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太原陳閻王

呂布意氣風發的帶着軍隊前往太原城,本想趁着禮堂兩家裡應外合,一舉攻佔太原城,最後卻中了敵人的奸計,最終狼狽而歸,逃回了張楊所在的上黨。

張楊對於呂布戰敗並沒有沒有多說,反而保持着異常的淡定,豐富呂布將軍隊安定在上黨郡城外,對於呂布戰敗的原因他並沒有過問。

呂布對於張楊這淡定的表現感到極爲的質疑,畢竟張楊對於呂布態度實在太過冷漠。

在回想着陳儀的話語,呂布對於張楊越來越懷疑,擔心對方加害於自己,最終爲了自身的安全,只能帶着自己的軍隊悄悄的離開了上黨郡。

張楊對於呂布的突然離開,雖然充滿着疑惑,但是他並沒有派人前去追趕,畢竟他對於呂布仍然有所隔閡。

呂布是什麼人?能夠爲了自己的名利殺掉了自己上司,幷州刺史丁原,所以張楊雖然和對方友善,但是對於對方的戒備始終是不少的。

而呂布帶着自己手下的軍隊悄無聲息離開幷州的消息,也被李儒送到了陳儀的耳朵中。

陳儀說實話,對於呂布仍然有所忌憚,如此經呂布帶着軍隊離開了幷州,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按照歷史的發展,最終呂布終究要去禍害曹操。

而現在的陳儀對於曹操,心中可是沒有一點好感,甚至希望你不能夠好好教訓教訓曹操,你讓曹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牢獄之中,哀鴻遍野,到處是哀嚎求饒之聲。

李雲和唐碩正躺在牢房之中的草堆上,如今他們身上換上了破爛的衣服,早就沒有往日的雍容華貴,如今他們身上滿是傷痕,看樣子非常的悽慘。

牢房的鐵門如今突然打開,陳儀在許褚跟隨保護下,面色極爲淡然的走進了牢房之中,看着那悽慘的兩人,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兩位在這牢房之中過得怎麼樣?是不是感覺非常的舒服呢?”

陳儀輕輕的帶着一絲笑意,臉上露出一絲壞笑,對着那躺在草堆之上,有氣無力生不如死的兩人問道。

兩人聽到這牢房的鐵門打開,此時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艱難的從草堆之上爬了起來,感受到身體上刺骨的疼痛,在看着那走進牢房之中的年輕人,一臉冷笑的樣子,他們感覺到有些不寒而慄。

“大人!饒過我們吧!饒過我們吧!”

李雲和唐碩早已經沒有世家大族那天生的傲氣,在經過長時間的嚴刑拷打之下,他們身上的傲氣早就消失的一乾二淨,如今在生死的徘徊之中,他們已經拋棄了自己世家大族的尊嚴。

陳儀眯着眼睛,看着那面色如同獻媚的那樣人,呵呵一笑,並沒有回答他們的話,對於他們這求饒的話語,此時的陳儀倒是有點不屑一顧。

如今對方如同失去利爪和牙齒的老虎,如今的生死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根本沒有什麼能夠威脅自己。

而這隻老虎本來就有傷人之意,自己還要留下這隻老虎有什麼用呢?就是要這趁着他病要他命!

“你們放心好了,我爲人還是非常仁慈的,明日就和你們做一個了斷,也讓你們再也不會受到這樣的牢獄之苦!”

陳儀看着這兩人爬不起來的樣子,頓時臉上浮現出得意的笑容,然後哈哈大笑,帶着自己身後的許褚離開了牢房。

現在的兩人聽到了這樣的話,那原本哀求的面容之上露出了一絲恐慌之色,他們倆人都是聰明人,知道對方所說話的意思。

看樣子如今他們兩家家族也會和其他世家大族一樣消亡,最終從天下之中革除名。

完了!完了!

現在的兩人有些頹廢的坐在草堆之上,早就沒有了精氣神,現在的他們都開始後悔起來,當初就不應該因爲一時的意氣用事,最終導致家族和自己的滅亡。

只不過這世界上可沒有後悔藥吃,如今的他們也只能自食惡果。

次日太原城城門處,驕陽似火,而李唐兩家幾百口人被五花大綁的跪倒在城門之處,而周圍都是那些圍觀的平民百姓,正議論紛紛的圍觀着面前的場景。

李唐兩家如今所有的家族成員已經被押送到城門之處的刑場,準備用刑!

無論是年邁的老者還是牙牙學語的孩童,如今都被五花大綁,被周圍的士兵所控制,看着那鋒利的武器,此時他們膽戰驚驚,全身顫抖卻不敢多說一句話。

李雲和唐碩現在的臉色也極爲蒼白,頭髮凌亂,衣冠即爲不整,完全沒有世家大族族長的樣子,只不過如今的兩人的眼神開始空洞起來,他們知道自己恐怕難逃一死。

遠處的百姓開始議論紛紛,大多數的百姓對於這種情況,雖然對於這些世家大族的孩童有些同情,但更多的對於世家大族的痛恨,畢竟許多的平民百姓,因爲世家大族的壓迫,導致自己的親人最終死於災難之中。

這也導致許多平民百姓雖然同情,但也沒有多說什麼,而是非常同意如今這次對世家大族行刑。

已經到了正午時分,太陽高高的掛在天空之中,按照道理已經是到了行刑的時候。

陳儀眯着眼睛,看着周圍百姓那圍觀的目光,最終咬了咬牙直接命令劊子手直接行刑。

伴隨着一個個人頭落地,頓時空氣之中瀰漫了血腥之味,對於死去的世家大族中的孩童,陳儀心裡雖然有些愧疚,但是他知道自己不得不這樣做。

正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自己若是因爲一時的同情而放過了這些孩童,到時候恐怕是後患無窮。

而圍觀的百姓看着眼前這血腥的場面,從開始的看戲到變得面面相覷,畢竟眼前的這樣的場景實在是太過震撼,以至於平民百姓對於這新上任的刺史又敬又怕。

而躲在人羣之中圍觀的王榮和王凌父子,看着面前這樣的場景,也嚇得額頭上面全是汗水,對於眼前的這場景他們也感覺到非常害怕,心中那種充滿二心的想法也最終消失殆盡。

而陳儀對世家大族動手的消息,最終也傳遍了整個幷州,令整個幷州的世家大族都有些不寒而慄,如今幷州的世家大族送給了陳儀一個新的稱號。

“陳閻王!呵呵!他們可真是會取名字!”

陳儀看着一旁的李儒將消息傳遞給自己,看着周圍的世家大足給自己取的新稱號,如今他臉上露出了一絲淡然的笑容,面色僅爲平靜的收到,好像這個稱號對於自己一點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李儒倒是一臉淡然的看着對方,沒讀書太多的話語,畢竟李儒對這所謂的世家大族可沒有什麼好感,反而是有所怨恨。

不過一旁的荀攸卻面色變得緊張起來,稍作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緩緩的張嘴對着一旁的陳儀的提醒道:“文禮,這樣做說實話利大於利,如今你這樣得罪了世家大族,接下來的道路將會舉步維艱,我勸你還是和世家大族緩解一些關係!”

陳儀聽了荀攸的話,看着對方面色表情嚴肅的樣子,也知道對方心中的想法。

荀攸說的話的確是非常有些道理,如今這個天下說實話還是世家大族所控制的,世家大族在人才和土地方面佔據着絕大的控制權。

而所謂的諸侯爭霸就是真的土地和人才以及人口,而往往一個諸侯的身後代表着一羣世家大族的利益,而一個諸侯想要讓自己的實力變得更強,也需要更多的世家大族支持。

爲什麼袁紹能在天下爭霸的時候,最終成爲天下的第一諸侯,主要是袁紹的家族勢力非常的強悍,袁紹號稱四世三公家族之中在世家大族之中充滿着威望。

這也導致袁紹在爭霸天下的時候,就得到了許多世家大族的支持,這也使得袁紹最終統一了河北成爲天下最爲強大的諸侯。

荀攸正因爲擔心這一點,所以才提醒對方,雖然說世家大族阻礙了陳儀的統治,但是實話實說,真正能夠穩固統治的也是世家大族。

在歷史上諸侯之中也有人對於世家大族動過手。

想當初曹操殺害了邊讓,得罪了兗州的世家大族,最終的結局就是曹操趁機攻打徐州的時候,兗州的世家大族就迎接呂布前往兗州。

最終將曹操的大本營差點都奪了過去,也使得曹操差點失去爭霸天下的機會。

而孫策也同樣對於東吳的世家大族動過手,而孫策的實力也算是非常強悍,敢於和東吳的世家大族正面硬剛。

不過孫策這些舉動也導致了世家大族的反感,最終孫策也是死在了許貢門客手中。

當然在孫策死亡之中也存在着世家大族的影子,這樣也導致了孫權在繼承孫策的位置以後,對於世家的態度從對抗變成了和解。

孫策和曹操都在因爲得罪過世家大族,而從他們的手中吃了大虧,也讓陳儀有所忌憚。

但是世家大族根本的原因就是佔據着人才和土地。

土地方面主要是隻是加大族有着足夠的資本,能夠趁着亂世和戰爭的機會,吞併平民百姓的土地,這樣導致他們的土地越來越多。

而關鍵的人才方面,在這個時代之中書籍還沒有完全推廣,活字印刷術也沒有發明出來,對於讀書人來說,讀書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這個時代之中,一本書的價值可是非常之高,基本上能夠讀書的都是富家子弟或者是世家大族。

這也是爲什麼世家大族之中人才濟濟,而寒門之中難出貴子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舉孝廉的一般,看的雖然有品質和人才方面,但是也有一部分是看家族和他身後的勢力,導致寒門子弟難以出頭。

所以很多官職方面都是由世家子弟擔任,這也是爲什麼許許多多的諸侯,最後都被世家大族所制約。

陳儀如果真的想對世家大族動手的話,那他首先想要考慮的方面就是人才的培養。

雖然現在陳儀在太原城中管理的比較舒服和順利,但是太原城畢竟是個小地方,所需要的官員也不是很多,不過等到陳儀擁有更大更多的佔領的城池,那他所需要的人才也將非常之多。

而你現在寒門之中的人才數量,這任命官員的人數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的世家大族子弟來擔任官職,所以荀攸覺得現在這種情況和陳儀現在閻王的名聲對於陳儀非常不利。

陳儀看着現場的氣氛都有些凝固下來,也默默的低下自己的腦袋,開始思考如今自己應該怎麼解決面前的這種情況。

思考了許久,陳儀倒是想出了三條實行的方案,他相信用這三條實心的方案,絕對能夠使自己暫時走出這樣的困境。

第一,則是緩解和世家大族這樣緊張的關係。

陳儀打算趁此機會前往王家,邀請王家的一些青年才俊出任官職。

當然請王家的人,陳儀還是會客客氣氣的請,但是要是對方不同意的話,陳儀也有自己的手段,逼迫他們出來任職。

畢竟非暴力,不合作,陳儀可是深知這種道理。

當然緩解世家大族關係的方法只是一表面功夫,只是暫時的,陳儀當然不會想要自己的視力全部被世家大族所控制。

而陳儀接下來做的第二條則是在自己太原城發佈招賢令,無論是世家大族子弟還是平民寒門子弟,都可以憑藉自己的才能前往自己這裡做官。

陳儀現在擁有着漢帝劉協加蓋印璽的詔書,依靠這個發佈招賢令應該能夠招攬更多的人才爲自己所用。

而這個方法,也是用來緩解自己現在人才不足的臨時方法,同樣是爲了應付第三個方法培養人才所造成的間隔期的方法。

而第三個方法則是創立學院招攬寒門子弟前來讀書學習。

當然這個方法使用之前必須將活字印刷術發明出來,然後依靠這樣的技術來印刷書籍。

陳儀現在自己這邊還有一位準岳父蔡邕,蔡邕可是天下名士,天下讀書人敬仰的大學士。

可以依靠他的名聲,將自己這書院創建起來,招攬更多的讀書人前來書院讀書,到時候只要在書院學習,差不多幾年的時間,便可以前去勝任地方的基層官職。

到時候若是書院發展的好的話,也可以在許多的地方設立分院,到時候批量培養人才,也滿足自己對基層官員的需求,脫離對於世家大族人才需求的依靠。

當然這一切,都是陳儀所有預期的計劃,這個計劃他當初也和郭嘉和戲志才。

郭嘉和戲志纔對於對方這個計劃還是非常的同意的,畢竟他們倆人也算是寒門子弟,也希望如今依靠着這種方法,改變寒門子弟這種悲慘的狀況。

而陳儀當然知道自己若是這樣做的話,恐怕會得罪很多人的利益,但是爲了能夠推進時代的進步,加強自己的統治,自己必須要這樣做。

甚至陳儀打算自己若是能夠挾持漢帝劉協,陳儀將會控制中央的朝廷,對於選官制度進行改革,將選官制度升級爲科舉制,使更多的有才之士能夠進入中央朝廷,爲自己所用。

陳儀眯着眼睛,而身旁李儒和荀攸則默默的站在一旁,等到陳儀的回答。

“這個我自然知道,我也有了處理的方法,你們放心,我會好好處理這件事的!”

陳儀從思考之中緩緩的睜開了自己眼睛,看着身旁兩人充滿着擔憂的望着自己,最終語氣有些柔和的對着兩人說道。

李儒和荀攸相互對視一眼,最終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緩緩的離開了,而陳儀則悄悄的起身前往關屬的後面的密室之中,和郭嘉戲志才兩人細細討論接下來的動態。

“文禮,你可知道於夫羅和呼廚泉兩兄弟嗎?”

在三人剛剛聊到了正在駐守河東的白波軍,此時的細緻才嘴角露出了一絲淡然的笑容,用眼睛死死的盯着面前的陳儀問道。

陳儀點了點頭,對於這兩兄弟的名字,他還是有所耳聞。

於夫羅和呼廚泉都是羌渠可汗的兒子,可以說兩人是匈奴的王子。

漢靈帝后期,雖然我已經平定了黃巾軍叛亂,但是地方起義軍不斷,大漢王朝根本沒有太多的軍隊去討伐這各地的叛亂,於是就派人請求南匈奴前來支援。

而羌渠可汗倒是和漢王朝非常的親善,於是派着自己的兒子,帶着軍隊前去幫助漢王朝平定叛亂。

只不過這位可汗派着兩個兒子前去幫助漢王朝平定叛亂,而他的匈奴部落卻突然有人反叛將其殺死。

而於夫羅兩兄弟知道父親被害,連忙準備帶兵前去返回匈奴奪取可汗之位,只不過兩人實在是勢單力薄根本不是對手,最終只能被打回了漢王朝。

兩人也無可奈何,只能請求漢王朝幫助,只不過漢王朝如今卻早已經是四分五裂。

漢靈帝已經死亡,何進和十常侍爭鬥不休,非要真的個你死我活,董卓和丁原也各自帶着自己勢力的士兵前往洛陽,準備奪取在大漢朝地位。

而這個時候還有誰會注意兩個落魄的匈奴王子。

於是兩人只能帶着自己手下殘破的匈奴軍隊,在司隸附近到處劫掠,也造成了非常不小的影響。

而陳儀對於面前的這兩位落魄的匈奴王子也是沒有太多的感覺,甚至對其中一名匈奴王子的子嗣還帶着一股恨意。

呼廚泉的兒子叫做劉豹,在歷史上他還有一個響噹噹的稱號,那便是左賢王。

而按照歷史軌跡,若是沒有陳儀的話,這劉豹就會帶着自己手下的這隻匈奴的軍隊劫掠關中,而蔡昭姬最後也會被對方奪走,在匈奴過着悽慘的日子。

可以說陳儀雖然來到這個世界,沾花惹草非常的少,但是情敵倒是樹立了不少,呂布,劉豹倒是陳儀的情敵。

陳儀對於這樣的事情也蠻不在意,說實話他還想當孫策,周瑜,袁熙,曹丕,孫權等人的情敵,只不過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機會了。

“於夫羅兩兄弟已經帶着軍隊在河東,現在好像是在和白波軍平常交往,若是兩方聯手來攻打我們太原城的話,恐怕文禮你的壓力會有點大!”

郭嘉眯着自己的眼睛,看着那思考,有些失神的陳儀,面色非常凝重的對着對方說道,畢竟兩方聯合起來可不是陳儀能夠對付的。

若是這兩方勢力,又將目光瞄向了太原城,那就會讓城中整個人都有點頭疼。

陳儀也知道兩方若是真的聯合起來,也是一件非常讓人苦惱的事情。

白波軍雖然真正的實力比不上普通的軍隊,但是人數上佔據的優勢,實在不能讓人小看他們。

而於夫羅帶領的匈奴軍隊雖然人數稀少,但是基本上都是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這種軍隊的實力往往不容小覷。

若是兩方真的聯合起來,可以將所有的劣勢互補,而他們聯合起來的實力將會讓陳儀都忌憚萬分。

“現在絕對不可以讓他們兩方聯合起來!奉孝志才,你們倆人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應該有解決的方法吧!”

陳儀用着自己的手摁住自己的額頭,看着身旁的郭嘉兩人面色淡然,並沒有太多擔心的樣子,可是他語氣有些平緩的向着兩人說道。

郭嘉呵呵一笑,輕輕的用手指向了另外一處河套平原地區,然後輕輕的用着手指指向河東,眼中帶着一股濃烈的恨意。

而戲志才也一臉淡然的看着陳儀,眼中帶着一絲笑意,面色平靜用手指着地圖的太原城,然後緩緩的移向了河東的白波軍。

最終在白波軍上面畫了一個叉叉,然後又將於夫羅和太原城畫成一個圈,然後指向了河套地區。

陳儀看着兩人的這個舉動,稍微的思考了一下,最終臉上露出了淡然的笑容,如今他也明白了兩人的意思,於是點了點頭,連忙吩咐手下的人前去辦事。

三日後,匈奴的軍隊發現了一隻正在趕路的商隊,出於對於商品的貪婪,這隻匈奴的軍隊也終於出手了。

只不過這隻匈奴才幾十個人的軍隊,最終卻慘敗在了這支商隊手中,與其說是慘敗在商隊手中,不如說是敗在了一名銀槍護衛手中。

雖然他們慘敗,但也逃回了一條性命,不過他們也得到了一個非常震驚的消息,這支匈奴的小隊不敢停留,連忙前往了王帳之中。

匈奴王帳中,一名金髮碧眼的匈奴人正喝着美酒,當他聽到士兵帶回來的消息頓時那迷你的面容上露出了一絲憤怒之色,趕忙派人召集匈奴所有部落的首領。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軍入困境第三百一十七章 關羽和曹操第三百零八章 夏侯淵之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公孫康之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下的歸宿第二百六十六章 呂布的憤怒第三百零五章 河北的世家第九十一章 西涼歸文禮第三百九十七章 兩面夾攻謀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想到吧第一百三十章 長安的異動第三百七十章 劉協的希望第一百零六章 兵臨陽平關第三百六十七章 劉備的腦袋第二十五章 世家的態度第十七章 離別長安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策攻曲阿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馬將軍亡第五十九章 司馬懿拜師第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吳郡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被擒的呂布第四百零一章 破敵建功時第二百三十五章 愚蠢的伯符第一百一十四章 鄭度的到來第二百零五章 袁紹的仇恨第三百零三章 關羽的到來第七十七章 陳儀的救援第一百九十七章 科舉制推行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堪荊州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愚蠢的伯符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饒的土著第三百二十四章 魯肅的勸說第二百八十章 沮授的悲哀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望公孫恭第一百四十三章 九里山昌稀第二百一十五章 甘寧的去留第一百一十章 擔憂的劉協第一百章 火燒濮陽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攻秣陵城第一百五十章 殺不殺劉備第三百四十三章 潰敗的劉備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決的劉璋第三百五十八章 陸遜的計劃第四百二十七章 第二的成績第二百一十章 劉表的擔憂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南岸區第四十五章 賈詡終出謀第二百七十九章 關羽斬文丑第五十七章 曹操的仇恨第三百零五章 河北的世家第一百零八章 平定漢中地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軍攻略第三百五十七章 孫權的無奈第七十九章 馬超會坑爹第一百五十七章 長安城變亂第一百九十八章 進攻或等待第一百四十三章 九里山昌稀第二百零一章 幷州攻略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諸侯的表現第一百零三章 人才入囊中第三十二章 喜得兩猛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火燒敵軍糧第一百八十三章 陳家兩父子第四十章 射殺骨毒侯第三百六十七章 父親的仇恨第三百六十五章 潰不成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援軍的到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曄的謀劃第一百二十二章 臣子的苦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古怪的地區第六十七章 全新的書籍第八十六章 圍攻陳文禮第三百六十一章 突破長江防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句麗敗亡第十八章 南陽袁公路第一百零八章 平定漢中地第一百三十章 長安的異動第四百零四章 劉備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七章 第二的成績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懷鬼心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呂布的憤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軍返長安第四百一十九章 襄平城動亂第五十一章 挑釁黑山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暗流涌動中第三百八十章 封官的大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必要的戰敗第三百二十二章 河北兩謀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決的劉璋第九十一章 西涼歸文禮第三百五十五章 反抗的南亞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東的攻略第二百六十三章 宛城張繡降第六十一章 兗州終動亂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夜襲曹營第一百零九章 兩派系衝突第二十三章 夜色長安亂第一百八十一章 孟獲的自信第一百六十六章 慌張的劉備第四百二十一章 主動送人頭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軍入困境第三百一十七章 關羽和曹操第三百零八章 夏侯淵之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公孫康之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下的歸宿第二百六十六章 呂布的憤怒第三百零五章 河北的世家第九十一章 西涼歸文禮第三百九十七章 兩面夾攻謀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想到吧第一百三十章 長安的異動第三百七十章 劉協的希望第一百零六章 兵臨陽平關第三百六十七章 劉備的腦袋第二十五章 世家的態度第十七章 離別長安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策攻曲阿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馬將軍亡第五十九章 司馬懿拜師第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吳郡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被擒的呂布第四百零一章 破敵建功時第二百三十五章 愚蠢的伯符第一百一十四章 鄭度的到來第二百零五章 袁紹的仇恨第三百零三章 關羽的到來第七十七章 陳儀的救援第一百九十七章 科舉制推行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堪荊州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愚蠢的伯符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饒的土著第三百二十四章 魯肅的勸說第二百八十章 沮授的悲哀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望公孫恭第一百四十三章 九里山昌稀第二百一十五章 甘寧的去留第一百一十章 擔憂的劉協第一百章 火燒濮陽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攻秣陵城第一百五十章 殺不殺劉備第三百四十三章 潰敗的劉備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決的劉璋第三百五十八章 陸遜的計劃第四百二十七章 第二的成績第二百一十章 劉表的擔憂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南岸區第四十五章 賈詡終出謀第二百七十九章 關羽斬文丑第五十七章 曹操的仇恨第三百零五章 河北的世家第一百零八章 平定漢中地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軍攻略第三百五十七章 孫權的無奈第七十九章 馬超會坑爹第一百五十七章 長安城變亂第一百九十八章 進攻或等待第一百四十三章 九里山昌稀第二百零一章 幷州攻略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諸侯的表現第一百零三章 人才入囊中第三十二章 喜得兩猛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火燒敵軍糧第一百八十三章 陳家兩父子第四十章 射殺骨毒侯第三百六十七章 父親的仇恨第三百六十五章 潰不成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援軍的到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曄的謀劃第一百二十二章 臣子的苦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古怪的地區第六十七章 全新的書籍第八十六章 圍攻陳文禮第三百六十一章 突破長江防第四百二十二章 高句麗敗亡第十八章 南陽袁公路第一百零八章 平定漢中地第一百三十章 長安的異動第四百零四章 劉備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七章 第二的成績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懷鬼心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呂布的憤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軍返長安第四百一十九章 襄平城動亂第五十一章 挑釁黑山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暗流涌動中第三百八十章 封官的大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必要的戰敗第三百二十二章 河北兩謀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決的劉璋第九十一章 西涼歸文禮第三百五十五章 反抗的南亞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東的攻略第二百六十三章 宛城張繡降第六十一章 兗州終動亂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夜襲曹營第一百零九章 兩派系衝突第二十三章 夜色長安亂第一百八十一章 孟獲的自信第一百六十六章 慌張的劉備第四百二十一章 主動送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