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銅雀臺!

卻說那日江東軍大都督周瑜被劉備軍丞相諸葛亮預先埋伏的黃忠和李宇還有魏延三枝軍馬,一擊大敗。江東軍兩位老將軍黃蓋和韓當急救周瑜下船,此時江東軍折卻水軍無數。十成人馬,一戰便損失過了三成!此時周瑜遙觀漢興王劉備和夫人孫尚香的車馬僕從,都停住于山頂之上觀戰,周瑜他如何不氣?周瑜本就是箭瘡未愈,因怒氣衝激,瘡口迸裂,昏絕於地。衆將救醒周瑜,開船逃去。諸葛亮見此教休追趕,自和漢興王劉備和夫人孫尚香還有護國公大將軍李宇歸荊州城慶喜漢興王劉備歸來!漢興王劉備進了荊州城後便大擺筵席,召開晚會,賞賜衆將。

正所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古語有言一家歡喜一家憂愁!不說漢興王劉備的慶功宴,卻說江東軍大都督周瑜自回柴桑郡養病。此時蔣欽和周泰、陳武和潘璋等一行人馬自歸建業將此事報於吳候孫權。吳候孫權聽此不勝忿怒,欲拜老將軍江東軍副都督程普暫爲江東軍大都督,上交趾調回大將軍孫策,準備起江東大兵襲取荊州之地。而此時江東軍大都督周瑜又上書,請吳候孫權興兵雪恨。張昭見此急忙上前諫言道:“稟報主公!此事不可,萬萬不可啊。如今的國賊曹*也!他曹*老賊日夜思報赤壁之恨,因恐我們孫、劉同心,故未敢興兵來犯。再者說我江東軍與曹*北方合肥之戰,歷經數月,死傷甚衆,國庫空虛!今主公若以一時之忿,攻取荊州!不管此戰主公勝負如何!此乃自相吞併也,曹*老賊必乘虛來攻,再者說漢興王劉備乃世之梟雄,更有李宇之決、諸葛亮之謀,龐統之智,郭嘉之奇、陳宮之正、徐庶之變!此幾人乃不世出之大才,何人不能與我軍大都督周瑜比肩!再者言漢興王劉備更有忠義候大司徒關羽關雲長、勇武公車騎大將軍張飛張翼德、虎威公驃騎大將軍趙雲、冠軍侯衛將軍張遼、徵東將軍徐晃、徵南將軍黃忠、徵北將軍張任、徵西將軍魏延、鎮東將軍武安國、鎮西將軍高順、鎮南將軍鞠義等人哪一個不是鷹揚之將,久經沙場之人!漢興王劉備有勇有謀,手下能征慣戰之將,能謀善斷之人皆足備,此時與其爭鋒不智也!我江東軍如今國庫空虛,如若開啓荊州戰場,如若能速戰速決尚可,如若久戰不下,同合肥之例,我軍國庫萬難供給前方戰事!再者言主公有幾分把握能戰勝漢興王劉備!川蜀之軍可是早已經磨刀霍霍了,如果李宇所言不錯,川蜀之軍如今的主要針對方向是西涼,如若孫劉兩軍真在荊州展開大戰,川蜀之軍必然會轉向劍鋒,直取江東!最可怕的是,如今川蜀之軍和荊州之軍,都是李宇統帥的舊部!李宇名聲日震,號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周瑜大都督對陣漢興王劉備的護國公大將軍李宇又有幾分勝算!以張昭之愚見,此戰必然會曠日持久,曹*老賊的北方軍也必定會從合肥一線趁孫劉交戰之際,渾水摸魚前來襲取江東,如若如此我國勢危矣。”顧雍在旁也對吳候孫權進言道:“許都豈無細作在此?若知孫、劉不睦,曹*老賊必使人勾結漢興王劉備。漢興王劉備本就不懼我東吳,必投曹*。若是如此,則江南何日得安?爲今之計,莫若使人趕赴許都面見曹*,辭大都督周瑜的荊州牧令表奏爲漢興王劉備的四弟護國公大將軍李宇爲荊州牧。曹*知之,則懼孫劉聯盟親如一家而不敢加兵於東南也。且使漢興王劉備不恨於主公。然後使心腹用反間之計,令曹*和漢興王劉備相攻,我江東則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漢興王劉備若勝,曹*若敗!我軍則乘隙而圖合肥取徐州之地,如若曹*得勝,漢興王劉備若敗,我軍則可趁勢過江直取荊州立足!如此斯爲得耳。”吳候孫權聽此說道:“元嘆之言甚善。但誰可爲使前往趕赴許都面見曹*,爲漢興王劉備的四弟護國公大將軍李宇請封爲荊州牧?”顧雍聽此對吳候孫權進言道:“此間有一人,乃曹*敬慕者,可以爲使,今可派此人趕赴許昌面見曹*。”吳候孫權聞言便問何人。顧雍說道:“華歆在此,何不遣之前往許昌面見曹*?”吳候孫權聞言大喜。即遣華歆爲江東軍吳候孫權使者齎表赴許都。華歆此人領命起程,徑到許都來見曹*。華歆聞曹*大會羣臣於鄴郡,慶賞銅雀臺,華歆乃趕赴鄴郡候見曹*。

正所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說曹*自赤壁之敗和合肥之戰後,心中常思報仇;只是擔心吳候孫權和漢興王劉備聯盟併力來攻,因此不敢輕進,而此時乃建安十五年春,曹*在鄴城督造的銅雀臺建成,曹*乃與銅雀臺上大會滿朝文武大臣於鄴郡,設宴慶賀。其臺正臨漳河,中央乃銅雀臺,左邊一座名玉龍臺,右邊一座名金鳳台,各高十丈,上橫二橋相通,千門萬戶,富麗堂皇,金碧交輝,富貴之極。是日,曹*頭戴嵌寶金冠,身穿綠錦羅袍,玉帶珠履,憑高而坐。滿朝文武大臣侍立臺下候命。

卻說曹*欲觀武官比試弓箭,乃使近侍將西川紅錦戰袍一領,掛於垂楊枝上,下設一箭垛,以百步爲界。分武官爲兩隊:曹氏宗族俱穿紅袍,其餘將士俱穿綠袍:各帶雕弓長箭,跨鞍勒馬,聽候曹*的指揮。曹*見兩隊列隊完畢,便傳令道:“今如有能射中箭垛紅心者,即以錦袍賜之;如射不中,罰水一杯。”曹*號令方下,紅袍隊中,一個少年將軍驟馬而出,衆視之,乃曹家千里駒曹休也。但見曹休飛馬往來,奔馳三次,扣上箭,拽滿弓,一箭射去,正中紅心。此時金鼓齊鳴,衆皆喝采。曹*於臺上望見大喜,說道:“此吾家千里駒也!”方欲使人取錦袍與曹休,只見綠袍隊中,一騎飛出,大叫一聲道:“丞相錦袍,合讓俺外姓先取,宗族中不宜攙越。”曹*視其人,乃文聘也。衆官見此說道:“且看文仲業射法。”但見文聘拈弓縱馬一箭,亦中紅心。衆皆喝采,金鼓亂鳴。文聘大呼一聲道:“快取袍來!”只見紅袍隊中,又一將飛馬而出,厲聲大喝道:“文烈先射,汝何得爭奪?看我與你兩個解箭!”但見那人拽滿弓,一箭射去,也中紅心。衆人齊聲喝采。曹*視其人,乃手中大將曹洪也。曹洪方欲取袍,只見綠袍隊裡又一將出,揚弓大叫一聲道:“你三人射法,何足爲奇!看我射來!”衆視之,乃河北名將張郃也。但見張郃飛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紅心。四枝箭齊齊的攢在紅心裡。衆人都道:“好射法!”張郃射完大喝一聲道:“錦袍須該是我的!”但張合言未畢,紅袍隊中一將飛馬而出,大叫一聲道:“汝翻身背射,何足稱異!看我奪射紅心!”衆視之,乃夏侯淵也,夏侯淵驟馬至界口,紐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當中,金鼓齊鳴。夏侯淵勒馬按弓大叫一聲道:“此箭可奪得錦袍麼?”只見綠袍隊裡,一將應聲而出,大叫一聲道:“且留下錦袍與我典韋!”夏侯淵聽此說道:“汝更有何射法,可奪我袍?”典韋說道:“汝奪射紅心,不足爲異。看我單取錦袍!”拈弓搭箭,遙望柳條射去,恰好射斷柳條,錦袍墜地。典韋飛馬取了錦袍,披於身上,驟馬至臺前聲說道:“謝曹丞相賜袍!”曹*與衆官無不稱羨。典韋才勒馬要回,猛然臺邊躍出一個綠袍將軍,大呼一聲道:“你將錦袍那裡去?早早留下與我!”衆視之,乃虎癡許褚也。典韋見此說道:“錦袍已在此,汝何敢強奪!”許褚更不回答,竟飛馬來奪袍。兩馬相近,典韋便把弓打許褚。許褚一手按住弓,把典韋拖離鞍鞽。典韋見此急棄了弓,翻身下馬,許褚此時亦下馬,兩個揪住廝打。曹*急使人解開。那領錦袍已是被典韋和許褚二人扯得粉碎。曹*見此令二人都上臺。典韋睜眉怒目,許褚切齒咬牙,各有相鬥之意。曹*見此哈哈大笑說道:“孤特視公等之勇耳。豈惜一錦袍哉?”便教諸將盡都上臺,各賜蜀錦一匹,諸將各各稱謝。

曹*命赴宴的文武羣臣各依位次而坐。樂聲競奏,水陸並陳。文官武將輪次把盞,獻酬交錯。曹*舉杯在手衆文官說道:“武將既以騎射爲樂,足顯威勇矣。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臺,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之勝事乎?”衆官皆躬身而言說道:“願從鈞命。”時有王朗和鍾繇、王粲和陳琳一班文官,進獻詩章。詩中多有稱頌曹*功德巍巍、合當受命之意。曹*逐一覽畢,哈哈大笑說道:“諸公佳作,過譽甚矣。孤本愚陋,始舉孝廉。後值天下大亂,築精舍於譙東五十里,欲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不意朝廷徵孤爲典軍校尉,遂更其意,專欲爲國家討賊立功,圖死後得題墓道曰:‘漢故徵西將軍曹侯曹孟德之墓’,如若能如此我草孟德平生之願足矣。但念自討董卓,剿黃巾以來,除袁術、收呂布、滅袁紹、定劉表,遂平天下。我曹*曹孟德身爲宰相,人臣之貴已極,又復何望哉?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見孤權重,妄相忖度,疑孤有異心,此大謬也。孤常念孔子稱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但欲孤委捐兵衆,歸就所封武平侯之國,實不可耳:誠恐一解兵柄,爲人所害;孤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也。諸公必無知孤意者。”衆皆起身跪倒在地拜曹*說道:“雖伊尹、周公,不及曹丞相遠矣。”後人有詩嘆曹*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僞有誰知!”

卻說曹*連飲數杯,不覺沉醉,喚左右捧過筆硯,亦欲作《銅雀臺詩》一首。卻說曹*剛纔下筆,忽報:“江東吳候孫權使者華歆表奏漢興王劉備四弟護國公大將軍李宇李漢興爲荊州牧,吳候孫權更是以妹孫尚香嫁漢興王劉備爲妻,如今孫劉聯姻!漢興王劉備封吳候孫權之妹孫尚香爲漢興王王后!此時荊州之地漢興王劉備全權委託於護國公大將軍李宇。“曹*聞之,手腳慌亂,投筆於地。程昱見此胡搜的:“曹丞相在萬軍之中,矢石交攻之際,未嘗動心;今聞他漢興王劉備委託李宇全權治理荊州,何故如此失驚?”曹*聽此揚天長嘆道:“他劉備,乃不世之梟雄!人中之龍也,本就佔據川蜀富饒之地。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而如若換做別人鎮守,緩則罷了!今李宇李漢興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鎮守荊州!孤安得不動心哉!”程昱見此說道:“曹丞相知華歆來意否?”曹*說道:“未知。”程昱說道:“吳候孫權本忌漢興王劉備,欲以兵攻之;但恐曹丞相乘虛而擊,故令華歆爲使,表薦李宇,乃安漢興王劉備之心,以塞曹丞相之望耳。”曹*點頭說道:“是也。”程昱說道:“某有一計,使他孫權和劉備自相吞併,曹丞相乘間圖之,一鼓而二敵俱破。”曹*大喜,遂問其計。程昱說道:“東吳所倚者,周瑜也。丞相今準孫權之請,封李宇爲荊州牧,然後表奏周瑜爲南郡太守,程普爲江夏太守,留華歆在朝重用之;周瑜必自與劉備爲仇敵矣。我乘其相併而圖之,不亦善乎?”曹*聞聽此言大喜:“仲德之言,正合孤意。”遂召華歆上臺,重加賞賜。當日筵散,曹*即引文武回許昌,准奏護國公大將軍李宇爲荊州牧,表奏周瑜爲總領南郡太守、程普爲江夏太守。封華歆爲大理少卿,留在許都。

第179章 大戰前夕!第55章 曹操的憤怒!第194章 追擊!第1章 初到三國第48章 周瑜來了!第49章 宋濂很不客氣!第1章 改革內政!第13章 戰前部署!第34章 大戰開始!第198章 血濃於水!第67章 三方改革!第二白一十六章 黃忠請戰第4章 首戰!!!!第65章 心理戰術!第86章 劉備軍的教育體制!九十八章 壺關之戰第214章 陳留戰火起!第40章 孫權的真實想法!第173章 亂起第227章 滅吳!第21章 曹家千里駒——曹休!第30章 中震盪第43章 涼州大捷(中)第31章 周瑜佈陣!第11章 子龍智取安定城!第40章 險局開始!第225章 魏國的落寞(下)第3章 朝政亂局第86章 劉備軍的教育體制!第13章 戰前部署!第56章 溫侯再現!第39章 決戰開始!第69章 軟硬兼施!第2章 張飛揚名(一)第59章 走馬生擒!第107章 兄弟情深(下)第12章 兵不血刃!第7章 黃巾末日第62章 劉備過第225章 御駕親征!第93章 不受封賞!第72章 長安之戰!第一百一十一 掌亂局第69章 軟硬兼施!第46章 曹劉停戰!第37章 兩軍會和!第15章 羣雄逐鹿!第81章 溫馨!第12章 危局!危局!第34章 漢獻帝的歸屬!第117章 名將交鋒!第103張 鼠目寸光!第36章 諸葛亮VS周瑜!二十三章 劉備立誓第38章 安定之戰的部署!第12章 張飛以武威天下,關公青龍懾諸侯!第208章 夜襲!第54章 第一次合肥之戰第130章 張紹的毒計!第31章 奸臣楊松之死!第48章 周瑜來了!第180章 老將爲先!第157章 指點迷津!第13章 大戰在即!第195章 全線出擊!第89章 張飛建功!第121章 大捷(上)第70章 李宇的憤怒!第32章 張魯來降、漢中平定!第46章 再此改革!第2章 張飛揚名(一)第27章 劉備到來!第8章 孫權即位!第62章 李宇再戰曹孟德!第39章 呂蒙派兵!第3章 決戰——天水城危急第218章 大漢雄風!第30章 勉縣大捷!第79章 漢興王的抉擇!第54章 周瑜來了!第34章 漢獻帝的歸屬!第48章 最後的部署!第37章 李宇戰夏侯惇!第二白零七章 龐統與郭嘉的計策第71章 血戰長安!第159章 口誤引發的血案第1章 初到三國第199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89章 廣收天下士子之心!第42章 援軍到來!第22章 鎖二喬!第109章 明知山有虎!第10章 ——血戰董卓!第221章 誰與爭鋒!第72章 長安之戰!第83章 故技重施第226章 三國對峙!第51章 董襲傳令!第58章 巧奪潼關!第33章 最後部署!
第179章 大戰前夕!第55章 曹操的憤怒!第194章 追擊!第1章 初到三國第48章 周瑜來了!第49章 宋濂很不客氣!第1章 改革內政!第13章 戰前部署!第34章 大戰開始!第198章 血濃於水!第67章 三方改革!第二白一十六章 黃忠請戰第4章 首戰!!!!第65章 心理戰術!第86章 劉備軍的教育體制!九十八章 壺關之戰第214章 陳留戰火起!第40章 孫權的真實想法!第173章 亂起第227章 滅吳!第21章 曹家千里駒——曹休!第30章 中震盪第43章 涼州大捷(中)第31章 周瑜佈陣!第11章 子龍智取安定城!第40章 險局開始!第225章 魏國的落寞(下)第3章 朝政亂局第86章 劉備軍的教育體制!第13章 戰前部署!第56章 溫侯再現!第39章 決戰開始!第69章 軟硬兼施!第2章 張飛揚名(一)第59章 走馬生擒!第107章 兄弟情深(下)第12章 兵不血刃!第7章 黃巾末日第62章 劉備過第225章 御駕親征!第93章 不受封賞!第72章 長安之戰!第一百一十一 掌亂局第69章 軟硬兼施!第46章 曹劉停戰!第37章 兩軍會和!第15章 羣雄逐鹿!第81章 溫馨!第12章 危局!危局!第34章 漢獻帝的歸屬!第117章 名將交鋒!第103張 鼠目寸光!第36章 諸葛亮VS周瑜!二十三章 劉備立誓第38章 安定之戰的部署!第12章 張飛以武威天下,關公青龍懾諸侯!第208章 夜襲!第54章 第一次合肥之戰第130章 張紹的毒計!第31章 奸臣楊松之死!第48章 周瑜來了!第180章 老將爲先!第157章 指點迷津!第13章 大戰在即!第195章 全線出擊!第89章 張飛建功!第121章 大捷(上)第70章 李宇的憤怒!第32章 張魯來降、漢中平定!第46章 再此改革!第2章 張飛揚名(一)第27章 劉備到來!第8章 孫權即位!第62章 李宇再戰曹孟德!第39章 呂蒙派兵!第3章 決戰——天水城危急第218章 大漢雄風!第30章 勉縣大捷!第79章 漢興王的抉擇!第54章 周瑜來了!第34章 漢獻帝的歸屬!第48章 最後的部署!第37章 李宇戰夏侯惇!第二白零七章 龐統與郭嘉的計策第71章 血戰長安!第159章 口誤引發的血案第1章 初到三國第199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89章 廣收天下士子之心!第42章 援軍到來!第22章 鎖二喬!第109章 明知山有虎!第10章 ——血戰董卓!第221章 誰與爭鋒!第72章 長安之戰!第83章 故技重施第226章 三國對峙!第51章 董襲傳令!第58章 巧奪潼關!第33章 最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