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軍返長安

“打了將近半年時間的仗,終於將益州這塊地方打下來了!”

陳儀看着送回來的書信,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感慨之色,畢竟益州之地易守難攻,想要攻打下來也是極爲困難的。

想當初劉備攻打益州還打了好幾年,自己如今靠着的劉璋剛剛沒有接手益州太久,再加上南蠻的幫助,最終在對方世家大族的施壓之下,劉璋才最終選擇了投降。

當然這一次戰爭也從四月打到了年關將至,可以說時間上也用了許久。

自己說實話,已經在天下爭霸的道路之上,已經快將近度過兩個年關。

“益州之地,我覺得非常的廣闊,如今奪得了這塊地方,我覺得在行政機構方面還是需要改進一下!”

戲志才作爲陳儀現在的謀士此時也得到了這樣的消息,稍微的遲疑了一下,最終語氣有些平靜的說道。

陳儀聽到對方所說的話,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的確益州可以說是東漢十三州之中最大的一塊。

所謂的三國分立當時的蜀漢絕大部分就是在益州,可以說益州構成了蜀漢的國土。

而益州同樣擁有着兩大盆地,而且地形方面極爲的險峻,都是易守難攻的地方。

而天下便有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未平蜀先平的話語。

主要是蜀漢這地區本身方面就是世家大族非常之多,而且易守難攻導致叛亂的人容易割據此地。

而假如天下亂世的時候想要將天下平定的話,首先就要將這塊地方奪取,畢竟這塊地方要是攻打下來的話,其他地方就容易攻打了。

而在歷史的後期,封建的統治王朝也見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將整個益州完全的分成了兩個部分。

將它的兩個盆地,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分別交給兩個行政單位來掌握。

比如陝西就掌握着漢中盆地,而四川則掌握着四川盆地這樣的行政方式,可以防止到時候有一地的行政長官若是叛亂的話也不至於割據一方。

而陳儀現在是屬於亂世,現在的他攻打這塊地方還沒有多久,所以如今要面臨的情況正是如何安撫益州。

當然在安撫的時候,必須要實行某個手段,將整個益州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說的對,這件事我還是需要思考一下!”

陳儀看着戲志才,面色凝重的對着對方點了點頭很顯然他認爲對方說的非常的有道理。

不過陳儀現在想到的是當初劉備奪取漢中以後所實行的手段。

想當初劉備別考慮了和自己同樣的問題,劉備當初所做的事情倒是可以用來借鑑一下。

劉備平定益州以後,在蜀郡和漢中郡中間重新設立了一個郡縣,梓潼郡,這個郡縣管轄的地方基本上是蜀中和漢中必須經過的關卡和通道。

可以說這個郡縣的設立,只要若是巴蜀之中有人發生叛亂,想自立的話,漢中便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梓潼郡,進入巴蜀。

而這樣的方法同樣是對於漢中一樣。

這個行政機構的設立,可以說完全的把兩處地方的門戶都交給了另外一個郡管理。

而當初劉備手下有非常多的大將,劉備任命關羽爲荊州的守將,原本很多人認爲漢中的守將是張飛。

但是最終的結果和他人想的完全不同,最終的漢中守將劉備完全的交給了魏延。

但是說實話,張飛被任命的官職比起鎮守漢中來說更爲重要,劉備設立了梓潼郡,而張飛便是這處地方的守將。

可以說這處地方是非常重要,是漢中以及巴蜀的咽喉之地,而劉備爲了能夠真正的掌控益州,這樣重要的地方當然最終還是交給了張飛,可以說張飛所任命的職位關乎着益州的穩定。

我倒是可以學學劉備,只不過這處地方要交給一個我極爲信任的人正手我才放心。

陳儀想到劉備所處理的事情,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無奈的苦笑,說實話他也很想學劉備的這種方式,但是想要設立這樣的郡縣,郡縣的長官必須是對於自己非常的忠心,可以說必須是死忠之人。

若不是對於自己忠心耿耿的人,他也不敢把這塊地方交給對方,若是漢中或者巴蜀地區的人收買了他的話,到時候一起發生叛亂,恐怕整個巴蜀都不是屬於陳儀的了。

陳儀用手輕輕的摸着自己的下巴,腦海中思考着合適的人選,如今的他稍微的遲疑了一下,始終沒有想到合適的人選,不過當他看着一旁默默注視着自己的戲志才,陳儀臉上露出了一絲平靜的笑容。

“志才,我打算把劍門關以及霞萌關,和雒城這一塊漢中以及巴蜀中間的咽喉之地設立爲新的郡縣,不知志才覺得這樣做如何?”

陳儀看着戲志才,面色之上帶着一絲平靜的笑容,說起來,如今能夠讓他真正放心的人也只有戲志才和郭嘉兩人。

這兩人基本上是從自己創業的時候就跟隨着自己,可以說也算是死忠之人,而且他們的兩人都非常有能力在處理政治方面還是在帶兵打仗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而郭嘉,陳儀已經完全的派遣他出去做事了,如今正在進行洛陽的重修,將來基本上會將洛陽那一塊地方交給他管理。

至於戲志才,陳儀倒是打算把益州這一塊地方交給他管理,當然他所辦理事務的地方必須是如今他想重新設立的梓潼郡。

畢竟梓潼郡雖然在政治方面不如成都那樣重要,但是在地裡和如今自己勢力發展的情況下,絕對要比成都重要的多。

戲志才聽了陳儀的話,突然眼睛一亮,此時他當然聽懂了對方的意思。

“這樣的辦法不錯,只不過這處地方要選擇一位可靠的人前來管理此處!”

“我覺得志才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人選!”

戲志纔剛剛說完話,就聽到陳儀那帶着打趣笑容所說的話,此時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驚訝之色。

“我是一個閒散慣的人,你把這處地方交給我,合適嗎?”

戲志才無奈的苦笑了一聲,如今的他更是習慣這種喝酒度日的生活,每天來將軍府轉一轉,再到酒樓去喝酒,這日子簡直是舒服極了。

“志才聽令,本將軍如今封你爲益州刺史,設立梓潼郡,掌管此處!”

陳儀看着對方這推脫的模樣子時無奈地露出了一絲苦笑,語氣極爲凝重地向着對方說道。

戲志纔看着對方面色如此嚴肅的樣子,只能無奈的嘆了一口氣,接受了對方所安排的事情。

接着陳儀開始繼續爲如今平定的益州開始安排起來,並讓戲志纔到時候進入蜀中以後,帶着陳到前往蜀中,將這些命令安排出去。

冊封戲志才爲益州刺史,梓潼太守。

另外法正爲蜀郡太守,陳到爲巴郡太守,魏延爲漢中太守,留下兩萬軍隊駐守在各個關隘。

徐晃和趙雲帶着剩餘的軍隊以及益州劉璋和他手下的文武百官即日返回長安。

雪花已經慢慢的落下,再過幾日便到了年關,陳儀在長安城外,等待着自己得勝歸來的軍隊剛剛他已經得到了消息,再過不久徐晃便會帶着自己手下的得勝之師返回長安。

許褚站在一旁不停的摩擦着自己的手掌,如今現在的天氣可謂是極爲的寒冷,許褚這樣的壯漢就算是穿了一件厚厚的衣服,也感覺到極爲的寒冷。

過了不久,只見遠處傳來了陣陣的馬蹄之聲,而徐晃和趙雲等人帶着手下的軍隊以及益州投降的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的出現在長安城的城門。

“主公,如今幸不辱命!”

徐晃手拿着兵符來到了陳儀面前覆命,此時的他臉上帶着一絲喜悅的笑容。

陳儀輕輕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接過他手中的兵符,默默的將目光望向了一旁跟隨而來的宦官。

那宦官看着陳儀的目光,多所從自己的衣袖之中掏出了一道聖旨,當着如今衆人的目光此時宣讀着陳儀在天子劉協那裡弄來的封賞的聖旨。

“中郎將徐晃,中郎將趙雲,征戰四方,有功於社稷,無愧於大漢,朕深感欣慰,今封徐晃爲平南將軍,關內侯,趙雲爲討逆將軍,關內侯。益州牧劉璋歸順朝廷,今封爲宗正,以管漢室宗親。”

那宦官尖銳的聲音此時突然在場上響起,而衆人聽到這樣的聲音都有些振奮起來。

徐晃和趙雲看了一眼陳儀,臉上露出了一絲激動的笑容,作爲如今征戰四方的將領,這樣拼死效力,主要的還是爲了能夠得到相應的官職,留名青史。

如今的他們兩人可以說是非常的激動,連忙恭敬的接過了當今陛下所頒佈的聖旨。

而此時在馬車上面的劉璋也非常的激動,可以說如今的他沒有想到投降了也能夠得到這樣的官職,可以說他極爲的興奮。

“臣,謝陛下恩典!”

劉璋此時從馬車上面飛快的下來,同時也謝過了當今陛下所頒佈的旨意。

陳儀看着劉璋那一臉興奮的樣子,此時面色極爲平靜的看着對方,可以說如今的他是第一次見到劉璋,對方看起來就如同一位書生,一般和自己想象的小胖子造型完全不同。

不過陳儀對於劉璋這麼高興的表情也表示理解,可以說對方如今這樣的高興,主要是如今他投降還能得到這樣的官職,可以說這樣的官職可比他益州牧值錢多了。

畢竟說起來這樣的官職也算是三公九卿中的一個官職。

說起來當初這個官職,劉璋的父親劉焉就曾經擔任過,如今也算是子繼父業,只不過這樣的官職,說實話並沒有太多的權利,畢竟他只是管理一下漢室宗親的基本的事物,在朝堂之上並沒有多少的話語權,更加沒有對於軍隊的掌控權。

不過很顯然投降的劉璋對於這樣的賞賜,可以說是非常的滿意。

“劉宗正,恭喜了!”

陳儀看着對方這一臉興奮的模樣,此時臉上露出了一絲平靜的笑容,面色極爲柔和的對着對方說道。

劉璋聽到了一旁的聲音,看着對方那一身華貴的服飾,此時的他也認出了對方,對方恐怕就是車騎將軍陳儀。

看着陳儀那極爲年輕的面容,劉璋也感覺到非常的驚訝,畢竟對方實在是太過於年輕的,年輕到自己都不敢想象。

“拜見車騎將軍!”

劉璋此時也不敢小心大意,連忙語氣恭敬地對着陳儀行禮,畢竟現在他雖然有些闇弱,這並不代表他十分的愚蠢,相反他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善於保住自己幸運的人,此時的他知道自己的性命,在對方的牢牢掌控之中。

陳儀點了點頭,稍微勸慰了一番,便帶着他們進入了長安城之中,當然如今的他還要去會一會劉璋手下這些投降的百官。

在這投降的名單之中,他還是看到了幾個可以能夠引用的人才,自己要想方設法的將他們招攬到自己的手下。

將軍府之中,陳儀默默的看着眼前的幾人,這是他如今在投降的益州文武百官之中比較看好的幾人。

首先武將方面便有嚴顏,雷銅,吳蘭,可以說這三人是代表着現在益州的武將實力。

當然再後來蜀中出名的張任等人,現在恐怕還沒有完全的加入劉璋的軍隊,畢竟現在的時間還是太早了,現在的他們恐怕也極爲的年輕。

而文官方面陳儀倒是選出了幾人,其中最爲優秀的便是鄭度,黃權,其次是張肅,王累,董和,當然還有焦周。

鄭度和黃權倒是已經成名以久的人物。

張肅在政治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成就,當然他也有一個弟弟非常出名,就是歷史上面的張鬆。

當然張肅在發現自己的弟弟背叛之家主公以後竟然將自己的弟弟的事情報告了劉璋,可以說也是一位大義滅親的狠人。

而王累也是一位極爲出名的文臣,在歷史上劉章邀請劉備進入巴蜀,他就看出了,這是引狼入室,最終以死勸誡劉璋,只不過劉璋根本沒有把他的死當一回事。

至於董和在政治方面極爲的,有一首在劉備進入蜀漢以後也是掌管着一方的政務,當然他的兒子董允也是極爲厲害的文臣。

至於焦周,陳儀對於他的人品非常的感慨,可以說如今的劉璋投降就是在他的勸說之下下定的決心。

而在歷史上他也多次勸說自家主公投降,劉璋投降劉備,劉禪投降鄧艾,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投降派。

雖然對他的人品有些不恥,但實話實說,他在學術方面以及政治方面的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陳儀現在用人倒是和曹操的很像,曹操用人講究的是以才爲先,至於人品,只要不太過反覆無常就行。

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州的變動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宮的後悔第三百零六章 質子和家族第四百一十九章 襄平城動亂第一百六十章 劉表的無奈第二百一十一章 呂蒙的勇猛第三百六十七章 東海的海盜第九十二章 張魯攻長安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備投曹操第三章 混跡長安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北上長沙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曲阿城突圍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州的變動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亞軍來襲第四十二章 白波軍覆滅第二百七十三章 孫家的繼承第二百九十九章 審配之謀劃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馬將軍亡第二百一十四章 鬱悶的甘寧第二百一十一章 呂蒙的勇猛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制度推廣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敵的大炮第一百零七章 騙開陽平關第二百六十二章 荊州的變動第七十三章 西涼馬家軍第三百九十五章 烏孫國覆滅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曄的謀劃第五十二章 投降或滅亡第一百零八章 平定漢中地第四章 誰爲手中棋第一百九十七章 科舉制推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長安城變亂第二百八十八章 曹昂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三章 撤退的盟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膨脹的將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先鋒軍落敗第四百三十一章 製作新食物第四百二十章 兵臨襄平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慌張的劉備第三百八十一章 最後的決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子的位置第一百一十章 擔憂的劉協第一百零五章 準備攻漢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軍的到來第二百六十二章 荊州的變動第七十一章 特殊的糧食第一百零二章 鎮守汜水關第四百一十九章 襄平城動亂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三百八十一章 華國的元帥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雲過北山第十三章 躲不過定律第十七章 離別長安城第一百零七章 騙開陽平關第七章 王允在行動第六十二章 關張顯神威第二百九十章 袁家狗熊兒第二十章 爭霸無歸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軍攻略第二百零一章 幷州攻略戰第二十四章 文和亂天下第三十五章 太原陳閻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攻秣陵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策攻曲阿第三百六十二章 這是你妹啊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攻秣陵城第八十四章 借策嚇馬騰第二百八十九章 美髯公程昱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備投曹操第三十七章 各方的看法第三百三十三章 北上長沙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西羌徹裡吉第一百六十三章 撤退的盟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無奈的曹操第四百一十九章 襄平城動亂第六十章 平原相劉備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敵的大炮第三百五十七章 孫權的無奈第二十二章 欲與富家聯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句麗敗亡第四百零七章 桃園三兄弟第一百九十二章 下邳城門開第二百九十四章 曹操的惱火第三百一十六章 堅守的鄴城第一百三十章 長安的異動第七十一章 特殊的糧食第十八章 南陽袁公路第三百一十一章 永遠不撤離第三百八十二章 武將的反對第八十一章 西涼的局勢第二百五十章 江東和荊州第三章 混跡長安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抗擊的開始第二十一章 路遇攔路虎第五十九章 司馬懿拜師第三章 混跡長安中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南岸區第二百二十章 悲劇的伏壽第三百六十七章 父親的仇恨
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州的變動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宮的後悔第三百零六章 質子和家族第四百一十九章 襄平城動亂第一百六十章 劉表的無奈第二百一十一章 呂蒙的勇猛第三百六十七章 東海的海盜第九十二章 張魯攻長安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備投曹操第三章 混跡長安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北上長沙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曲阿城突圍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州的變動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亞軍來襲第四十二章 白波軍覆滅第二百七十三章 孫家的繼承第二百九十九章 審配之謀劃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馬將軍亡第二百一十四章 鬱悶的甘寧第二百一十一章 呂蒙的勇猛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制度推廣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敵的大炮第一百零七章 騙開陽平關第二百六十二章 荊州的變動第七十三章 西涼馬家軍第三百九十五章 烏孫國覆滅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曄的謀劃第五十二章 投降或滅亡第一百零八章 平定漢中地第四章 誰爲手中棋第一百九十七章 科舉制推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長安城變亂第二百八十八章 曹昂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三章 撤退的盟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膨脹的將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先鋒軍落敗第四百三十一章 製作新食物第四百二十章 兵臨襄平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慌張的劉備第三百八十一章 最後的決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天子的位置第一百一十章 擔憂的劉協第一百零五章 準備攻漢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軍的到來第二百六十二章 荊州的變動第七十一章 特殊的糧食第一百零二章 鎮守汜水關第四百一十九章 襄平城動亂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三百八十一章 華國的元帥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雲過北山第十三章 躲不過定律第十七章 離別長安城第一百零七章 騙開陽平關第七章 王允在行動第六十二章 關張顯神威第二百九十章 袁家狗熊兒第二十章 爭霸無歸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軍攻略第二百零一章 幷州攻略戰第二十四章 文和亂天下第三十五章 太原陳閻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攻秣陵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策攻曲阿第三百六十二章 這是你妹啊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攻秣陵城第八十四章 借策嚇馬騰第二百八十九章 美髯公程昱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備投曹操第三十七章 各方的看法第三百三十三章 北上長沙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西羌徹裡吉第一百六十三章 撤退的盟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無奈的曹操第四百一十九章 襄平城動亂第六十章 平原相劉備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敵的大炮第三百五十七章 孫權的無奈第二十二章 欲與富家聯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句麗敗亡第四百零七章 桃園三兄弟第一百九十二章 下邳城門開第二百九十四章 曹操的惱火第三百一十六章 堅守的鄴城第一百三十章 長安的異動第七十一章 特殊的糧食第十八章 南陽袁公路第三百一十一章 永遠不撤離第三百八十二章 武將的反對第八十一章 西涼的局勢第二百五十章 江東和荊州第三章 混跡長安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抗擊的開始第二十一章 路遇攔路虎第五十九章 司馬懿拜師第三章 混跡長安中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南岸區第二百二十章 悲劇的伏壽第三百六十七章 父親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