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沛。
它的西方是一處巨大的山脈,東方則是規模不小的汶水。小沛坐落在中間,可以說是徐州的門戶。
歷來得到徐州的人,對於小沛都是非常愛護的。連年修繕。陶謙,劉備,呂布。後來雖然曹操割據了徐州,但是小沛仍然是高大堅固。
陳登率領六千精兵到達以後,很快就駐紮了下來,開始有條不素的佈置防禦。
此刻,陳登正率領親兵,在城頭巡視。陳登的一張臉,始終陰沉着。他已經知道魯肅退兵的消息了,對於這個消息,陳登意外,非常意外。
同時,陳登也想起了在廣陵的時候,劉備起兵的時候,他心中不安的原因了。那就是他們起兵,太相信別人了。
現在不管是魯肅是臨陣退縮,還是故意要陷害他們。他們都已經進退兩難了。
徐州拿下容易,但要想安然抽身,卻是幾乎不可能。
陳登的心中,即使是凝重,又痛恨魯肅,同時又暗自愧疚,沒有能夠提醒到劉備。
“嗚嗚嗚。”
就在這時,北方出現了號角的聲音,聲音淒厲,且綿長。
不久後,一支大軍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陳登放眼望去,立刻就知道生死存亡的時候到了。
“擂鼓,守城。”陳登深呼吸了一口氣,隨即咆哮道。
“諾。”
隨着士卒們的一聲應諾,城池上也響起了轟鳴不絕的擂鼓聲。
“咚咚咚。”
“司空有令,斬殺劉備,賞千戶侯。擒獲劉備,賞萬戶侯。殺。”對面,夏侯惇一甩長槍,大吼道。
“殺。”沒有士卒是不知道列侯的概念的,隨着夏侯惇拋出來的重磅炸彈,紛紛熱血沸騰,狂吼了一聲,死命的朝着小沛衝去。
剛剛纔冒頭,卻又被魯肅陷害的劉備勢力,苦難,開始了。
與此同時,劉備被拋棄的事情,也開始傳遍天下了。
江東,吳縣。
孫策與顧雍,諸葛瑾三人一起在吳侯府後院內散步。
“那劉備乃是雄才,但可惜卻錯信了魯肅了。這天底下最不可信的就是魯肅啊,我們這麼多的前車之鑑,他卻要自己跳進去,當真糊塗。”
孫策的臉上即有恨鐵不成鋼,也有幾分同情在。
“也不怪劉備,隨叫魯肅起兵起的及時呢。劉備以爲看到了希望,卻不知道那魯肅不是什麼人都能利用的。”顧雍嘆息道。
三番兩次的在魯肅的手中吃虧,顧雍對於魯肅非常的忌憚。
“吳侯,我們要出兵幫助劉備嗎?”諸葛瑾卻是說道,很實際的問題。
“在魯肅的這件事情上,我們與曹操乃是盟友。現在曹操要收拾劉備,雖然可惜,我們不好插手。更何況,孤更不想插手。”孫策卻是搖頭說道。
“爲何。”諸葛瑾奇怪道。
“劉備乃是雄才,天下若是少了此人,肯定會失去很多精彩,但也是如此,而少了一個敵人。不是很好嗎?”孫策雖然不知道劉備的後世成就,居然是裂土稱帝,但也感覺到了劉備乃是雄才,這心中的心思卻是與劉馮出奇的一致。
還是讓劉備去死吧。
“原來如此。”諸葛瑾聞言若有所思。
“現在的問題不是劉備,反而是劉琮那邊。聽說,天子下詔,剝奪了劉琮宗室的身份,還把劉琮打成亂臣賊子。現在的南郡,差點就要崩潰了。蒯越只能苦苦支撐,而不能有所作爲。這樣一來,我們要更加的集中精力,保全南郡,避免被魯肅吞併了。”
劉備的事情,孫策不想管,但是對於劉琮那邊的事情,孫策卻不得不管。因爲消息傳來了,又是魯肅乾的好事,現在天子的使臣都到達南郡了,引起一片混亂。要不是蒯越在苦苦支撐,荊楚早完了。
算起來,孫堅的死亡與劉表有極大的關係。
但是現在孫策卻要互有劉琮,很是諷刺。
“諾。”諸葛瑾,顧雍二人齊齊應諾道。
反正,不管怎麼樣。現在的孫策不願意多管閒事,只願意顧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已。
不過,說實話的。孫策的心中對於魯肅是很羨慕的,一萬匹馬啊。
孫策也是垂涎萬分。
官渡。
袁紹大營外,孫乾正在與營門前的士卒交涉。
孫乾經過青州,然後渡過黃河,到達了河北,再從河北渡過黃河,到達了官渡。幾經周折,纔到達了這袁紹的大營。
“先生稍等,容小的前往稟。”
經過孫乾的自我介紹後,守門的士卒很是恭敬的說道。
“多謝。”孫乾行禮道。
不久後,守門的士卒轉身進入了大營。隨即,孫乾到達的消息,被一層層的往上出傳遞而去,最終到達了袁紹的耳朵中。
恰巧,此刻的中軍大帳內,袁紹,正在與帳下的文武們,商議該如何處置劉備的事情。
“主公,現在魯肅已經退兵了。曹操的背後安穩了不少,而那劉備雖然佔據了徐州,但到底根基淺薄,隨時都可能覆滅。還是早早的發兵去救好啊。”
沮授一臉的激動,說道。
袁紹聞言暗自點了點頭,卻是頭一次認爲沮授說的有道理。魯肅果斷乾脆的退兵,着實是讓袁紹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本以爲能夠利用魯肅,與曹操爭鬥。來一個兩虎相爭,然後兩敗俱傷。這魯肅若是發狠,絕對是有這個資格的。
等雙方拼了個你死我活之後,他在出面,收拾曹操,進而橫掃天下。這計劃可以說是前程似錦。
但奈何魯肅果斷的撤退了。
這麼容易就撤退了,那麼你出兵幹什麼。袁紹心中鬱悶無比,很想如此問魯肅。不過,幸好亡羊補牢爲時未晚。
失去了魯肅,又一個劉備冒了出來。這讓袁紹的心情要好過了很多。
袁紹也決定,不再犯在魯肅身上所犯的錯誤,一定要乘着劉備在曹操後院點火的時候,他在官渡猛攻,施加壓力。
要麼攻入官渡,剷除曹操,要麼給曹操施加影響,來個圍魏救趙,救援劉備。
袁紹暗暗的下定了決心。
不過,袁紹始終沒有計算他的耳根子軟,以及朝令夕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