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智勇兼備的徐晃

徐晃是曹操的五大良將之一,但一個“徐晃應聲而出,戰二十餘合,敗歸本陣”讓他已趨完美的形象蒙上了一層很難抹去的陰影。

徐晃和張遼同爲曹操手下外姓武將中最有能爲的大將,但不知道爲什麼三國遊戲裡徐晃各項數值都比張遼稍低一點,難道張遼真樣樣比徐晃強?至少三國裡徐晃對曹操獻策大大多於張遼,在武將之中我也未發現誰比徐晃的智謀記載更多。

而徐晃最有爭議的恐怕要算他的武力了,演義裡他既能跟許楮戰50合不分勝負,在樊城大戰受了箭傷已快痊癒的關羽80合還站了上風,然而他在顏良手下只走了20回合,這讓他似乎判若兩人。

三國志裡的徐晃,自從投靠曹操後,履立戰功,以勇猛和治軍嚴厲著稱,在官渡之戰前從軍破顏良,率軍擊殺河北名將之首文丑。

文丑在演義裡不到十合就擊敗公孫攢,是三國裡有數的猛將之一,就是他碰到的對手是智計過人的曹操,中計後被徐晃率部擊殺於亂軍之中。至於徐晃和顏良交手的情況,除了一句“從軍破顏良”以外並未發現更多的記載,當時顏良率領袁紹大軍數萬做先鋒,而徐晃也參加了白馬之戰,徐晃和他對陣是很有可能的,顏良是河北名將,他打仗勇冠三軍,徐晃是不是被顏良擊敗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可以肯定的是他協同關羽斬了顏良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當然武力是小說裡用來吸引讀者興趣的,和正史關係不是很大,帶有一定的主觀成分,但就依據三國演義來看徐晃仍然是曹操陣營中最勇猛的將領之一。徐晃的出場是很有氣勢的:奉回顧陣中曰“公明何在?”一將手持大斧,飛驟驊騮,只一合,斬催勇於馬下;隨後的李樂同樣被一合斬於馬下。三國裡被寫一合斬將的將領不多,除了趙雲張飛以外就很少有這印象了,甚至包括呂布關羽在內,後來救駕天子又和曹操的虎將許諸戰50回合,看到這裡當時我的心裡就認爲徐晃以後一定會戰無不勝,可是後來他在顏良手下20合就敗了,再後來看到趙雲膽戰心驚,不敢迎敵,成了他武力上難以抹去的污點,直到解樊城之圍時作者終於爲徐晃恢復了一流猛將的本色,和武聖關羽大戰80合。

再看看徐晃的對手,關羽,張飛,趙雲,許諸,顏良,文丑,幾乎包含了大部分三國名將,交手名將之多僅次於許諸,而真正的敗仗也只有一次:“徐晃爲什麼會20合敗於顏良”?徐晃武力太弱,和顏良相差很遠?

這明顯不成立,至少50合平許諸沒有幾個人能做到;而徐晃敗後的一句諸將慄然更否定了這一點,還有可能就是顏良很強,甚至比呂布還強,但是這種可能沒有機會證明了,顏良對關羽偷襲毫無防備,成全了三國裡不可一世的武聖關羽。

1小說手機站..C整理

演義裡關羽是神話最大的人物,什麼溫酒斬華雄,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魂追呂蒙等全是虛構的,爲了反襯關羽簡直不遺餘力。在那一戰裡他幫曹操解白馬之圍,是鐵定的主角,這自然就需要陪襯的配角,而宋憲,魏續這倆個人明顯不夠分量,需要一位名將,很不幸作者選中了參加了那一戰的徐晃,那次許諸沒有出戰也是出於同一原因,對比一下許楮與顏良,我想很多人都不會認爲顏良強過虎癡,畢竟許楮是他筆下的虎將,怎麼也不能寫許諸敗於顏良吧.

而徐晃曾經平過許楮,這自然就該關羽出場了,羅先生就爲讓關羽出採,斬顏良,誅文丑,造就了他幾竟天下無敵的神話。三國演義裡的大將的勇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的意思,他對徐晃的武力定位也許不在超一流之列,其實更大程度上是出於情節的發展,在這個環節上讓徐晃敗。

就這樣徐晃與武力超一流大將之間拉下了差距。三國志裡徐晃沒有象關,張,呂,馬那樣“雄烈過人,號爲飛將”之類的評價,所以徐晃的武力在這些虎將之下是應該的,我一直都認爲徐晃的武力在曹營中是僅次於典許龐,他的勇猛應該在張遼張合之上:他是演義裡極少能一合斬將的人物,在大宴銅雀臺時表明他的箭法冠絕曹營時,作者對他武力的安排從曹營衆將出場的順序可以見到一點端倪,文聘,曹洪,張合,夏侯淵,然後是徐晃,最後許楮。

徐晃的出場就很威風:奉回顧陣中曰“公明何在?”一將手持大斧,飛驟驊騮,只一合,斬催勇於馬下。滿寵招降他之前,寫他戰平虎癡,威風凜凜,曹操起了愛才之心;而滿寵到達楊奉帳時,晃正秉燭披甲而坐(委婉表明他勤奮好學,熟讀兵書;答應相叢曹操,與趙雲類似,有良臣擇主而事之意,當叫他殺楊奉時的一翻話“以臣拭主,大不義也,此等之事,吾決不爲”

可以看出了他爲人重情重義)一句“公之勇略,世所罕有”大約也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評價。請注意是“勇略”,三國裡徐晃用智的時候不少:李傕、郭汜之亂長安也,晃說奉,令與天子還洛陽,奉從其計。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及到洛陽,韓暹、董承日爭鬥,晃說奉令歸太祖;奉欲從之,後悔。這可是一些戰略性的建議,表明了他高人一等的戰略眼光,他也看出跟隨楊奉不可能有什麼大的作爲,就建議投靠曹操.

可惜楊奉並未聽從他的建議,後來在袁術手下不得重用,而他在曹操招降時毫不猶豫地投靠了心目中的明主。武將之中只有趙雲有過類似的經歷和建議,這證明他有一定的政治能力。

出征河北時,曹操攻鄴郡,破邯鄲,易陽令韓範僞以城降而拒守,曹操調徐晃進攻,他用攻心的策略,箭射招降書進城招降成功。當時曹操欲屠城,徐晃就進言曹操“二袁未破,諸城未下者傾耳而聽,今日滅易陽,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無定時也。願公降易陽以示諸城,則莫不望風。太祖善之。潼關戰馬超時,曹操至潼關,恐不得渡,召問晃。晃曰:“公盛兵於此,而賊不復別守蒲阪,知其無謀也。今假臣精兵蒲渡阪津,爲軍先置,以截其裡,賊可擒也。

太祖曰:“善。”使晃以步騎四千人渡津。作塹柵未成,賊樑興夜將步騎五千餘人攻晃,晃擊走之,太祖軍得渡。遂破超等。在陽平劉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徵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聞,甚喜,假晃節,令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將軍一舉,克奪賊計,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隨後曹操調遣徐晃助曹仁征討關羽,屯兵於宛城。徐晃深通兵法,治軍嚴謹,智勇兼備,在人才濟濟的曹營中依然是出類拔萃的頂尖人物。

徐晃最閃光的一戰,無疑是解樊城之危。

關羽擊敗於禁後,聲威大震,加上投降的七軍,估計荊州軍力大約有4到5萬左右,這無論對曹魏還是東吳都有足夠的威脅性,如果指揮得當,完全可以北征曹魏,固守荊州。

諸葛亮的計劃就可以完成,但是他卻驕傲自得,強奪東吳軍糧,而後又不充分準備讓呂蒙襲了荊州。

但是他的軍力強大是不爭的事實,曹仁只能固守,希望有援軍解圍,曹操幾欲遷都避其鋒芒。而徐晃當時屯於宛城,軍力不足,雖然曹操調了12營歸他調遣,也不過2萬餘人,並且多爲新兵,戰鬥力不高。

曹操都沒有料到他能解危,自己親統大軍在後,並調回了張遼等名將,說明了當時形勢關羽佔有很大的優勢,如果指揮得當還可以收復荊州。

可曹操軍還未至,樊城之危就被徐晃解了。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這可是一場苦戰,並不象演義裡關羽受傷裡他乘虛而入那麼簡單,看看曹操的評價就知道了:“荊州兵圍嶄鹿角數重,徐公明深如其中,竟獲全功,孤用兵30餘年,未嘗敢長驅竟如敵圍,公明真乃膽識兼優者也”。(這戰不亞於張遼的逍遙之戰。逍遙之戰是以奇,八百猛衝,數千在外圍殺。而此戰是硬戰,徐晃處處都在劣勢,憑的就是指揮,沒有一點虛假。)

三國志裡曹操如此評價:“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裡,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鹹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這一仗讓曹操都如此歎服,我們可以預見其過程的不易。

逍遙之戰曹操可以預測。而樊城之危曹操都說自己用兵三十餘年都不知道戰還可以向徐晃這麼打的,最後更是將他的功勞蓋過,孫武、穰苴。

孫武、穰苴是誰就不用我說了吧。

在將領中,得到曹操評價最高的人就是徐晃。

第九章 孫燦一氣袁本初(下)第一百零二章 ‘正’、‘奇’之道第五十章 擒賊擒王(完)第十五章 北方戰事第九章 亞父的教誨第三十六章 甘寧計破黃祖第三十三章 望景樓大火(下)第十四章 張讓露底第三十三章 矛盾序章 第二章 遇賊第二十八章 受教(一)第四章 獵場狩獵第十三章 兒女情長第二章 易於常人第三十七章 曹狐狸對賈狐狸第三十一章 上任三把火第九章 告之聖上第五十八章 老兵韓莒子第十一章 初見小霸王第十一章 郭嘉巧出連環策第五十九章 聚衆鬧事第二十二章 扶風法正第八章 一石二鳥第十七章 離別一吻第六十八章 陷陣揚威(一)第十二章 絕世寶劍第三章 最毒婦人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服老第九章 妙取棠邑作品相關 上架通知!第三十三章 荊州落陷第六章 思念如潮第四章 戰鬥前夕第三十三章 望景樓大火(下)第八章 引狼入室第二十一章 天生坐才第二十二章 戰前決策第四章 取得民心第十四章 張讓露底第八十六章 名將張郃第一百零二章 ‘正’、‘奇’之道第三十五章 奇襲夏口第十章 少帝的智慧第三十四章 錦帆賊甘寧第九十九章 撤退中的伏擊(二)第十六章 一統淮南第三十二章 七千殘兵第二十六章 詭異的舉動第四章 徐庶之心第八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七章 郭嘉出場第五章 樹林設伏第十二章 交鋒的前期第五十九章 聚衆鬧事第五十章 司馬仲達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三章 治理中原第二十六章 忠貞見疑(上)第五章 同謀徐州第二十八章 張飛之謀第二十一章 天生坐才第四十章 一線生機第六章 張飛遇險第二章 起義伐董第一百零九章 火起第六章 張飛遇險第十一章 功敗垂成序章 第二章 遇賊第十九章 子靜往事第十五章 府內定計第二十六章 完美的和談第十章 少帝的智慧第一百零四章 緊急信箋第十七章 貂禪冒死闖軍營第四十章 一線生機第七十三章 臉厚如牆第九章 混亂的京師第四十一章 張雲之怒第八章 叛經離道第七十七章 勸慰第三十七章 郭嘉出場第七十三章 臉厚如牆第九十一章 行爲失常第八十一章 許都血戰第十一章 少女懷春第二章 算計蔡冒第五十六章 大將軍第十三章 雙親得救第十七章 擇才而用第二十六章 本性難易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八十五章 空手套白狼(下)第六章 神匠鄭渾第十六章 一統淮南第十七章 經典戰役——灈水之戰第十章 未來的天下第一軍——羽嵬軍第三十八章 明助曹操 暗扶袁紹第十五章 戰前決議第二十五章 天下大亂第一章 凱旋迴朝
第九章 孫燦一氣袁本初(下)第一百零二章 ‘正’、‘奇’之道第五十章 擒賊擒王(完)第十五章 北方戰事第九章 亞父的教誨第三十六章 甘寧計破黃祖第三十三章 望景樓大火(下)第十四章 張讓露底第三十三章 矛盾序章 第二章 遇賊第二十八章 受教(一)第四章 獵場狩獵第十三章 兒女情長第二章 易於常人第三十七章 曹狐狸對賈狐狸第三十一章 上任三把火第九章 告之聖上第五十八章 老兵韓莒子第十一章 初見小霸王第十一章 郭嘉巧出連環策第五十九章 聚衆鬧事第二十二章 扶風法正第八章 一石二鳥第十七章 離別一吻第六十八章 陷陣揚威(一)第十二章 絕世寶劍第三章 最毒婦人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服老第九章 妙取棠邑作品相關 上架通知!第三十三章 荊州落陷第六章 思念如潮第四章 戰鬥前夕第三十三章 望景樓大火(下)第八章 引狼入室第二十一章 天生坐才第二十二章 戰前決策第四章 取得民心第十四章 張讓露底第八十六章 名將張郃第一百零二章 ‘正’、‘奇’之道第三十五章 奇襲夏口第十章 少帝的智慧第三十四章 錦帆賊甘寧第九十九章 撤退中的伏擊(二)第十六章 一統淮南第三十二章 七千殘兵第二十六章 詭異的舉動第四章 徐庶之心第八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七章 郭嘉出場第五章 樹林設伏第十二章 交鋒的前期第五十九章 聚衆鬧事第五十章 司馬仲達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三章 治理中原第二十六章 忠貞見疑(上)第五章 同謀徐州第二十八章 張飛之謀第二十一章 天生坐才第四十章 一線生機第六章 張飛遇險第二章 起義伐董第一百零九章 火起第六章 張飛遇險第十一章 功敗垂成序章 第二章 遇賊第十九章 子靜往事第十五章 府內定計第二十六章 完美的和談第十章 少帝的智慧第一百零四章 緊急信箋第十七章 貂禪冒死闖軍營第四十章 一線生機第七十三章 臉厚如牆第九章 混亂的京師第四十一章 張雲之怒第八章 叛經離道第七十七章 勸慰第三十七章 郭嘉出場第七十三章 臉厚如牆第九十一章 行爲失常第八十一章 許都血戰第十一章 少女懷春第二章 算計蔡冒第五十六章 大將軍第十三章 雙親得救第十七章 擇才而用第二十六章 本性難易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八十五章 空手套白狼(下)第六章 神匠鄭渾第十六章 一統淮南第十七章 經典戰役——灈水之戰第十章 未來的天下第一軍——羽嵬軍第三十八章 明助曹操 暗扶袁紹第十五章 戰前決議第二十五章 天下大亂第一章 凱旋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