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兩京制

劉尋想了想,心中便有了主意。

年號雖然重要,但說到底也不過是討個吉利,沒必要過於糾結。劉尋便道:“廖愛卿和吳愛卿一個說本王是有大氣運的人,一個說有上天護佑。還都說我大漢氣運昌隆。可見我大漢國運,經此磨難,必然能越發凝練,更上層樓!所以,本王決定,登基之後的年號便叫做“開運”!開,說的是復甦、成長,運,說的是我大漢國運!此情此景,諸位以爲如何?”

衆臣均腹誹:你都已經決定了,還用問我們感覺如何?我們敢說不好嗎?雖然這個年號也確實很好。

吳濟笑眯眯拱手道:“王上學識過人,開運二字實乃神來之筆,臣等佩服!”

“佩服!”幾個臣子一起道。

說完年號,談到京都,吳濟幾個人臉色便愁苦起來。吳濟嘆道:“王上,這都城可不好選呀!恕臣直言,南中七郡和犍爲郡以外的士族門閥都對王上恨之入骨啊!蜀中門閥只怕時時刻刻都想顛覆王上的統治,再找個其他皇親另立新皇。王上要是呆在原京都城,只怕到處都是門閥制肘,命令出了皇宮就沒人聽從了!甚至於有那喪心病狂之輩,會鋌而走險威脅到王上的生命!”

“可是王上,如果在南中選個城池當都城,離蜀中又遠,蜀中門閥又明裡暗裡抵抗、作亂,遲早會丟失蜀中的。除非王上在丟失蜀中前,有能力滅掉蜀中一切反對門閥!可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蜀中可不是南中這種荒涼之地,門閥力量是極大的!”

說了一大圈,就是沒說有什麼完美的解決方法。

所以吳濟等人自己也覺得羞愧,跪在地上,低聲道:“王上,臣等羞愧,難以找到兩全其美的方法。只有一個勉強可行的方法,就是在原京都和南中之間,找一座大城當做都城。比如僰道城或者江陽城,連接南北,可以勉強同時掌控蜀地南北部。然後再通過長時間的統治,一點一點強大自身,消除異己,最終真正徹底掌控蜀地!”

劉尋感覺有點奇怪,便問道:“按你的說法,是想把本王訓練成平衡高手?益州南北兩頭,一頭是沒有門閥的南中,猶如冰。一頭是門閥勢力強大的蜀中,恰似火。冰和火之間有一絲細線牽着,那細線就是本王的都城。這是在玩冰與火的青春嗎?又能夠堅持多久呢?你們怎麼會想到這麼差的法子?”

吳濟等人跪在地上汗如雨下,羞愧道:“臣等無能!”

劉尋更加覺得奇怪了,問:“難道你們連兩京制都想不到嗎?表面上把chengdu城當首都,滇城只當做陪都。用來暫時震懾蜀中士族,也跟他們緩和下關係。實際上本王常住滇城,把南中的治理當做重頭戲。因爲chengdu城是首都,本王經常帶兵過去住幾天,震懾、打壓敵對勢力,不是很好嗎?”

這裡要說一下兩京制。它是陪都法的一種。

陪都,是指在首都以外另設副都,也稱爲輔都。有設一個副都的,也有設好幾個的。原因嗎,是出於地緣政治、尤其軍事防禦的考慮,用來補充首都某些功能缺失的。跟首都形成互相協調,各有側重的格局。

陪都發揮着呼應、補充、配合等輔助性作用,處於副核心地位。

陪都法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吳濟等人怎麼會想不起來呢?

吳濟等人一愣,旋即哭笑不得道:“王上,我等自然是知道陪都法的。可是,陪都也沒多大用啊!要是以原京都爲主,南中治理就不能得心應手,王上在原京都還是被制肘。而王上要以滇城爲主,那對北方不還是控制力太弱嗎?該發生的事情不還是會發生嗎?”

劉尋氣哼哼敲着桌子道:“你就不考慮本王英明神武,親自治理南中的情況下,把南中及其以南的地方的國力大大提升?不考慮只要本王能時時巡視北方,就能夠壓的北方反對勢力不敢動手,直到最後把反對勢力徹底清除的情況嗎?”

吳濟等四人愕然!

廖化道:“王上,恕臣直言。剛剛吳大人已經說了,要達到這樣的治理效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王上,真有把握?”

吳濟和陳至居然一起道:“王上,以臣幾十年的生活、爲官經驗觀察,要做成這種事,真的是幾乎不可能!除非王上乃是神仙轉世,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月!能料到絕大多數發展中必然遇到的主要問題!可就算諸葛丞相,也沒有如此的神機妙算呀!”

劉尋終於反應過來臣子們和自己爲什麼會想得不一樣了!

劉尋來自後世,一直是以“前知三千年、後知兩千年,全知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標準看待自己的。可是臣子們呢?以一個正常漢代土著人的眼光看劉尋。覺得你還能神機妙算到知道未來發生的事兒不成?別是騙我的吧?!

所以劉尋認爲自己有很大把握能完成的事兒,他們認爲幾乎不可能!

可劉尋真知道以後的社會會如何發展啊!身爲一名精英文科生,劉尋的社會歷史學真學的不賴啊!

劉尋沒法跟臣子們明說,只好道:“諸臣放心,本王既然說能取得那樣的治理效果,就肯定能取得!當初,父皇和諸位兄弟哪一個不認爲我大漢要就此完蛋了?哪一個不認爲復興大漢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可本王說能重整山河,再造大漢,今日你我君臣能坐在這裡議事,便是把不可能化爲了可能!本王以君王之尊,有此信心,甘冒奇險,衆位難道就那麼沒有信心,那麼害怕嗎?!”

爲了增強說服力,劉尋連出逃成都、收復失地的功勞都拿出來自吹自擂了。

幾位心腹大臣聽劉尋這麼說,雖然理智讓他們覺得,劉尋還是很難成功。但是,劉尋復國成功的光輝事蹟在前,帶頭幹事的精神在後,身爲臣子,還能再說什麼呢?

更何況,吳濟等人想一想當初爲了建功立業跟劉尋出走的時候,要是瞻前顧後,沒準兒也覺得不可能呢!如今思前想後覺得太難的事兒,沒準做起來還真成了呢!

“臣等謹受王上教誨!謹遵王上之命!”四名心腹大臣齊齊跪在地上大喊。

劉尋微微一笑:自己創業成功的君王,總是大權在握的。不像繼位得來的皇位,有多方制肘,甚至於直接是傀儡皇帝!

比如,曹奐。

劉尋熱情地讓臣子們起來,跟他們討論更細節的事情。比如說:chengdu城成了大漢的新首都,要改名,一定要改名!改爲“天都城”,才顯得更霸氣嘛!

第三百六十一章 吳國的應對第三百八十三章 扳回一局第八十二章 曹奐的謀算第一百一十七章 張瑛潛入第三百七十九章 武安家打敗衛瓘第二百九十一章 圍剿劉尋第一百四十四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四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五十九章 吳軍全滅第六十五章 亮相吧,七色劍!第一章 亡國還是復起?!第三十九章 魏延後人,魏續!第二百九十二章 故技重施第二百八十四章 處內政第一百六十六章 官、吏之別第二百七十二變章 交鋒!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掃!第三百三十七章 郭紫馭生皇子第七十章 蜀漢忠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祥瑞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劍破城!第二百二十九章 身在何方?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國發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守造反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蠻的態度第二百九十九章 獲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開始的開始(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國都、年號。第一百九十六章 賜姓第六十八章 帶兵歸去!第三百六十九章 納孔愫爲妃第八十章 兩件禮物第三十五章 跌宕、起伏第一百零七章 收復失地!第六十一章 五路大軍!第二百八十章 叟族滅第二百九十九章 獲得長安第八十四章 說服陸抗第二百七十九章 夜襲叟族第八十五章 醒掌天下權第一百二十章 姜維的僭越和犧牲!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晉的“奇人異士”第二百六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九十章 魏蜀吳要聯合?第三百零五章 東吳新帝第六十四章 兩王相見!第二百三十五章 動亂之始(3)第七十四章 姜維獻計第九十五章 南中亂鬥第二百三十一章 長高糕點和縮小糕點第三百二十一章 三國伐晉!(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臨建鄴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五百對八萬第三百七十章 再開科舉第三十六章 陣前鬥將!第三百章 搶光拿淨!第三百六十九章 納孔愫爲妃第三十三章 斬害羣之馬!第九十二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動亂之始(2)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亮醒來後第三百零三章 退避三舍第三百六十一章 吳國的應對第二百一三章 戰事又起第三百七十二章 瓊林宴第一百六十九章 小吏的羨慕第二百二十三章 國戰單挑(下)第二百七十章 戰後的盛宴第九十章 魏蜀吳要聯合?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亮醒來後第三百九十章 夏侯魏國投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服第十三章 逃亡開始……第二百七十七章 以一敵千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聚朝臣第三十七章 神秘?滅楊子!第三百零二章 司馬亮的屈服第一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五十七章 複雜局勢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入京都第二百一十二章 士族的小動作第六十五章 亮相吧,七色劍!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神的名義……第二百七十三章 神的使者!第一百九十三章 開學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劍破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守造反第三百七十三章 人民更好的生活第八章 突然出現的妃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三國伐晉!(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三國伐晉!(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沒想到:好堅決!第二百二十五章第二章 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埋伏第一百章 吳濟的驚喜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虎死,衛瓘亡!第八十一章 司馬昭的謀算第三百八十四章 青州漢軍危急第十八章 陣中奇遇!
第三百六十一章 吳國的應對第三百八十三章 扳回一局第八十二章 曹奐的謀算第一百一十七章 張瑛潛入第三百七十九章 武安家打敗衛瓘第二百九十一章 圍剿劉尋第一百四十四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四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五十九章 吳軍全滅第六十五章 亮相吧,七色劍!第一章 亡國還是復起?!第三十九章 魏延後人,魏續!第二百九十二章 故技重施第二百八十四章 處內政第一百六十六章 官、吏之別第二百七十二變章 交鋒!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掃!第三百三十七章 郭紫馭生皇子第七十章 蜀漢忠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祥瑞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劍破城!第二百二十九章 身在何方?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國發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守造反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蠻的態度第二百九十九章 獲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開始的開始(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國都、年號。第一百九十六章 賜姓第六十八章 帶兵歸去!第三百六十九章 納孔愫爲妃第八十章 兩件禮物第三十五章 跌宕、起伏第一百零七章 收復失地!第六十一章 五路大軍!第二百八十章 叟族滅第二百九十九章 獲得長安第八十四章 說服陸抗第二百七十九章 夜襲叟族第八十五章 醒掌天下權第一百二十章 姜維的僭越和犧牲!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晉的“奇人異士”第二百六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九十章 魏蜀吳要聯合?第三百零五章 東吳新帝第六十四章 兩王相見!第二百三十五章 動亂之始(3)第七十四章 姜維獻計第九十五章 南中亂鬥第二百三十一章 長高糕點和縮小糕點第三百二十一章 三國伐晉!(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臨建鄴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五百對八萬第三百七十章 再開科舉第三十六章 陣前鬥將!第三百章 搶光拿淨!第三百六十九章 納孔愫爲妃第三十三章 斬害羣之馬!第九十二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動亂之始(2)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亮醒來後第三百零三章 退避三舍第三百六十一章 吳國的應對第二百一三章 戰事又起第三百七十二章 瓊林宴第一百六十九章 小吏的羨慕第二百二十三章 國戰單挑(下)第二百七十章 戰後的盛宴第九十章 魏蜀吳要聯合?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亮醒來後第三百九十章 夏侯魏國投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服第十三章 逃亡開始……第二百七十七章 以一敵千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聚朝臣第三十七章 神秘?滅楊子!第三百零二章 司馬亮的屈服第一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五十七章 複雜局勢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入京都第二百一十二章 士族的小動作第六十五章 亮相吧,七色劍!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神的名義……第二百七十三章 神的使者!第一百九十三章 開學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劍破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守造反第三百七十三章 人民更好的生活第八章 突然出現的妃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三國伐晉!(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三國伐晉!(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沒想到:好堅決!第二百二十五章第二章 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埋伏第一百章 吳濟的驚喜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虎死,衛瓘亡!第八十一章 司馬昭的謀算第三百八十四章 青州漢軍危急第十八章 陣中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