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遷都

汜水守軍見滎陽已失,快馬加鞭向董卓告急。董卓接到戰報,找來李儒,說道:“這幫叛軍果然驍勇,短短時間已經攻破滎陽,胡軫戰死,徐榮被俘,我們已到了危機時刻,遷都的事情可辦妥?”

李儒搖搖頭,嘆了口氣道:“我已經四處遊說,勸說朝臣搬家,無奈,這些朝臣在洛陽都有大片產業,讓他們去陌生的地方,實在不易,最反對的就是袁逢和袁成,他們又是大家,不好辦呀。”

董卓一聽怒道:“袁逢、袁成如此不識時務,他們家的兩個逆子正在虎牢關外與老夫爲敵,他們竟然還這麼託大,肯定想要內外勾結,哼,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是不行了,明天派人將他們全都抓了再說!”

深夜,袁逢在屋內看書,袁成急匆匆的跑來,門也不敲,直接就闖了進來。焦急道:“大哥,從董卓府裡傳來消息,因爲袁紹和袁術的關係,董卓已經遷怒於我們,明天就要動手了!”

袁逢卻笑道:“我袁家,家大業大,在朝中多少有些威望,我量他董卓也沒有這個膽量!二弟不要擔心,這些年我在觀察董卓,他雖然處事比較狠辣,卻也不敢太過強爲,放心吧!”

袁成道:“大哥?董卓是什麼人,你我都很清楚,他要是真的動手,我們可就完了,還是另想辦法纔是,要不我們將老小先送出城外?”

袁逢擺擺手:“二弟不要擔心,一切有哥哥在,我就不信董卓他敢殺了我!”

第二天,李儒帶着一隊士兵,將袁府圍了一個水泄不通。袁逢還沒起牀,家丁匆匆跑來報告。袁逢氣的連鞋都沒穿就跑了出來。

袁逢看見李儒,怒道:“李儒!你這是要幹什麼?”

李儒笑嘻嘻的道:“呵呵,太尉大人,你家的兩個小傢伙讓丞相很不滿意,今天奉丞相之命,將你們看管起來,今後下官在太尉府上還要多多叨擾,請大人多多海涵!”

袁逢大聲道:“李儒,你這是什麼意思,要囚禁本官嗎?去讓董卓來,我倒要看看,他如何給老夫交代!”

李儒依然笑道:“丞相大人很忙,我勸您一句,還是乖乖的待着,要是有什麼舉動……”李儒將眼睛一瞪,緊緊的盯着袁逢:“那就休怪我不客氣了,丞相說了,如有反抗,格殺勿論!”

李儒說完,轉身就走了。西涼兵呼啦啦涌進袁府,在各個緊要地界站崗放哨,就連袁逢的臥室門外也站了兩人。袁成和一幫家眷全都跑出來,看着袁逢。袁成說道:“大哥,昨晚我就給你說了,你卻不信,現在可好,真的被人家軟禁了!”

袁逢也很後悔,他沒料到董卓真敢拿他們家開刀,臉色鐵青的看着一家老小,一句話沒說,回屋去了。

當天的早朝,袁家的門生故吏紛紛猜測,太尉袁逢怎麼沒來。馬日鄲也很納悶,對遷都一事非常不滿的袁家人,今天怎麼都沒來。今天董卓就要將遷都的事情在朝會上正式談起。如果沒有袁家的影響力,百官可都不是董卓的對手。

李儒快步走到董卓身邊,耳語了幾句。董卓微微一笑,坐直身子。太監用自己特有的公雞嗓子喊道:“陛下有旨,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董卓看都沒看劉協一眼,大聲道:“陛下,昨日司天監報告,長安城上空羣星環繞,明如白晝,此乃王者之氣,今日叛軍攻打洛陽甚急,老臣以爲……”

董卓的話還沒有說完,馬日鄲急忙跪倒,大聲哭訴道:“陛下,我大漢立國四百多年,自從光武皇帝建都一來,天下百姓豐衣足食,可見洛陽乃是一福地,萬萬不可遷都呀!”

董卓怒道:“馬太傅,早朝之上哭哭啼啼,成何體統,老夫正與陛下意識,汝等這般,可是要耽誤國家大事?來人,將馬日鄲給我拿下!”

士兵們闖進大殿,架起馬日鄲就往外拖。馬日鄲依然大聲呼喊:“陛下,千萬不能遷都呀!不能……”

馬日鄲被帶了出去,董卓繼續道:“陛下,馬日鄲妖言惑衆,遷都乃是國家大事,老臣以爲長安乃是福地,遷都於此必可助我大漢萬年不倒!請陛下裁決。”

董卓剛剛說完,又有一人出班奏道:“丞相如果遷都,洛陽百姓必以爲叛軍攻克洛陽只是時間問題,必定人心惶惶,洛陽肯定難守,還請丞相三思?”

董卓一看是司徒荀爽。荀家在洛陽算不上大家,可在潁川卻是最大的一個官宦世家,荀爽兄弟八人,被稱爲“荀氏八龍”。荀爽的才學在八人中最好,被召如朝廷,官拜司徒。董卓哼了一聲,向李儒使了一個眼色。李儒道:“國家大事,其實那些百姓所能明白的,遷都之時將百姓帶上豈不更好?”

所有朝臣都被李儒這話嚇了一條。洛陽是天下第一大城,城中有百姓百萬之巨,如果都帶上,那將是什麼樣一個舉動。國人有生不理故土,死也落葉歸根的說法,強行將百萬百姓前往長安,別的不說,一路之上會有多少人死去。

董卓哈哈大笑:“不錯,不錯,這個注意好,長安地廣人稀,遷百姓前往正好可以補充人口,就這麼定了!”

司徒楊彪道:“大漢宗廟社稷再次,遷都之事絕不可行,捨棄祖宗社稷乃是大忌,丞相要好強行遷移人口,會弄得天怒人怨的,陛下,遷都絕不可行,還望陛下不要下令!”

李儒又笑道:“祖宗宗廟,這是更好辦,我高祖皇帝在長安,子孫後代當與陪伴其左右,遷都之事,將子孫的陵墓也一併遷過去也好,讓各位陛下陪伴高祖皇帝身旁,我想先皇們也會高興的。”

這一次朝臣們都傻了,百姓也就算了,連皇帝的墓也要挖,這董卓要造反嗎?大臣們一個個臉上帶着怒氣,七嘴八舌的嚷嚷。甚至從中還能隱約聽見叫罵聲。

董卓一拍桌子,厲聲道:“夠了,我意已決,如有不從者,斬!”隨手從衣袖中掏出一份聖旨交給身旁的太監。太監接過聖旨,用劉協身旁的玉璽重重的在上面一按。轉過身來大聲讀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長安乃大漢中興之所,三日後,由丞相董卓組織洛陽百姓與官員,全部遷往長安,如有不從者,定斬不饒,欽賜!”

第104章 鄴城甄家第99章 與荊山四隱的重逢第79章 這個皇帝我不要第57章 騰飛(二)第15章 三個計策第50章 和平的使者第19章 醜惡嘴臉第53章 臂膀第89章 白馬義從完了第91章 殺過夔關第2章 奸細?第52章 我不認識你第27章 說媒第12章 戰場鐵律第72章 大戰虎牢關(十六)第7章 苦肉計第67章 攜美而歸第38章 慘勝第6章 河間對決第101章 分兵三路第18章 塞外第68章 登基大典第73章 古怪的戰車第20章 隱患第106章 出爾反爾第79章 決戰官渡(二)第60章 降了第64章 糧食問題第67章 事情複雜的很第9章 激將計第59章 兵進陽平關第48章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第100章 鉅鹿第44章 最具威脅的諸侯第27章 論英雄第92章 決戰官渡(十五)第13章 張揚死 幷州定第107章 良策第107章 先外圍再核心第52章 我們一起去河套第9章 失荊州第48章 鼎足之勢第92章 途徑河內第96章 幽州雙煞(三)第12章 曹操的聲東擊西第99章 家族第96章 幽州雙煞(三)第62章 誰吃了豹子膽第20章 插翅難逃第16章 公孫度失策了第75章 時局第63章 斬草除根第42章 助孫堅第56章 遷都第86章 賞賜第3章 連環計第95章 埋伏第31章 我們退出了第81章 仇人和盟友第2章 訴衷腸第42章 連環計(九)第75章 晉封王爵第76章 臥龍第10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57章 萬人敵第10章 試探和拉攏第57章 會師第10章 敗退第69章 和匈奴人的較量第1章 逃走的新娘第27章 鄱陽湖水戰第59章 有樣學樣第57章 會師第76章 臥龍第51章 北海哭了第18章 槍王之王第42章 連環計(九)第44章 劍閣第64章 糧食問題第36章 再戰劉關張第37章 醜鬼第86章 山雨欲來第58章 巴西失守了第44章 孫堅死了第75章 帶着大軍來調停第50章 稱帝第48章 一個好主意第54章 在劫難逃第99章 決戰官渡(二十二)第101章 艦隊第46章 機會就在眼前第67章 劉璋投降了第8章 破賊校尉第21章 一人抓了一個第18章 雁門關第78章 南蠻王第59章 大戰虎牢關(三)第10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17章 三國聯盟(五)
第104章 鄴城甄家第99章 與荊山四隱的重逢第79章 這個皇帝我不要第57章 騰飛(二)第15章 三個計策第50章 和平的使者第19章 醜惡嘴臉第53章 臂膀第89章 白馬義從完了第91章 殺過夔關第2章 奸細?第52章 我不認識你第27章 說媒第12章 戰場鐵律第72章 大戰虎牢關(十六)第7章 苦肉計第67章 攜美而歸第38章 慘勝第6章 河間對決第101章 分兵三路第18章 塞外第68章 登基大典第73章 古怪的戰車第20章 隱患第106章 出爾反爾第79章 決戰官渡(二)第60章 降了第64章 糧食問題第67章 事情複雜的很第9章 激將計第59章 兵進陽平關第48章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第100章 鉅鹿第44章 最具威脅的諸侯第27章 論英雄第92章 決戰官渡(十五)第13章 張揚死 幷州定第107章 良策第107章 先外圍再核心第52章 我們一起去河套第9章 失荊州第48章 鼎足之勢第92章 途徑河內第96章 幽州雙煞(三)第12章 曹操的聲東擊西第99章 家族第96章 幽州雙煞(三)第62章 誰吃了豹子膽第20章 插翅難逃第16章 公孫度失策了第75章 時局第63章 斬草除根第42章 助孫堅第56章 遷都第86章 賞賜第3章 連環計第95章 埋伏第31章 我們退出了第81章 仇人和盟友第2章 訴衷腸第42章 連環計(九)第75章 晉封王爵第76章 臥龍第10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57章 萬人敵第10章 試探和拉攏第57章 會師第10章 敗退第69章 和匈奴人的較量第1章 逃走的新娘第27章 鄱陽湖水戰第59章 有樣學樣第57章 會師第76章 臥龍第51章 北海哭了第18章 槍王之王第42章 連環計(九)第44章 劍閣第64章 糧食問題第36章 再戰劉關張第37章 醜鬼第86章 山雨欲來第58章 巴西失守了第44章 孫堅死了第75章 帶着大軍來調停第50章 稱帝第48章 一個好主意第54章 在劫難逃第99章 決戰官渡(二十二)第101章 艦隊第46章 機會就在眼前第67章 劉璋投降了第8章 破賊校尉第21章 一人抓了一個第18章 雁門關第78章 南蠻王第59章 大戰虎牢關(三)第10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17章 三國聯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