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關中之戰,馬超的突襲!

霸陵,位於長安東北角,五十里開外的一個高地,昔日爲霸上,秦朝時期,是一個兵營駐地,後來漢孝文帝劉恆葬於此陵墓,謂之霸陵。

霸陵地勢險要,而且依靠着灞河之側,地理位置特殊,對於長安城來說,這就是一個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安營紮寨的好地方。

曹操從雒陽南下的三萬精銳兵馬,迅速的匯合了蒲津關韋端的兩萬兵馬,組成了一支五萬將士兵力南下,便是依次的駐紮在這裡。

魏軍紮營,自東西而立,依靠灞河爲天險,連營數裡之外。

入夜,夜色有些蒼茫,而營寨之中,大部分的將士已經歇下,都養精蓄銳,準備着對長安城的血戰。

只能聽到一隊隊巡邏兵卒走過的腳步聲。

中軍大帳。

這裡面倒是有些的停火通明,氣氛凜然。

曹操一襲龍紋錦袍,長髮髻起,盤坐在首位,他的拳頭微微握起來,陰沉着一戰面容,目光如劍,尖銳而冷冽,冷冷的盯着跪在自己前面的司馬懿。

“仲達,僅僅不過只是一日之差而已,我們便可裡應外合,一舉破長安,收復關中,而你卻讓孤有些失望了!”

還是晚了一步。

他們本來已經商議好了,只要扶持了馬休登基之後,司馬懿就可以掌控長安所有兵力,到時候,他們應外合,一舉破長安。

河東如今已平息,只要魏國再奪取長安,涼國就會直接崩潰,至於西涼,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到手,多好的計劃啊。

結果,僅僅以爲一天時間的差別,長安城的情況大變。

如今馬超已經拿下了長安,長安城城高牆厚,馬超手上最少有兩萬以前兵力。要是他夠心狠一點,湊足三萬兵馬沒有問題。

他要是死守長安,這一戰,魏軍不僅僅要增兵。而且沒有三五個月,根本打不下。

長安畢竟是曾經的都城,涼國在內也儲備不少糧草,死守的話,十萬兵馬攻打。也要打幾個月,才能圍死他們。

“大王,此戰乃是屬下的無能,屬下願意領罪,請大王責罰!”

司馬懿咬着嘴脣,雙膝下跪,垂下頭顱,這些年,他順風順水,把一個涼國玩弄於手中。即使馬騰這等西涼梟雄,也被他算計至死。

這是算是他第一次的慘敗。

“算了,你起來吧!”

曹操聞言,目光閃爍了一下,凝視着這個青年,深呼吸了一口氣,才道:“此失利,孤給你記下了,戰後再說,你現在和孤說說。如今長安城的情況!”

他不是不想責罰司馬懿,只不過他心中細細的想了一想,司馬懿的這一敗,對於魏國來說。未必是一件會壞事。

司馬懿一敗,代表關中世家的力量也敗了。

他雖然有些失望,但是心中也鬆了一口氣。

畢竟司馬懿還年輕,有一兩次的失利那是理所當有的事情,不能僅憑這一點否認他的能力,即使如今曹操最爲依仗的戲志才和郭嘉都不敢說自己能在沙場上絕對不敗。

司馬懿在長安的戰敗。關中那點力量也折騰了差多了,日後魏國入住關中,也不用顧慮太過。

“稟報大王,長安城如今已經被馬超徹底的控制,馬超兵馬最少有兩萬!”

司馬懿鬆了一口氣,站起來,拱手的稟報道:“屬下雖然拼死搶下了馬休,但是想要反攻長安,恐怕不易!”

“馬休可有用處?”曹操問道。

“大王,關中始終被涼國統治了多年,即使不根深蒂固,多少有些民心,用馬休,魏軍可名正言順,攻打長安!”司馬懿道。

這年頭,出兵攻打一個地方,總會有一個名義,所謂仁義之師,民心所向。

“他能和魏國合作嗎?”曹操眯眼,淡淡的問道。

“大王,他如今不過就是一條喪家之犬,只能和我們合作!”

司馬懿自信的道:“屬下能把握住他!”

“好!”

曹操點點頭,神情之中有一抹戰意,道:“孤整軍之後,明日便兵臨城下,後日攻城,韋端!”

“末將在!”

韋端聞言,連忙站出來,單膝跪地。

“此戰,汝爲先鋒,可有異議?”曹操沉聲的道。

“諾!”

韋端面色微微一變,不過看着曹操猶如刀劍般鋒利的眼眸,渾身一顫,不敢有絲毫猶豫,連忙領命。

即使這是一個炮灰的任務,也必須要不惜代價去完成。

河東和長安的兩次意外,已經讓關中世家在曹魏陣營的影響力消減很多了,沒有功勞就沒有影響力。

“很好!”

曹操笑了,關中世家的這些人之中,能用了有幾個,但是能爲武將的,唯有這個韋端了:“吾等說說,該從哪裡發動長安城的攻擊?”

“能不能趁着馬超沒有站穩腳步,騎兵突襲?”

“想要突襲,最少要一天時間,時間上來說,足夠馬超穩定長安,不行!”

“南面會不會好攻打一點?”

“……”

大營裡面,一衆的將領,開始商議着如何攻下長安城,長安城堅固,想要拿下,很難,他們如今兵力不足。

“大王,馬超兵馬最少有三萬,加上長安城,我們這點兵力,不夠耗!”有一個將領提出來。

五萬兵力想要攻下馬超將近三萬兵馬鎮守的長安,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增兵,河東還有數萬兵馬!

“來人,立刻傳孤命令,讓郭嘉在十日之內,率軍南下!”

曹操想了想,這倒是一個事實,不能臨戰靠着僥倖,實打實的戰役,還是需要增援,不過他還是想要速戰速決,所以讓郭嘉加速南下。

www ☢ttкan ☢c ○

“諾!”

傳令兵迅速走出營帳,翻身上馬,前去河東傳令。

“汝等可有法子,把馬超引出城乎?”

曹操目光看着行軍圖上長安幾個城門,都是高大城門,還有護衛河的阻攔,要是打下來,恐怕傷亡不小,他咬着牙問道。

“很難!”

衆將搖頭。

沒有人認爲,馬超會在這個時候,放棄長安城,然後和魏軍野戰。

“大王,馬超此人不傻,他很清楚,一旦他出城,此戰必敗無疑,他只有踞城而守,才能穩住長安!”司馬懿搖搖頭,沉聲的道。

“也對,這時候,他就是一個傻子,也明白,只有固守,才能擋住孤的兵鋒!”

曹操嘆了一口氣,換了他,恐怕也不會這麼傻乎乎的棄城而戰。

——————————————————

夜色凜然。

灞河之側,河水濤濤。

冷冷的夜風輕輕的拂過,對面魏軍大營所有人都以爲會踞城而守的涼軍,怎麼也想不到,如今已經整齊的出現在距離魏軍大營不到五里的地方。

“李中郎,吾等爲了要強渡灞河而偷襲?”馬岱不明白:“大河攔路,對於我軍不利,也不利於騎兵發揮啊!”

突襲霸陵,有官道,有山路,也有小路,爲什麼一定要走河路?

“因爲只有這個方向,對面魏軍的防守纔是最薄弱!”李涅目光栩栩生輝,他站在灞河之側,彷彿能看到對岸的營寨的火光。

“曹操不僅僅是魏王,也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他立營於此,必然有森嚴的防範,他有五萬精兵,我們只有不足兩萬五千兵馬而已,就算突襲的情況之下,也未必能打垮他們,讓他們反應過來了,到時候要逃跑的就是我們了,只有從他們想不到的方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能一舉打垮魏軍!”

“李中郎所言甚是!”

馬超聞言,目光獵獵,戰意如虹,問道:“李堪,你找到多少船隻?”

“不到一百船隻!”李堪道:“還有些竹筏!”

“侯選!”

“末將在!”

“五千西涼鐵騎,先過河!”

馬超手中長槍,指着對面營寨,低沉的聲音,冷冷的道:“一旦過河之後,不用任何的等待,立刻突襲魏軍,殺入中軍大營,只要殺了曹孟德,關中可定!”

“諾!”

侯選聞言,神色灼熱,開始指揮將士渡河而過。

“長安這一戰,若無先生妙計,超恐怕已敗!”騎兵渡河,衆將沉着氣等待着,河邊,馬超不經意之間,回頭看着了一眼,站在身邊的李涅,眼眸之中有一抹複雜的光芒。

李涅曾經說過,他一人,可比千軍萬馬,之前,馬超認爲有些吹牛,但是如今,馬超相信了。

他的算計,他的把握時機,他的料敵千里,都讓馬超大開眼界。

長安那一戰,與其說他打了司馬懿的一個措手不及,還不如說是李涅把司馬懿算計了。

司馬懿兩度出兵堵截城門,都被李涅算到了,以有心算無心,才能一舉奪得最後的勝利。

此人之恐怕,若不能收至麾下,必殺之。

“我們之間,交易而已!”

李涅微微一笑。

“先生,汝也算是西涼兒郎,今夜,超誠信請先生留下,輔助涼國!”馬超突然道。

“大將軍,涅已有主!”李涅平靜的道。

“太可惜了!”馬超聞言,目光神聖的看着了他一眼,淡淡一笑。

“呵呵!”

李涅只是笑了笑,不作言語。(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七章 東治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金陵城之這是我的主場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吳帝北巡 三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羅馬軍的蟄伏 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滅魏之戰 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荊州行 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金陵城 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船,成了!第五百零六章 他猶豫了第一千零二十章 開春大戰之鳳鳴九天 2第五百九十章 官渡落幕 上第1305章 滅貴霜 6第六百一十五章 滅晉 一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第四百一十四章 三國的長征 三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東宮 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零七章 魏國插手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抵達前線第八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也要打第一百五十七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國的長征 十二第一千零十四章 開春大戰 四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大洗牌 一第八十六章 會稽水軍在哪裡?第二百一十六章 初平五年,趙子龍!第二百七十六章 四面楚歌的袁術第五百三十三章 魏國的算計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一擊 十第六百九十四章 北地商會第五百三十二章 放獅歸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建立第一座城第八百四十章 啓用伊籍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奪長安 三第七十八章 錦衣職責第三百三十六章 會獵於魯 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徐庶的要價第六百二十一章 長安城的暗涌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血戰並涼 十九第一百九十九章 孫堅的優越感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滅匈奴 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創建江東講武堂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塞維魯的孤注一擲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十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赤壁 七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戰場的停戰 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子駕崩 三第六百七十章 平衡內閣第六百六十九章 法治天下第三百一十章 最新大作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兄長,你又輸了 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開春大戰 六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前奏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龍虎再鬥 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瑜亮初戰 三第五百四十三章 赤壁 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超於時代的震撼第九百八十章 第一次北伐 三十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開春大戰 八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羅馬帝國的高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大洗牌 四第九百三十二章 龐德的請求第四百八十一章 呂布的希望第五百三十三章 魏國的算計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龍虎再鬥 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滅安息 十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色雷斯戰役 八第九百零四章 鐵山夜話第六百五十六章 曹操要遷都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冬季大作戰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血戰並涼 三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啓程去泰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命在吾江東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塞維魯之死 七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決戰關東之六月來臨第一千零五十章 決戰關東之定北疆 上第二十三章 孫權的執着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血戰突圍第四十四章 一個字,等!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決戰關東之郭嘉的反撲 續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軍銜的編制第二百八十二章 壽春亂戰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北巡中止 上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擴軍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將計就計 上第七百五十二章 關中之亂,時機已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遼東戰略 上第八百九十三章 孫劉大戰 三第六百四十章 滅晉之最後一戰第三十三章 孫策屯兵曲阿第九百四十二章 益州郡的決戰 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荊州最後的安排 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九百三十六章 下辯城之戰 上第九百四十三章 益州郡的決戰 下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抵達前線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跨時代的發展 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生只爲一人而披甲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東宮 十二
第六百七十七章 東治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金陵城之這是我的主場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吳帝北巡 三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羅馬軍的蟄伏 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滅魏之戰 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荊州行 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金陵城 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戰船,成了!第五百零六章 他猶豫了第一千零二十章 開春大戰之鳳鳴九天 2第五百九十章 官渡落幕 上第1305章 滅貴霜 6第六百一十五章 滅晉 一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第四百一十四章 三國的長征 三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東宮 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四百零七章 魏國插手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抵達前線第八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也要打第一百五十七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國的長征 十二第一千零十四章 開春大戰 四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大洗牌 一第八十六章 會稽水軍在哪裡?第二百一十六章 初平五年,趙子龍!第二百七十六章 四面楚歌的袁術第五百三十三章 魏國的算計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一擊 十第六百九十四章 北地商會第五百三十二章 放獅歸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建立第一座城第八百四十章 啓用伊籍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奪長安 三第七十八章 錦衣職責第三百三十六章 會獵於魯 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徐庶的要價第六百二十一章 長安城的暗涌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血戰並涼 十九第一百九十九章 孫堅的優越感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滅匈奴 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創建江東講武堂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塞維魯的孤注一擲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十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赤壁 七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戰場的停戰 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子駕崩 三第六百七十章 平衡內閣第六百六十九章 法治天下第三百一十章 最新大作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兄長,你又輸了 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開春大戰 六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前奏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龍虎再鬥 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瑜亮初戰 三第五百四十三章 赤壁 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超於時代的震撼第九百八十章 第一次北伐 三十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開春大戰 八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羅馬帝國的高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大洗牌 四第九百三十二章 龐德的請求第四百八十一章 呂布的希望第五百三十三章 魏國的算計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龍虎再鬥 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滅安息 十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色雷斯戰役 八第九百零四章 鐵山夜話第六百五十六章 曹操要遷都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冬季大作戰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血戰並涼 三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啓程去泰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命在吾江東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塞維魯之死 七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決戰關東之六月來臨第一千零五十章 決戰關東之定北疆 上第二十三章 孫權的執着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血戰突圍第四十四章 一個字,等!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決戰關東之郭嘉的反撲 續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軍銜的編制第二百八十二章 壽春亂戰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北巡中止 上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擴軍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將計就計 上第七百五十二章 關中之亂,時機已到!第二百一十九章 遼東戰略 上第八百九十三章 孫劉大戰 三第六百四十章 滅晉之最後一戰第三十三章 孫策屯兵曲阿第九百四十二章 益州郡的決戰 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荊州最後的安排 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九百三十六章 下辯城之戰 上第九百四十三章 益州郡的決戰 下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抵達前線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跨時代的發展 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生只爲一人而披甲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東宮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