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

關平今年才十六歲,不過從八歲開始就接受訓練。他繼承了關羽的神力,是故十四歲就特招入伍,十六歲就成爲了關羽部下部將,統御一千士卒。這次他更是作爲四千士卒的總指揮,另外還有三名校尉作爲副手從旁協助。

這多少有點***的意味,不過關平的實力就放在那裡,就算有疑議的人也是心服口服。再說華夏共和國本來就是實力至上,關平有這個能力和知識,那麼他就能迅速上位,這本來就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軍中講履歷,本來就是最荒唐的事情。

這裡比行政部門更加殘酷,年紀老的最好直接退役,或者退居二線,年富力強,尤其以關平這種天才一樣的年輕人,迅速上位並不奇怪。

在華夏共和國的軍中,只有兩個能夠在四十歲以上,還是一線將領的存在,一個便是黃忠,一個便是黃蓋。兩人狀態已經不在巔峰狀態,武力值卻依然爆表,更別說四十多年的豐厚閱歷,使得他們的戰術戰略都非常成熟穩重,乃是軍中的中流砥柱。

關平的力氣當然還沒有到達極限,不過他手中的弓箭卻是墨門設計出來的制式強弓。依靠滑輪組和其他手段減少上弦的力氣,從而就算是十六歲的半大孩子,也能拉動身這把五石強弓。當然,以他的力氣,實際上也只能再開弓兩次,除非不打算繼續拼殺了。

如此怪模怪樣的弓,看起來並不美觀,但威力卻是大得驚人。太史慈當時若是沒有立刻躲避,只怕還差0.1秒的誤差,他就要直接被射殺當場,就算是有甲冑也沒用。

與此同時,關平麾下騎兵,也已經拿出了背後的箭矢,直接朝着敵軍射了過去。太史慈部都是輕騎兵,甲冑的強度又不高,是故直接被破甲射殺,無一倖免。

太史慈哪裡見過那麼可怕的箭矢,本來覺得已經高估了華夏共和國的軍隊,卻不想真正打起來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之間,大漢共和國已經被別人丟下了很長的距離。

只是他並沒有因此畏懼,直接朝着關平殺了過去。後者也換回了長矛,雙方開始對拼。

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那是因爲李煜所贈,又因爲關羽天生神力,所以舉刀衝殺才能成爲經典;但對於一般人來說,要玩轉那麼重的武器可不容易,是故關平用的,卻是傳統的長矛,不過品質而言也是難得的精品。

長矛和長槍卻是不同的概念,後者注重的是變化和輕巧,前者注重的卻是距離和突刺。好在關平的馬匹明顯優於太史慈座下,雙方迅速靠近下,關平長矛直接突刺而去,長矛破風而至,直接朝着太史慈的肩膀刺了過去。

不直接瞄準胸膛,是因爲胸膛有一門護心鏡,突刺那裡的話容易被防下來,而且攻擊目標太明顯,也容易被對方進行反擊。至於頭部和脖子就更不必說,目標太小,一般的戰鬥之中很少會作爲主要攻擊對象。

太史慈似乎是早有預料,當即回槍朝着長矛上面一磕,將其磕飛之後,直接朝着關平面門刺了過去。只是後者似乎也是早有預料,直接回手再次突刺,趁着還在攻擊範圍,直接刺穿太史慈另外一邊的肩膀,將其刺落馬下。

二段突刺,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兩次突刺。要知道雙方的馬匹原本可是在高速衝鋒之下,換言之給他們反應的時間或許只有不到0.1秒的時間。

關平如今才十六歲,年輕的他最強大的正是這種反應能力。反之太史慈二十七歲,反應稍微差了一點點,就是那麼一點點,他就被直接刺落馬下。和武力無關,關平純粹就是在年紀上欺負別人。

“綁了!”關平當即下令,下面的士卒迅速下馬,將太史慈綁了起來。

這是他第一次和別人鬥將,卻順利獲得了勝利。其實這次他贏得有點僥倖,後者的反應速度也很快,當時的長槍距離他的面門只有不到三釐米的距離,隨着對方倒地這才偏離了出去,在頭盔上劃下一道痕跡。

回想起來,興奮之餘不免帶着一些恐懼,當時死亡距離自己是那麼靠近。

“轟!”的一聲,聽聲音關平已經明白,關羽正在用迫擊炮進行轟炸城門,不過從爆炸的聲音來聽,似乎也投入了一批高爆彈。

這並不奇怪,平輿的城牆一看就知道明顯是用水泥混凝土加固過的,至於有沒有上鋼筋或者竹筋不得而知。好在那城門背後,並沒有用什麼東西堵住,是故在狠狠的轟炸之後,也是哀嚎了一聲,轟然倒地。

大門開啓,在連弩的掩護下,大軍迅速殺了進去,大部隊不僅有關羽和關平部,後續到來的陳韜部也是迅速投入到戰爭之中,軍隊之中本來就有擅長打巷戰的部隊,在互相配合下,迅速佔領了平輿縣城。

郡守劉繇並不打算投降,帶着一幫衙役血戰到底,最後被關羽直接取了腦袋。

奪下了平輿之後,大軍開始清點戰後損失,結果扣除三名遭到敵軍士卒偷襲受傷的士卒之外,大軍幾乎沒有出現任何傷亡。

先進的裝備,強大的士卒素質和強大的中低層配合能力,又是打了一個突然襲擊,關羽部直接打出了一場絕對碾壓的戰果。反倒是高爆彈和炮彈稍微有所消耗,不過這隨時能夠得到補充。

關羽又詢問了其他三部的情況,才知道他們也在陸續攻城略地,消耗了一些高爆彈和炮彈,但本身並沒有太多戰損。祖郎部已經打下了郎陵縣,而周泰部也打下了吳房縣,兩地都毗鄰荊州南陽郡,兩部指揮發來請求,希望能夠直接進入南陽郡作戰。

關羽仔細看了看軍事地圖,這個地圖裡麪包括了情報部門收集來的兩地主幹道的詳細情況。根據地圖顯示,在今年開始,南陽和潁川郡都有不斷修建道路,使得兩地之間的聯繫得到了很大的加強。這原本是爲了能夠讓商路通暢,但作爲軍用通道也是剛剛合適。

李煜一開始,默許楊浪把共和制壟斷資本主義傳遞出去,目的何嘗不是爲了這個?正因爲要從傳統的農業制度,轉變成資本主義,那麼商業大行其道,爲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就算他們不情願也必須要把道路修建起來。

良好的交通環境,也幫助了大部隊的前進,確保了後勤輜重的補給。否則以原本東漢糟糕的交通情況,戰線拉得越長,那麼危險性也就越高。到頭來後勤出現問題,敵人就很容易進行反制。真的出現精兵被一羣民兵擊敗的情況,那就太糟糕了……

既然道路沒有問題,後勤方面陳韜也表示會保證滿足前線需要。雙方並沒有異議之後,關羽允許了兩支部隊進入南陽戰鬥的請求。

同時,開始匯合李通部,朝着上蔡縣殺去。原本的時空裡面,甄洛的父親甄逸就在這裡擔任過上蔡令,不過如今已經回到了冀州,擔任渤海太守。當然這和任何人都沒有任何關係,就算是李煜也沒有刻意關心過甄逸的情況。

兩天後,關羽部完成了對汝南郡全境的鎮壓,開始北上潁川郡。隨着關羽進入這裡的陳韜,卻是有點緊張起來,畢竟潁川荀氏便是他妻子荀採的孃家,現階段,荀緄和荀爽可沒有跟着去大漢帝國,尚留在潁川郡守着荀氏的家業。

眼看岳父大人的家族就在前面,陳韜這個毛頭女婿也難免不好意思起來。畢竟以前大家各爲其主,幾乎就沒有走過親戚,如今既然已經到了潁川,再不拜會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和汝南郡相比,潁川郡此刻已經收到了華夏共和國開始北上的消息,只是還不知道他們已經佔領了汝南郡,即將進入潁川郡。

大漢共和國內部,也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並且開始調兵遣將進行阻攔。徵南將軍張飛已經開始整軍備戰,只待後勤補給足夠,就立刻開始南下。

潁川郡本來就是在大後方,但到底和大漢帝國的南陽郡接壤,也有些邊防部隊,這些部隊集中在昆陽縣、舞陽縣和父城縣三地,合計三萬大軍,統軍將領便是皇甫嵩和王凌。

皇甫嵩已經年邁,或者說身體狀況並不好,本來就是在195年去世,193年的現在身體也開始變得糟糕。他在這裡鎮守,很大程度都是由王凌負責主事,他的使命就是完成這個交割。幫助王凌迅速成熟起來,直至其能獨當一面。

關羽部到來的消息,他當然也很快收到消息,尤其是大軍已經攻入了郾縣之後,他就沒辦法淡定下去了。哪怕南陽那邊,同樣有三萬左右的大漢帝國軍隊,但身爲共和國軍人,總不能放任敵軍在自己國家境內肆虐。

張飛要過來還不能那麼快,更別說根據最新的消息,黃忠部已經攻佔了陳郡,開始朝着樑郡殺了過去,祖茂部已經接管了陳郡,開始建設防禦工事。

這意味着,大漢共和國即將面臨兩線作戰的情況,公孫瓚要鎮守北方沒辦法南下,是故皇甫嵩也收到了朝廷的文書,勒令其對付關羽部。

“連大漢帝國那邊都不管了嗎?”皇甫嵩有點無奈,大漢共和國的經濟發展得的確不錯,甚至在很短時間內就提升了數倍。但相應的,不管是軍事人才還是軍事實力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以至於被人欺負了一次又一次。

這次把他們調去打關羽,意味着昆陽、父城和舞陽三地,幾乎是讓給了大漢帝國的軍隊。雖然都是大漢皇子建立的國家,但這樣真的好嗎?

作爲一個軍人,皇甫嵩心裡到底還是有點失落……

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1章 我不是山越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66章 戰爭的陰雲第155章 系統的變化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89章 急忙去訪賢第31章 進一步說服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8章 大軍入豫州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96章 歐陽行遭舉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89章 急忙去訪賢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64章 各方的反應(下)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161章 正確的引導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47章 割地又賠款第37章 趙雲初入伍第149章 夏侯惇戰隕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72章 政黨的結合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124章 工會大整頓(下)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25章 全殲白波軍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32章 合併與塢堡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85章 李煜的強勢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95章 李文VS呂布第88章 楊浪諫李煜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117章 匯合武陵蠻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126章 瘟疫大爆發第149章 夏侯惇戰隕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47章 割地又賠款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10章 死間的啓用
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1章 我不是山越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118章 向我們證明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66章 戰爭的陰雲第155章 系統的變化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174章 獻策與懷疑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12章 善後大撤退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89章 急忙去訪賢第31章 進一步說服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8章 大軍入豫州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96章 歐陽行遭舉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62章 亂世的序幕第89章 急忙去訪賢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64章 各方的反應(下)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32章 事了返鄉去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161章 正確的引導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47章 割地又賠款第37章 趙雲初入伍第149章 夏侯惇戰隕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72章 政黨的結合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124章 工會大整頓(下)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25章 全殲白波軍第121章 人造鬼打牆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32章 合併與塢堡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20章 第二次趕集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85章 李煜的強勢第93章 悲催公孫瓚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95章 李文VS呂布第88章 楊浪諫李煜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117章 匯合武陵蠻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126章 瘟疫大爆發第149章 夏侯惇戰隕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47章 割地又賠款第10章 李文VS李懿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10章 死間的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