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螳螂捕蟬

受不了不肖女婿對自己的蔑視,忍無可忍之下,原本打算再休整一段時間再進兵的大袁三公果斷下令出兵,親自率領主力大軍南下,先趕到官渡與次子袁熙的隊伍會合,然後以長子袁譚爲先鋒,取道苑陵、長社與鄢陵等地,日行四十里,目標直指曹老大老巢、目前名譽上的大漢首都——許昌城!

消息傳到許昌,提心吊膽就怕大袁三公不肯進兵決戰的曹老大長鬆了一口氣,再一次慶幸自己的幸運——每次碰上和大袁三公決戰時,大袁三公總是做一些曹老大最希望大袁三公做的事。但慶幸之餘,曹老大卻仍然不敢掉以輕心,因爲目前的袁曹實力仍然懸殊巨大,許昌除了不需要保護糧道的優勢外,對曹軍而言也不是什麼上選戰場,擺在曹老大面前的難題還有許多,許昌決戰的勝負成敗,也仍然還是兩可之數,難以預計。

大概介紹一下許都的地理情況吧,曹魏時代的許昌城位於現在的河南許昌縣東部十五公里張番鄉古城村附近,處在中州平原西部的邊緣地帶,從大地形上來說算是三面環山,被嵩山、伏牛山與大別山脈三面包圍,但城池卻建於地勢開闊的平原之上,東面又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所以從戰略上而言算是易守難攻,讓曹軍有大量的天線隘口可守,又讓攻擊方很難攻到許昌城下,而從戰術層面來看,許昌城池卻又是易攻難守。過於開闊的地勢可以從攻擊方四面八方向許昌城池發起進攻,許昌守軍卻必須眷顧到每一段城牆。守城時十分吃力。

同時許昌戰場對曹軍而言還有一個巨大的弱點,那就是開闊的地勢十分有利於騎兵衆多的冀州軍隊機動作戰,騎兵稀少的曹軍隊伍則將陷入四面受敵的不利窘境。除此之外,受曹軍財力的影響,不夠大的許昌城池規模也讓曹軍隊伍很難全部進駐入城,必須有一部分軍隊駐紮在許昌城外,這點又將有利於冀州軍隊把曹軍隊伍的最後主力各個擊破。

軍隊方面,除了曹老大從倉亭前線帶回來的兩萬多主力外。曹老大又從官渡調來了曹仁的一萬五千軍隊,從南陽和司隸調來了曹洪的萬餘軍隊,還有從汝南調來五千軍隊,最後再加上許昌原有的近萬軍隊,曹軍在許昌戰場上的可用之兵約近七萬,但是從四面八方拼湊來的隊伍戰力參差不齊,地方軍隊遠來疲憊。主力隊伍傷者十之三四還更加疲憊,所以兵力看上去雖有七萬,戰鬥力卻已遠非之前倉亭、官渡戰場上的曹軍主力可比,整體戰力下滑得十分嚴重。

袁紹軍這邊呢,儘管分出了部分兵力去佔據兗州諸郡諸城,在大戰期間也有大量兵力損耗。但是隨同大袁三公南下的袁紹軍兵力還是達到十四萬以上,兵力仍是曹軍隊伍的一倍,其中騎兵還佔到三萬以上,騎兵數量達到了曹軍隊伍的五倍於上,在許昌開闊戰場上佔盡了先機。且後顧無憂,局勢遠比四面環敵的曹老大有利。

大概情況介紹完了。下面來看看曹老大的禦敵戰術吧,鑑於無法全部退守許昌城池,曹老大最信任的荀彧建議乾脆只留萬餘軍隊守衛許昌城池,餘的六萬軍隊全部出城駐紮於許昌北城之外,不給袁軍各個擊破的機會。曹老大雖然接受了荀彧只留萬餘軍隊守城的建議,卻又拒絕了屯於許昌北門外的提議,決定將軍隊屯於許昌東門之外,在許昌周邊最爲開闊的東部與袁紹軍決戰。

聽到曹老大這個決定,荀彧當然大爲驚訝,趕緊問起原因時,曹老大冷靜的答道:“當然是爲了誘使袁紹儘快決戰,我軍爲了禦敵,從地方上大量抽調了軍隊增援許昌,時間一久,地方必起叛亂,劉表、陶應、劉備和張繡這些奸賊也必然趁火打劫,我軍晚一天決戰,就多一分危險。”

曹老大的話音剛落,南陽方面馬上就傳來了急報,接替曹洪駐守南陽的魏種派人告急,說是探到劉表已然接受了劉備建議,決定出兵三萬會同劉備、張繡的隊伍北上,向南陽曹軍發起進攻,目的是收復南陽全境,然後見機行事,絕不排除繼續北上攻打許昌的可能。

“天殺的大耳賊,果然和陶應小賊一樣,都是奸猾到了極點的無恥之徒!”曹老大罵了一句髒話,然後又咬牙下令道:“命令魏種死守宛城,宛城若守不住,就立即退守葉縣爭取時間,待我破袁之後,再回過頭來找大耳賊和劉表老兒算帳!”

當然也有好消息,在此期間,丟失了昌邑重鎮的夏侯淵也輾轉回到了許昌,到曹老大面前下跪請罪,正在用人之際的曹老大也沒有難爲夏侯淵,給了夏侯淵一個降職處分,讓他留在軍中戴罪立功。

也只有這一個好消息了,與此同時,壞消息也象雪片一般飛來,除了袁紹軍主力越來越近外,汝南的地方豪強瞿恭、張赤等人也乾脆利落的發起了叛變,汝南郡內烽煙四起,汝南太守滿寵無力出兵鎮壓,只能死守平輿等待曹老大回援;然後關中那邊也傳來急報,西涼馬騰收到了曹軍倉亭慘敗的消息後,果斷打出奉衣帶詔伐曹的旗號進兵關中,好在曹老大因爲距離的緣故沒有調動關中軍隊回援許昌,所以守衛關中的鐘繇和裴茂應該還能支撐一段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河內那邊也出了大麻煩,大袁三公控制的幷州軍隊出兵攻入河內,而河內各地幾乎無兵可守,守河內的曹軍將領段煨還乾脆投降了袁紹隊伍,幷州軍隊渡河支援袁紹軍主力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這些還不算,更讓曹老大擔心的還有一點,那就是最危險的徐州軍隊主力正在向着昌邑退卻。雖不排除主帥重傷的徐州軍隊有直接退回徐州的可能,但也有可能沿着泗水、濟水西進。攻打定陶和陳留等地!所以收到了這個消息後,曹老大馬上又咬牙切齒的大罵,“天殺的陶應奸賊!我敢打賭,這個奸賊肯定又要趁火打劫了,我軍若敗,他必然要馬上搶佔濟陰和陳留二郡,繼而吞併我的豫州諸郡!”

鑑於這些情況,荀彧也終於明白了曹老大決定屯兵東門的良苦用心與無奈苦楚。而當曹軍隊伍在許昌東門外立穩營寨時,冀州大軍也終於抵達了許昌城外,在地勢開闊的許昌東北二十里外紮下大營,糧倉則被小心翼翼的安排到了鄢陵城中,照樣是由沮授之子沮鵠守衛——別看大袁三公又開始越來越不待見沮授,但是對沮授父子的信任還是有的。

曹老大將主力屯於開闊地帶這條誘敵之計再次得手,抵達許昌的第三天。同時也是建安五年八月二十九這天,大袁三公不等營寨完全立穩,立即就率軍來到曹軍營外搦戰,曹老大派遣大將曹仁出營應戰,並暗令曹仁許敗不許勝,先故意打一個小敗仗。以驕大袁三公本就無比狂妄之心。曹仁依令而行,在鬥將中故意不敵袁譚公子,敗回營中退守,大袁三公揮兵攻營,但曹軍營寨頗爲堅固。袁紹軍急切間攻之不下,下午便下令收兵回營。慶祝首戰大捷。

一切都按着曹老大的預料發展,見兄長凱旋而歸,個人武力絕對在袁譚之上的袁尚公子心中大忿,第二天便向大袁三公請令出戰並得到了允許,而當袁尚公子怒氣衝衝的帶着軍隊來到營外搦戰後,曹老大放聲大笑之餘,又馬上叫來大將張遼,安排張遼率領三千騎兵出營應戰,又惡狠狠的命令道:“此戰許勝不許敗,若敗立斬!但也不許要袁尚的命,若袁尚死在你的手裡,也是立斬!”

張遼毫不猶豫的接過了這個高難度命令,也果然在鬥將中奮力戰勝了袁尚公子,又故意在有機會擒殺袁尚公子的情況下手下留情,只是讓袁尚公子不敵敗走,然後曹軍乘勢追殺,斬殺許多袁尚隊伍士兵,直到大袁三公親自率軍接應後才立即退回大營。而袁紹軍收兵回營之後,袁尚公子當然是垂頭喪氣,袁譚公子則自然是趾高氣昂,一邊假惺惺的安慰三弟,一邊請令率軍出戰,爲三弟報仇雪恨。

打了兩場試探性的接觸戰,也悄悄激化了袁譚與袁尚之間的矛盾後,九月初一這天,曹老大經過深思熟慮,毅然率領三萬軍隊主動北上,到袁紹軍營外搦戰,大袁三公也正如曹老大所料,果然拒絕了沮授和崔琰提出的不可輕戰建議,親自率軍六萬出營,與曹軍會戰於平原曠野。

也是巧合,兩軍陣上,爲了徹底激怒老朋友大袁三公,曹老大故意當衆詢問大袁三公爲什麼不與徐州軍隊聯手來攻許昌,然後嘲笑大袁三公的倉亭之勝不過是靠女婿幫忙才僥倖獲勝,沒有女婿出兵偷襲,大袁三公根本不是自己對手,最後還乾脆在陣上招降沒有女婿打下手的大袁三公。暴跳如雷的大袁三公怒不可遏,當即揮軍猛攻曹軍嚴陣。

也是到了這時候,已經無路可退的曹軍也果如其然的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面對着袁紹軍的瘋狂衝擊,陣腳始終屹立不動,依託陣勢與袁軍展開浴血奮戰,廝殺得萬分激烈,大袁三公雖然一再增兵添將,卻始終無法衝散曹軍陣腳,自軍傷亡反而迅速擴大。激戰至下午,曹老大見冀州軍士氣已竭,便果斷命令典韋率領三千精兵發起反衝鋒。

終於敲響的曹軍戰鼓聲中,三千曹軍精兵如同下山猛虎一般直衝敵陣,刀槍齊舉,勢若山崩,典韋雙戟翻飛,袁將紛紛落馬,擋者披靡,曹軍士兵如虎入羊羣,砍瓜切菜,袁軍士兵面呈驚恐之色,轉身奔逃,大袁三公提劍立於馬上,聲嘶力竭地喝阻着敗軍,無奈敗兵如潮,袁軍大陣反倒被自家敗兵衝散陣腳。見機會難得,曹老大立即下令發起總攻,三萬曹軍齊衝敵陣,如潰堤之水,奔騰而下,袁紹軍大敗而走,曹軍緊追不捨。瘋狂砍殺陣上袁軍,曹老大親冒矢石衝鋒砍殺。袁軍爭相逃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袁軍到底兵多,收到鬥陣失利的消息,袁尚立即率軍前來接應,從側翼殺向曹軍隊伍妄圖幫助父親穩住頹勢,結果卻遭到了殺紅了眼的曹軍隊伍迎擊痛擊,同樣被曹軍陣上擊潰。曹軍一路追至袁軍大營近處,直到袁譚率軍趕來接應,曹老大才下令收兵,一是因爲曹軍目前還不可能沖垮嚴陣以待的袁軍大營,二是爲了繼續離間袁氏兄弟。

是役,曹軍以陣亡不到兩千人的代價,陣斬袁軍首級超過六千。斬殺袁軍將領超過二十人,曹軍上下士氣大振,袁紹軍則士氣重挫,大袁三公更是暴跳如雷的連殺十餘名作戰不力和帶頭崩潰的自家將領,咬牙切齒的下令軍隊備戰,準備在第二天出兵報仇。沮授和崔琰雖然苦勸大袁三公暫且忍耐。不要急於求戰,但大袁三公拒諫不聽。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被徹底激怒又自尊受辱的大袁三公先後發起兩次大型決戰,但也兩次被毫無退路的曹軍隊伍死戰擊敗,傷亡相當慘重。連戰連敗的大袁三公氣得幾乎吐血,卻又拿曹軍隊伍束手無策。而曹老大也輕鬆不到那裡。接連的高強度戰鬥,作戰主力隊伍因爲過於疲憊而傷亡迅速擴大,地方上的二線軍隊又不如主力精銳,即便當成核心隊伍使用也無法形成戰鬥力優勢,所以傷亡同樣慘重,三場大戰總共損失近萬軍隊,本就疲憊不堪的隊伍也更加疲憊,甚至還出現了一些隊伍在擊潰敵人後也無力發起追擊的情況。

“丞相,再這麼下去絕對不行。”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些情況後,負責守城的荀彧連夜來到營中拜見曹老大,當面提出警告道:“我軍主力連年東征西討,傷者衆多,接連大戰後體力下降十分嚴重,如果再與袁紹這麼正面對耗下去,那麼我軍遲早會被袁紹以兵力優勢耗垮,必須出奇制勝,我軍纔有扭轉局勢的希望。”

“我當然也知道這點,可是要怎麼才能出奇制勝呢?”曹老大疲憊的搖頭,又問道:“文若先生連夜出城見我,是不是有什麼破敵之策了?”

“彧確實想出了一條破敵之策,但並不是很有把握。”荀彧說道:“想必丞相也知道,許昌城中有衆多朝臣以不滿丞相獨攬大權,與袁紹暗有往來,既如此,丞相何不命伏皇后之父伏完做書,就說伏完已然暗中勾聯了衆多朝中大臣,準備在許昌城中發起叛亂,接應袁紹大軍入城,約袁紹明日夜間三更偷襲許昌,伏完等人率領家丁僮僕打開許昌北門接應。袁紹聞訊必然大喜,說不定還會親自率軍前來攻城,屆時丞相佈下埋伏,破袁易如反掌。”

“妙計!”曹老大大喜,當即拍板道:“就這麼辦,我太熟悉我那位發小袁本初了,這幾天他連戰連敗,必然已經是怒可不遏氣昏了頭,有這個一舉端掉我軍糧倉的機會,他絕對不會錯過,一定會親自率軍前來,還一定會誰勸都不聽!”

“就這麼辦了,文若先生可速回城,逼迫伏完連夜作書,再連夜遣人去袁紹營中寄書。”曹老大果斷命令道。

“丞相放心,書已做好。”荀彧微笑着從懷裡拿出一道書信,又笑道:“倒也沒費多少力氣,伏完雖然有些不情願,但彧問起他爲何與宮中內侍穆順來往過密後,伏完就馬上答應了親筆做書,換取彧不向丞相稟報此事。”

“除此之外,彧還帶來了一名伏完家人,隨時供丞相寄書之用,丞相放心,這個伏完的家人雖然追隨伏完多年,卻是我軍安插在伏完家中的細作,伏完通過穆順與伏皇后秘密聯繫一事,也是這個家人暗告與我。”

“哈哈哈哈……!”曹老大放聲大笑,拍着荀彧的肩膀誇道:“到底還是文若先生細心,派這樣的人送信,不管袁紹在許昌城裡有多少細作,也肯定辨別不出真假了。”

………

同一時間,四百多裡外的定陶城外,一隊丟盔卸甲的曹軍士兵忽然來到了定陶東門城下,開口大聲叫城,城上守軍問是何處兵馬時,這些曹軍士兵答道:“我等是劉岱將軍安排在荷澤湖畔駐守的隊伍,傍晚時分,一支徐州兵馬忽然東來攻打我軍營地,我們兵少支撐不住,就逃回來報信了。”

“徐州賊軍要來打定陶了?”城上守軍大驚,守將忙命人丟下幾支火把,命令道:“用火把照你們的臉,挨個報你們的身份和姓名。”

“諾。”城下曹軍士兵答應,揀起火把照耀一一照耀隊伍中士兵面孔,並大聲報告自己的姓名身份,見這些士兵確實都是自家兵馬,城上守將也沒有猶豫,馬上就下令打開城門,讓這些自家敗兵入城。

吊橋放下,城門開啓,城外的曹軍士兵你攙我扶再走進城門甬道,也就在這時候,城外的黑暗處忽然殺聲四起,大羣徐州士兵瘋狂衝來,城上守軍大驚,趕緊下令關上城門和拉起吊橋時,早有騎着快馬的徐州士兵衝上了吊橋,揮斧拼命砍斷吊索,之前那些曹軍士兵也忽然出手,揮刀砍死砍散企圖關門的曹軍士兵,爲首者口中還不斷大喊,“兄弟們,守住城門,只要徐州軍隊進了城,我們每人一萬錢的獎勵!一萬錢的獎勵啊!”

第362章 皇叔回荊州第223章 就坡下驢第206章 以牙還牙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93章 臭味相投第184章 交換第363章 疑鄰盜斧第90章 操縱局勢第116章 岳父是用來坑的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10章 二讓徐州第405章 出手驚人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222章 利益最大化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386章 火山爆發第89章 三國好人多第147章 樂極生悲第207章 顛倒黑白第410章 連環奸計第123章 解決財政問題第50章 英雄末路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358章 該不會有伏兵吧?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51章 陶應求和第84章 送貨上門第36章 初戰(下)第222章 利益最大化第60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上)第23章 同室共處第129章 三戰皆敗第261章 烏巢!烏巢!(下)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219章 對陣袁譚(上)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60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上)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107章 前功盡棄第133章 勢如破竹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84章 送貨上門第396章 爲了抄家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126章 分一杯羹第291章 是儀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282章 棄子第438章 報仇第338章 袁譚求和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第79章 對陣呂布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233章 計劃不如變化快第376章 穩紮穩打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400章 大開殺戒第216章 互換人質第291章 是儀第164章 冤家路窄第一白七十章 班門弄斧第275章 曹老大三笑(下)第392章 賤招不斷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155章 楊長史神威第192章 盜書蔣幹第78章 拆遷小沛(下)第251章 恐嚇第277章 不騙你們了第290章 彈指破敵第232章 禽獸不如第414章 烈火焚城第357章 神秘內奸第352章 偶遇第325章 自尋死路第110章 陶應中計(下)第88章 全軍覆沒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15章 次等戰馬第398章 幽州故人第395章 袁譚請降第31章 約定(上)第267章 袁紹慘敗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228章 虛張聲勢第33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303章 沮授之死第68章 殺虎滅豹第158章 黴運不斷第39章 再度出征第181章 騎牆觀風
第362章 皇叔回荊州第223章 就坡下驢第206章 以牙還牙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93章 臭味相投第184章 交換第363章 疑鄰盜斧第90章 操縱局勢第116章 岳父是用來坑的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10章 二讓徐州第405章 出手驚人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222章 利益最大化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131章 摧枯拉朽第386章 火山爆發第89章 三國好人多第147章 樂極生悲第207章 顛倒黑白第410章 連環奸計第123章 解決財政問題第50章 英雄末路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358章 該不會有伏兵吧?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51章 陶應求和第84章 送貨上門第36章 初戰(下)第222章 利益最大化第60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上)第23章 同室共處第129章 三戰皆敗第261章 烏巢!烏巢!(下)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219章 對陣袁譚(上)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60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上)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107章 前功盡棄第133章 勢如破竹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84章 送貨上門第396章 爲了抄家第41章 敗家子軍師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126章 分一杯羹第291章 是儀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282章 棄子第438章 報仇第338章 袁譚求和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28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第79章 對陣呂布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233章 計劃不如變化快第376章 穩紮穩打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400章 大開殺戒第216章 互換人質第291章 是儀第164章 冤家路窄第一白七十章 班門弄斧第275章 曹老大三笑(下)第392章 賤招不斷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155章 楊長史神威第192章 盜書蔣幹第78章 拆遷小沛(下)第251章 恐嚇第277章 不騙你們了第290章 彈指破敵第232章 禽獸不如第414章 烈火焚城第357章 神秘內奸第352章 偶遇第325章 自尋死路第110章 陶應中計(下)第88章 全軍覆沒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15章 次等戰馬第398章 幽州故人第395章 袁譚請降第31章 約定(上)第267章 袁紹慘敗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228章 虛張聲勢第33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418章 打草驚蛇第303章 沮授之死第68章 殺虎滅豹第158章 黴運不斷第39章 再度出征第181章 騎牆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