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太傅的大手筆

田疇的提議,看似與解決關中和涼州的事情無關,實際上卻是抓住了關鍵。

因爲糧食的問題,劉和暫時無力西進,而幷州、關中和涼州因爲袁紹、李傕和馬騰、韓遂這幾方勢力的相互爭奪,長期處於混亂之中,目前能夠讓幾方勢力暫時安生下來的辦法,就是給他們每家都劃定一塊地盤,免得有人吃着碗裡的,總還想着鍋裡的。

經過一番討論和商議,劉和最終決定在幷州北方以九原城爲中心,設立新的一州,名字定爲“寧州”。

寧州的最東端以鎮胡山爲界,最西端以雞鹿塞爲界,南邊以大城塞、谷羅城、武州至劇陽四地之間的連線爲界,北邊則暫時不設邊界,除非將來在寧州的北邊再設新州,也就是將北方的胡人徹底消除乾淨之後。

在寧州南面,除了繼續存在的幷州,劉和又設立了一個新的州,名字並沒有採用“雍州”,而是定爲“秦州”。

秦州的北部邊界便是寧州的南部邊界,秦州的東部邊界則以黃河從北向南流下來的這數百里爲界,秦州的西部邊界則以富平至臨戎段的黃河河道加上富平至三水再到高平的連線爲準,秦州的南部邊界爲東西走向的秦嶺大山脈。

在秦州的西北面仍爲涼州,但具體的疆域區劃卻與原來的涼州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改變區劃後的涼州北面將多出屠申澤至休屠澤再到居延澤之間這一大片原本被西部鮮卑和羌人佔據的草原與戈壁,而南部則將以西海(後世的青海湖)至湟水再到榆中與富平之間的黃河河道爲界。

在涼州的南部、秦州的西邊,這裡將再設一個新州,劉和將之定爲“隴州”。

隴州的北面邊界。便是涼州的南部邊界;隴州的東部邊界,則是秦州的西部邊界;隴州的南部邊界則以岷山和蜀山爲界;隴州的西邊暫時不設邊界,除非將來把西邊高原上的羌人都解決乾淨,在更西的地方新設一州。

除了新設寧州、秦州和隴州之外,劉和還決定取消京兆府的區劃。以澇水、渭水、燭水和秦嶺爲界,設立長安市,行政級別與州相同,市的最高長官爲督,由中央朝廷直接委任,總管直轄市內的軍政大事。

今後若是在薊城、郯城和江陵依次建市。則這幾個直轄市的市督便可以稱爲北路督、東路督、西路督和南路督,至於中都洛陽的行政長官,則可以把京兆府與河南尹的稱呼合併在一起,復歸爲京兆尹這個具有傳統意義的稱呼。

劉和這一攬子的州郡區劃調整方案雖然動作很大,但涉及到的地方卻不在曹操、劉表、劉璋和孫堅這幾個大軍閥的地盤之內。加之此前已經有了設立遼州的先例,所以就算劉虞在朝堂上提出來,遇到的阻力也不會太大。

一下子多出來了三個州的官帽子,再加上朱儁留下來的位置,朝堂上的大臣們只會把爭吵和議論的焦點放在具體的人員選配方面,沒有幾個人會去關心這樣的區劃調整暗含着怎樣的深意。

劉和暫時沒有去動幷州南部,也沒有動洛陽周圍的局面,他現在真正在意的還是寧州。至於秦州牧、涼州牧、隴州牧和長安督的人選,不過是朝廷與西北幾路軍閥討價還價的籌碼,就算現在被他們竊據了。劉和以後也會憑着砂鉢大的拳頭一個一個全都收回來。

寧州牧的人選毫無疑義地落在了集寧都尉杜畿的頭上,而防守寧州的軍隊已經在數月之前便開始建立,正是由張遼在幷州北部創建起來的越騎衛。在越騎衛沒有完全形成戰力之前,幽州的驍騎衛將承擔起防護寧州的職責。

寧州的治所選在九原,而後世這裡便是一處通往塞北的重要商貨集散之地,它的名字叫做包頭。作爲一個從農耕向遊牧過渡的州。寧州的地理位置其實並不比其他的州差,除了冬天會寒冷一些之外。這裡因爲是在陰山的南面,加之又處於黃河“幾”字形那一橫的位置處。所以從臨戎至桐過近七百多裡的河道兩岸,既有大面積的肥沃田地可供百姓耕種,也有優質的草場可以放養牛羊和戰馬。

若是杜畿能將這片塞外江南經營好了,今後會有源源不斷的商隊將南方產出的糧食、布匹、藥材和貨品販運到這裡來,然後再從這裡購買各種畜牧製品和牲畜,運回南方以供百姓食用和使用。

劉和不等朝廷正式的區劃改治政令頒佈下來,便派人前往集寧通知杜畿,讓他立即着手新州的創建工作。劉和告訴杜畿,趁着現在流民還未返鄉,要盡力鼓動從南方逃難過來的漢人百姓前往寧州落戶,實在不行就採取一些超常措施,總之不能把這些流民放走了。寧州目前最缺乏的不是錢糧和土地,而是漢族人口,如果不能讓大量的漢人在這裡定居,那麼就無法形成有效的佔據,若干年過去之後,這片膏腴之地還是會落入遊牧民族的手中。

杜畿對於劉和的新任命十分乾脆地接受下來,爲了吸引集寧周圍的百姓前往九原落戶,杜畿開出了極爲優厚的條件:凡是願意在寧州落戶的漢人百姓,每家可以分得草場千畝,田地兩百畝,這些草場和田地可以由子女繼承,任何人不得兼併和侵佔。每家在落戶的前五年中,無需向官府繳納任何稅賦,五年之後酌情收取稅賦,最高不會超過自己出產的十分之一。

這項招收流民的佈告張貼出來之後,立刻在濟寧周圍引起轟動,有數萬漢人百姓響應杜畿的號召,願意跟他從集寧遷往九原。

爲了讓百姓更加安心,杜畿還把剛剛有點樣子的越騎衛請來護送百姓遷移,老百姓只見士兵們個個壯如虎狼,戰馬高大雄健。便以爲越騎衛是驍騎衛那樣的無敵之師,大家的心裡更加踏實,不再擔心去了九原之後會遭受北方胡人的侵掠。

正在接受苦訓的越騎衛士兵看到沿路的百姓都將他們當成守護神一樣,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責任感頓時在全軍形成,雖然這支部隊還未經歷過戰鬥的洗禮。但至少明白了他們是在爲誰而戰。

杜畿帶着一部分百姓前往九原,集寧都尉則由孫禮的同鄉馬臺擔任。集寧都尉城作爲寧州連接幽州的重要樞紐,今後只會擴大規模,而不會因爲杜畿的離去變得蕭條衰敗。

又過了一段時間,天氣已經漸漸變暖,洛陽那邊終於送來了正式的公文。朝廷幾乎完全按照劉和的規劃設立了寧州、秦州、隴州和長安市,至於這些新設州市的長官人選,則多少有點出乎劉和的預料。

寧州牧的人選必須按照劉和的意思來,自然非杜畿莫屬,而治中和別駕的人選朝廷並不過問。完全交給杜畿自己去挑選。朝廷對於寧州的設立也是非常積極,畢竟若是能在幷州北方構築起一道由漢人掌控的屏障,對於京師的安全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就連皇帝劉協對於此事也都表現出了很大的熱情,寧州的多半疆域位於鮮卑人傳統控制的區域,如今歸於大漢治下,這樣的事情足以告慰廟堂。

秦州牧的人選,朝廷選定了朱儁的兒子朱皓,算是徹底不顧及袁紹的感受。赤果果地給袁紹臉上來了一巴掌。朱皓此前是在吳郡擔任太守之職,因爲有他的存在,江東孫堅始終不好意思對吳郡下手。而袁術在生前也是拿吳郡毫無辦法。以朱皓的資歷和年齡,出任一州州牧之職,算得上合情合理,但他要接任的卻是袁紹佔據的關中之地,而他離開吳郡之後,由誰來接任太守也是個問題。

政治鬥爭經驗豐富的劉虞這次依然沒有讓兒子失望。他把朱皓從吳郡調回京師的同時,還同時任命了吳郡太守的人選。便是出身廣陵豪族的陳登!廣陵郡與吳郡一江之隔,陳家的船隊如今在東海上到處都有。比起東海首富糜家和江東孫氏,也是毫不遜色。廣陵郡的太守便是陳登的老子陳珪,如今朝廷又將陳登擢升到吳郡太守這個職位上,擺明了就是要讓廣陵陳家成爲橫隔在徐州與江東之間的一塊防碰墊。朱皓在吳郡時,孫堅父子不好對吳郡下手,陳登接任了朱皓的位置之後,孫堅父子依然不好對吳郡下手,除非他們是想跟廣陵陳家徹底撕破臉皮。

隴州牧的人選,朝廷選定了朱儁,還特意連治中和別駕也定了下來,分別是郭汜和王方。朝廷目前無力經營隴西,與其看着隴西數郡被羌人和氐族人禍害,不如徹底交到李傕的手中。李傕得了這道任命,也算是翻開了新的一頁,雖然隴州地盤小,也不怎麼富足,但好歹也是一塊安身立命的基業,只要李傕自己不做死,就算劉和也不好對他直接下手。

涼州牧的人選,朝廷選定了馬騰,治中則爲韓遂,別駕則是文士成功英。馬騰和韓遂既習慣於合起夥來對外部勢力進行鬥爭,同時又會在窩裡時不時鬥幾下,朝廷將涼州丟給這兩個野心勃勃的“二五仔”,用心其實十分陰險,就看馬騰和韓遂自己能不能琢磨明白。

長安督的人選,朝廷選定了皇甫嵩的長子皇甫堅壽,這是皇帝劉協專門向太傅劉虞爭取到的結果。皇甫堅壽雖然還被困在河東,但他是當初護送劉協離開長安的功臣,又是秘密放走劉協的主謀,理應受到褒獎和擢升。皇甫父子兩代人都曾守過長安城,讓皇甫堅壽出任長安督這個位同州牧的高位,也算是實至名歸。

朝廷的這道諭令,被原文刊載到了《大漢時報》上,所以用不了多久,天下所有人都會知曉,其中就包括臥病在牀的袁紹和坐困安邑的呂布。

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33章 夜襲第500章 幷州爺們,雄起!第68章 以禮服人第10章 豈能無信第228章 吾家獅兒歸來!第81章 有將來投第12章 欲擒故縱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46章 驚現趙帥鍋!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22章 怦然心動第428章 弄巧成拙第74章 摟草打兔子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6章 組團忽悠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481章 借糧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495章 有困難,找劉和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326章 艱難的一天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331章 神醫趣事第321章 鬥嘴第25章 張網以待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54章 慾壑難填第136章 分官咯第338章 狂飆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43章 沮授很激動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342章 不一樣的驍騎兵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342章 不一樣的驍騎兵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12章 欲擒故縱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364章 佈局與博弈第247章 北訪(中)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232章 請鱉入甕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81章 有將來投第428章 弄巧成拙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20章 土鱉的志氣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362章 打出來的和談第371章 歸順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47章 各有算計第288章 處置第323章 掘渠填河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160章 若有下次,絕不輕饒!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477章 大漢時報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5章 巧舌如簧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152章 強硬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
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33章 夜襲第500章 幷州爺們,雄起!第68章 以禮服人第10章 豈能無信第228章 吾家獅兒歸來!第81章 有將來投第12章 欲擒故縱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46章 驚現趙帥鍋!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22章 怦然心動第428章 弄巧成拙第74章 摟草打兔子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6章 組團忽悠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481章 借糧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495章 有困難,找劉和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326章 艱難的一天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331章 神醫趣事第321章 鬥嘴第25章 張網以待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54章 慾壑難填第136章 分官咯第338章 狂飆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43章 沮授很激動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342章 不一樣的驍騎兵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342章 不一樣的驍騎兵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12章 欲擒故縱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364章 佈局與博弈第247章 北訪(中)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232章 請鱉入甕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81章 有將來投第428章 弄巧成拙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20章 土鱉的志氣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362章 打出來的和談第371章 歸順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47章 各有算計第288章 處置第323章 掘渠填河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160章 若有下次,絕不輕饒!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477章 大漢時報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5章 巧舌如簧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152章 強硬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