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現在先上傳一章,晚上九點左右還有一章!
萬衆一心,說的好聽,但是這無疑是癡人說夢,人之所以爲人,其中有一點最重要,那就是人是複雜的,他們每個人都有着屬於自己的私心,在沒有強勢人物的帶領之下,不要說萬衆一心了,就是兩人一心都不太可能。
反對了徐晃的退守虎牢關的計劃之後,陳登和荀攸兩人,想的更多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呂布身後的那名高人,到底想要幹什麼?
堂堂正正的進攻,致使任何計策都無用武之地,瞄準洛陽城牆缺口之處,造成每日的守城幾乎都成爲了野戰,曹軍士卒,竟然在短短一個月之內,損失兩萬多人,如果沒有奇蹟發生的話,洛陽失守,幾乎已經成爲了板上釘釘。
但是讓荀攸和陳登疑惑的是,就在前不久,探子來報,面向虎牢關哪一方面的呂布軍其中大多數被調往了其他方面,此時洛陽的東面呂布軍士卒,可謂稀少,似乎對方就等或者說逼着他們,在洛陽失守之後,不得不退守虎牢關一般。
這樣莫名的情況,讓荀攸和陳登來人想不通之餘,更是感到不舒服,此時的他們,只感覺自己如同木偶一般,順着對方的指揮而行。
“我兒,你心中到底在想着什麼?!”
呂布軍大帳之中,司馬防煩躁的來回走動,看着這名神不知鬼不覺的亂入道大軍之中的二子司馬懿。
“你叫爲父建議主公強攻洛陽,雖然有所成效,曹軍計策一一失敗,更是殲滅敵軍兩萬。但是我軍同樣損失三萬之衆,麾下那些個將領包括主公,幾乎都對爲父有了意見,認爲爲父妄爲謀臣,如今你更是已爲父的命令。竟然將包圍曹軍退向虎牢關的那一面士卒調往其他方面,你到底想要幹什麼!”
這一段時日,司馬防可謂是煩躁的都想要自殺算了,對於司馬懿,司馬防真的是越來越看不懂的,似乎像是在幫助呂布攻下洛陽。但是又像是在幫助曹軍,又像是誰都沒有幫,讓根本想不明白的司馬防可謂是無比的煩躁。
面對自己父親的發泄,司馬懿沒有一絲一毫的憤怒,反而還優哉遊哉的喝着茶水。直到司馬防氣呼呼而又無力的做小來之後,司馬懿纔開口道:“父親,孩兒想要做的還是那件事,當然,要是呂布真的有奠定天下之姿的話,我到是不介意乾脆改變立場幫助他,因此,在還沒有效忠曹操的時候。孩兒可能兩不相幫,有可能兩個都幫。”
“可,可是你以前不是......”
司馬防呆住了。此時的他可謂是無比混亂,以前司馬懿不是說好效忠曹操的嗎,怎麼這個有時候又......
“父親何必如此,不管效忠誰,第一重要的,都是要確保我司馬家族能夠安穩。我司馬家族的傳承不會因爲戰亂斷送,因此。孩兒纔會讓父親向呂布獻上那些計策,如果曹操勝利的話。那麼我可以順勢送上關中之地,如果呂布順利的話,那麼我同樣可以,幫助他盡數獲得司隸甚至兗州之地!”
“你,你,如此首尾兩端,安能幹得了大事!”
司馬防指着司馬懿,恨鐵不成鋼的怒罵道,司馬懿的這一番舉動,在司馬防看來,那就是牆頭草,首尾兩端。
面對司馬防的怒喝,司馬懿卻是顯得很平靜的說道:“父親,孩兒何曾首鼠兩端了,曹軍又或者呂布軍,孩兒有同時向着兩方效忠又或者獻上計策嗎?”
司馬防一呆,仔仔細細的回想了一遍之後,司馬防倒吸了一口涼氣,滿是驚駭和複雜的看着自己面前,那一臉平靜的司馬懿。
確實,誠如司馬懿所講,從頭到尾,他都沒有如同牆頭草一般,這邊獻上一策,那邊獻上一策,與其說司馬懿首尾兩端、牆頭草,不如說,從頭到尾司馬懿都在操控着大勢,操控着曹軍和呂布軍雙方進行交戰。
相對於曹軍和呂布軍,司馬懿就如同第三方,冷靜的看着曹軍和呂布軍這兩隻蠱到底是那隻勝出,從其中挑選出最強大的一隻來培養,也就是效忠,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司馬家族的傳承不斷,順便讓他司馬懿能夠登上天下舞臺,施展才能。
“你,你就因爲此,而說出此策,你可知道,因爲你此策,雙方士卒戰死之人,已經多達了五萬多!”
司馬防是司馬家的家族,但是同樣的,他更是一個從小就受到儒家教導的人,司馬懿這樣的舉動在他看來,簡直就是暴虐和冷血。
“父親,收起你那無用的同情心吧,現在是戰亂時代,而不是太平盛世,在這樣的時代之中,就應該進一切可能,來保證家族的傳承,來保證家人的性命,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無關之物,那些戰死的人,要怪就怪這個亂世,怪無道的恆帝、靈帝!”
和經歷過一段和平時期的司馬防不同,司馬懿十多年間看到的,就是從未停止的紛爭戰亂,每時每刻,每日每夜,都有人在戰亂之中死去,人命如草芥的認知,在他小小的時候,就已經根深蒂固了。
“軍師,主公緊召軍師議事!”
就在帳中,因爲司馬懿剛剛的那一番話,而讓司馬防無言的時候,一名呂布軍士卒的身影在外響起,聽到呂布的召喚,司馬防扶着的看了司馬懿一會之後,嘆息了一口氣,向着呂布所在的大帳而去。
離開的司馬防並沒有看到,在他離開不久之後,一名呂布軍士卒進入了他的大帳之中,在片刻之後纔出來走向了一個陰暗的角落之中,片刻出來之後,他身上說穿的甲冑,竟然是呂布的親兵甲冑!
“看來一開始的選擇沒有錯,此時的天下情勢,選擇曹操要比選擇呂布要好。”
大帳之中的司馬懿若有所思的看向了案幾之上,那由茶水寫成的曹和呂兩個大字,伸手沾了一點水跡在手指的司馬懿,在呂字上劃下了一個大大的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