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戰爭技術——

衝鋒,衝鋒,衝鋒。完全不需要威逼利誘或者別的什麼東西,心思堅韌如鐵一般的遼東騎士,足以無視周圍幾乎所有的殺傷與異動。即使身邊友軍袍澤不斷被石彈與弩槍射殺,他們仍舊以毫不吝惜的大無畏的精神向前。

在向前衝鋒的同時不斷調整着陣型——以最快的速度補充因爲兵士死亡留下的缺口!並且開弓,一輪反曲弓的齊射轟向了對面車陣,緊接着就是一連串的悶哼聲——

無論是手裡精良的反曲弓,還是弓矢與射術,遼東騎士都遠遠在那些草原遊牧民之上。

尤其是在到達射程後,大批騎士下馬,而後將馬身上掛着的長弓摘了下來,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威力與射程都更強的步弓手。

在公孫瓚的命令下,三面包圍車陣衝鋒的遼東軍,都有上千精銳騎士下馬拉弓。

在上千精銳的步弓手射擊掩護下,儘管遼東軍的遠程殺傷仍舊很難與劉備車陣對敵。但仍舊有了一點反擊之力。

單單是這兩點,就足以證明,公孫瓚麾下精銳遼東軍乃是天下第一流的強兵!

“與我的軍隊有些不同。”劉備的心裡面這麼想着。

與劉玄德的軍隊從軍事學院,隨軍學院學習,掌握操典,教材,而後組織的正規、職業化的軍隊不同。他對面的遼東軍儘管在早期,以及軍事技術上也有劉備的傾力幫助。然而在正規化程度上,卻沒有劉備這麼高。

但是——偏偏是這些正規化程度不高的兵士,卻擁有與劉玄德禁軍相媲美的組織以及反映速度。是天下唯二配得上“如臂使指”這個形容詞的軍隊。

前者能做到,是靠了紀律、訓練與軍事操典。而後者則是依靠十幾年的戰爭經驗,帶出的一批精兵強將!

“優秀,真是優秀。”

儘管是對手,但劉備還是毫無吝嗇的對對面的軍隊採取了極高評價。

如同遊牧騎兵那樣的烏合之衆,會在面對劉玄德大軍的石砲弩砲時,乾脆的崩潰。而如同如此的強大軍隊,卻可以硬頂着如許火力,與劉備的大軍對決。這種差距簡直天差地別。

當然了,說是這麼說,然而遠程射手部隊,仍舊無法決定一場戰爭的勝利與否——

真正決定這場戰爭的,仍舊是突騎,重裝突騎那勢不可擋的衝鋒!就好像是現如今的狀況一樣,披掛沉重鎧甲的遼東騎士以及白馬義從。最重要的當然還有白馬精騎,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向着劉玄德的車陣衝鋒。那模樣好像用他們手裡的馬槊能夠將劉玄德的戰車洞穿一樣!

更加糟糕的是,他們的攻擊地點非常集中,也就是那幾處大概兩米寬,能並行五馬的鐵鏈缺口。

儘管那裡有着數量龐大的步兵,步槊與長戟方陣,他們仍舊義無反顧的衝鋒。

在衝鋒的過程中,遼東重騎與白馬義從們會猛地丟出標槍——這是他們在與遊牧騎兵作戰時學到的一種方式。遊牧騎兵們總喜歡在接近對方發動白刃戰之前,丟一波名爲“鋌”的投槍——這種突襲在近距離時意外地有效。

當然,因爲這些鋌通常是青銅冶煉的,非常老舊,又因爲騎兵弓以及具裝甲騎的普及,所以在騎兵戰的時候基本無效……所以逐漸的,這種標槍騎兵戰術被淘汰掉了。

但是,當公孫瓚發現了這種戰術之後,這種戰術又有了一個新的轉機——那就是利用來對付密集的步兵方陣——

因爲是騎兵與步兵的對決,所以對方不具備機動力的優勢,所以不用擔心射程不夠。又因爲騎兵對決步兵往往是重裝步兵,而且帶有盾牌。所以使用標槍投擲,可以極大地阻礙對方的盾牌——這種情況下,標槍騎兵又逐漸有了用武之地——

一輪衝鋒之前投擲的標槍,讓劉玄德的步槊兵士們有些難以忍受——他們的盾牌上紮了標槍,而後因爲重量與重心不平衡的問題不得不丟棄。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一次突如其來的突擊,讓步兵們有點慌亂與不知所措。爲緊隨其後的重騎兵衝鋒奠定了些許優勢——

當然,只是一點點而已。

這種公孫瓚“發明”的新戰術,最終起到的作用也只有這麼一點點而已。

標槍在未來戰爭中的沒落是有其原因的。與某些人所想的不太一樣。實際上標槍的破甲能力並不是太高。射程又太近,用料太多而且不方便攜帶。這種情況下,隨着弓與弩的不斷進化,標槍的劣勢逐漸被放大,最終慘遭淘汰——

所以,最終,決定勝負的仍舊是這個——世界上最爲激動人心的場面,世界上最爲激動人心的一幕,天下無雙,令人難以置信,難以想象的重裝騎士的衝鋒!

他們用眼罩蒙上了戰馬的眼睛,用馬刺劃傷戰馬的皮膚。讓它們只能一往無前的衝鋒。儘管在他們的面前有鐵鏈的阻礙,但是對真正的重騎兵來說,這些東西跟不存在沒有太大威脅!

冀州引以爲傲的強弩,在沉重的具裝鎧甲面前效果不佳,而弓箭更如同撓癢癢一樣,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如果說真正能阻礙他們的,就只有那些作爲重武器火力的石砲與弩砲而已!

但是分散的上百架弩砲與石砲,也無法完全射殺數以千計的精銳重騎兵。

被殺死的騎兵位置迅速被身邊的同伴取代,陣型完整程度從沒因爲對面的重火力轟擊而削弱。

在一連串的人仰馬翻,血、鋼鐵與呼嘯而來的巨石之間,遼東騎士們的第一輪衝鋒到來!

“來了來了!!!”

在尖叫聲中,遼東的重騎兵突破了那鐵鏈,巨大打衝擊力,讓戰車上的鐵鏈掛鉤直接脫節。“喀拉”的一聲掉了下來——只因爲就算是用功的作料,也沒辦法擋住五名重裝騎士的一齊突擊!

當然,說是這麼說,鐵鏈防線也並非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至少在鐵鏈的阻礙下,這些重騎兵一往無前的速度慢了下來——再然後,就是死期!

缺少了速度的騎兵在近距離戰鬥中,根本不是更加靈活的精銳步兵的對手!隨着一陣陣歡呼聲,槍戟方陣最前方的長戟柄揮舞長戟,直接將重騎兵馬腿割斷。讓這些騎士在戰馬的慘叫聲中墜馬。而後便是槍戟一齊,對着地上摔得悽慘的騎士的拼命突刺——主要是照着那些盔甲防護不佳的臉,頭部,以及腿部攻擊的——

鱗甲的缺點就在於此——那就是它們通常無法很好地保護腿部!

就是這樣,鮮血透過鐵甲蔓延開來,儘管甲冑仍舊保持完好,然而第一波次的重騎兵就這樣倒在了槍戟方陣前面。

當然,劉備麾下的槍戟方陣兵士們,根本來不及歡呼,因爲緊隨其後的第二波衝鋒已至——這一波的騎士衝鋒,怒吼着的騎士,與同樣怒吼着的槍戟兵士們接近同歸於盡了……

強大的衝擊力,同時要了騎士與方陣步兵的性命。導致他們一齊被對方的武器貫穿……

再然後就是第三陣的重騎兵——這些重騎兵在衝到之後,選擇了下馬步行作戰。

手持骨朵、鐵鐗、鐵鞭、狼牙棒等等重武器的他們倚仗甲冑堅固,完全無視了步槊兵士們的突刺。手中的破甲鈍器,又足以對步槊兵士們的盔甲造成威脅。

這種情況下,戰爭的天平竟一瞬間,向着遼東軍的方向傾斜了!

當然,這是在普通的遼東重騎兵進攻的北,東兩個方向。

而在進攻西方兩個車陣的白馬精騎,他們做的更好,更令人難以置信。擁有強悍至極的武技的他們,在第一輪便選擇了下馬步行作戰。硬生生憑藉難以想象的武技,在槍戟的森嚴列陣中殺了個透!

——這僅僅是個開始。

有關車陣空隙的爭奪,遠遠沒有結束。無論是白馬鐵騎還是遼東重騎兵。他們在稍微突破了一層槍戟列陣之後,還沒來得及歡呼雀躍,就陷入了另一層殺傷力更強,更加可怕的攻勢之中。

那是大批手持長柄戰錘的選鋒兵——是的,原本這些士兵是該手持斬馬刀來着——但是很遺憾,就算吹得再怎麼厲害,面對沉重的具裝鐵騎,斬馬刀還是力有未逮……所以他們的裝備也換成了更適合破甲的長柄戰錘——

這之後,就是理所當然的可怕屠殺。

從缺口涌入的遼東騎士,遭到了車陣內,來自三個方向的反撲。

手持長柄戰錘的選鋒兵與在地上翻滾揮砍的刀盾兵,還有另外的作爲輔助力量的槍戟方陣。從除了缺口入口之外的三個方向不斷擠壓,就好像要將這個缺口癒合一樣。

遭受如此攻擊的遼東軍,被打的節節後退。似乎真的就要被打回去了!

場面如此焦灼,圍繞缺口的爭奪,使得缺口處屍骸累累!然而無論劉備還是公孫瓚,在面對這一幕時都很平靜。

一時的勝敗什麼都不算。這場戰役,纔剛剛開始而已。

第四十五章日新月異的冀州第六十八章有事弟子服其勞第三十一章最後一搏第四十四章軍事分部第七章王見王?!第五十四章州兵第七十三章你最終選擇了這條道路第八十二章沮公與,審正南第六十六章中郎威武第十九章錯誤的選擇麼?第三章追捕第二十一章劉備的精銳第四十五章日新月異的冀州第二章冀州牧第九章爭相拉攏第十五章是座好城市第二十四章期許第十八章將星雲集第二章合兵第十章混亂第八十六章交給你們一項重要任務第三十一章勝利凱旋第八章小朝會第三十一章助董助袁?第四十章北地戰略第五十五章劉備時代第六十七章外交局勢不容樂觀第三十七章攻城第四十二章有四個張角第六十三章槍林突擊第四十二章戰略,三路齊飛第六十二章瞬殺第五章這樣可不行啊第四章千里之外第二十五章天子行獵第三十九章大軍出發第六十五章風傳九州第六十一章袍澤之間不傷和氣的實戰訓練第六十六章慶祝與封賞第六十三章亡命追逃第四十三章張角之死第五十一章恐懼與計劃第三十九章絕望第九十二章喜悅嗎第四章安北將軍公孫瓚第四十四章崩潰的審正南第四十四章究竟要做什麼第三十二章奪纛第二十三章臨戰之前第十二章解放事業第五十五章劉備時代第十八章白馬將軍震九州第十一章新人舊人(第四更,四千字!求訂閱!)第七十章玄德公活我第八章遮蔽戰場第二十一章天不假年第二十四章期許第五十七章嚴重分歧第十五章雅士第一章焦急的徐元直第二十八章甦醒的怪物第六十四章毫無懸念的勝利第四章千里之外第二十三章踏碎千軍第七章叛羌與漢奸第四十四章究竟要做什麼第三十四章備非良人第三十八章崩盤第二十七章你開心嗎?第五十五章鐵騎碾壓第二章冀州牧第四十一章十萬鐵騎下中原第五章末路?第十章大計劃第十八章白馬將軍震九州第十一章新人舊人(第四更,四千字!求訂閱!)第四十三章分化拉攏的行動,不單單是你在做作品相關,練兵記錄第七章王見王?!第六十章發怒第五十六章郡兵的職責與軍戶制度第十一章烏合之衆第一章徐州之事第十三章甘氏幼女第五十一章天下大吉第四十三章最後的爭辯第六十四章毫無懸念的勝利第四十八章全國的強兵第六十六章慶祝與封賞第五十七章豪傑的夜宴第五十二章士氣昂揚第三十三章疑惑與拉攏第八十一章局勢不容樂觀第六十九章最終抉擇第四十七章徐庶頭痛的工作第八章國之干城(第一更)第十七章以步對騎(第二更,求訂閱!)第三十章山民的堅韌第九章賑濟災民第六十章令人懷念的名詞
第四十五章日新月異的冀州第六十八章有事弟子服其勞第三十一章最後一搏第四十四章軍事分部第七章王見王?!第五十四章州兵第七十三章你最終選擇了這條道路第八十二章沮公與,審正南第六十六章中郎威武第十九章錯誤的選擇麼?第三章追捕第二十一章劉備的精銳第四十五章日新月異的冀州第二章冀州牧第九章爭相拉攏第十五章是座好城市第二十四章期許第十八章將星雲集第二章合兵第十章混亂第八十六章交給你們一項重要任務第三十一章勝利凱旋第八章小朝會第三十一章助董助袁?第四十章北地戰略第五十五章劉備時代第六十七章外交局勢不容樂觀第三十七章攻城第四十二章有四個張角第六十三章槍林突擊第四十二章戰略,三路齊飛第六十二章瞬殺第五章這樣可不行啊第四章千里之外第二十五章天子行獵第三十九章大軍出發第六十五章風傳九州第六十一章袍澤之間不傷和氣的實戰訓練第六十六章慶祝與封賞第六十三章亡命追逃第四十三章張角之死第五十一章恐懼與計劃第三十九章絕望第九十二章喜悅嗎第四章安北將軍公孫瓚第四十四章崩潰的審正南第四十四章究竟要做什麼第三十二章奪纛第二十三章臨戰之前第十二章解放事業第五十五章劉備時代第十八章白馬將軍震九州第十一章新人舊人(第四更,四千字!求訂閱!)第七十章玄德公活我第八章遮蔽戰場第二十一章天不假年第二十四章期許第五十七章嚴重分歧第十五章雅士第一章焦急的徐元直第二十八章甦醒的怪物第六十四章毫無懸念的勝利第四章千里之外第二十三章踏碎千軍第七章叛羌與漢奸第四十四章究竟要做什麼第三十四章備非良人第三十八章崩盤第二十七章你開心嗎?第五十五章鐵騎碾壓第二章冀州牧第四十一章十萬鐵騎下中原第五章末路?第十章大計劃第十八章白馬將軍震九州第十一章新人舊人(第四更,四千字!求訂閱!)第四十三章分化拉攏的行動,不單單是你在做作品相關,練兵記錄第七章王見王?!第六十章發怒第五十六章郡兵的職責與軍戶制度第十一章烏合之衆第一章徐州之事第十三章甘氏幼女第五十一章天下大吉第四十三章最後的爭辯第六十四章毫無懸念的勝利第四十八章全國的強兵第六十六章慶祝與封賞第五十七章豪傑的夜宴第五十二章士氣昂揚第三十三章疑惑與拉攏第八十一章局勢不容樂觀第六十九章最終抉擇第四十七章徐庶頭痛的工作第八章國之干城(第一更)第十七章以步對騎(第二更,求訂閱!)第三十章山民的堅韌第九章賑濟災民第六十章令人懷念的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