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連環奸計

“主公一再盤問那夜之事,是爲如何?”都已經過去了好幾天的事又被劉琦突然重新提起,水賊出身的甘寧難免有些火大,沒好氣的說道:“那天晚上,徐州賊軍確實在深夜裡打開了城門,可是深夜開城乃是守城大忌,徐州賊軍竟然敢這麼做,他們在甕城裡就一定佈置有嚴密準備,末將不讓軍隊乘機攻城,也是爲了將士的性命着想!”

劉琦小心觀察甘寧表情,突然又提出了一個深藏在心中已久的問題,問道:“興霸,那你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如果柴桑的甕城裡真有埋伏,那他們的敗兵怎麼辦?不讓那些敗兵穿過甕城,就只能和我們的入城隊伍同歸於盡,讓他們穿過甕城,我們的隊伍也可以跟着殺進城內,難道徐州賊軍爲了消滅一些我們的隊伍,就忍心讓他們的幾百精兵和我們的少量軍隊同歸於盡?”

“這……。”甘寧還真的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盤算和回憶了半晌後,甘寧忽然醒悟了過來,忙道:“徐州賊軍或許是針對末將,當時末將率軍衝在最前面,徐州賊軍或許是想把末將誘入甕城殺之,所以不惜犧牲剩下的一百多名敗兵。”

甘寧說的當然是正確答案,事實上那天見到了甘寧的勇武后,心腸和他老爸一樣黑的楊證立即就下定了決心,不惜犧牲剩下的一百多名精兵也要把甘寧幹掉,所以纔在夜間冒險打開城門。可惜這個答案雖然無比正確。卻也是一個近乎荒唐的答案,所以劉琦馬上就笑道:“興霸。太誇張了吧?徐州賊軍爲了殺你一人,能不惜犧牲幾百精兵?”

心高氣傲的甘寧馬上就臉色變了,緊攥着拳頭咬牙問道:“主公,這麼說來,你是懷疑末將故意放縱戰機,有意不肯乘機攻入柴桑城了?”

劉琦無言可對,心中卻疑心更甚,那邊蒯越看情況不妙。忙站出來打圓場,道:“興霸將軍,你不要誤會,公子並非疑你,只是近來軍中有人散播謠言,說你那一夜是故意不肯抓住機會攻入柴桑城,大公子把你召來問一個明白。也是爲了想要給你闢謠,洗刷清白,你不要誤會了主公的一片好意。”

“軍中有這樣的謠言?我怎麼沒聽說過?”甘寧不依不饒的追問。

“興霸,你怎麼不想想,對你不利的謠言,別人怎麼敢傳進你的耳朵裡?”蒯越笑着反問。

蒯越這也算是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所以甘寧仔細一想後,也勉強放緩了一點臉色,板着臉問道:“主公,異度先生,那你們說怎麼辦吧?要麼就相信我的話。要麼就讓我走,免得你們提心吊膽。懷疑我和徐州賊軍勾結!”

劉琦和蒯越還能有什麼說的,手裡既沒有甘寧通敵的真憑實據,眼下柴桑戰場又戰事正緊,正需要甘寧這樣的猛將幫着衝鋒陷陣,統兵殺敵,所以蒯越只能是連說好話,劉琦也只能是強做笑顏好言安慰,一再強調說自己絕對相信甘寧,對甘寧絕無半點懷疑,好說歹說才總算是讓甘寧平息怒氣,心裡很不舒服的告辭離去。

甘寧的心裡不舒服,劉琦和蒯越的心裡更不舒服,所以甘寧前腳剛出了寢帳,蒯越後腳就罵了一句,“匪氣猶存!”劉琦則馬上叫來了心腹韓晞,在他耳邊低聲命令道:“多派眼線,暗中盯住這個錦帆賊,尤其是注意他與旁人交談和書信來往!一有異常,立即報我!”

心情鬱悶之下,也因爲手裡還有一些大型攻城武器的緣故,冬月十四這天上午,劉琦又派軍隊攻打了一次柴桑城,結果卻比頭一天還慘,從上午到傍晚猛攻了大半天,損失了一千多軍隊,竟然沒有一名士兵能衝上城牆,十幾天來好不容易建造的雲梯車、衝車、尖頭木驢和壕橋車等大型攻城武器,也全部被柴桑守軍焚燬,迫使荊袁聯軍鳴金收兵,也使得劉琦在數日之內再無力量發起攻城,劉琦大怒卻又無可奈何,只得下令軍隊繼續趕造攻城武器,準備改日再戰。

在這一次攻城中,還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負責攻打柴桑南門的袁耀軍袁胤和劉勳隊伍,爲了保存實力作戰不肯賣命,勉強團結在一起的袁胤和劉勳僅各自發起了一次進攻,然後就誰也不肯再讓寶貴兵力白白浪費了,互相推委着不肯出兵,劉琦聞報又親臨南門戰場要求袁胤和劉勳出兵,替西門主戰場分擔壓力,劉勳和袁胤這才十分勉強的又各自出兵發起攻城,還都是隻派一些老弱殘兵到城下敷衍,衝得比誰都慢,逃得比誰都快,象徵性的給荊州軍起了一點牽制作用。

袁耀軍的這些小動作當然沒有瞞過柴桑守軍的眼睛,發現南門喊殺聲不對,親自到了南門戰場上觀察袁耀軍攻城情況後,楊證立即就是爲之大喜,柴桑守軍剛把荊袁聯軍擊退,守軍將士還在打掃戰場時,楊證就跑到了橋蕤的面前,神秘兮兮的低聲說道:“叔父,小侄已有一計,可使袁胤與劉勳在數日內不戰自退,放棄與荊州軍聯手攻打柴桑,甚至與荊州軍反目成仇,也不是毫無可能!”

“賢侄有何書信?快快說來!”橋蕤也是大喜,道:“叔父也不敢指望袁胤、劉勳和劉琦反目成仇,只消讓他們率軍先退即可!盟友不戰而走,荊州軍的士氣必遭重擊!”

“具體怎麼做,小侄慢慢再告訴叔父。”楊證飛快說道:“現在先請叔父立即動筆,給袁胤和劉勳各去一道書信。”

“拿絹筆來。”橋蕤毫不猶豫,又問道:“賢侄,書信怎麼寫?”

“內容很簡單,就是請叔父以舊友身份勸說袁胤和劉勳退兵。”楊證微笑說道:“叔父可以在書信上先敘舊日之情。然後向袁胤和劉勳指出荊州軍此來不安好心,除了貪圖江東與淮南外。更貪圖袁耀軍目前唯一控制的豫章郡,再指出在荊州軍面前,柴桑和豫章實際上是脣亡齒寒的關係,柴桑在則豫章可保,柴桑亡則豫章必失,勸他們退保海昏和南昌,不要再給劉琦賣命。”

“書的內容當然沒問題。”橋蕤疑惑道:“可是這麼做有用嗎?以袁胤和劉勳的性格,最多也就是動搖一下。不可能真的退兵啊?”

“叔父請放心,這還只是第一步。”楊證答道:“除了這兩道書信外,小侄還想請叔父給劉琦也去一道書信……。不過算了,給劉琦的書信比較重要,如果叔父不介意,小侄願爲叔父代筆。當然了,書成後小侄會請叔父過目。”

“介意又有什麼用?反正還不是得聽你小子安排。”橋蕤苦笑了一句。點頭道:“你也準備吧,儘快行事。”

不用橋蕤吩咐楊證也會盡快行事,當天夜裡,楊證又讓橋蕤出面接見了之前救下的那兩名重傷的袁耀軍士兵,給予獎勵後令二人分別持書出城,分別送往了袁胤和劉勳軍中。結果也正如橋蕤所料,劉勳和袁胤見了書信後僅僅只是稍微動搖,並沒有決定退兵。同時那兩名送信的袁軍士兵也比較走運,沒向王啓年那樣被劉琦刑罰至死,劉勳和袁胤問明他們是因爲重傷被俘後。便也沒有責怪他們,只是把留在了軍中繼續聽用。結果徐州軍善待袁耀軍將士的事實,也通過二人之口傳進了袁耀軍中。

事還沒完,第二天冬月十五,因爲大型攻城武器消耗殆盡的緣故,荊袁聯軍沒有再發起攻城,楊證抓住這個機會,在正午時分讓橋蕤派了麾下功曹陶紹出城,藉口與劉琦議和,大張旗鼓的出城到荊州軍營中拜見劉琦。結果劉琦爲了瞭解柴桑城中情況和橋蕤的態度,如同楊證所料的立即接見了陶紹,見面後陶紹鄭重行禮,雙手向劉琦呈上了橋蕤的親筆書信,結果劉琦打開書信後仔細一看時卻傻了眼睛。

“陶功曹,這是什麼意思?”

劉琦舉起書信陶紹問,陶紹仔細一看也有些傻眼,原來橋蕤的書信上竟然被塗抹了多處,許多字句都被毛筆塗得不能辨認,也讓整道書信無法再看。吃驚之下,陶紹又稍一盤算,很快就明白了原因,忙向劉琦拱手致歉道:“公子恕罪,想來是橋太守他一時疏忽,誤將草稿裝入了信袋之中。公子勿怪,好在離城不遠,小使這就回城去取書信正件。”

“算了,不用急。”劉琦順手把廢信放在了一旁,然後微笑着問道:“陶功曹,如果我沒覺錯的話,你好象是尋陽陶氏吧?橋蕤不義,棄尋陽只守柴桑,不知功曹的家眷子嗣可也到了柴桑城中躲避兵災?如果沒有,功曹也可放心,我會派人好生照顧他們,也會派人給他們按月送去糧米…………。”

假意和本地人陶紹拉一些家長裡短,乘機套取柴桑城內情況,劉琦公子與陶紹交談了許久,正要把言語轉入正題時,帳外卻有士卒來報,說是袁胤與劉勳聯袂求見,劉琦先是下令傳見,然後向陶紹吩咐道:“陶功曹回去取書信正件吧,順便告訴橋蕤,想要求和可以,他開城投降是我唯一的條件,他開城投降,官職俸祿我保他滿意,如果他繼續執迷不悟,拒絕投降,待我破城之後,休怪我刀下無情!”

陶紹再三拜謝的走了,劉勳和袁胤卻聯袂進到了劉琦的帳中,原來二人是聽說橋蕤遣使議和,所以前來打聽情況,劉琦則苦笑說道:“別提了,橋蕤那個老糊塗,竟然把草稿送來了給我,所以根本就沒談成。”

“橋蕤是老糊塗?”與橋蕤共事多年袁胤和劉勳對視了一眼,都是心中疑惑,然後由袁胤開口說道:“大公子,我們與橋蕤共事多年,深知他是精細謹慎之人,如何可能誤將草稿寄來?”

“不信你們看。”劉琦笑着拿起那道廢稿,順手遞給了袁胤和劉勳共看,結果這一看不要緊,仔細一看內容後,袁胤和劉勳就馬上就是驚疑不定了——因爲那道書信上塗抹的地方。居然多是涉及豫章和袁耀軍的文字,尤其是如何處置豫章土地城池的詞句。更是被塗抹得乾乾淨淨!

袁胤和劉勳也不是笨蛋,身在荊州軍中,還是在守備最爲嚴密的劉琦中軍大帳裡,袁胤和劉勳心中再是驚疑不定,自然也不敢當面表露出來,只是把書信又還給了劉琦,然後說了幾句閒話便即告辭,劉琦則在營中等待陶紹再送書信前來商談。結果陶紹卻是一去不回,劉琦料是橋蕤不肯接受自己的開城投降條件,所以不肯再與自己聯絡,心中雖恨,卻也無可奈何。

當夜,楊證使出了自己連環計的第三步,先後派了兩名信使連夜出城。先派一名信使持書在入夜時從北門出城,攜帶禮物去荊州水師營寨,拜見估摸着已經傷勢稍愈的張允和蔡家兄弟。二更後又派一名信使持書從南門出城,潛往袁耀軍大營拜見袁胤,先至於書信的分別內容嘛…………

先來看袁耀軍這邊,由橋蕤出面派出的信使到了袁胤營中之後。正爲白天那道神秘書信而憂心忡忡的袁胤聞得橋蕤又有書到,便毫不遲疑的立即接見了橋蕤信使,還劈頭蓋臉的問道:“橋蕤派你來此,是爲何事?”

“太守令小人將書信呈交給將軍,沒有其他交代。只說請將軍一看書信便知。”橋蕤的信使行禮,然後雙手捧起橋蕤的信袋。又說道:“將軍,小人的差使已經辦完了,爲防他人察覺,還請將軍准許小人立即離開。”

“去吧。”看在了與橋蕤共事多年的份上,袁胤倒也沒有難爲橋蕤的信使,一揮手就讓橋蕤的信使離去,可是再打開看了橋蕤的書信時,袁胤的臉色頓時就變了,原來這道書信並非橋蕤所作,而是劉琦寫給橋蕤的親筆書信!再仔細一看內容後,袁胤就不只是臉色大變了,而是破口大罵了,“劉琦匹夫!我操你孃的十八代祖宗!”

袁胤沒有辦法不生氣,在這道劉琦的‘親筆’書信上,劉琦向橋蕤開出的停戰條件,竟然是要橋蕤交出柴桑城退出豫章,還要徐州軍承認豫章全郡爲荊州所有!這也就是說,劉琦準備以武力吞併已經只剩豫章一郡的袁耀軍,還是要連皮帶骨頭吞得一點不剩!大怒之下,袁胤立即吩咐道:“快,馬上派人去見劉勳,請他連夜來這裡見我,我有生死攸關的大事要和他商量!還有,把劉琦給我的親筆信拿來!”

去與劉勳聯繫的使者派出去了,劉琦之前與袁胤暗中往來的書信也找來了,仔細對照筆跡之下,袁胤就更加的怒不可遏了,因爲兩道書信的筆跡完全就是一模一樣,絕對可以確定是出自劉琦的親筆!確認了這一點後,袁胤更是大怒,罵道:“難怪今天要把書信故意塗抹,原來是爲了這事啊!”

讓袁胤憤怒和無奈的還在後面,好心派人去與劉勳聯絡,結果劉勳卻根本就不信任袁胤,不願在深夜之中到袁胤軍中冒險,還說什麼要見面就得袁胤自己到劉勳營中去。袁胤也毫無辦法,只得又連夜去了劉勳營中。而劉勳見袁胤竟然真的來了,難免也是大吃一驚,忙問袁胤到底出了什麼大事,袁胤也不說話,馬上就把劉琦的親筆信遞給了劉勳,道:”你自己看!“

“劉琦小兒!我操你孃的十八代祖宗!”看到書信又仔細對照了筆跡後,劉勳的反應比袁胤更爲激烈,馬上就跺着腳破口大罵了起來,然後馬上向袁胤問道:“老袁,怎麼辦?”

“來你這的路上,我已經仔細想過了。”袁胤低聲答道:“兩個辦法,一是馬上退回海昏和南昌,讓橋蕤和劉琦小兒鬥去,保住我們現有的土地城池。”

說到這,袁胤索性附到了劉勳的耳邊,低聲說道:“另一個法子,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明天在你我營中擺設宴席,把劉琦誘到我們營中,就席圖之!然後與橋蕤聯手大破荊州軍,既可以保住我們的土地城池,也可以在朝廷那裡換得封侯之位。”

事情太過冒險,劉勳有些猶豫,遲疑道:“馬上退回海昏和南昌,劉琦肯定不會答應,他的軍隊實力遠在你我之上,萬一……。第二個法子嘛,更冒險,如果失敗,我們……,我們……。”

這時,帳外忽然急匆匆進來了一名斥候,在劉勳面前單膝跪下,抱拳奏道:“稟將軍,小人等奉命暗中監視荊州軍水師營寨,適才不知爲何,有一支荊州水師船隊忽然連夜出港,揚帆往了鄱陽湖南面而去!”

“去了鄱陽湖南面?!”劉勳和袁胤臉都白了,因爲鄱陽湖的南面就是贛江的入湖口,荊州水師如果藉着順風之利朔江而上,兩日之內便可直抵南昌城下!——也就是直抵目前已經十分空虛的袁耀軍老巢南昌城下!

“操他孃的!”劉勳一腳踢翻了面前的案几,轉向袁胤說道:“老袁,就按你說的第二個法子幹!你我聯名做書去和橋蕤聯絡,約他明日行事,夾擊劉琦小兒,明天中午你我再聯名把劉琦請到我這裡來用宴,然後按計行事!”

這裡來大概介紹一下徐州軍使者與張允等人聯繫的情況,這次與張允、蔡家兄弟聯繫時,楊證終於用上了自己的名譽,親筆做書向張允兄長和兩位蔡叔父問安,呈上貴重禮物換取他們的好感,然後楊證在書信中向張允和蔡家兄弟指出,劉琦這次攻打柴桑一旦得手,那麼劉琦的荊州嫡子位置便將是不可動搖,劉琮繼位也將再無可能,而劉琦一旦成爲了荊州之主後,蔡氏家族和張允就算保得住性命,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也將永遠的一去不返!

告訴了蔡家兄弟和蔡氏女婿這一危險後,楊證看在了老楊家與老蔡家的親密關係份上,主動給張允和蔡家兄弟出了一個萬無一失的好主意,那就是讓張允和蔡家兄弟藉口鄱陽湖南部發現敵情,派遣一支船隊去贛江口巡防,如此一來,劉琦既無法指責張允和蔡家兄弟的行爲,袁胤和劉勳也必然會擔心後方有失而臨陣退兵,袁耀軍撤走之後,士氣飽受打擊的荊州軍也再無希望拿下柴桑,出動大半荊州主力仍然拿不下一座柴桑小城的劉琦,當然也就永遠沒希望當上荊州之主了。

看了看楊證少爺送來的貴重禮物,又摸了摸仍然腫痛難當的屁股,恨劉琦恨得蛋疼的張允和蔡家兄弟自然做出了最聰明的選擇,馬上就由蔡中率領一支水師船隊南下,連夜出發去了鄱陽湖南部,結果,所以,就發生了後來的事了。

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320章 仁至義盡第24章 皇叔好意第36章 初戰(下)第113章 機關算盡再聰明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81章 破繭爲蝶第410章 連環奸計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212章 破釜沉舟第225章 三國好郎舅第168章 難纏對手第324章 出兵藉口第107章 前功盡棄第322章 陶應勸和第353章 虎落平陽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297章 倉亭之戰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148章 兵臨壽春第93章 臭味相投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86章 誰比誰狠(上)第223章 就坡下驢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359章 原來是冀州內奸第90章 操縱局勢第374章 被洗腦太嚴重第181章 騎牆觀風第100章 弄巧成拙第304章 兩敗俱傷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116章 岳父是用來坑的第355章 飲鴆止渴第59章 邀請第355章 飲鴆止渴第384章 柳暗花明第216章 開始了第252章 陶賊條件第392章 賤招不斷第219章 對陣袁譚(上)第387章 真累啊第106章 完了第87章 誰比誰狠(下)第438章 報仇第102章 種子第314章 人品問題第46章 誘敵第359章 原來是冀州內奸第192章 盜書蔣幹第120章 陶應也招降第80章 絕對意外第343章 重逢許昌第343章 重逢許昌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167章 餘波未了第8章 赴湯蹈火第361章 三人成虎第235章 無恥交換第150章 弄假成真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50章 英雄末路第108章 牆頭草第46章 誘敵第13章 萬事開頭難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302章 螳螂捕蟬第44章 比拼耐心第356章 有股邪氣往上竄第404章 當機立斷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408章 柴桑攻防戰第385章 不夠走運第61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下)第139章 大戰合肥第181章 騎牆觀風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207章 顛倒黑白第165章 假貨偏逢三一五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46章 誘敵第320章 仁至義盡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174章 合肥城破第15章 次等戰馬第444章 備胎曹丕第241章 自食其果第43章 君子作風第37章 破敵(下)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84章 送貨上門第22章 歪打正着第306章 得意忘形第391章 混淆視聽
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320章 仁至義盡第24章 皇叔好意第36章 初戰(下)第113章 機關算盡再聰明第310章 先機之爭第81章 破繭爲蝶第410章 連環奸計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212章 破釜沉舟第225章 三國好郎舅第168章 難纏對手第324章 出兵藉口第107章 前功盡棄第322章 陶應勸和第353章 虎落平陽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297章 倉亭之戰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148章 兵臨壽春第93章 臭味相投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149章 狐假虎威第86章 誰比誰狠(上)第223章 就坡下驢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359章 原來是冀州內奸第90章 操縱局勢第374章 被洗腦太嚴重第181章 騎牆觀風第100章 弄巧成拙第304章 兩敗俱傷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116章 岳父是用來坑的第355章 飲鴆止渴第59章 邀請第355章 飲鴆止渴第384章 柳暗花明第216章 開始了第252章 陶賊條件第392章 賤招不斷第219章 對陣袁譚(上)第387章 真累啊第106章 完了第87章 誰比誰狠(下)第438章 報仇第102章 種子第314章 人品問題第46章 誘敵第359章 原來是冀州內奸第192章 盜書蔣幹第120章 陶應也招降第80章 絕對意外第343章 重逢許昌第343章 重逢許昌第49章 決戰小霸王(下)第167章 餘波未了第8章 赴湯蹈火第361章 三人成虎第235章 無恥交換第150章 弄假成真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50章 英雄末路第108章 牆頭草第46章 誘敵第13章 萬事開頭難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298章 陶賊中箭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302章 螳螂捕蟬第44章 比拼耐心第356章 有股邪氣往上竄第404章 當機立斷第295章 敗中求勝第408章 柴桑攻防戰第385章 不夠走運第61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下)第139章 大戰合肥第181章 騎牆觀風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207章 顛倒黑白第165章 假貨偏逢三一五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46章 誘敵第320章 仁至義盡第278章 大敗曹賊第174章 合肥城破第15章 次等戰馬第444章 備胎曹丕第241章 自食其果第43章 君子作風第37章 破敵(下)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84章 送貨上門第22章 歪打正着第306章 得意忘形第391章 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