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

潘濬來時,孫權已收斂情緒,兩名內侍正收拾寢殿內斬破的屏風。

屏風碎片從面前經過,潘濬不由多看了幾眼,心中有底,與郎官諸葛恪一同進入。

孫權正用銀匕首削切橙子,示意潘濬、諸葛恪落座後,才說:“邢貞傲慢無禮之極,可見魏人心存不良,其君臣皆有輕吳、吞吳之意。承明先生,劉備、關羽不死,魏軍難擋其兵鋒。我以爲曹丕有禍水東移之策,如何破解?”

諸葛恪思維敏捷,眼神專注望着孫權桌案前的臺階,神情變化皆落入孫權觀察之中。

對此潘濬早有預謀,分析三國局勢變化,已成爲各國近臣的日常任務。

田信的三巴圖,也從容道盡了其中的關係。

魏國的體格,註定了有一支常備機動兵團。

只要攻擊距離、調動規模在一定範圍內,就能達到既出兵,又不會徵召輔兵、民壯影響生產、增加糧食消耗的效果。

這樣的攻擊規模肯定不大,對付集結在南陽的漢軍集羣無異於送菜。

可對淮南、江北的吳軍據點有一定效果。

不能給曹丕翻臉動手的機會,可曹丕如果想翻臉,那始終能製造摩擦藉口。

漢軍做好北伐準備前,很大可能會旁觀這場魏吳之間的戰鬥。

從劉備漢中撤軍就食益州,關羽受糧食侷限更是一次接着一次,侷限漢軍進攻腳步的始終是糧食。

沒有攢夠足夠支撐戰爭的糧食前,漢軍幾乎不可能輕易發動攻勢。

北伐中原,幾乎是定局,爲的無非就食於敵;策封三恪,就是將中原戰場的世族歸類於從賊之臣,以此放開前線將領的束縛,讓前線將領敢於徵發中原世家的糧食。

從糧食來看這場戰爭,自然能摸透劉備、關羽、田信的底線。

那麼吳軍怎麼辦?自然是作壁上觀,看漢軍、魏軍在中原對峙、廝殺;快要決出勝敗之際,吳軍再出兵干擾,脅迫二國索取好處,或平衡三國均勢。

借漢軍之勢,以保證吳軍的相對獨立地位;以魏國雄厚本錢,消耗漢軍銳氣。

耗到魏國國力枯竭,劉備、關羽先後病亡;耗到吳國變法完成,恢復麥城、漢口兩戰折損的十萬士兵重建機動兵團爲止。

吳國有利於自己的規劃,漢魏相爭,也不忘破壞吳國休養、變法。

整個建安二十五年,魏軍就幹了幾件事,稱帝,吃飯、睡覺、抵擋漢軍北伐、掃平涼州之亂、逼迫孫權附庸;漢軍也就幾件事情,稱帝,吃飯,睡覺,北伐魏國,打孫權。

所以……魏國自然不可能放任吳國休養,一定要拖吳軍下水。

可吳軍不能介入漢魏之間的戰爭,不然徹底惹怒劉備、關羽、田信,那麼今年漢軍一定會發起第二波東征攻勢。

這次劉備章武元年的攻勢……以現在的吳國形勢,很難抵禦。

故而,絕對不能聽魏國的指示,哪怕曹丕要把女兒嫁過來,也不能答應。

這是吳國存亡的底線所在,今年絕對不能刺激漢軍,讓漢軍再次發動東征。

不然的話,吳軍就替魏國擋了這致命一刀,拿到曹丕多少好處,亡國之後還得吐出去。

如果不聽魏國的指示,那魏軍肯定會抱着試一試心態來打吳國……起碼淮南地是孫權的心尖子,是吳軍前後兩戰十萬條人命換來的,哪能讓魏軍輕易奪走?

拒絕魏國指示,必然爆發淮南爭奪戰。

這場戰爭此刻看來幾乎無法避免,魏國君臣一定會謀求犧牲吳國來遲滯漢軍攻勢一年的計劃;吳國肯定要在捱打、亡國之間做個選擇。

那麼漢軍會怎麼選?

肯定作壁上觀,等待糧食儲備充足後,按照預定計劃對魏國發動北伐。

而魏國君臣賭的就是漢軍作壁上觀,如果漢軍介入這場魏吳戰鬥,那北伐攻擊烈度就會降低,算是側面削弱了漢軍北伐力度。

把漢軍擋在中原,是魏軍的底線。不然讓田信、關羽、張飛、馬超這四隻軍團任何一支摸到黃河渡口,不然妥妥的渡河,會以一種超出想象的速度、深度破壞河北。

這四個人都敢孤軍深入,也都不是在意自己性命的狠人,打穿河北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削減漢軍北伐中原的攻擊強度,是關係魏軍能否長期守禦中原的核心問題。

若是漢軍作壁上觀,魏軍、吳軍爆發淮南爭奪戰,那吳軍有可能被魏軍吃掉,徹底迫降、吞併吳國。

甚至扶立太子接替孫權,讓不聽話的孫權早早下臺,換一個好控制的人來當吳王,給於江東諸將更大的自由、待遇。

曹丕慷孫權之慨,自然能拿出孫權拿不出的籌碼。

孫權若不想死,那淮南爭奪戰必須打,還要打贏。

可怎麼才能打贏?

諸葛恪機敏,潘濬也不差,對當下國際形勢自然獨到認識。

沒有漢軍干預,魏軍發動三個月之久的攻勢,足以擊潰孫權。

吳軍防守很強,背依長江幾乎無敵,特別是吞掉鄧塞水師後,魏國沒有三五年針對性佈置,幾乎無法攻破長江天險。

可魏軍對北岸的淮南地發動攻勢,孫權肯定要救,長江防守優勢不在。

以外交手段謀得淮南地,是孫權的得意手筆。如果保不住淮南地,還損兵折將,那麼孫權最後一點臉面就被打穿了,自無臉面統領江東。

江東諸將也會另推選一人來做吳王,可能是太子,也可能是孫策之子。

總之,換個孫家人來當王,孫權絕無好下場。

孫權若沒好下場,諸葛瑾父子、潘濬等近臣又豈能有好下場?

淮南爭奪戰,幾乎不可能打贏。

但,只要守住淮南,就是勝利,是孫權的勝利,是外交周旋漢魏二國而自壯策略的勝利、成功。

可怎麼才能守住淮南?

幾乎不可能求到漢軍援兵,漢軍也不可能分兵助戰……孫權戰敗之後全殲友軍的戰績,實在是太恐怖,誰還敢跟吳軍聯合作戰?

既然求不到援軍,那怎麼才能守住淮南地?

潘濬、諸葛恪神色鎮定,孫權心中寬慰,大感後繼有人。

潘濬進言:“魏之君臣不義,欲禍水東移。至尊不若贈糧於漢主,使漢軍提前北伐,此驅狼吞虎也。如此,可脅迫魏主,使之不敢犯我淮南地。”

他右臂指着北方:“臣以爲此事當速行,先贈十萬石陳米於荊州。如此魏國君臣心存忌憚,亦不敢輕易脅迫國家。”

“不費兵戈,可消弭兵事於未然之際,能使變法諸事平穩推進。”

潘濬給出主意,孫權去看諸葛恪,諸葛恪深以爲然,不逞能搶白,心中不由更加喜愛。

諸葛亮無子,以諸葛恪弟弟諸葛喬爲嗣子,諸葛喬已在那邊站穩腳。

培養好諸葛恪,今後諸葛恪出面去跟諸葛喬打交道,先天是哥哥看弟弟,怎麼都佔一點便宜。

孫權也是如此做想,目光移向諸葛恪,見他領會自己心思躍躍欲試的目光,不由更爲喜愛:“元遜可願出使荊州?”

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九十二章 勢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三十二章 貪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五章 年俸第八十章 糧食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九十三章 畫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二十四章 彩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
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謀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九十二章 勢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三十二章 貪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五章 年俸第八十章 糧食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九十三章 畫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二百六十章 方圓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二十四章 彩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