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

遣歸於禁後,田信先後尋找孟達、徐祚、申儀討論軍制改革。

這三個人的部曲就在北府編制內,雖說他們已無法約束部曲,部曲正被消化,融入徵北軍體系。

可要表達出必要的尊重,保持該有的尊重,纔會在做事時顧忌各人的底線。

先私下交談,然後舉行一場包括行軍司馬的中高層會議,以宣佈、講述軍制改革的各方面細則。

劉備那裡說過的話,這裡還要再說一遍。

北府軍整編改制分三個方面,一個是出征指揮編隊;一個是府兵屯戍安置,最後一個是新的軍階。

軍階的事情則要跟龐林好好商議,田信可沒時間親抓這項枯燥的工作,交給龐林落實即可。

落實後,自己一營一營授發新的軍階負章、肩章就可以了。

時間寶貴,要陪伴關姬,陪伴關姬纔是真正的大事,關係北伐各軍團結,關係皇帝陛下、大將軍的心情。

北府軍出征時,七百七十餘人一營,這是基礎建制,不需要更改。

要更改的是新的指揮體系,府兵輪番服役出征,這出征隸屬單位的番號可以是原來安衆軍、揚武軍、鷹揚軍、虎牙軍……可這樣一來會形成職權臃腫。

雜號將軍一級的指揮權需要捋一捋,將軍好說,麻煩的是各軍的典軍。

既田信指揮府兵,要經過安衆將軍、揚武將軍等一系列將軍,還要經過各軍的典軍同意。

田信現在的威望指揮各軍不存在障礙,若是換一個人來指揮,光是協調各軍走程序,就是很頭疼、又繁瑣的事情。

依照最初規劃,北府兵四十三個營,出征最多出三番,也就是二十六個營。

戰場上一人指揮五個營……難度有些高,這是戰場信息傳遞限制的。

各軍也有主力營、輔助營、輜重營的內部區別,所以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兩三個營,甚至只有一個主力營。

這次府兵改制,北府兵今後出征將會是三營一軍,一軍兩千人。

田信直轄八個營,無當飛騎前後兩營,左衛軍三個營,右衛軍三個營;田紀徵北軍、徐祚安衆軍、孟達揚武軍、羅瓊鷹揚軍、孟興虎牙軍、申儀建信軍。

簡單來說,北府八軍,每軍兩千。

原來的各軍典軍如郭攸之、護彤留在駐地另做處置,軍司馬謝旌、第二秀、杜翼、林羅珠隨軍出征履行職責,充當各軍行軍司馬。

其中孟達的典軍耿頜叛逃,以夏侯平接替,改夏侯平爲申儀建信軍的行軍司馬,也在出徵序列。

徵北將軍府主將田信,監軍龐林,行軍長史楊儀,行軍司馬李輔;留守長史郭攸之,留守司馬護彤。

主簿虞忠,司直張溫;因徵北將軍府多了考覈、選拔的職能,增設西曹主持府內考功,以潁川人袁綝爲功曹。

袁綝也倒黴,作爲劉備的豫州舊部可以說是前途光明。

可他與劉封搭檔時,劉封執意出營迎戰,袁綝身爲監軍勸阻失敗導致劉封陣亡,故論罪官降三級任用。

第二個問題是府兵屯戍區域的規劃,田信將屯戍區命名爲‘坊’,即有土木防禦建築的區域。

各坊以番號命名,如安衆前營營部可以簡稱安前營坊,安衆後營中曲曲部可以簡稱爲後中曲坊。

按照當下流行的說法,那就是將府兵屯戍區域塢堡化,生活區域設圍保護,耕種區域也要種植柳木邊牆,施行相對封閉的管理制度。

不過目前地廣人稀,柳木邊牆沒必要強制施行,敢走荒野小路的不是奸細也是盜匪,在戍守區域這類人一旦出現,都沒好下場。

今後府兵屯戍區域肯定要遷移,所以沒必要急着設立柳木邊牆。

出征編制、屯戍區域兩件事情趕在春耕前完成,那府兵制度改革就落實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就兩件事情,第一是施行新的府兵軍階,第二是出兵打一仗。

畢竟是季漢,境內許多百姓、寒門積攢前漢、後漢軍功爵、武功爵,導致編戶齊民工作、徵稅工作存在扯皮現象。

到底承不承認這些大小不一的官大夫、五大夫、左更、中更是一個關係長遠的事情。

承認的話,那麼租稅方面就要給於相關的優免,戰爭潛力不能高效率啓動。

像當年曹操迎奉天子設立新的軍功爵、侯爵體系,就是否定前漢、後漢的民間世襲爵位。

承認、不承認都影響深重,這不是目前該改革、選擇的事情。

這個事情可以拖,再拖一段時間,民間自然會遺忘家裡還有世襲的兩漢軍功爵、武功爵。

可軍中急需一種類似於軍功爵的軍階,曹操那裡重新規劃了軍功爵,從軍功爵最低一級逐次提升到名號侯、關內侯、亭侯、都亭侯、鄉侯、都鄉侯、縣侯等侯爵七級。

諸葛亮也在編制新的軍功爵體系,田信也準備設計一套自己今後陳公國陳兵、北府軍通用的軍階。

故而這套軍階體系也要擺出來與衆人商議……也就是告知他們,讓他們內部商議,提意見。

可以商議,可以提意見,聽不聽是田信的事情。

按照新的軍階體系,自下而上有府兵士伍、公士、中士、上士四級;下軍尉隊官,中軍尉、上軍尉屯將三級;下軍校曲長,中軍校營督,上軍校軍司馬三級;下軍將爲雜號將軍,中軍將爲名號將軍,上將軍爲四方、四徵將軍,再上就是衛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大將軍。

這套軍階將軍以下有十級,層次清晰,不長不短,方便施行。

有西園新軍爲前例,這套軍階施行過程中,以軍中追求效率的風氣,下軍尉、中軍校、上軍將之類的會在書面簡化掉軍字。

對,軍沒了,寶蓋頭沒了,車也沒了。

不過以軍中吏士喜好顏面的習俗來說,官銜自然是越長越威風,比如宇宙大將軍之類的。

所以口語中,下軍校會被稱呼爲下軍校尉,書面則簡化爲下校……可能會嫌下字不好聽,改爲富有朝氣的少。

少尉、少校、少將怎麼出現的,現在依舊會正常的出現,純粹是同源文化下的人性使然。

這是必然,不是偶然。

至於底層沒有人權的下士,自然不會有人幫着改爲少士。

爲了公平,田信省去下士,選以通俗易懂的‘公士’代替。

“年關前,各軍各營重編軍書,以現有職責、功勳確定軍階。”

田信當衆宣佈後,又問:“諸君可有補充,或建議?”

龐林稍稍考慮就開口:“夏侯,軍字繁複乃西園軍舊有之物,我軍宜精簡省去。下字不宜,可能更改?”

下尉、下校無所謂,在座的將軍都是下軍將軍階,如果省掉軍字,豈不是成了下將?

這些將軍、行軍司馬眼巴巴望來,田信自然秒懂笑說:“好說。”

伸手接住筆,苦笑不已寫了一個‘少’字舉起來展示:“士衡兄以爲如何?”

“夏侯才思敏捷……”

龐林誇讚之聲戛然而止,故作認真追問:“夏侯應是有腹稿,還是未卜先知?”

“腹稿。”

田信沒好氣回答一聲,對衆人說:“少字軍中不常用,我故省卻,看來是我多慮。”

申儀正色回答:“夏侯不可自輕,縱是以大將、小將來分軍階尊卑,末將也是情願的。”

孟達、孟興父子連連點頭應和,這才改制佔便宜最大的就三個人,郭攸之、傅彤以及由虎牙監一步轉爲虎牙將軍的孟興。

至於始終擔任田信部曲督、親衛將的田紀突然領徵北軍三營戰兵……沒人質疑,田紀不是稻草人,軍中自然有朋友,有威望。

軍隊存在的目的是打勝仗,能打勝仗,內部人事變動只是微末小事。

就現在,劉備若封蒙多爲百戶侯,也沒人說什麼,蒙多價值就在那裡。

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五十章 計較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七百章 抉擇第四十章 糜芳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
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命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五十章 計較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十七章 試刀石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七百章 抉擇第四十章 糜芳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