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六章 瀘水南畔
“無義背恩之徒!我家將軍饒汝性命,今又背反,豈不自羞!”關平所部已然在沙口渡過了瀘水,在南岸紮下了一營寨。董荼那引蠻兵到沙口下寨,關平自然要引兵來迎。左右有認得是董荼那的,說與關平,關平縱馬向陣前大罵。
董荼那被說的是滿面慚愧,無言以對。對面的關平可是沙場上磨礪了十多年的老鳥了,察言觀色熟悉於心,怎會看不出一二來。但他卻依舊是滿面憤慨以激勵將士,全軍擊鼓掩殺一陣而出。
不趁着敵將心無戰意,沾一沾便宜,豈不是虧得慌!
關平一路掩殺了二十來裡,斃俘敵軍近三千人,己方傷亡寥寥無幾,堪稱是一場完勝。
關平收軍回營,傳捷報於劉憲,依舊固守沙口,以圖接應後軍大隊人馬渡江。
而董荼那卻沒怎麼好的運氣,慘敗一場不得已轉回孟獲大營。“漢軍驍勇,關平難敵。”董荼那十分乾脆的向孟獲請罪。
董荼那進帳之前,孟獲已經曉得了那一戰經過,雖然對董荼那戰意不振多有不滿,可畢竟漢軍勢大難敵。自南征以來關平威名日盛,橫野一戰憑董荼那和一萬蠻兵委實難以抵擋關平所部。“我知你受過劉憲之恩,但你爲蠻人,須得將我族人放在心頭。來日臨陣,萬不可再戰意頹敗!”接着着人打了董荼那三十軍棍。
敗了一陣,捱上三十軍棍。董荼那卻也不感覺有什麼冤屈,畢竟那一陣如何他心裡清楚的很。若不是關平率先進軍,怕他都會自己撤軍。可孟獲最後的幾句話卻是惹惱了他,若不是孟獲自己野望川蜀,南蠻怎會與漢軍交兵?現在反把一頂“蠻奸”的帽子扣在了自己頭上。心中氣悶不已,再捱上這三十軍棍,董荼那愈發的不忿了。
“我等雖居蠻方,未嘗敢犯中國;中國亦不曾侵我。今因孟獲勢力相逼,不得已而造反。想劉憲用兵如神,十多年來南征北討那一次不是得勝而還,曹操、孫權尚且難匹,何況我等蠻方?況我等皆受其活命之恩,無可爲報。今欲舍一死命,殺孟獲去投漢軍,也免諸洞百姓塗炭之苦。”說話的董荼那,也只有對與自己同命相連的阿會喃他纔敢說這樣的話。
“哎……”坐在臥榻對面的阿會喃一聲長嘆,“我何想與漢軍爲敵,可你我二洞近在孟獲眼底,若不聽其號令,豈不是立馬就起刀兵之禍?”阿會喃一張長臉滿是苦笑,“我那洞府所與楊洞主(楊鋒)一般,遠在迤西,也必不再聽從他令號。”
“孟獲雖連戰連敗,可銀坑山依舊有他三四萬宗黨,加上其妻族,祝融夫人之弟帶來洞主,手中八番部也有兩三四人馬,以及與其親厚的八納洞木鹿大王,十萬軍轉眼可聚。”阿會喃眼中滿是無奈、悲憤,同時卻也夾雜着許多忌憚,“銀坑山東南七百里外的烏戈國,其主兀骨突也與祝融氏相善,其兵馬雖不多,卻是俱穿藤甲,悍勇難敵。如此聲勢,縱然孟獲連敗漢軍之手,也非我等可比啊!”
“孟獲勢大難匹敵,你我縱然受下怨苦,也斷不可擅自妄爲,爲部族衆人招禍。”阿會喃一番言談勸住了董荼那,他心中本來沒什麼,可聽了董荼那這麼一番話後,心中就有了憤恨升降,最後是越說越是憋悶。雖然他說服了董荼那不再生事端,可他自己反而泛起了別樣的心思。
“唉,到底是孟氏家底厚實,現今又與祝融氏聯姻,不僅化解了兩家矛盾還得了一大助力。”董荼那無奈的搖了搖頭,“帶來那傢伙真是不爭氣啊,老王的臉面都被他給丟盡了,若是換做祝融是男的,有她出面,哪裡會讓孟獲平白撿來一個大便宜。”董荼那幽幽嘀咕道:“他們若是兩強相爭,孟獲如何還敢對我等這般輕視,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若孟氏、祝融氏兩強相爭,董荼那、阿會喃這些洞主必然是孟獲尋求助力的一大源泉,他又怎敢像現在這樣逼壓!
兩人對視一眼,都能看出對方的不甘,可偏偏又無力抗拒,神色再次低沉了下來,帳中氣氛也越發的沉寂了。
“不若這般……”阿會喃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低聲伏在董荼那耳邊說道。
精神本不振奮的董荼那聽了後兩眼立刻精光抖索,“妙,妙。就這般做。便是有人漏於孟獲,他也找不出我二人的錯來。”
且不說董荼那、阿會喃的活動,等到沙口敗軍轉回大營,劉憲已經領兵渡過了瀘水,其坐下騎乘的正是那匹捲毛赤兔!
孟獲那日逃的急,把這匹寶馬丟在了山下,被鄂煥撿了個大便宜。
人說“良馬念主”,劉憲開始時還小心翼翼的靠近,可不多時就發現這匹捲毛赤兔完全不像關老二胯下的那匹難以接近,幾日的相處下,劉憲已經能穩穩當當的騎在上面了。
反正這個年代也沒馬鐙,萬一出什麼狀況,也就一躍下來而已,挨不了大事!於是乎,劉憲也就順理成章的騎着赤兔馬出來顯擺了!
瀘津關由孟達把守,其人也算軍政兩通型人才,防守瀘津關的同時料理後勤保障,劉憲還是信得過的。
本部兵馬三萬五千人(董厥一萬人),關平部一萬五千人,馬忠部五千人,五萬五千餘人一路浩蕩,沿江西進直逼蠻兵大營。
糧道被阻,敵軍又進。孟獲在這個時候倒也顯出了一把蠻勁來,召回味縣處的那路人馬,集兵六萬餘靠瀘水嚴陣以待。
兩軍擺開陣勢,兩側弓弩手各自射住陣腳。
就見孟獲身穿犀皮甲,頭頂硃紅盔,左手挽牌,右手執刀,騎一赤毛牛,口中辱罵不休;手下六萬餘蠻兵,各舞刀牌,嘈雜聲震天。
“竟然騎一赤牛!”劉憲於赤兔馬上,指孟獲大笑。與蠻兵的嘈雜無序不同,對面的五萬五千漢軍卻是列陣嚴整,無一絲雜音傳出。
刀山槍林,鎧鮮甲明,漢軍聲勢正應了四個字——不動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