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各說各話

西都長安城裡有三座巨大的宮殿,分別是長樂宮、未央宮和建章宮,合稱“漢三宮”。

長樂宮在長安城的東南部,總體的佈局近正方形,周圍築有宮牆,宮垣東西長七裡,南北寬五里,相當於長安城的六分之一。 因其位於未央宮東,又稱“東宮”。高祖劉邦死後,皇帝移住未央宮。長樂宮於是專供太后居住,意爲“長久快樂”,遂得名。長樂宮曾是西漢的政治中心,爲高祖劉邦處理政務的地方,到了東漢之後便漸漸荒廢。

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總體佈局呈長方形,四面築有圍牆,約佔全城總面積的七分之一,較長樂宮稍小,但建築本身的壯麗宏偉則超過了長樂宮許多。未央宮在長樂宮之西,因此被稱作“西宮”。未央宮是皇帝朝會的地方,始建於高祖七年,自高祖九年遷朝於此,此後一直是西漢王朝的政治統治中心。

當初董卓擄少帝西遷長安之後,便將小皇帝安置在未央宮中,董卓死後,皇帝與大臣議事便在這裡,一直未曾變過。

這天又逢早朝,城內公卿大臣按時來到前殿之上,按班次跪坐在堂內。

皇帝劉協就像一座泥塑木胎,雙眼無神地坐在皇帝寶座上,也不去看殿內那些大臣的臉色,思緒不知飛到了何處。

正在衆人懨懨欲睡之時,站班太監從外面高聲傳報:“啓稟聖上,前將軍呂布在殿外求見!”

“傳前將軍覲見。”劉協一臉木然地開口。

不多時,呂布腰懸長劍昂首闊步地走了進來。

“大膽呂奉先,怎可掛劍面聖!”黃門郎鍾繇厲聲斥責呂布。

呂布一臉嘲諷地看着鍾繇,冷冷說道:“當初董卓不僅掛劍上殿,還夜宿後宮。更是當堂斬殺大臣,那個時候怎麼不見有人出來說話?呂某身負長安安危,隨時要護衛聖駕,若是手中沒有兵器。如何與人搏鬥廝殺?”

鍾繇被呂布的目光逼視着不敢再多說。反正他已經盡到了訓斥之責,如果連坐在龍椅的皇帝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他又何必再強出頭呢?

“前將軍今日覲見,有何事奏報?”劉協依然木着臉,似乎根本感覺不到堂下所站之人身上散發出來的濃烈殺氣。

說起來,劉協也是足夠倒黴。從孩童時候便親眼看着自己的哥哥被毒酒毒死,看着董卓當自己的面殺人,看着董卓夜宿在後宮之中,將先帝那些妃嬪們挨個睡了一遍。當死亡的威脅成了家常便飯之後,再重的殺氣也驚嚇不到這個少年皇帝,因爲他已經變得完全麻木,就算活着。也跟死了沒什麼分別。

呂布朗聲回稟皇帝說:“臣下近日收到消息,得悉幷州袁紹率十萬大軍攻入河東,鎮東將軍段煨難以抵擋,派人送來求援的急報。河東乃京師北方門戶。若是落入袁紹之手,則長安無險可守,危在旦夕。還請聖上速做定奪,派出大軍增援河東,以保京師穩固!”

劉協於是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太尉馬日磾:“馬太尉,呂將軍所言之事,你有何主張?”

馬日磾心中一陣發苦,顫巍巍地起身,有些虛弱地說道:“啓稟吾皇,朝廷可向那袁紹發去質問斥責的旨意,責令袁紹速速撤回幷州,不可在河東生事。”

呂布冷笑不止,問馬日磾:“敢問太尉,若是袁紹將朝廷的旨意不當一回事情,執意要佔河東全境,甚至是要佔河內,佔洛陽,又該如何?”

“咳咳……,這個嘛,一切但憑聖上做主。”馬日磾一副搖搖晃晃就要倒地的樣子,惹得堂內衆大臣腹誹不已。

“依前將軍之見,該當如何應對?”皇帝也不想多費腦子,因爲他知道就算自己想得再好,旨意也出不了長安。

呂布於是當着朝中公卿的面說了一番王允在世的好處,然後直言現在的長安沒有一個可以統領內外的大臣,到了最後,呂布則將目光投向了一直默不作聲的司馬防。

司馬防知道今天躲不掉呂布的糾纏,只好硬着頭皮站起來說道:“以微臣愚見,既然長安兇險,不如還都洛陽!前將軍一片忠誠之心,日月可鑑,正是護衛吾皇和朝中大臣東歸的不二人選!”

呂布聽了司馬防這話,當時心裡就火得不行。尼瑪,說好的大司馬呢?怎麼成了讓老子護送你們回洛陽?按照劇情發展,不該這麼演啊!

不等呂布出語反對,太僕趙岐立即站起來附和說道:“臣贊同京兆尹的意見!洛陽皇宮早在三年之前便已修葺完工,司空趙溫大人更是一直在那邊等候聖駕東歸,如今袁紹兵臨河東,對長安心存不軌,不如趁着長安通往洛陽的道路尚且通暢,速速還都洛陽!”

隨後,有不少大臣站出來支持還都洛陽。

劉協早就在長安呆夠了,見到有這麼多大臣想要還都洛陽,一顆心便活泛了起來,於是大聲說道:“司馬卿和趙卿所言甚合朕心,前將軍,這次你若是能護朕還都洛陽,朕便加封你爲大司馬!”

呂布眨巴着眼睛,看着皇帝,心想皇帝的表現有些反常,好像是跟幾個大臣已經商量好了一樣,自己如果想拿下大司馬的職位,就得護着皇帝和大臣們去洛陽,可自己根本不想去洛陽啊!

正當呂布左右爲難的時候,殿外的小黃門又高聲叫喊道:“啓稟聖上,徵北將軍派人前來覲見!”

“徵西將軍派人覲見!”

“鎮北將軍派人覲見!”

好傢伙,李傕、郭汜和張濟同時派人來見皇帝了!

這幾路人上了大殿之後,說的話基本上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北面的袁紹不足懼,有他們守在長安外圍,誰也別想威脅到京城的安全。

李傕派來的使者是他的侄子李利,李利用眼睛瞪着朝中贊同還都洛陽的幾位大臣,惡狠狠質問說:“從長安前往洛陽,中途有七百多裡,不僅要過潼關和函谷關,還要翻山越嶺,萬一聖上染了疾病,又或是被途中賊匪驚嚇,誰來承擔責任?”

呂布趕緊就坡下驢,順着李利的話說:“李將軍所言甚是,天子乃一國之尊,輕易不可妄動,否則國本不穩,天下不安!”

一場朝會,因爲接連有人攪局,結果到了最後什麼也沒什麼決定,衆臣各懷心思散去。

呂布的心意,是繼續呆在長安城,但今後長安的朝堂得由他說了算;鍾繇和荀攸的想法,是鼓動呂布護送皇帝前往洛陽,爲曹操進入洛陽做好鋪墊;李傕、郭汜等關中軍閥的想法,既要阻止皇帝還都洛陽,還要阻止呂布獨霸朝堂;剩餘的朝堂大臣則是各懷心思,有的暗中支持鍾繇,有的暗中支持司馬防,還有的諸如馬日磾這樣的老江湖,則是誰都不得罪,誰拳頭硬就聽誰的。

鍾繇返回府中,將朝堂上的情形仔細說與荀攸,荀攸聽完之後,露出凝重之色,沉思許久之後,緩緩說道:“要想破局,還需內外兩個推手。”

“哪兩個推手?”鍾繇不解。

“長安城內的推手,便是要想辦法讓呂布與城外的己方勢力衝突起來,最終逼着呂布離開長安;長安城外的推手,便是要挑唆袁紹儘快解決段煨,對長安形成威逼之勢!”

“公達此計雖好,卻有引火燒身的危險啊。呂布雖然有野心,但卻比城外那幾路軍閥好對付,一旦挑動呂布與城外幾路軍閥混戰,最終獲勝的必然是李傕和郭汜,到時候皇帝落入這些軍閥手中,事情只會更加糟糕。至於袁紹,那是比李傕和郭汜更難對付的傢伙,如果被他逼近長安,只怕最終能夠迎走天子的人不是曹公,而是袁紹!”

“元常所慮,某也曾想過。若是我們想辦法離間李傕、郭汜與張濟,讓他們當中有人與呂布對立,有人與呂布結盟,這樣呂布就有能力周旋下去,直至一方落敗,或者是兩敗俱傷。袁紹那邊,我們可以插手的餘地有限,就算我們不去挑唆,他就未必不來長安,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他逼近長安之前,將皇帝送到洛陽!以袁紹好名聲的性子,他是絕對不會明目張膽地阻攔皇帝東歸的。”

鍾繇最終被荀攸說服,繼續按照荀攸的計策挑唆和離間城內城外各方勢力之間的關係。

鍾繇先是悄悄派人去見李利,告訴李利郭汜的人暗中來見自己,託鍾繇幫着打點關係,幫助郭汜謀取太尉之職。接着鍾繇又派人去見郭汜的手下,告訴郭汜李利威脅自己,逼着他向天子進言,加封李傕爲大司馬。最後,鍾繇還派人去見張濟的手下,告訴張濟朝廷本來想要加封張濟的侄子張繡官爵,卻被李傕和郭汜暗中攔下。

鍾繇這樣的挑唆和離間究竟有沒有效果,還需時間來檢驗,但至少是在李傕、郭汜和張濟三個軍閥內部種下了猜忌的禍根。

至於呂布,鍾繇根本沒有出面,而是讓司馬防前去挑唆。司馬防告訴呂布,城外的李傕想要大司馬的位置,郭汜想要太尉的位置,張濟想要司徒的位置,他們正在暗中聯繫,準備先將呂布解決掉,然後奪下長安,控制皇帝和朝廷。

呂布對於司馬防的挑唆深信不疑,因爲前幾年李郭等人便圍攻過長安,如果不是劉和從中調解,那個時候呂布就要敗走他鄉。

ps:

第85章 勾結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100章 低調出場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332章 糜家小姐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21章 公子練兵第314章 戰雲密佈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418章 文官治軍第382章 兩塊老薑都很辣第493章 天正道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26章 申息軍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64章 考校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87章 子龍督糧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2章 夜幕殺機第217章 徐晃出谷第321章 鬥嘴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314章 戰雲密佈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196章 大胸懷第367章 謠言第461章 太傅離薊第65章 北地之危第281章 千里鏡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205章 勸農詩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526章 三韓來人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74章 摟草打兔子第137章 遼東行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5章 巧舌如簧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355章 誰偷誰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1章 猥瑣大公子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512章 太傅的大手筆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476章 補天裂第357章 讓袁紹放點血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50章 本公子記住你了第538章 三戰定中原(下)第219章 入晉第一戰第380章 魂淡啊,魂淡!第247章 北訪(中)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201章 互助社第149章 找碴的來了第64章 考校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322章 攻!守!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479章 作死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36章 血染丹水第168章 各有算計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344章 鎮胡碑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184章 兵至霸陵第372章 狗急跳牆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358章 滾!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
第85章 勾結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100章 低調出場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332章 糜家小姐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21章 公子練兵第314章 戰雲密佈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418章 文官治軍第382章 兩塊老薑都很辣第493章 天正道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26章 申息軍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64章 考校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87章 子龍督糧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2章 夜幕殺機第217章 徐晃出谷第321章 鬥嘴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314章 戰雲密佈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196章 大胸懷第367章 謠言第461章 太傅離薊第65章 北地之危第281章 千里鏡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205章 勸農詩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526章 三韓來人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74章 摟草打兔子第137章 遼東行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5章 巧舌如簧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355章 誰偷誰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1章 猥瑣大公子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512章 太傅的大手筆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476章 補天裂第357章 讓袁紹放點血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50章 本公子記住你了第538章 三戰定中原(下)第219章 入晉第一戰第380章 魂淡啊,魂淡!第247章 北訪(中)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201章 互助社第149章 找碴的來了第64章 考校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322章 攻!守!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479章 作死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36章 血染丹水第168章 各有算計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344章 鎮胡碑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184章 兵至霸陵第372章 狗急跳牆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358章 滾!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