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青州田楷

而與此同時,另一支人馬也同時離開了洛陽城,向着河北方向而去,這一行人的目的卻是要前往河北拜祭已故的袁紹,同時宣佈冊封袁紹爲信都王,輔助呂布共同主政的事情,不過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熙目前在幽州爭執不下,此行人的目的正是爲了能夠讓兩人之間的鬥爭更加猛烈一些,同時藉此機會評估袁譚和袁熙的勢力,爲呂布大軍的北伐打探消息,此行人的首領不是別人,正是曾今幫助呂布拿下鄴城的甄家長子甄虎。

數日後,當田豐來到青州境內的時候,就遠遠的看見一行人正等在前方,這些人雖然人數不多,不過卻是身着大漢官服,顯得十分正式的樣子。

“呵呵,早就聽說田豐先生要來我們青州,在下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日了。”看見田豐一行人到來,人羣之中走出一名老者,連忙樂呵呵的走上前來說道。

此人雖然自稱在下,不過年齡已經頗大,在青州也是地位頗高,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北海太守孔融。

“在下何德何能豈敢有勞孔北海來此相迎,實在令在下愧不敢當。”田豐身爲大漢使者,說這話卻並不是謙虛,要知道孔融早就是名滿天下的諸侯,而田豐不過是一屆落魄文士,雖然被呂布禮待有加,不過田豐始終覺得自己在袁紹失敗之後,投降呂布乃是一件可恥的事情,當初自己沒有能阻止袁紹和呂布大戰,這才導致袁紹一敗塗地,最後換搭上了袁紹的性命。

“先生謙虛了,先生乃是朝廷使者,身份又豈能一般對待。本來田楷刺史是要親自前來相迎的,只是州郡之中俗事纏身,這才遣在下前來,還要希望使者大人多多見諒纔是。”見田豐如此,孔融繼續說道。

原來在得知田豐將要來到青州的消息之後,田楷便找來了孔融一起商議,如今袁紹亡故,留下兩個兒子,相持不下,前不久雙雙派來使者,要求青州向他們效忠。不過田楷和孔融都是聰明人,自然看的清楚,知道袁氏的基業將會在不久之後被呂布吞併,於是便起了別樣的心思,想要和呂布接觸,期待可以投入呂布麾下,得到妥善的安置,即可以保全自己的富貴,同時也可以避免爲青州帶來刀兵之禍,必定以青州的實力,是無法在亂世之中獨存的,倒是不如找一個強大的靠山。

“哎,我田豐不過是喪家之犬,有勞孔北海已經是罪過了,又怎麼敢勞動田楷刺史大人,這叫我如何是好。其實我這次的來意想必孔北海已經很清楚了,不知孔北海是何看法?”田豐並不想在孔融面前作假,直截了當的開口問道。雖然當初田豐在呂布面前攬下這個活計,目的是爲了避免青州發生刀柄之禍,必定田豐在袁紹手下多年,對於青州的情況也很熟悉,知道青州無論如何也沒有力量抵擋呂布,不過人各有志,自己雖然是一片好心,卻也不想讓孔融和田楷想自己一樣,成爲亡國之臣。

“哎,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呂布能有今天的氣候,不但是呂布自己努力地結果,更是天意使然。強如袁術,袁紹,曹操這樣的豪雄,都一個個敗在了呂布手中,我等凡俗之人又能做些什麼呢?只有聽天由命而已,更何況要用青州百姓的福祉作爲賭注,我孔融實在不願意。”聽了田豐的話,孔融卻是嘆息了一聲,這才緩緩說道。原來孔融並不是沒有動過別樣的心思,只是時事比人強,此時呂布大勢已成,已經不是田楷孔融之輩想要對付,就能對付得了的。

“哎,想必呂布廢除天子權威,強迫天子封自己爲攝政王的事情,孔北海已經知道了吧,難道孔北海你就沒有什麼想法麼?”孔融必定是大漢朝的老人,田豐不相信他對大漢朝就沒有深厚的感情,對於獻帝如今的困境就沒有絲毫觸動,於是開口說道。

“這些事情我已經聽說了,只恨有心無力,縱然舉青州之兵,又能如何?更何況朝代更替,自有定數,豈是呂布能夠改變的。”說到這裡,孔融突然用奇怪的目光看向了田豐這才話題一轉說道:“難道先生此行的目的並不是來青州勸降,而是要試探我和田楷刺史的心意不成?”

這也難怪孔融對田豐的目的產生懷疑,必定兩人談論多事,田豐不但沒有絲毫要孔融投向呂布的勸解,反而是處處試探,讓孔融都不免產生了一種錯覺。

“額,是我想得太多了,本以爲像你孔北海這樣,受到大漢厚恩,有名滿天下的名士,是不願意看到改朝換代的,不過現在看來,事情卻並非如此,也難怪呂布膽敢公然廢去陛下的權威。”說到這裡天風確實嘆了一口氣,這才說道。

“田豐先生錯了,我孔融並不是捨不得這一身臭皮囊,只是不願意青州百姓遭受刀兵之禍,這才希望青州能夠和呂布和解,以便保全青州百姓,至於陛下的事情,我孔融自然會前往洛陽,和呂布理論個清清楚楚。”被田豐這麼一說,孔融終於說出了自己對於將來的打算,原來孔融知道一旦呂布入主青州,是不會允許自己再執掌北海的權利的,而到了那個時候,孔融也正可以毫無牽掛的和呂布在朝堂之上,好好地鬥上一鬥。

“原來如此,孔北海胸襟寬廣,果然是我輩楷模,到時候田某也一定會助孔北海一臂之力。”說着田豐向前一步,拉住了孔融的手認真的說道。

“好,我們這就去見田楷刺史商議青州的事宜。”見田豐也是和自己一般心意之人,孔融哈哈大笑,兩人拉着手並排而行,一同向着臨淄方向而去。

“田豐先生好久不見,先生風采依舊。”田豐來到臨淄城外,就看到一個有些肥胖的中年人帶着一幫文武走了過來,當先一人正是田楷。

“田楷刺史終日爲青州百姓奔波,倒是比之以前消瘦了。”儘管如今的田楷依舊有些臃腫,不過田豐還是看出來了,田楷正在爲青州的將來猶豫,同時也在爲自己的將來猶豫。

“哎,袁公早逝,我青州孤立無援,實在是由不得我不操心啊。希望田豐先生這次從洛陽來,能爲我帶來好消息。”田楷卻是也不認生,直接就將話題說到了田豐此行的目的之上。

“呵呵,在下此行的目的相信刺史大人已經很清楚了,除此之外,我此行還帶來了一件禮物。”說到這裡田豐從自己懷中取出了一件明黃色的綢緞卷軸,向着田楷遞了過去。

“怎麼還有聖旨?”看到田豐遞過來的這根明黃色的綢緞卷軸,田楷就是一陣心驚,這種明黃色的卷軸,田楷十分熟悉,正是聖旨的樣式。不過如今獻帝在洛陽,被呂布控制的很嚴實,顯然不可能送聖旨過來,那麼這卷聖旨就只能是呂布送來的。

“不是聖旨,只是呂布以攝政王的身份發下的詔書。”田豐將卷軸交到田楷的手中之後,這纔開口將呂布準備冊封八位外姓王爺,幫助呂布一同輔政的事情說了出來。

“想不到呂布爲了我這青州,竟然下了這麼大的力氣,想來呂布對於青州已經是勢在必得了。”聽了田豐的話,田楷先是一陣驚訝,不過緊接着卻是嘆了一口氣說道。雖然田楷心中明白,一旦自己將青州的權利交給呂布,呂布讓自己繼續呆在青州的可能性很小,不過田楷還是抱着僥倖的心理,希望呂布能將自己留在青州,即便不能永鎮青州,起碼也可以讓自己後半生安然度過,不過如今看來,這卻是已經成爲了自己的奢望。

“這樣也好,我們正好可以去洛陽和呂布好好的鬥上一鬥,什麼八王輔政,只怕呂布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此時旁邊的孔融卻是開口了。相比之孔融原本認爲的孤身入洛陽,此時田楷多出了一個臨淄王的身份,顯然對於將來在洛陽的事情,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哎。”相對於孔融,田楷卻是嘆息一聲,知道自己的後半生,只怕想要安寧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不知刺史大人可否願意接下這封詔書?”看出了天開心中的猶豫,田豐開口問道。

“先生能否告訴我,呂布準備何時對河北動手?”知道了自己投降呂布之後的歸宿,田楷的心思又開始想別的地方想了,必定此時河北還有袁氏撐着,只要袁氏一天不倒,田楷相信,呂布就一天不會動青州。

“實不相瞞,就在我離開洛陽的時候,已經有使者去了冀州,其目的就是想要利用給袁紹的王位,讓袁紹的兩個兒子打得更猛烈一些。而呂布北伐的糧草,也已經開始準備了,相信不久之後就會動身。”田豐倒也是實話實說,必定這些東西沒有必要和田楷他們耍心眼。

“如此,就請先生帶我一同前往洛陽吧,我們青州願意歸降朝廷。”聽田豐這麼一說,田楷便開始思量,良久之後,轉身看向一旁的孔融,見孔融點頭,於是下定決心說道。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破虎牢關第二百四十八章 潁川荀家第一百八十章 馬超解圍第五十二章 呂布大戰典韋第四百九十章 鬥智第二百三十八章 尋找張遼第六百一十九章 聯合山越第四百九十八章 邀請孫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奪屍第二百四十九章 舌戰荀諶第八十二章 陽謀第三百九十三章 尋找獻帝第五百一十章 夏侯惇吞眼珠第一百三十四章 長安第三百一十五章 高順出兵第五百八十七章 華雄之威第九十一章 周倉到來第七十九章 曹操奸詐第二十二章 大鬧九原縣第四百三十章 張遼的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增兵陳留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破虎牢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跑路第五十五章 監軍袁術第一百零一章 何太后第一百九十二章 曹操與蔡琰第六百一十五章 劉備撤退第一百二十四章 呂布點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施義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紹得冀州第三百零六章 百廢待興第五百五十九章 龐統之能第五百九十六章 慕容芳馨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到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扶風第九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三十三章 袁術撤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張遼第二百七十五章 鮑信得救第二百二十七章 汝南攻略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不甘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力劈閻行第三百二十八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九十八章 貂蟬來訪第四百三十一章 夜襲第二百零九章 追殺須穆爾罕第二百六十九章 逃亡滎陽第一百七十九章 北宮伯玉的計謀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星寶刀第二十五章 招兵歸來第五百三十二章 爭奪箕關第二百三十四章 逆襲第三百六十七章 荀彧臣服第二十九章 各方匯聚第四百五十章 泰山管亥第六百二十一章 送還妻小第四百五十一章 劉備掌管徐州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邀太史慈第二百二十九章 宛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水6第三百六十八章 和氣城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關羽刀下救華雄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涼書院第六百二十四章 鄧艾勸降第三百五十三章 中軍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蔡琰出手第五百四十三章 再戰蕭關第四十四章 黃巾起義第二百九十六章 又見賈詡第四百九十八章 邀請孫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一統雍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豫州刺史第三百九十章 長安第二百八十四章 追擊第五百二十八章 高覽請纓第五百六十八章 九王攝政第三十章 高順的決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打算第二百八十八章 遷都長安第五百七十四章 張魯投降第三百八十五章 王允之死第六百零二章 新野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華雄之威第二百三十四章 逆襲第一百零六章 董卓崛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七十八章 斬殺王英第一百三十四章 長安第四百二十七章 孫策南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主天水第二百一十八章 火燒呂布第五百零七章 范陽城外第三百三十章 進攻長安第三百章 派往隴西第一百二十七章 結盟第五百七十一章 厚葬馬騰第五百六十八章 九王攝政第四十章 以一對百第一百一十一章 丁原的決心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破虎牢關第二百四十八章 潁川荀家第一百八十章 馬超解圍第五十二章 呂布大戰典韋第四百九十章 鬥智第二百三十八章 尋找張遼第六百一十九章 聯合山越第四百九十八章 邀請孫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奪屍第二百四十九章 舌戰荀諶第八十二章 陽謀第三百九十三章 尋找獻帝第五百一十章 夏侯惇吞眼珠第一百三十四章 長安第三百一十五章 高順出兵第五百八十七章 華雄之威第九十一章 周倉到來第七十九章 曹操奸詐第二十二章 大鬧九原縣第四百三十章 張遼的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增兵陳留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破虎牢關第一百五十二章 跑路第五十五章 監軍袁術第一百零一章 何太后第一百九十二章 曹操與蔡琰第六百一十五章 劉備撤退第一百二十四章 呂布點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施義第三百四十二章 袁紹得冀州第三百零六章 百廢待興第五百五十九章 龐統之能第五百九十六章 慕容芳馨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到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扶風第九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三十三章 袁術撤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張遼第二百七十五章 鮑信得救第二百二十七章 汝南攻略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不甘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力劈閻行第三百二十八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九十八章 貂蟬來訪第四百三十一章 夜襲第二百零九章 追殺須穆爾罕第二百六十九章 逃亡滎陽第一百七十九章 北宮伯玉的計謀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星寶刀第二十五章 招兵歸來第五百三十二章 爭奪箕關第二百三十四章 逆襲第三百六十七章 荀彧臣服第二十九章 各方匯聚第四百五十章 泰山管亥第六百二十一章 送還妻小第四百五十一章 劉備掌管徐州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邀太史慈第二百二十九章 宛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水6第三百六十八章 和氣城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關羽刀下救華雄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涼書院第六百二十四章 鄧艾勸降第三百五十三章 中軍之戰第三百零八章 蔡琰出手第五百四十三章 再戰蕭關第四十四章 黃巾起義第二百九十六章 又見賈詡第四百九十八章 邀請孫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一統雍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豫州刺史第三百九十章 長安第二百八十四章 追擊第五百二十八章 高覽請纓第五百六十八章 九王攝政第三十章 高順的決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打算第二百八十八章 遷都長安第五百七十四章 張魯投降第三百八十五章 王允之死第六百零二章 新野之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華雄之威第二百三十四章 逆襲第一百零六章 董卓崛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七十八章 斬殺王英第一百三十四章 長安第四百二十七章 孫策南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入主天水第二百一十八章 火燒呂布第五百零七章 范陽城外第三百三十章 進攻長安第三百章 派往隴西第一百二十七章 結盟第五百七十一章 厚葬馬騰第五百六十八章 九王攝政第四十章 以一對百第一百一十一章 丁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