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

bookmark

太極殿西側的小殿空置,這裡是留給皇帝臨時起居、辦公的區域,西殿外圍正在修建侍中廬。

劉禪自不可能在西殿休息,他依舊留在正殿,在屏風後來回踱步。

先是田信震撼、引人注目的新式冠服,隆重又新潮,連他見了,都有一種麥田裡突然見到一株立鬆的仰止、停頓之感。

緊接着是四龍圖帶來的驚悚對比,以及那股昭然若揭,令人窒息又呼之欲出的預兆感。

後面又是呂乂一事引發的波折,六侍中議政的體制,硬是當着諸卿百官演練了一次廷議、表決。

劉禪感到有些累,又有些釋然,難怪要改易到南海,也只有廣闊嶺南才能容得下田信折騰。

若是靈帝時期朝中有田信這麼個人,保準宦官、外戚會和和氣氣說話……逼急了,不需要什麼兵變,田信一個人就能把外戚黨、宦官誅滅在宮城之內,大殿之上。

董允、費禕二人垂手恭立在一側,目前的形勢很明顯,就是臣強主弱。

皇帝知道麼?

皇帝很清楚,就是把太子送過來提前適應。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當代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如果執意兼顧今後長遠未來的事情,那肯定跟目前的事情相互衝突。

也能理解爲兩害相權取其輕,是一種妥協。

策反田信,或逼迫漢軍內戰,是敵國唯一能翻盤的希望所在。

田信不是一個人,不計北府,僅僅是三恪家族本身,就代表着新漢帝國對未來的承諾、信譽;非法誅殺、抹除任何一家,都會導致信譽破產,難以再次凝聚人心。

例如田信推動的部曲十折一爲食邑租稅的政策,真正取信於人的是大漢與三恪這種相輔相成的體制規劃。

豪強捨棄部曲,折算爲食邑稅租後,這些家族先天就受三恪家族庇護。

今後的皇帝、朝廷,幾乎不可能繞過三恪家族,再效仿孝武皇帝那樣大規模除爵。

就目前來說,大漢境內軍功封爵享有食邑稅租的人,對漢帝國的信賴源自皇帝的信譽,以及三恪制度。三恪制度是一道保障,這個制度得到保持、維護,那大家就能安享稅租。

爲了維護、鞏固自身的安全性,三恪家族今後輪流出任執政也是一種必然。

這是擋不住的事情,誰阻擋,就會被碾碎。

吳國歸降一事就是個轉折點,吳國高層會折算食邑後加入漢帝國,因孫大虎、關羽之間的關係,孫大虎姐妹身邊會聚攏一批吳國出身的軍功貴族、形成外戚黨。

吳國願意投降,也跟漢帝國、三恪制度之間的信譽有關。只要投降,吳國高層融入這個體系,皇室、三恪爲了整體穩定,不會對他們進行大規模剷除,頂多也就定點清除犯法違禁之人。

漢帝國的信譽,就源自內部的和睦。

爲了這種和睦,犧牲呂乂也不算什麼。

喪失這種和睦氣氛、形象,會導致更大的危機。

關羽要殺呂乂,田信放呂乂,暫時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爲了保護這種和睦。

呂乂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如果能順利融合吳國,之後還能維持這種和睦……那麼魏國方面的戰意會瓦解到最低,就等高層叛漢的元勳舊臣日益凋零後,與漢的對立情緒瓦解,開始逐步融向大漢。

跟內部和睦比起來,除了三恪家族、皇室以外的任何人,都是可以犧牲的。

董允、費禕表現的很乖巧,唯有這樣,才能在今後代替諸葛亮,統領羣臣,與三恪共治天下。

這兩人已經放棄爭鬥,準備隨波逐流,按部就班的接替諸葛亮。

可劉禪呢,患得患失在屏風後踱步,他從不需要爲自己安全做顧慮,太多人會爲了保護他選擇抗爭到底。

上午討論了田信鄧國改易南海的事情,下午就要討論宋公國的創立事項,如果順利,還要議定張飛的衛公國地址。

牽扯的是一郡之地,今後這一郡封國會輻射、裹挾周圍五六郡,影響數百萬軍民。

從治理角度來說,三恪公國的治理初衷、效率、行動力肯定遠遠高過周圍郡國,這一點已經在鄧國得到展現。

身爲國主,田信對臨時封邑的鄧國都不留餘力進行發展,優惠利好輻射於整個南陽周邊地區。

因此三恪公國發展速度肯定領先於周邊郡國,究竟會引發怎樣的波瀾……目前不得而知。

但就參考鄧國來看,肯定非常棘手。

等田信逐步從鄧國撤離,後續接任的郡守,肯定坐不穩位置,會遭受吏民的質疑和攻訐。他們不敢謾罵朝廷,只好把氣撒在今後的繼任郡守身上。

前漢、後漢就無法在嶺南執行有效統治、徵稅,整體交給田信打理也算不得什麼。

如果百年後,爆發戰爭,陳公國從嶺南北伐打贏漢帝國……那輸了也實屬活該,怨不得旁人,得認。

可江東已有近千年發展,割任何一個郡給宋公國,都是影響很大的事情。

理應由皇帝來裁定,可這麼大的事情卻交給自己來主持會議,本就是向關興示好。

是的,是向關興示好。

還要向張家示好,給張紹施恩,讓張紹記這個人情。

只要帝國內部的和睦風氣尚存,那人情的價值最高;而各種糾集在一起的人情,又能助長和睦風氣。

維持和睦,使上下齊心,許多看似驚濤駭浪的事情,也能從容處理。

劉禪頗感孤獨,董允費禕的表現,已讓他不敢輕易商議私密話題。

其他太子屬臣也不可能繞過董允費禕與他接觸,這是不符合規矩的事情。

獨自一人計較、衡量得失,這讓他越發的思念孫大虎。

東側殿,關羽與黃權一同散步,協商封國事宜。

黃權口吻慎重:“淮揚之鹽,國家重器也。此非宋國封建丹陽可解,亦非立國吳郡能解。”

鹽運利潤太大,丹陽郡沒有鹽場,可依舊能影響周圍的郡縣,進而插手鹽運。

關羽也是難以下定決心,做些河東解人,世居鹽池邊上,對鹽的利潤自有深刻認知。

只要封國在海邊,還握有權勢,就不可能不碰鹽。

“公衡可有良策教我?”

“宋公,鹽運之利,數十倍於稅租。此非我等外人能議,還請宋公與陛下當面議定。”

黃權略作猶豫:“宋國若封建於吳,不妨與漢家少府一同經營。鹽運之利,豪強皆爭,必有私鹽餘利。與其肥豪強,不如肥宋國。宋公得鹽運之利,以歲貢之名進獻漢室,此帝室、朝廷、宋公三利之事。”

稍稍停頓,黃權又說:“山川林木礦石漁獵皆受少府督管,卻難以盡職,必有疏漏。我以爲宋公不應避嫌,該爲國家就近監掌淮揚之鹽。”

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十八章 先登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十八章 先登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
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光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五百三十八章 飯還得吃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十八章 先登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二十一章 攻沙洲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五百三十七章 唯死而已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十八章 先登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五百三十三章 信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