒箭技無雙上第306章 幽州動盪,辛毗吐密第三百六一章 遺言託女心損神傷第一百二四章 坑挖好呂布出兵第一百七四章 再添亂袁術出兵第71章 黯傷神,有女婉玉第33章 變掣生,黃巾援兵第一百一九章 恰逢會美人計出第三百三一章 藉機發難出手試探第一百六七章 人心散衆叛親離第一百二三章 一紙言出兵長安第一百一二章 巧用計首下千乘第80章 再增兵,陶謙諸葛第一百八一章 陷陣志有我無敵第一百六八章 年關至袁府議事第二百八三章 滿心糾結唐姬開口第三百三四章 顏良將兵麴義就義下第一百二八章 留遺計李郭反目第一百一五章 密謀論預留後路第58章 聞家書,諸葛子瑜第二百二一章 滿月喜宴怒認義女第59章 風雲動,何進三邀第一百八八章 戰鼓擂于禁將兵第二百六七章 兄弟相論天縱之姿下第31章 初相逢,惺惺相惜第79章 兩虎爭,小敗求援第三百二零章 北地風起羌族謀劃下第三百三九章 紛亂難理諸事難安下第二百八四章 幕後手現竟然是他第二百一零章 瘟疫生慨然施救第90章 龍虎鬥,戟影刀芒第二百九零章 馬騰覆沒韓遂殘喘下第301章 時間匆匆,天下不靖第一百四七章 曹操動冀州戰起第39章 戰南陽,曹操用計第一百四九章 麴義亡徐榮出兵第65章 紅鸞動,諸葛求親第一百四二章 名與利惑人心神第5章 主僕論,初現端倪第二百六零章 三人爭鋒箭技無雙上第二百一七章 逞心機城下對答第三百二零章 北地風起羌族謀劃下第二百六三章 戰事僵峙如此練兵第24章 論後計,女女初聚第206章 結聯姻,兵指昌邑第110章 取齊國,太史論辯第二百三三章 大呈心機心智始變第205章 突發難,臨洮董承第301章 時間匆匆,天下不靖第三百六三章 曹孫稱帝諸葛亦隨第一百三七章 戰亂起天子歸曹第三百五七章 再回中京揮師向北第一百九零章 伏兵起旗開得勝第106章 戲忠動,沮授遣將第二百六四章 最後一戰壽春城破第一百七六章 袁術起發兵三路第三百一四章 歲月悠悠八載時光第85章 汜水定,初臨虎牢第65章 紅鸞動,諸葛求親第三百七七章 二女入門汝南失守第二百五五章 短暫休整意外染病第三百七九章 上蔡攻守野望潼關第49章 偷得閒,再見袁紹第二百四八章 安風易手兵臨下蔡下第307章 兩番心思,各逞心機第二百二五章 確是爲女利爪初露第三百四零章 洛神得子諸葛藝成上第39章 戰南陽,曹操用計第三百六九章 蒯良逃奔牽招破關第三百一八章 龐統乍現事出有因下第一百四二章 名與利惑人心神第三百六零章 邊地風雲蔡邕逝世第一百七二章 烽煙起雁門風雲第三百七一章 惡漢典韋許褚虎癡第三百二八章 原來司馬山道火燒中第二百二三章 大凶之物一弩三矢第三百七二章 函谷關前諸葛設局第一百四一章 再出發輕騎入城第一百四五章 魯肅返劉繇出兵第301章 時間匆匆,天下不靖第二百七四章 背棄盟約戰神之殤上第三百七一章 惡漢典韋許褚虎癡第二百一六章 憤悲愴弱肉強食第304章 修養已畢,倪漏爪牙第三百四八章 初至魯山計指臧霸第61章 會羣英,一試諸葛第106章 戲忠動,沮授遣將第三百五四章 章氏病故一載止戈第二百九九章 展露獠牙李儒勸主第二百三三章 大呈心機心智始變
第93章 先登士,壯哉狼騎第一百六八章 年關至袁府議事第17章 論時局,糜竺拜主第一百三五章 趙雲現貂蟬相隨第26章 黃巾起,諸葛出戰第47章 赴南陽,黃巾終平第64章 皇子辯,劉氏有女第二百四零章 諸葛入譙關羽遭伏第二百六八章 麻煩官制表字孔明第二百六二章 三人爭鋒箭技無雙下第二百六零章 三人爭鋒箭技無雙上第306章 幽州動盪,辛毗吐密第三百六一章 遺言託女心損神傷第一百二四章 坑挖好呂布出兵第一百七四章 再添亂袁術出兵第71章 黯傷神,有女婉玉第33章 變掣生,黃巾援兵第一百一九章 恰逢會美人計出第三百三一章 藉機發難出手試探第一百六七章 人心散衆叛親離第一百二三章 一紙言出兵長安第一百一二章 巧用計首下千乘第80章 再增兵,陶謙諸葛第一百八一章 陷陣志有我無敵第一百六八章 年關至袁府議事第二百八三章 滿心糾結唐姬開口第三百三四章 顏良將兵麴義就義下第一百二八章 留遺計李郭反目第一百一五章 密謀論預留後路第58章 聞家書,諸葛子瑜第二百二一章 滿月喜宴怒認義女第59章 風雲動,何進三邀第一百八八章 戰鼓擂于禁將兵第二百六七章 兄弟相論天縱之姿下第31章 初相逢,惺惺相惜第79章 兩虎爭,小敗求援第三百二零章 北地風起羌族謀劃下第三百三九章 紛亂難理諸事難安下第二百八四章 幕後手現竟然是他第二百一零章 瘟疫生慨然施救第90章 龍虎鬥,戟影刀芒第二百九零章 馬騰覆沒韓遂殘喘下第301章 時間匆匆,天下不靖第一百四七章 曹操動冀州戰起第39章 戰南陽,曹操用計第一百四九章 麴義亡徐榮出兵第65章 紅鸞動,諸葛求親第一百四二章 名與利惑人心神第5章 主僕論,初現端倪第二百六零章 三人爭鋒箭技無雙上第二百一七章 逞心機城下對答第三百二零章 北地風起羌族謀劃下第二百六三章 戰事僵峙如此練兵第24章 論後計,女女初聚第206章 結聯姻,兵指昌邑第110章 取齊國,太史論辯第二百三三章 大呈心機心智始變第205章 突發難,臨洮董承第301章 時間匆匆,天下不靖第三百六三章 曹孫稱帝諸葛亦隨第一百三七章 戰亂起天子歸曹第三百五七章 再回中京揮師向北第一百九零章 伏兵起旗開得勝第106章 戲忠動,沮授遣將第二百六四章 最後一戰壽春城破第一百七六章 袁術起發兵三路第三百一四章 歲月悠悠八載時光第85章 汜水定,初臨虎牢第65章 紅鸞動,諸葛求親第三百七七章 二女入門汝南失守第二百五五章 短暫休整意外染病第三百七九章 上蔡攻守野望潼關第49章 偷得閒,再見袁紹第二百四八章 安風易手兵臨下蔡下第307章 兩番心思,各逞心機第二百二五章 確是爲女利爪初露第三百四零章 洛神得子諸葛藝成上第39章 戰南陽,曹操用計第三百六九章 蒯良逃奔牽招破關第三百一八章 龐統乍現事出有因下第一百四二章 名與利惑人心神第三百六零章 邊地風雲蔡邕逝世第一百七二章 烽煙起雁門風雲第三百七一章 惡漢典韋許褚虎癡第三百二八章 原來司馬山道火燒中第二百二三章 大凶之物一弩三矢第三百七二章 函谷關前諸葛設局第一百四一章 再出發輕騎入城第一百四五章 魯肅返劉繇出兵第301章 時間匆匆,天下不靖第二百七四章 背棄盟約戰神之殤上第三百七一章 惡漢典韋許褚虎癡第二百一六章 憤悲愴弱肉強食第304章 修養已畢,倪漏爪牙第三百四八章 初至魯山計指臧霸第61章 會羣英,一試諸葛第106章 戲忠動,沮授遣將第三百五四章 章氏病故一載止戈第二百九九章 展露獠牙李儒勸主第二百三三章 大呈心機心智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