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孫權的哀嘆

孫高和傅嬰在斬殺了嬀覽之後沒多久,就得到了陸遜率軍來到秣陵城下的消息,他們與徐氏互相對望了一眼,都在商議接下來的事情該怎麼辦?

孫高首先打破了沉默,對徐氏說道:“夫人,如今陸遜大軍兵臨城下,憑我們手中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抵擋,頭些日子我們派人去向宛陵侯求救,可是宛陵侯說他也愛莫能助,因爲劉琦大軍時時刻刻都在威脅山陰,他根本就無法抽出兵力來幫助我們,讓我們自己募兵討賊。如今我們之所以能夠殺了逆賊嬀覽,卻是拜陸遜所賜。但陸遜可不是嬀覽這等庸才所能比的,他既然能率軍奇襲吳郡,那就必然會有非常之謀,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是好,還請夫人給拿個主意。”

徐氏默然片刻,緩緩說道:“妾身只是一個婦人,能拿的什麼主意?還請兩位將軍想想辦法吧。”

“其實,夫人也當知道,如若當初吳侯不死,我江東也不會淪落到今天這一步,末將並不是說宛陵侯在才能上比不過吳侯,只不過他的心胸略微狹隘了一些,比如大都督周公瑾吧,如果不是他設計調走程普等老將,周都督能夠被逼無奈,兵行險招,向黃祖詐降嗎?如若春谷一役不敗,丹陽局勢能出現如今的困局嗎?當初宛陵侯一天向周都督下了六道調集援兵的文書,可是後來大家也看到了,雖然諸暨的敵軍實力不弱,可是卻一直沒敢進攻山陰,這就足以證明,即便是周都督不派援兵,山陰也依然不會有危險。”

孫高頓了頓,又說道:“這就足以證明,宛陵侯故意以請求援兵爲藉口,削弱周都督的力量,而他做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爲當初的一則傳言,那就是,宛陵侯派人暗殺了吳侯,宛陵侯因爲擔心周都督會因爲吳侯之事向他問罪,所以不惜冒着前線戰敗的風險也要削弱周都督的力量。而有進一步證明,那則流言其實是真實的,宛陵侯果然派人暗算了吳侯,午後因爲了解宛陵侯的性格,爲了保住衆兄弟,這纔不顧張長史擁立太守大人的建議,而選擇讓宛陵侯做繼承人,要想佐證此事也不難,夫人只需對照吳侯與宛陵侯的內外政策變化便可。”

徐氏聞言面色不變,淡淡說道:“我家夫君本來就沒有此能力統率江東衆文武,讓二伯去做,豈不是能夠人盡其才?這有什麼不好的呢?”

卻見傅嬰抱拳說道:“這是夫人胸懷寬廣,不去爭奪,可是夫人又沒有想過?如若是太守大人繼承了吳侯之位,即便不能開疆拓土,但最起碼會誠心對待周都督這些老將吧?只要倚重他們,想必就算鎮南將軍劉琦再有奇才異士,也沒那麼容易攻破春谷的,到時候我們以三郡之地,百萬之衆,內事生產,外聯曹操,也足以自保了,斷不會如今日這般,將整個江東之地幾乎喪盡。而孫氏族人如今也是人才凋零,宛陵侯兩位親弟弟,四將軍被當做質子送到了許都,太守大人卻又遭此橫禍,反不如如今的長公子母子,還能保得孫氏一脈。”

徐氏這才面色一變,默然沉思起來,如今她已然懷有身孕,如若不向劉琦大軍投降,恐怕自己終將難免一死,這樣自己講連爲丈夫孫翊留下一條血脈都做不到,想自己的丈夫想他的父兄一般,也是一位英雄豪傑,怎能沒有後嗣?

所以徐氏緩緩說道:“那麼依着兩位將軍的意思,我們該當如何呢?”

只見孫高不客氣的說道:“末將認爲,宛陵侯無容人之量,根本就無法保住江東之地,我們不如響應紹公子,向陸將軍歸降,如此一來,雖然我們失去了江東之地,也可延我孫氏一脈,讓太守大人也有後嗣繼承。更何況以如今的局勢,我們就算是頑抗到底,恐怕最終也根本無法保住江東之地,這幾日末將早已打探出來,陸將軍之所以能奇襲宛陵,實是因爲廣陵太守陳登與鎮南將軍早有約定,夫人想想,我們連鎮南將軍都抵擋不住,一旦廣陵太守再率軍相助,我丹陽一郡如何得保?”

徐氏默想了半晌,最後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道:“既如此,那我們就就按照兩位將軍的主意,開城向陸將軍投降吧。只不過二伯對先夫如此信任,將丹陽數縣交給其防守,如今江東正在危難的關頭,我們卻背棄之,實在有些慚愧。希望鎮南將軍將來能夠善待江東孫氏,這樣一來我心中還略略有些安慰,否則的話,恐怕妾身將來在九泉之下無臉面對尊舅、二伯與先夫。”

孫高和傅嬰聞言也是面有愧色,如果能有其他的辦法,他們也不願背叛江東孫氏,但明明知道註定要滅亡,還要做那種沒有任何意義的反抗,不僅導致自身滅亡,甚至連江東孫氏都會因此而遭受滅族之禍,實在是沒有任何的價值。

如今徐氏答應了下來,他們的心中也是略安,當下便由孫高將嬀覽的首級取下,傅嬰以夫人徐氏的名義整頓軍馬,又命人到牢中放了步騭,這才命人打開城門,向陸遜投降。

孫高與傅嬰自縛其身,見將旗之下立着一位年輕英俊的少年將領,連忙跪倒在地,恭敬地說道:“末將傅嬰(孫高)參見陸將軍,如今嬀覽多行不義,末將等人奉故丹陽太守夫人徐氏之命,已將其斬首,末將等人料也無法抵抗鎮南將軍虎狼之師,便勸夫人歸降,願奉吳侯爲孫氏族長,共同討伐宛陵侯孫權、替故吳侯孫伯符伸冤昭雪,還請將軍念在我家夫人一片忠順之心,善待我家夫人,保住太守大人一條血脈,則末將等人必定誓死效忠。即便是在九泉之下的太守大人,也定然會感激鎮南將軍與將軍高義。”

陸遜連忙走上前來,扶起二將,並親自爲他們解下綁縛,然後說道:“二位將軍乃忠良之輩,遜早有耳聞,今日能得兩位將軍輔佐,實乃萬幸。既然我們從此是一家人了,二位將軍又何必客氣?請二位將軍放心,我家主公以誠待人,說過的話絕對算數,夫人既然願意歸順,我家主公必定信守然諾。本將這就向我家主公請示,相信很快便會安排好夫人以及腹中胎兒的待遇問題。”

之後陸遜又分別令傅嬰和孫高官居舊職,依舊統率本部兵馬,又同隨着二將一同歸降的步騭進行了一番交談,發現此人是個人才,便委任他暫領丹陽太守一職。

步騭本來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只可惜命運多蹇,一開始因爲進言遭到吳景的囚禁,後來好不容易被放出來,卻又因爲向孫翊進言而再次遭到囚禁,在這次被放出來之後便感到心灰意冷,決定日後明哲保身,再也不多說話了。

可是沒想到這一次自己歸降之後,立刻就受到了重用,竟然被委任暫代丹陽太守一職,心中不由得感動萬分,向陸遜抱拳說道:“請將軍放心,下官一定不負將軍所託,發揮出下官最大的能力,將丹陽治理好。”

陸遜連忙謙遜的還禮,之後便留下孫高、傅嬰二將鎮守秣陵,這才命人將徐夫人隨軍安置到吳縣,與孫紹母子團聚。

由於丹陽東部諸縣歸順,溧陽、蕪湖二縣已然無險可守,二縣縣長無奈之下,只好舉衆歸順,如今的丹陽郡,就剩下了周瑜率軍鎮守的宛陵一個孤城,日後就算孫權不敗,周瑜也絕對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這樣一來,劉琦麾下大軍已經徹底完成了目前的戰略意圖,將周瑜完全困在宛陵城內,接下來就是要集結丹陽東部諸縣和吳郡的力量,與駐守在諸暨的蔣琬大軍會合,攻克孫權所鎮守的山陰,徹底削除割據江東的孫氏集團。

當驚聞徐氏歸順陸遜之後,孫權根本沒有爲自己不敢發兵支援丹陽而有一絲的悔恨,反而大罵徐氏不守婦道,竟然無恥的變節投降,根本對不起三弟孫翊的恩情,不配做孫家的兒媳,所以,在盛怒之下,他宣佈自己以孫氏族長的名義將大嫂孫顧氏、弟妹孫徐氏逐出家門,不再承認他們是孫家的兒媳婦兒,同時以從父的身份發表文告切責侄兒孫紹,要求他改過自新,“或許還可爲孫氏後人,如若怙惡不悛,將來一旦身死,九泉之下有何顏面見父祖耶?”

可是在內在心之中,孫權已經趕到了一抹濃濃的悲涼,他知道,自己的路不會太長了,如今敵軍已然得到了整個吳郡和除了宛陵之外的整個丹陽。而接下來,劉琦肯定是要大舉進攻山陰了,一旦山陰城破,那就標誌着自己掌權不到半年的江東孫氏集團將會徹底覆亡。

“如果當初我不派人刺殺兄長,雖然我可能一生都無法執掌江東大權,可我江東也有三郡之地,完全足夠割據一方,一旦漢室滅亡,我便可封王做公;如果當初我選擇相信周公瑾,他就不會兵行險招,這樣我依然可以固守江東,成爲一方羣雄,唉,真沒想到,我一直忌憚的周瑜竟然是如此忠誠,到如今明知沒有任何希望,卻依然堅守宛陵,如此忠貞之人竟然被我猜忌,實在不該。唉,我先是不相信兄長,後又不相信周瑜,結果導致瞭如今的局面,這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怨不得人。只不過我日後到九泉之下,有何顏面去見父親和兄長?”

第103章 風雲突起第495章 代郡之爭(一)第475章 刺曹(四)第393章 勝敗之變第219章 袁紹之死第410章 趙雲出兵第360章 渭南之戰(二)第101章 震驚!第43章 美女樊氏第261章 劉琦單挑趙雲第305章 曹操的哀嘆第493章 真假火藥(二)第95章 劉琦大婚(二)第147章 霹靂車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471章 曹洪之禍第361章 渭南之戰(三)第356章 冰消瓦解第505章 劉全忠的決定第317章 武關血戰第134章 荊襄鉅變(十一)第290章 允吾之戰(二)第307章 勸降荀彧?第242章 攻下雒縣第6章 四百里急行軍第27章 敗退長沙第371章 作者是誰?第349章 梟雄末路(四)第394章 漢軍殺來第74章 虞翻歸心第219章 袁紹之死第176章 城頭鏖戰第457章 血戰濮陽(四)第348章 梟雄末路(三)第111章 賈詡歸降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500章 代郡之爭(六)第362章 渭南之戰(四)第239章 霍峻之能第61章 放虎歸山第66章 長沙賊平第48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345章 無奈的逃離第421章 “天降雷火”的秘密第186章 美眉麻將第30章 襄陽黃碩?第150章 曹仁之敗第307章 勸降荀彧?第231章 計取巴郡(二)第167章 朱治歸降第191章 議徵南陽第303章 了斷恩怨(一)第28章 死守酃縣第426章 賈詡的用心第389章 我要報答你第303章 了斷恩怨(一)第459章 毒計與死士第16章 許婚第137章 荊襄鉅變(十四)第489章 步度根心服第46章 耒陽有鐵第448章 親生與過繼之爭第353章 攻陷潼關第459章 毒計與死士第383章 我忘了第501章 高平陵之變第220章 曹操興兵第332章 揚威北地(四)第78章 奇襲彭澤第395章 軍事基地第205章 建立娘子軍?第302章 劉琦出兵第433章 勢如破竹第117章 生擒太史慈第291章 允吾之戰(三)第407章 強攻汝南第241章 孟獲歸降第506章 噩耗頻傳第31章 軍器司和飛雲梯第6章 四百里急行軍第160章 廣陵太守陳登第51章 鬼才郭嘉第428章 約戰張飛第179章 勸降周瑜第270章 孫尚香第130章 荊襄鉅變(七)第152章 五次催促第323章 劉備到來第470章 決心要行刺第238章 龐統命運改寫第118章 太史慈歸降第18章 黃月英第198章 洗劫許昌第142章 各懷戒心第465章 曹操之死第233章 派不派兵?第446章 劉豹之死第401章 昆陽攻城戰第457章 血戰濮陽(四)第152章 五次催促
第103章 風雲突起第495章 代郡之爭(一)第475章 刺曹(四)第393章 勝敗之變第219章 袁紹之死第410章 趙雲出兵第360章 渭南之戰(二)第101章 震驚!第43章 美女樊氏第261章 劉琦單挑趙雲第305章 曹操的哀嘆第493章 真假火藥(二)第95章 劉琦大婚(二)第147章 霹靂車第381章 守歲的風俗第471章 曹洪之禍第361章 渭南之戰(三)第356章 冰消瓦解第505章 劉全忠的決定第317章 武關血戰第134章 荊襄鉅變(十一)第290章 允吾之戰(二)第307章 勸降荀彧?第242章 攻下雒縣第6章 四百里急行軍第27章 敗退長沙第371章 作者是誰?第349章 梟雄末路(四)第394章 漢軍殺來第74章 虞翻歸心第219章 袁紹之死第176章 城頭鏖戰第457章 血戰濮陽(四)第348章 梟雄末路(三)第111章 賈詡歸降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500章 代郡之爭(六)第362章 渭南之戰(四)第239章 霍峻之能第61章 放虎歸山第66章 長沙賊平第48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345章 無奈的逃離第421章 “天降雷火”的秘密第186章 美眉麻將第30章 襄陽黃碩?第150章 曹仁之敗第307章 勸降荀彧?第231章 計取巴郡(二)第167章 朱治歸降第191章 議徵南陽第303章 了斷恩怨(一)第28章 死守酃縣第426章 賈詡的用心第389章 我要報答你第303章 了斷恩怨(一)第459章 毒計與死士第16章 許婚第137章 荊襄鉅變(十四)第489章 步度根心服第46章 耒陽有鐵第448章 親生與過繼之爭第353章 攻陷潼關第459章 毒計與死士第383章 我忘了第501章 高平陵之變第220章 曹操興兵第332章 揚威北地(四)第78章 奇襲彭澤第395章 軍事基地第205章 建立娘子軍?第302章 劉琦出兵第433章 勢如破竹第117章 生擒太史慈第291章 允吾之戰(三)第407章 強攻汝南第241章 孟獲歸降第506章 噩耗頻傳第31章 軍器司和飛雲梯第6章 四百里急行軍第160章 廣陵太守陳登第51章 鬼才郭嘉第428章 約戰張飛第179章 勸降周瑜第270章 孫尚香第130章 荊襄鉅變(七)第152章 五次催促第323章 劉備到來第470章 決心要行刺第238章 龐統命運改寫第118章 太史慈歸降第18章 黃月英第198章 洗劫許昌第142章 各懷戒心第465章 曹操之死第233章 派不派兵?第446章 劉豹之死第401章 昆陽攻城戰第457章 血戰濮陽(四)第152章 五次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