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進宮面聖

三天後劉贇終於接到了漢靈帝對他的召見,當他被領進了德陽殿後,就看見文武百官們早已是立在了兩旁。而這時候的劉贇在參拜完劉宏後,就聽劉宏說道:“子安,你這次剿滅黃巾軍所立下的功勞不小,不愧是我劉家的麒麟兒啊,哈哈哈。”

聽到劉宏對自己的讚賞,劉贇心裡頓時就踏實了許多。他知道今日來此肯定會受到不少的責難,但劉宏首先就開口力挺了他,那接下來就該輪到他來舌戰羣儒了。

果然就在劉贇謝過了劉宏的讚賞並準備退下時,一名大臣就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有奏,臣要狀告東萊亭侯劉贇恃寵若嬌,並持刀要挾皇甫嵩將軍的罪名,還請陛下治東萊亭侯劉贇以下犯上之罪。”

聽到這名大臣的控訴後,劉宏冷哼了一聲,道:“子安,有人說你以下犯上,你可有什麼要解釋的嗎?”

聽到劉宏的問話,劉贇立馬就拱手地說道:“陛下,臣確實持刀要挾過皇甫嵩將軍,但臣要挾他的目地則是讓他放過那些老弱婦孺。據臣瞭解,黃巾軍裡有很多百姓都是受了太平道的蠱惑,才被迫加入了黃巾軍。而臣在斬殺掉黃巾軍裡的首惡後,便將其餘人等是俘虜了起來。畢竟他們也是我大漢的子民,又豈可輕易傷他們的性命呢,正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而陛下更是一代明君,又豈能坐視自己的子民受這殺戮之禍呢,因此臣才迫不得已爲了陛下的名聲及道義而冒犯了皇甫將軍,在這裡臣願意向皇甫將軍道歉,並也願意接受處罰。”

劉贇此話一出,頓時讓滿朝文武驚得是目瞪口呆,他們萬萬沒想到劉贇竟然會把自己的罪名說得是如此的正義凜然,而且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正是出自《論語·顏淵》。凡是學過儒學之人都懂得這句話的意思,這也頓時讓不少的士大夫們是有些尷尬了起來。

而這時候的劉宏和張讓他們則是高興得不得了,剛纔劉贇可是把漢靈帝比作了一代明君,所以劉贇的話纔剛一說完,張讓、趙忠等人立馬就高呼起了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來。同時他們還跪在地上並請求漢靈帝饒了劉贇的罪名,畢竟劉贇也是爲了陛下的名聲才犯下的罪行,所以應該寬大處理纔是,決不能因此而寒了一位忠良之心。

看着張讓等人那痛哭流涕的樣子,劉贇也不由得是瞪大了眼睛想到;泥妹的,這臉皮比我還厚啊,剛纔那些話可是讓我掉了一地的雞皮疙瘩,沒想到這幾位的表演比我更到位。看來本侯爺還真是小瞧了這羣宦官們,原來他們纔是最瞭解陛下心意的人。

而就在劉宏剛要免了劉贇的罪責時,又有一名大臣站了出來說道:“陛下,東萊亭侯的話臣不敢苟同,那些黃巾逆賊差點就毀了我大漢王朝的根基,而皇甫將軍要斬殺掉他們臣覺得並不爲過。如果人人都學那黃巾軍一樣,那我大漢的威嚴何在,所以臣覺得皇甫將軍並沒有錯,而真正有罪的人正是東萊亭侯纔是。”

此人的話剛說完,又有幾名大臣站出來並附議了此事。而這時的劉贇在打量了那位大臣一眼後,便說道:“不知這位大人怎麼稱呼,在我朝中又身居何職呢?”

“子安不可無禮,你面前的這位正是司徒大人,還不快向司徒大人道歉。”

說話的人是盧植,他可不想看到劉贇與崔烈鬧出什麼事情出來,畢竟崔烈在士林中還是很有些名望的,而且又身居三公之列。

而劉贇在聽了盧植的話後,反而是哈哈一笑地說道:“原來是崔司徒當面,難怪在下聞到了一股青銅的味道,還請崔司徒原諒在下的無禮了。”

劉贇的話剛一說完,就聽見朝堂上發出了幾聲“撲哧”的聲音出來,就算沒發聲的人也被劉贇的話給憋得是漲紅了臉。而這時候的崔烈更是被惱怒得說不出話來,剛纔劉贇所說的青銅味其實就是在說他身上的銅臭味,這豈能不讓崔烈是老羞成怒呢。

而劉贇並沒有停止他的話題,只見劉贇在冷哼了一聲後,又說道:“既然崔司徒不苟同在下的話語,那在下也有一句話想要請教崔司徒,爲什麼以前有人犯了謀逆之罪只是處死了首惡,而並沒有株連九族呢,我相信那些人的影響力應該比普通的老百姓們更可怕吧。但陛下仍然以一顆仁慈之心放過了那些人的家屬,請問崔司徒又有何感想?而我所說的那些人又被稱之爲是九月政變,不知崔司徒又有什麼話要教導在下的呢?”

當劉贇一提到九月政變這件事情時,所有人的臉色頓時是大變,就連劉宏也忍不住是咳嗽了起來。當年的九月政變可是劉宏一手促成的,不僅打掉了把持朝政的竇武、陳蕃等人,就連一些其他官員也受到了他們的牽連,所以這件事情在士林中是不願被提起的。畢竟竇武、陳蕃等人可都是士林們中的領袖,而且他們也更被稱作是東漢時期的名臣和君子。

而這時候劉贇竟然拿這件事情來說事,頓時把崔烈等人給問得是啞口無言。當時的漢靈帝還真是放過了陳蕃等人的家人,並沒有將他們牽連進來,只是將他們流放到了交州而已。

此時的崔烈等人還真是無法回答劉贇的提問,而這時的劉贇在鄙視了崔烈等人一番後,又說道:“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不知崔司徒對這句話又有什麼要教在下的?”

這句話可是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特別是“民貴君輕“更成爲了後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爲人引用。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爲重要。

此時的崔烈以及剛纔那幾名附議的人,早已被劉贇駁的是汗如雨下,他們也沒想到劉贇竟然會拿出這麼多的名言來反駁他們,這讓他們怎麼回答啊,難道還敢說先賢的話是錯誤的嗎?要是他們真敢這麼說那也別想再出這皇宮的大門了。

此刻滿朝的文武大臣們全用一種異樣的眼神看着劉贇,同時他們心裡也在慶幸地想到;幸好自己沒有站出來反對這位東萊亭侯,這位侯爺還真不愧是大儒鄭玄的學生啊,每到關鍵時刻都能說出幾句至理名言出來,這讓別人還怎麼活啊。

第七十章 張角託孤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折損戰將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原之戰 (下)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三十七章 封賞羣臣第八十章 東萊亭候府第一百章 出巡翼州第六百一十四章 悲催的曹軍第二百六十章 鮮卑內鬥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遇故人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第一百零五章 蝴蝶效應第二百三十五章 得勝而回第四十二章 造精鹽第二百九十三章 討要官職第一百零八章 渤海太守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人族第五百六十二章 心中的陰影第八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九十八章 順昌逆亡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五百八十一章 兵出汜水關第一百七十六章 崛起的曹操第五百二十二章 孫翊遇刺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五百零一章 江東從此無孫家第四十一章 糜竺糜家第八十章 東萊亭候府第五百七十七章 細柳營第四百四十六章 戰前部署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交替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破山陰縣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建平之戰(上)第三十四章 潁川第七十五章 蓬萊槍神童淵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遷都長安第三百零二章 誅殺黃祖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千刀萬剮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四友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四百零三章 黃忠之子黃敘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廷兵變 (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劍峽谷第五百章 孫權的算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分化鮮卑部第四百五十八章 烽煙四起 (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智取扶風城 (中)第三百四十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一十一章 上屋抽梯第二百一十七章 攻伐徐州 (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漁陽 (上)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謀諸葛亮第四百一十九章 借兵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一百二十章 遇良臣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一百三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馳援封丘城第二百八十七章 分贓第二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二十章 雒陽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立新功(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懾曹軍第三百零四章 搶人才 (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染黃沙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懾曹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巡視各州郡 (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木鹿大王第八十章 東萊亭候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徐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第一百四十八章 半路打劫第四百七十八章 智取吳郡 (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解困第三百五十七章 夷王高定第五百九十三章 反偷襲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宮八卦陣 (下)第四百八十章 犧牲小我
第七十章 張角託孤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折損戰將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原之戰 (下)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三十七章 封賞羣臣第八十章 東萊亭候府第一百章 出巡翼州第六百一十四章 悲催的曹軍第二百六十章 鮮卑內鬥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遇故人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第一百零五章 蝴蝶效應第二百三十五章 得勝而回第四十二章 造精鹽第二百九十三章 討要官職第一百零八章 渤海太守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人族第五百六十二章 心中的陰影第八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九十八章 順昌逆亡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五百八十一章 兵出汜水關第一百七十六章 崛起的曹操第五百二十二章 孫翊遇刺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五百零一章 江東從此無孫家第四十一章 糜竺糜家第八十章 東萊亭候府第五百七十七章 細柳營第四百四十六章 戰前部署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交替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破山陰縣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建平之戰(上)第三十四章 潁川第七十五章 蓬萊槍神童淵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遷都長安第三百零二章 誅殺黃祖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千刀萬剮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四友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四百零三章 黃忠之子黃敘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廷兵變 (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劍峽谷第五百章 孫權的算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分化鮮卑部第四百五十八章 烽煙四起 (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智取扶風城 (中)第三百四十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一十一章 上屋抽梯第二百一十七章 攻伐徐州 (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漁陽 (上)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謀諸葛亮第四百一十九章 借兵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一百二十章 遇良臣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一百三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馳援封丘城第二百八十七章 分贓第二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二十章 雒陽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立新功(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懾曹軍第三百零四章 搶人才 (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染黃沙第五百二十八章 震懾曹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巡視各州郡 (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木鹿大王第八十章 東萊亭候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徐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第一百四十八章 半路打劫第四百七十八章 智取吳郡 (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解困第三百五十七章 夷王高定第五百九十三章 反偷襲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宮八卦陣 (下)第四百八十章 犧牲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