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樊武歸心

孫燦這時還不知道他今日的一時愚昧,竟讓他成了洛陽少有的風雲人物。

能如此出名,並非因爲他打了勝戰,而是因爲他的那三個請求。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在朝廷上爲麾下士兵所求犒賞的人。這事情一傳出後,孫燦的愛兵、重兵、敬兵的美名,立刻就在洛陽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當然,這還是後話。此刻的孫燦正被一隻蒼蠅吵的暈頭轉向。

“孫將軍,你也太不丈義了。我爲了你能取勝,勸說麾下最得力的助手前去爲將軍效力。你倒好,現在怎麼將他們私吞了。你……你讓我說些什麼?”自從一出了溫德殿蹇碩就在孫燦的耳邊唧唧歪歪講個不停。

主要原因還是孫燦對漢靈帝的最後一個請求,這個請求非常的簡單,就是讓靈帝將出徵的士兵全部都調入他的麾下。

漢靈帝對孫燦非常的滿意,對這小事想也沒想的就答應了下來。

可是,蹇碩不樂意了。“宣曲胡騎”都是蹇碩的心腹,百戰之師,即便他丟了“長水校尉”一職,他還是將這一千的“宣曲胡騎”控制在他自己的手上。

爲了重新獲得靈帝的重任,他才忍痛將這一千的“宣曲胡騎”借給孫燦,增加孫燦取勝的籌碼。

他的如意算盤打的非常的好,自從,孫燦命傳令兵快馬加鞭的將得勝的喜訊通知到了漢靈帝耳中後。漢靈帝對他這位冒死勸說自己同意孫燦出兵的心腹的態度立刻就變了,前不久還給了他一個將軍的官位,讓他可以商議國家軍事。

可是,他卻沒有想到這兵借出容易,收回難。

孫燦居然先一步爭取靈帝的同意,“反客爲主”強佔了他的這塊心頭肉,將“宣曲胡騎”拒爲己有,成爲他麾下的戰士。

一想到這裡蹇碩就倍感氣憤,忍不住心底的火氣,來找孫燦說理。

孫燦自知理虧,但也不願將“宣曲胡騎”這隊士兵交出去,只好說道:“蹇大人勿怪,我看大人的官職還不能夠帶兵,就自作主張的將他們流了下來。想不到大人這麼快就升官了。不如這樣,樊武將軍是和在下一同進來的,就在不遠出的偏房中歇息。我們一起前去,如果樊武將軍願意,那在下就將“宣曲胡騎”交還於你,決不強求。如若不然還請蹇大人,切勿見怪。”

蹇碩點了點頭,同意了孫燦的提議,他知道孫燦已經退了一步,不可在過於強求。

其實,孫燦已經得了皇命,即便不將“宣曲胡騎”交給蹇碩,蹇碩也無話可說。但是他卻刻意的退讓了一步。主要還是在於他尊重樊武的選擇,讓他在蹇碩和他之間選擇一個。他不想強人所難,更不想樊武因爲蹇碩而背叛於他。

因此,他主動作出了讓步,給樊武一個選擇的機會。他要的是忠誠的手下,而非懷有異心的人材。

忠誠的手下即便能力再差,也可以辦事。而懷有異心的人材卻可以在關鍵的時候要你的命。

到了偏廳。

高順、樊武、張飛三人都在廳內,淳于瓊從一開始就不是孫燦的手下將士,因此,他早就被何進叫離開了。

他們三人都得知了孫燦在大殿中的所作所爲,對他的敬重又上升了幾分。

除了樊武見到蹇碩有些尷尬以外,其餘兩人都很熱情的跟着孫燦打招呼。

孫燦道:“正忠、興強等會隨我去選好馬,翼德,你要的美酒就已經送到我府上了,等會隨我去取。”

“恩。”高順、樊武、張飛齊聲點頭稱是。

蹇碩走到了樊武的面前,說道:“興強,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跟我走吧?”

樊武看着蹇碩欲言有止,在看着孫燦一臉的難過與不捨,兩邊爲難,尷尬非常。

樊武在漢初時家世顯赫,是後來因爲家道中落,一直和家族隱居深山,不問世事。後來,樊武因爲父母同時雙亡,不願留在傷心之地,就獨自離開了深山,來到了洛陽。

那時候大漢正在鬧饑荒,樊武餓得是前胸貼後背。連續三天都以河水、草根充飢。後來,在找工作的時候,無意間路過了一個比武擂臺,勝者可得一金。

他想也沒想,就上了擂臺,取得了冠軍。

這個擂臺就是蹇碩設的,那時他剛剛得到先皇漢恆帝的賞識,擔任長水校尉一職,他設擂臺就是爲了招募高手,爲他效力。

樊武也是一個有抱負的人,很快就答應着蹇碩的請求,爲他效力。長年下來,樊武的官位越來越大,逐漸當上了“宣曲胡騎”的首領。

可是,他過的一點也不快樂,他體內流的是先祖好戰的血液,“宣曲胡騎”不上戰場,讓他苦惱不已。但是蹇碩一直將他看成心腹,對他非常的好,他實在不願作出對不起蹇碩的事情。

這一呆就是十八年。原本,他想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過完一身,可是,孫燦的出現卻激發的他體內潛藏的血氣。

孫燦的才幹,德行,對他的信任都讓他有一種得遇明主的感覺。

蹇碩和孫燦都對他有着同樣的信任,可是他覺得孫燦對他的信任讓他非常的舒服,可是蹇碩的信任卻讓他有些惶恐。

孫燦見樊武兩邊爲難,嘆道:“這事情還是需要你自己的選擇,別人是無法勉強的。如果,你跟着蹇碩大人,那麼我們是好朋友。如果你願意更着我,那我們就是戰友。我會實現我的諾言,帶領你建立不世功勳。”

樊武嘆了口氣,走向了蹇碩,猛得跪在了他的面前,磕了三個頭,道:“蹇大人,您對樊武的好,樊武永記在心。但是樊武存在的價值是在戰場之上,只有戰場上的豪情,才能激起樊武身上的熱血。樊武實在不願在洛陽這小小的地方不停的訓練,戰場纔是我真正的歸屬。”

蹇碩神色複雜的看着樊武,長嘆了口氣,拂袖離去。

孫燦上前扶起樊武,說道:“既然戰場是你的歸屬,那麼就跟隨我一起在戰場上,體現你存在的價值吧!”

“是,將軍。”樊武起身,高聲領命。

P:票票啊票票,我要票票!

第十四章 信與不信第二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六章 赤兔之悲第十四章 揮軍南下第二十八章 出戰、斷後第九十五章 解除困境第三章 樊武歸心第二十一章 杏花吹滿頭第十六章 詭異舉動第十三章 助曹刺董第九十四章 感動第十六章 長街死戰第四章 百計破敵第四十三章 江淮水軍(一)第八章 校尉蹇碩第二十一章 事了抽身第二十一章 杏花吹滿頭第二十八章 義結金蘭第三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四十五章 破浪飛軍作品相關 上架通知!第二十五章 上屋抽梯第九章 亞父的教誨第六章 張飛遇險第二章 殿中求賞第三章 最毒婦人心第四十六章 棄城而去第九章 狐狸王允第二章 殿中求賞第三章 樊武歸心第二十八章 忠貞見疑(下)第五十二章 揭破計策第一百零七章 原由第三十三章 隱分身第七章 徐州陳登第十一章 龐統第十九章 鋒指西川第三十四章 水淹秣陵第十一章 少女懷春第三十八章 遭遇血戰第二十三章 足風流第五章 獵場比武第二十二章 扶風法正第二十六章 忠貞見疑(上)第八章 膽大包天第二十八章 偶遇臥龍第三十七章 阻截(二)第七章 太監張讓第二章 起義伐董第一章 終見文姬第十三章 終得廣陵第二章 起義伐董第五十二章 贈君寶馬第四十八章 奇襲糧道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十章 孫燦二氣袁本初第十九章 攜美而行第四章 混亂的起點第十八章 轉機出現作品相關 劉備的性格(轉載)第四十一章 甕中之鱉第七十三章 臉厚如牆第七章 萬事因果第十七章 九原呂布第七章 嬰兒骸骨第二十一章 事了抽身第十八章 中伏博望坡第二十四章 關張大戰 惺惺相吸第三十二章 天意難爲第十三章 助曹刺董第二十章 暗中行事第十二章 在見貂禪 少帝遺書第一百零六章 萬事具備作品相關 智勇兼備的徐晃第四十六章 棄城而去第三十四章 黃巾張雲第九章 妙取棠邑第二十章 戰前的陰謀第二十一章 走,抄張讓家去第十五章 府內定計第二章 算計蔡冒第七十四章 利嘴如槍第三十九章 釁發蕭牆(一)第十二章 王佐之才——荀彧第九章 亞父的教誨第二十六章 忠貞見疑(上)第八十七章 誰誘誰?第二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十八章 定蠻八字決第七章 孫氏雙壁——荀、郭二臣第一百零六章 萬事具備第五十章 司馬仲達第三十三章 士氣高昂第七十章 棋逢對手第十八章 強豪世族的妙用第二十一章 暗藏妙語第五十九章 聚衆鬧事第八十章 “凡炮”逞威第四章 徐庶之心
第十四章 信與不信第二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六章 赤兔之悲第十四章 揮軍南下第二十八章 出戰、斷後第九十五章 解除困境第三章 樊武歸心第二十一章 杏花吹滿頭第十六章 詭異舉動第十三章 助曹刺董第九十四章 感動第十六章 長街死戰第四章 百計破敵第四十三章 江淮水軍(一)第八章 校尉蹇碩第二十一章 事了抽身第二十一章 杏花吹滿頭第二十八章 義結金蘭第三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四十五章 破浪飛軍作品相關 上架通知!第二十五章 上屋抽梯第九章 亞父的教誨第六章 張飛遇險第二章 殿中求賞第三章 最毒婦人心第四十六章 棄城而去第九章 狐狸王允第二章 殿中求賞第三章 樊武歸心第二十八章 忠貞見疑(下)第五十二章 揭破計策第一百零七章 原由第三十三章 隱分身第七章 徐州陳登第十一章 龐統第十九章 鋒指西川第三十四章 水淹秣陵第十一章 少女懷春第三十八章 遭遇血戰第二十三章 足風流第五章 獵場比武第二十二章 扶風法正第二十六章 忠貞見疑(上)第八章 膽大包天第二十八章 偶遇臥龍第三十七章 阻截(二)第七章 太監張讓第二章 起義伐董第一章 終見文姬第十三章 終得廣陵第二章 起義伐董第五十二章 贈君寶馬第四十八章 奇襲糧道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十章 孫燦二氣袁本初第十九章 攜美而行第四章 混亂的起點第十八章 轉機出現作品相關 劉備的性格(轉載)第四十一章 甕中之鱉第七十三章 臉厚如牆第七章 萬事因果第十七章 九原呂布第七章 嬰兒骸骨第二十一章 事了抽身第十八章 中伏博望坡第二十四章 關張大戰 惺惺相吸第三十二章 天意難爲第十三章 助曹刺董第二十章 暗中行事第十二章 在見貂禪 少帝遺書第一百零六章 萬事具備作品相關 智勇兼備的徐晃第四十六章 棄城而去第三十四章 黃巾張雲第九章 妙取棠邑第二十章 戰前的陰謀第二十一章 走,抄張讓家去第十五章 府內定計第二章 算計蔡冒第七十四章 利嘴如槍第三十九章 釁發蕭牆(一)第十二章 王佐之才——荀彧第九章 亞父的教誨第二十六章 忠貞見疑(上)第八十七章 誰誘誰?第二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十八章 定蠻八字決第七章 孫氏雙壁——荀、郭二臣第一百零六章 萬事具備第五十章 司馬仲達第三十三章 士氣高昂第七十章 棋逢對手第十八章 強豪世族的妙用第二十一章 暗藏妙語第五十九章 聚衆鬧事第八十章 “凡炮”逞威第四章 徐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