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益州局勢!

書接上回卻說漢興王劉皇叔和護國公大將軍李宇把荊州的所有軍政要務全部全權委任給了丞相武鄉侯荊州大都督諸葛亮,可以說如今的丞相諸葛亮的權利要比昔日的荊州候劉表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並且丞相諸葛亮還有部分節制益州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的權利!這也是爲了能夠更好讓丞相諸葛亮能夠鎮守住荊州!五十萬劉備軍鎮守荊州,可以說是枕戈待旦,爲的也是可以用這五十萬大軍震懾住江東吳候孫權集團對荊州錘鍊三尺的野心!可以說如今當今天下漢興王劉皇叔、曹操、江東的吳候孫權三人鼎足三分!實力最強的毋庸置疑的是北方的曹操集團、但是最弱卻已經改變成江東的吳候孫權!所以其實漢興王劉皇叔放在荊州五十萬大軍,可以說是牽扯了部分的兵力!但是江東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壓力,因爲畢竟江東的吳候孫權集團手中的兵力十分的有限!但是沒有辦法吳候孫權不可能因爲這件事去找漢興王劉皇叔的麻煩!

而且其實荊州的總兵力根本不止五十萬而已,跟荊州截然的霞孟關有被漢興王劉皇叔冊封鎮南將軍武安國帥令的十萬益州軍鎮守,時刻都有能力馳援荊州的戰事!並且益州的大都督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的益州首府就在成都,成都城中整整存兵十萬時刻都有馳援荊州作戰的能力!平西將軍張苞帥令十萬大軍鎮守永安郡,可以說在荊州的方向益州瞬間就可以出動二十萬大軍馳援荊州!裨將軍鄧芝能文能武所以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將江州郡委任給了裨將軍鄧芝駐守,並且撥付了十萬大軍!並且還特意授予鄧芝爲軍師將軍,在關鍵時刻可以節制霞孟關主將鎮南將軍武安國和他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的長公子平西將軍張苞!雖然裨將軍鄧芝的官職是荊州方向最低的但是權利確實是大過了鎮南將軍武安國和他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的長公子平西將軍張苞!這也是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看人的能力!

鄧芝這個人確實有過人之處!根據歷史的史料記載鄧芝(?—251年),字伯苗,義陽新野(河南新野)人,鄧禹後代,三國時蜀漢重臣。鄧芝性格正直、簡單,不會修飾情緒,爲將二十多年,賞罰明斷,體恤士卒。身上的衣食從官府資取,從未經營過私有財產,妻子甚至有飢寒的日子,死時家中也沒有多餘財物。鄧芝是東漢名將鄧禹之後,於漢末時入蜀定居,但無人瞭解起用他。當時益州從事張裕善於相面,鄧芝請他給自己相面,張裕對鄧芝說:“你年過七十,會位至大將,並封侯。”鄧芝得知巴西太守龐羲好結交士人,便前往依附他。公元二百一十四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入主益州,鄧芝任郫(pi)城府邸閣督。一日,劉備經過郫城,和鄧芝交談後,感到十分驚奇,擢升他爲郫令,後升遷爲廣漢太守。任內清廉、嚴謹,頗有治績,於是入朝爲尚書。

歷史記載孫劉兩軍的在夷陵之戰後能夠二次聯盟,也多虧了他鄧芝出使東吳才簽訂了二次聯盟的條約!歷史記載公元二百二十三年(章武三年),夷陵之戰侯蜀漢昭烈皇帝劉備於永安病逝。之前,孫權爲修補夷陵之戰給兩國造成的裂縫,曾遣使請和,蜀漢昭烈皇帝劉備亦派宋瑋、費禕等到吳迴應。但如今劉備逝世,丞相諸葛亮憂慮孫權知道這消息後態度會有所改變,不知如何處理。此時鄧芝面見諸葛亮說:“現今主上(劉禪)年幼,在位不久,應該派遣使臣重新與東吳結好。”諸葛亮回答:“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任用誰,現在我找到了。”鄧芝問是誰,諸葛亮說:“就是使君您了!”於是派鄧芝出使吳國。

鄧芝到來後,孫權果然感到疑惑,不立即接見鄧芝,鄧芝便自己上表求見孫權道:“臣這次來也是爲了吳國,不只是爲了蜀漢。”孫權於是接見他,對鄧芝說:“我原本誠心想與蜀漢和親,但恐怕漢主年幼,國小而大勢困頓,如果曹魏乘虛進攻,不能保全自己,所以我感到十分猶疑了。”

鄧芝答道:“吳、蜀兩國結合擁有四州的地方,大王您是有名於世的英傑,諸葛亮亦是當代特別傑出的人才。蜀有重險可固守,吳有三江可阻隔,結合這兩個長處,成爲脣齒之邦,進可併力奪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這是自然的常理。大王現在若想委身向魏,魏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爲質子,若不遵從命令,就有理由討伐,我國必定見有利而順流進發,如此,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孫權沉思甚久才說:“你所言甚是啊!”便與魏斷絕關係,與漢連和,派張溫前往訪問。

張溫出使即將返回時,蜀漢再次派鄧芝到吳國,孫權對鄧芝說:“如果天下太平的時候,兩個君主分別統治,不是很快樂嗎。”鄧芝卻對他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如果魏國滅亡之後,大王還未深識天命。那爲君之人就各自去光大自己的仁德,爲臣之人各自竭盡自己的忠誠,而爲將之人則握棰擂鼓,爭戰纔剛剛開始。”孫權大笑說:“您確實很真誠。”孫權在給諸葛亮的信中說:“丁厷言辭鋪張浮豔,陰化不能完盡;能和合兩國的人,只有鄧芝。”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鄧芝這個人的能力,但是鄧芝畢竟戰功較少!論武藝和作戰能力遠遠不如鎮南將軍武安國和他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的長公子平西將軍張苞兩個人,但是在大局觀上來說鄧芝卻要遠遠勝於兩個人的!所以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纔會派他鄧芝一個小小的裨將軍擔任軍師將軍,可以節制鎮南將軍武安國和他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的長公子平西將軍張苞他們兩個人的!這一點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做的對,無可厚非!

益州乃是漢興王劉皇叔的根基所在之地,事關重要!可以說益州穩定劉備軍就無有後顧之憂,益州若是不穩,則天下必然有變!並且益州的梓潼郡連接着涼州,是益州支援涼州的最重要的地方!所以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派出平南將軍孟達鎮守梓潼郡!雖然孟達這個人在歷史之中背叛過漢興王劉皇叔,但是孟達這個人確實還是很有才華的!他孟達是一個在歷史上非常模糊的人物,在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一些野史中都沒有他的傳記,後人無法完整的對他進行了解;他是一位有“將帥之才”之人,皇帝見到他,立刻產生好感;他又是一個反面的人物典型,同時代的人說他是“有苟得之心,而恃纔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是個反覆小人;他曾經征戰沙場、立功無數,卻又曾經在戰友危急時刻拒絕派兵增援,導致戰友被殺,自己也投敵賣國,但在離開之時,又留下一封留戀的書信,感人肺腑;他投靠新主數年,到了最後卻又意欲南歸,由於自己的判斷失誤,導致兵敗身亡。

但是此時此刻的平南將軍孟達雖然被漢興王劉皇叔和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委以重用,但是孟達一直都在後方堅守!本來因爲孟達祖上是涼州人的原故涼州侯徵西將軍馬超是要調任孟達到壺關和河內一線的前線去任職的!並且漢興王劉皇叔對孟達這個人也很有好感,本身這也是一件已經敲定了的事情,但是最後卻被護國公大將軍李宇一手給摁住了!護國公大將軍李宇對漢興王劉皇叔說孟達這個人:“雖然有才,能用之!但是孟達腦後有反骨,雖然此時此刻並無野心!但是卻不可以委任到前線部隊任職!要不然必然會有變!到時候得不償失!所以孟達之才,只能委任以後方任職!看門護院之人也!”可以說護國公大將軍李宇也沒有反駁說平南將軍孟達沒有才華,只是說平南將軍孟達這個人有反骨!不能被委以重用,最大限度的使用孟達的程度也就是讓他孟達做一個看家護院的工作!並且也很正式的對漢興王劉皇叔提出來了平南將軍孟達這個人絕對是不能夠到前線任職的!要是讓他平南將軍孟達到前線任職的話,那麼前線的戰事是一定要發生變化的!到時候一定會得不償失的!可以說他護國公大將軍李宇也算是把話已經說到家了,就看他漢興王劉皇叔聽不聽了!你聽不聽我不管,反正我說了!你要是不聽,那麼後悔的是你自己的事情!這就是護國公大將軍李宇的想法!

但是漢興王劉皇叔對自己的四弟戰神護國公大將軍李宇一向是言必聽,計必從!見四弟李宇如此說,當然不會反對!所以纔將孟達委任到了益州!因爲益州是漢興王劉皇叔的根基所在,民心歸附!一但要是孟達這個人生有異心,必然會被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迅速拿下!不會興起太大的風浪!並且建議校尉申耽和封奮威校尉申義兩個人分別鎮守劍閣和岐山關,兩個人手中有各自有雄兵五萬!雖然孟達手中有十萬雄兵,但是基本上孟達是生活在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和建議校尉申耽和封奮威校尉申義兄弟兩個人的夾縫之中!若是孟達真的有心造反的話,那孟達絕對是自尋死路一般!但是平南將軍孟達此時此刻並沒有任何想要謀反或者反叛的蛛絲馬跡,相反在梓潼郡任職期間還是做了很多好事的!民生和民望都非常不錯!要是不是因爲這樣他孟達也不會成爲劉備軍的四平將軍的——平南將軍了!

並且因爲益州南蠻勢力混雜,時常造反所以這也是留下一代名將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鎮守益州的原因,並且漢興王劉皇叔和護國公大將軍李宇兩個人最後商議之後決定派兵部侍郎馬良爲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的軍師,幫助勇武公車騎將軍張飛鎮守益州,穩定漢興王劉皇叔的後方!??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馬謖的哥哥。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馬良又在五人中最爲出色;馬良眉中有白毛,家鄉人說: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雖然丞相武鄉侯諸葛亮一直都對馬謖情有獨鍾,但是漢興王劉皇叔和護國公大將軍李宇兩個人卻是不喜歡馬謖的!雖然給了馬謖一個官職,但那也是看在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面子上,畢竟馬謖是諸葛亮的徒弟。但是官職卻也是虛職,一直都在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身邊而已!而馬良則不同堂堂兵部侍郎,說句不好聽的若是當今的兵部主事的兵部尚書徐庶撒手人寰的話,那麼馬良則立刻就升職爲兵部尚書了!這麼看來馬良的待遇可要比他弟弟馬謖強上太多了!並且爲了益州的穩定,護國公大將軍李宇還向漢興王劉皇叔進言請費偉任職爲益州刺史處理政務!可以說益州的待遇是最高的!並且將漢興王劉皇叔的白耳精軍的主將張燕如今也派到了益州,駐紮到了建寧,鎮守邊荒!震懾南蠻!可以說若是南蠻起兵謀反,那麼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劉備軍的最爲精銳的部隊白耳軍!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威懾力啊!再說護國公大將軍李宇把這一隻部隊放在建寧也是有原因的,他護國公大將軍李宇準備再等一段時間,緩過勁來便準備對南蠻動手了!而此時此刻張燕所帥令的白耳精銳大軍,無疑就是日後攻打南蠻的主力部隊!這樣一來省去了很多以後調兵的過程!平定南蠻之後,劉備軍將再無後顧之憂!便可以一心一意對付北方的曹操集團了!

第34章 孫劉爭南郡!第53章 名將隕落!第223章 五弟子龍!第22章 潘璋之死!第61章 涇陽之戰(上)第62章 劉備過第105章 回憶!第24章 李宇VS周瑜!第4章 大敗曹仁!第24章 全殲漢中軍!第17章 槍王出世!第84章 三軍會和!第41章 呂蒙論道!第25章 天子求救!第178章 檄文天下!第2章 桃園結義第230章 無敵風火輪!第35章 龍西大捷(上)第10章 周瑜的計策!第87章 左慈漢興王——王天下小也第231章 大獲全勝!二十三章 劉備立誓第122章 大捷(下)第93章 不受封賞!第136章 李宇出場!第186章 老將之威!第31章 決戰岐山關!第6章 三顧茅廬(一)第192章 平陽之戰(下)第9章 祭旗出征!第33章 關羽義收張文遠!第39章 呂蒙派兵!第146章 偷襲!第3章 陸遜登場!第218章 大漢雄風!第76章 李宇回朝!第48章 袁術的悲慘!第16章 亂局開始!第29章 勉縣之戰!第180章 老將爲先!第92章 一字並肩王!第91章 如此禮遇!第157章 指點迷津!第二白二十八章 最後的準備第56章 溫侯再現!第61章 江東決策!第24章 全殲漢中軍!第232章 武安國建功!第45章 兩軍相遇!第58章 震動東第37章 劉備的密謀!第31章 周瑜佈陣!第23章 周瑜的陰謀!第194章 追擊!第83章 請君爲帝!第67章 討價還價(二)第153章 劉備軍的佈局!第108章 李宇VS曹操第172章 神人管輅第8章 大膽的設想!第126章 真像暴露!第233章 百萬雄兵!第16回 荊良的毒計謀益州,李宇提戟震孫劉!第94章 荀彧的計策!第24章 大出意外!第57章 戰後分析!第60章 江東的對策!第148章 王星的結局第152章 益州局勢!第54章 周瑜來了!第61章 袁紹的末日!第103章 函谷關之戰!第15章 思雪建功!第88章 當皇天下!第133章 安排完畢!第229章 天羅地網!第59章 周瑜陰謀!第225章 魏國的落寞(下)第29章 孔明說周郎!第71章 血戰長安!第31章 赤壁之戰!第84章 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第90章 羣臣聚集!第61章 難得的安逸!第163章 戰端又開!第49章 高陵之戰!第33章 諸葛八卦陣!第17章 太史慈的勇猛!第177章 狼煙再起!第10章 周瑜的計策!第41章 呂蒙論道!第4章 天下大亂的來臨第67章 三方改革!第15章 請君入甕!第224章 曹操的對策!第37章 兩軍會和!第55章 迴轉江東!第64章 逃出生天!第28章 關二爺冒險用計!第9章 祭旗出征!
第34章 孫劉爭南郡!第53章 名將隕落!第223章 五弟子龍!第22章 潘璋之死!第61章 涇陽之戰(上)第62章 劉備過第105章 回憶!第24章 李宇VS周瑜!第4章 大敗曹仁!第24章 全殲漢中軍!第17章 槍王出世!第84章 三軍會和!第41章 呂蒙論道!第25章 天子求救!第178章 檄文天下!第2章 桃園結義第230章 無敵風火輪!第35章 龍西大捷(上)第10章 周瑜的計策!第87章 左慈漢興王——王天下小也第231章 大獲全勝!二十三章 劉備立誓第122章 大捷(下)第93章 不受封賞!第136章 李宇出場!第186章 老將之威!第31章 決戰岐山關!第6章 三顧茅廬(一)第192章 平陽之戰(下)第9章 祭旗出征!第33章 關羽義收張文遠!第39章 呂蒙派兵!第146章 偷襲!第3章 陸遜登場!第218章 大漢雄風!第76章 李宇回朝!第48章 袁術的悲慘!第16章 亂局開始!第29章 勉縣之戰!第180章 老將爲先!第92章 一字並肩王!第91章 如此禮遇!第157章 指點迷津!第二白二十八章 最後的準備第56章 溫侯再現!第61章 江東決策!第24章 全殲漢中軍!第232章 武安國建功!第45章 兩軍相遇!第58章 震動東第37章 劉備的密謀!第31章 周瑜佈陣!第23章 周瑜的陰謀!第194章 追擊!第83章 請君爲帝!第67章 討價還價(二)第153章 劉備軍的佈局!第108章 李宇VS曹操第172章 神人管輅第8章 大膽的設想!第126章 真像暴露!第233章 百萬雄兵!第16回 荊良的毒計謀益州,李宇提戟震孫劉!第94章 荀彧的計策!第24章 大出意外!第57章 戰後分析!第60章 江東的對策!第148章 王星的結局第152章 益州局勢!第54章 周瑜來了!第61章 袁紹的末日!第103章 函谷關之戰!第15章 思雪建功!第88章 當皇天下!第133章 安排完畢!第229章 天羅地網!第59章 周瑜陰謀!第225章 魏國的落寞(下)第29章 孔明說周郎!第71章 血戰長安!第31章 赤壁之戰!第84章 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第90章 羣臣聚集!第61章 難得的安逸!第163章 戰端又開!第49章 高陵之戰!第33章 諸葛八卦陣!第17章 太史慈的勇猛!第177章 狼煙再起!第10章 周瑜的計策!第41章 呂蒙論道!第4章 天下大亂的來臨第67章 三方改革!第15章 請君入甕!第224章 曹操的對策!第37章 兩軍會和!第55章 迴轉江東!第64章 逃出生天!第28章 關二爺冒險用計!第9章 祭旗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