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9章 執行新政

第二日一早,漢軍營中傳下一道將令,整個營中忽然沸騰起來,全軍將士無不歡欣跳躍,齊聲高呼八千歲、大將軍之名。

即日起全軍休整一月,各營除交替守城之外,可自由行動,同時將半年賞賜軍餉全部發下,每人再額外獎勵朝廷玉佩一枚。

當然最讓所有將士興奮的是:都督府將派人爲每一位士兵代寫家書,連同禮物一併統一寄回家鄉,一切費用和保障都由漢昌號提供,保證所有的東西送到每個士兵家中,還承諾半年內將家書捎回。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書信對於遠征塞外的兵卒來說無疑是最大的鼓勵和安慰,久在征途,難免有思鄉之情,加之中秋將近,劉封能考慮到將士的情緒,讓全軍上下無不感動。

另外一件事昭告全城,也讓漢軍莫名感動,朝廷將在西山城外比摩寺旁東三百里修建清玄宮,宮中有西征功勳碑、望鄉臺,專爲紀念征途中死去的將士。

比摩寺位於西山城以西五百里,是老子化胡成佛之所,早就被于闐百姓所認可,在比摩寺東崑崙山下修建道觀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也方便崑崙山的教衆隨時下山弘道。

宮觀建成之後,將有道士誦經祈福,功勳碑上將雕刻所有死去的將士名字,以志紀念。

望鄉臺上不僅是這些英魂回鄉之處,也爲來往西域的客商提供祈福之地,甚至也可以將途中不幸而亡的同伴供奉此處以作祭祀。

原本功勳紀念碑在洛陽早已修建,此事在軍中人人皆知,都是爲紀念那些匡扶漢室死去的將士所立,這極大地激勵了三軍士氣。

西征之時劉封也傳下將令,將來會在鄯善境內的孔雀海邊上建立功勳碑和望鄉臺,用來紀念西征的英雄,望鄉臺將士接引這些英靈回鄉所在。

從鄯善出兵之時,每一名兵卒的名字全都登記在冊,校尉以上的將官都去了一趟孔雀海邊已經開始打造地基的望鄉臺參觀,讓出徵的將士沒有後顧之憂。

這些政令都讓西征的漢軍將士充滿鬥志,心無牽掛,如今又在於闐建設西域南線紀念碑,無疑又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劉封所作的這一切,並不只是爲了收買人心,更多的是爲將來準備,這些碑文和宮觀的意義影響長遠,將是華夏文明禮儀宣揚的基點所在。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英雄是民族的脊樑!劉封一直深信這一點,任何時代都需要英雄的表率和引導,讓民衆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成就一個強大的盛世。

文明的認同,纔會讓百姓有文化親切感和歸屬感,這纔是文化建構、文明傳播的根本,文明塑造了歷史和文化記憶,讓百姓產生認同感,雖有不同的民俗,但都是共同的華夏文明,這才讓大家變成真正中國人。

無論宮觀、祭祀和民俗,都是用中原禮儀來執行,這對於還未形成一整套文明禮儀體系的西域百姓來說必會產生極大影響,潛移默化之下,華夏文明也會籍此傳播開來。

于闐雖然素重佛法,但民智未開,禮儀不全,至今民俗多無禮義,境內多盜賊,民不知恥,雖然富庶,卻淫縱荒蠻,正需要一套完整的儀禮體系來規整。

劉封計劃在西域宣揚的,不只是儒家思想,而是改良之後的墨家、法家等學術百花齊放,培養各類人才,能夠將各種學術吸納融合,讓華夏文明更加博大精深。

當然這些是有足夠的文化自信才能實施下去的,而這個時期的大漢無疑有充足的自信,雖說中原幾經興衰,但還是這個時代最強盛的國家,大漢之名早已遠播四海。

如今的絲綢之路已經到達波斯海域,它不再是單純傳遞絲綢這些商品,這些流動的物資都帶有華夏的符號,華夏的文明信息,或多或少影響着蔥嶺以西的西域諸國。

而對於剛剛滅國的于闐百姓,漢軍也隨後頒佈幾十條政令,除了安定人心、統一律法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幾項惠民之政策。

按照往常的規矩,照例免除三年賦稅,登記在冊的百姓家有產子者免三年賦稅,懷孕婦女賜給胎養谷三斛,並免除其夫一年賦稅,和且末、鄯善的政令完全相同。

于闐處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加上地理優勢和自然條件優越,是絲綢之路的樞紐之一,商隊在這裡向東可通過南線到達陽關,向北可到龜茲、大宛,向西可到蔥嶺以西的貴霜國。

即便是中原戰亂頻發的時代,西域各國互不統屬,于闐的商隊也絡繹不絕,這裡成爲中西文明交匯最爲頻繁的地方,也成就了于闐富庶強大的國力。

尉遲家族掌控着國內所有的財富資源,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內外族羣林立,甚至佔了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賦稅盤剝之重讓百姓和商客深受其苦。

漢軍入城之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免去尉遲家族的王族待遇,並將原先於闐國的與之相關的貴族等級除去,統一執行大漢律令,除各自家產不動之外,所有的田地都要重新統一分配。

這些貴族和大家族明裡暗裡沒少做坑蒙拐騙的惡事,甚至殘害人命,以往在於闐國有勢力可以暗中擺平,現在新官上任,追查舊賬,這還了得?

大家都明白這是漢廷的一次大清洗,但犯錯在先,還是要儘量設法保全家族,舍掉一些財產能保住性命也在所不惜。

當下午朝廷發佈建設祭祀宮觀和功勳碑、望鄉臺的榜文出來之後,十餘家于闐大戶主動到西城府衙捐款捐糧,短短几個時辰便收到百萬錢,于闐的富庶可見一斑。

第1419章 手刃仇敵第435章 南陽烽火第1358章 主動來降第200章 事出有因第1630章 金蛇槍法第1217章 喪子之痛第1132章 敲山震虎第340章 新野出兵第1296章 威名如斯第601章 彼此利用第1964章 外敵來襲第1573章 攻敵必救第618章 再遇狼羣第936章 未央面聖第577章 高手境界第1476章 江山美人第792章 局外之人第552章 離間之計第1103章 相馬之術第573章 天書奇譚第2136章 全軍覆沒第1690章 夜戰古廟第260章 秉性難移第652章 激將之法第1603章 前後夾擊第1025章 講經論道第254章 渡河第747章 不擇手段第56章 二次遣使第1683章 似是而非第779章 心機叵測第251章 天鷹之死第1511章 管中窺豹第1801章 故佈疑陣第131章 關羽動向第1741章 人心惶惶第1715章 勝利音符第490章 固守待援第961章 未央朝會第1715章 勝利音符第1803章 兵臨城下第2028章 國師出征第362章 破城之策第443章 隔河相望第1524章 趁亂而進第853章 聖水妙用第190章 魏國危機第1827章 連挑五將第1293章 老將之勇第1553章 兩軍對壘第20章 關羽收徒第625章 人工呼吸第665章 奇恥大辱第1622章 縝密佈局第1967章 恐怖一夜第1070章 初獻三策第65章 勸諫登基第64章 騎兵計劃第564章 武俠夢第1127章 涼州七子第1982章 各展其能第1876章 自私自利第978章 十二天將第1667章 反向進軍第383章 經略西域第1442章 名將之後第440章 無奈求援第957章 登基大典第862章 新任夷王第948章 舊事重提第2080章 潛入敵營第567章 清理門戶第1283章 童謠預兆第1486章 真假難辨第八章 神醫華佗第907章 兵出南海第1601章 以公廢私第190章 魏國危機第279章 匈奴抉擇第1803章 兵臨城下第1510章 真實身份第1445章 雪地遇敵第1302章 碩果僅存第1345章 裡應外合第1999章 將計就計第92章 各施手段第768章 脫胎換骨第1818章 打亂計劃第1355章 不忘初心第1551章 新的世界第656章 一舉兩得第510章 鬥智鬥勇第1408章 幽閉孤島第2098章 入關挺進第1303章 近身之戰第2046章 武將養成第156章 北伐大計第726章 水底驚魂第658章 文武俱全第394章 用計東吳
第1419章 手刃仇敵第435章 南陽烽火第1358章 主動來降第200章 事出有因第1630章 金蛇槍法第1217章 喪子之痛第1132章 敲山震虎第340章 新野出兵第1296章 威名如斯第601章 彼此利用第1964章 外敵來襲第1573章 攻敵必救第618章 再遇狼羣第936章 未央面聖第577章 高手境界第1476章 江山美人第792章 局外之人第552章 離間之計第1103章 相馬之術第573章 天書奇譚第2136章 全軍覆沒第1690章 夜戰古廟第260章 秉性難移第652章 激將之法第1603章 前後夾擊第1025章 講經論道第254章 渡河第747章 不擇手段第56章 二次遣使第1683章 似是而非第779章 心機叵測第251章 天鷹之死第1511章 管中窺豹第1801章 故佈疑陣第131章 關羽動向第1741章 人心惶惶第1715章 勝利音符第490章 固守待援第961章 未央朝會第1715章 勝利音符第1803章 兵臨城下第2028章 國師出征第362章 破城之策第443章 隔河相望第1524章 趁亂而進第853章 聖水妙用第190章 魏國危機第1827章 連挑五將第1293章 老將之勇第1553章 兩軍對壘第20章 關羽收徒第625章 人工呼吸第665章 奇恥大辱第1622章 縝密佈局第1967章 恐怖一夜第1070章 初獻三策第65章 勸諫登基第64章 騎兵計劃第564章 武俠夢第1127章 涼州七子第1982章 各展其能第1876章 自私自利第978章 十二天將第1667章 反向進軍第383章 經略西域第1442章 名將之後第440章 無奈求援第957章 登基大典第862章 新任夷王第948章 舊事重提第2080章 潛入敵營第567章 清理門戶第1283章 童謠預兆第1486章 真假難辨第八章 神醫華佗第907章 兵出南海第1601章 以公廢私第190章 魏國危機第279章 匈奴抉擇第1803章 兵臨城下第1510章 真實身份第1445章 雪地遇敵第1302章 碩果僅存第1345章 裡應外合第1999章 將計就計第92章 各施手段第768章 脫胎換骨第1818章 打亂計劃第1355章 不忘初心第1551章 新的世界第656章 一舉兩得第510章 鬥智鬥勇第1408章 幽閉孤島第2098章 入關挺進第1303章 近身之戰第2046章 武將養成第156章 北伐大計第726章 水底驚魂第658章 文武俱全第394章 用計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