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大洗牌 四

這時候,在內閣的另外一個偏殿之上。

作爲內閣的第二號大臣,地位權力僅此首輔之下的次輔朱治此時此刻也陷入一個很艱難的抉擇之中。

張昭所拋出來的誘餌他動心了。

但是他的心中也很清楚,一旦接受張昭的相助,就等於站在了張昭的這一邊,甚至會招惹孫權的不喜。

對他來說,很多事情只要牽涉孫權對他的信任,他都會毫不猶豫的放棄。

但是這事情不一樣。

這些年來他朱治盯着內閣首輔的位置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求而不得都城了心魔,如此大好機會,要是不能把握好,他將會和這個位置失之交臂,甚至會一輩子也摸不到這個位置了。

所以他的心情現在真的是很亂。

“次輔大人!”

大殿門口之上,蒯越一襲素白長袍,臂膀上還幫着白色束帶,手中捧幾個文卷,邁步走進來,然後對着朱治拱手行禮。

“異度,子柔兄纔剛剛下葬,你大可在府上多休養幾日,不必如此着急處理內閣的政務?”朱治擡頭,目光看了一眼蒯越,沉聲的道。

蒯良的死,不僅僅是楚系的一個重大損失,對目前這個緊張的局勢的影響很大。

對於朱治來說,影響也不小啊。

“次輔大人,屬下沒事,如今內閣內憂外患,我豈能因私廢公!”蒯越面容平靜,神色之間的悲傷隱藏的很好。

兄長明明可以頤養天年的。

只要他離開朝廷,回到封地,陛下多少會看在他平日貢獻,而不會趕盡殺絕。

但是兄長最後還是死了。

兄長爲什麼而死,蒯越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無論他此時此刻多悲傷,都不能在外人面前顯露半分,他決不能不能辜負兄長對他噶的期望。

“內憂外患?”

朱治聞言,嘴角揚起一抹苦笑:“異度,你言重了,如今內閣之中雖然有些混亂,但是沒有這麼嚴重的地步!”

朝廷各司其職,八部運轉之下,內閣就算是亂,只是在權力博弈上造成的混亂,在制度上並沒有任何的缺陷,所有上面爭上面了,下面做下面的事情,說起亂,還不至於。

“次輔大人,你應該明白,今時不同往日,以前陛下就算對內閣有些怨氣,也不至於下狠手,這一次他把荀彧調遣回來,有何用意,難道大人看不透!”蒯越聲音重了很多。

“我就是有些看不透才心煩意亂,我相信陛下必有用意,但是陛下用意何在,我還真的不太清楚啊!”朱治面容有些冷沉,輕聲的說道。

“次輔大人,荀彧可不是善茬!”蒯越眸子之中閃過一抹冷芒,若有所指的道:“他若是上位了,日後這內閣,可就不太平了!”

“陛下器重他,我能如何!”

朱治皺眉。

他是想要張昭支持,他是想要楚系相助,但是任何事情只要牽涉到孫權,他就很難下定決心。

“陛下從來不會罔顧他自己定下來的規則,次輔大人,機會只有一次!”

蒯越看着朱治,勸聲說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他知道朱治猶豫不決,所以他得給他加一點信心。

“容我再想想!”

“恐怕次輔大人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諸葛瑾已經開始籌備朝廷議會了,一旦議會上決定下來的事情,任何人都無法改變,到時候恐怕就鞭長莫及了!”

“我知道!”

朱治深呼吸一口氣,咬咬牙,道:“此事我會考慮清楚!”

“我很期待次輔大人的決定!”

蒯越迴歸正題,遞上了幾分文卷。

“這是什麼?”

“稟報大人,這是顧雍大人巡視各地之後發回來的奏報,都是關乎地方整頓的,上面還牽涉了不少官吏,甚至有有幾個地方總督,我已經和御史臺那邊溝通了,準備趁着地方總督歲末入京敘職的時候,直接提上會議上,然後聯合整頓!”

“顧雍回來沒有?”

“已經返程了,如果順利,五天之內,應該可以返回金陵城!”

“御史臺那邊怎麼說?”

“呂岱說了,會全力配合內閣的行動!”

“那就好……”

兩人在輕輕的商議着一件一件的朝廷事務。

就算如今的朝廷陷入一個水深火熱的動盪之中,該運作的部門依舊會運作,畢竟體系已經確定下來的大吳朝廷不會因爲某些事情而停滯下來。

****

十一月,初冬季節。

今年的冬季來的很早,第一場小雪已經在金陵城的天空之上飄然而下,一片一片,雪白無瑕,覆蓋這一座偉岸而莊嚴的金陵城。

朝廷之上的局勢越發嚴峻,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敢輕舉妄動,他們都在等待朝廷議會的召開。

朝廷議會是大吳朝最高決議的地方。

只要在朝廷議會上決定下來的事情,就算孫權也沒有權力去改變。

不過在朝廷議會還沒有召開的時候,一件事情悄然無聲的爆發出來了。

十一月三日,朝議大臣鍾繇親自上奏,以目前朝廷擴疆無數,而金陵城的地理位置偏南,朝廷無法堅固北地政務,不合適成爲帝都城爲理由,請求遷都北上。

這個消息一傳開,整個天下都變得沸騰起來了。

“遷都?”

“這時候遷都北上,鍾元常是什麼意思啊!”

“大吳朝這十數年來,一直立足江東,此事遷都北上,恐怕有些的不妥吧!”

“其實遷都也是正常的事情,如今朝廷打通西域道路,疆域擴至西域,無論是北疆還是西域,都距離帝都遙遠,是在有些不合適!”

“關鍵是遷都哪裡,雒陽城嗎?”

“還是遷都去長安城。”

“……”

百姓只是吃瓜羣衆,看看熱鬧,發發牢騷,他們有看法,但是看法不足以影響朝廷的決策。

真正看出端倪的還是朝中的大臣。

“鍾元常提出遷都,到底是何用意?”

“最關鍵的是陛下是如何想的?”

“這恐怕不是鍾繇一個人的意思,應該是整個曹魏系對江東系的手段,一旦帝都遷離江東,江東系的影響力就會直線下降!”

“首輔大人將了荀彧一軍,這荀彧要反撲了!”

“有好戲看了!”

“一旦遷都成功,恐怕誰也擋不住荀彧上位了吧!”

很多的大臣目光都放在了江東系和曹魏系的鬥爭之上。

這一場大洗牌是勢在必行。

但是洗牌之後,誰能掌控一手最好的牌,這就是一個未知數。

大吳朝廷,海納百川,打敗了一個個諸侯,征服了一個個異族,朝中大臣,派系林立,有志同道合之輩抱團求生,有出身地方相同之輩以同鄉之誼凝結力量……

在衆多的派系之中,只有曹魏系和江東系並肩站立,扛起整個朝廷。

昔日還有一個孫周系可以媲美。

但是自從孫策戰死之後,周瑜獨木難成,周系目前正在收攏力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小心翼翼的收斂羽毛,自然不敢出來興風作浪。

所以爭奪內閣權力,只有曹魏系和江東系對抗。

***

御書房。

孫權穿着白色的錦袍,長髮以玉簪髻起,手中捧着幾分奏書,看着津津有味。

這是鍾繇每天都上奏而來的遷都奏書,連續三日,每日一奏,上面把遷都的理由,遷都的好處,遷都給朝廷帶來的未來,都一一的列出,詳細無比,不愧是當世大儒,文筆功底身後,筆鋒凌厲無匹。

“哈哈哈!”

孫權看着看着,不由的大笑起來:“荀文若深諳朕心,朕總算沒有看錯人!”

荀彧這一手,不僅僅達到了他想要達到的目的,還狠狠的狙擊了張昭等人的謀算。

果然是一個老狐狸,厲害。

“陛下,遷都之事,非同一般,如今朝廷,更是處於混亂之中,這時候提出遷都,會不會適得其反!”

諸葛瑾有些猶豫。

“當然會適得其反!”

孫權聳聳肩,道:“遷都哪有這麼容易,我們大吳根深蒂固在江東,一旦遷都出去,必然會給很多人的利益帶來的影響,稍有不慎還會引發民亂,但是事情總要去做的,荀彧站在他的角度,給出了一個遷都的理由,朕只要順水推舟,最多一年時間的拉扯,不怕此事不成!”

這纔是荀彧高超的地方,開局的切入點很好,讓所有目光都沒有注視在孫權身上,這是好事,到時候置身事外的孫權,就會親手推動這事情的緊張,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

“這時候朱治張昭他們應該有些亂了吧!”諸葛瑾眸光微微發亮。

“不至於!”

孫權搖搖頭:“張子布老謀深算,朱君理也是一個穩重的人,這事情明眼人都看出來,在朝廷議會之前肯定無法落實,他們不會因此而自亂陣腳,如果荀彧小看他們,那可會吃大虧的!”

張昭和朱治一旦聯手起來了,整個內閣七成的力量都會被他們掌控,這就是江東系的可怕之處,就算孫權,也是江東出身,被歸於江東系的範疇之內,可想而知。

“陛下,你說荀文若是如何想的?”

“他如何想的不重要,如何做纔是最重要的!”

孫權放下文卷,端起一盞茶,抿了一口,潤潤喉嚨,然後繼續說道:“朕給他的信任是絕對的,因爲是朕親自邀請他從西域返回朝廷中樞的,朕得信任他!”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諸葛瑾眸光爆出一抹閃亮的精芒。

“子瑜,你在朕身邊也很多年了,也該放下去了,內閣這趟渾水,你得去攪和一下!”孫權看着諸葛瑾,突然說道。

“陛下的意思是,讓我進入內閣!”

“不願意?”

“臣絕對服從陛下任何的決策,只是朕有些不太明白,此爲何意?”

“讓你下去,並非朕不信任你,只是內閣這個盤子月越來越大,能讓朕徹底信任的已經爲數不多,魯肅始終有些勢單力薄,所以朕希望你能入住內閣!”

孫權解析了一番。

“臣明白陛下苦心,臣遵命!”諸葛瑾聞言,心中一動,瞳孔微微顫動。

孫權是讓他魯肅在內閣形成一線,維持江東系和曹魏系的局面,不讓內閣任何一方獨大,以平衡而掌控住局面。

“陛下!”龐統這時候從御書房的參謀偏殿裡面走出來,遞上兩份奏書:“這是江東軍團司令黃蓋和猛虎軍團韓當的奏書!”

“他們兩個的奏書,不用看,朕都能猜到寫什麼,無非就是程普的事情而已!”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孫權還是打開了奏書,看了看之後,果然不出所料,他們兩個在奏書之中變法子的向孫權求情,孫權的嘴角揚起一抹冷笑:“他們還真是兄弟情深啊!”

“陛下,他們畢竟是當年先帝的左膀右臂,感情身後,也說得過去!”

諸葛瑾看了一眼,輕聲的勸道。

“可程普朕能放嗎?”

孫權面容肅殺。

“陛下,那也殺不得啊!”龐統苦笑。

“這倒是一個難題啊!”

孫權皺眉。

“陛下,當斷則斷,程普關押的太久,始終不利於民間輿論,該放,還是要放!”諸葛瑾道。

“讓朕好好考慮一下!”

孫權點頭,這事情不能拖得太久,畢竟程普還是朝議大臣,大吳朝廷十三巨頭之一。

他考慮了很久,終究有了決議。

他可以不顧及黃蓋和韓當的求情,但是他終究的給點人情祖茂,祖茂在羅馬城戰役之中戰死,但是他終究是程普的好兄弟,如果他還在,上奏是必然是事情。

“士元,傳朕旨意!”

“在!”

龐統親自磨墨,起草詔書。

“勒令,程普加封爲程國公,封百里疆域,萬戶之國,並且即日解除一切朝廷職務,三日之內必須啓程趕赴封地,而終身不得出封地半步!”

粗坯的言語道出了孫權有些惡劣和沉重的心情。

流放是他能做出最仁慈的處罰。

程普終究是走錯了路。

“遵命!”

龐統寫好之後,讓孫權蓋上聖旨,然後讓人發出去。

……

聖旨一下,朝廷的大大小小的官吏很快就知道了。

蒯良是自殺的。

那麼在孫策登基的事情之上,第一個被處置的就是程普。

朝廷格局的大洗牌正式開始。

第一個開刀是軍機處前首尊,如今的次尊,朝議大臣,軍機排名前三的權力大臣,程普。

程普的下場不算慘。

但是不可否認,他失去了在朝廷立足的一切機會。

他再也走不回來了。

……

三日之後,這是一個陰沉的下雪天。

程普在石頭城一戰之中受傷,傷勢雖爲痊癒,但是面對孫權的聖旨,他也挺着病軀,帶着家小,從秦淮河碼頭上船,有些蕭瑟的離開金陵城。

他的封地在馬其頓王國和趙國之間,那是一個他不認識的地方,足足三座城池,數百里疆域,萬戶子民,但是對他來說,那只是一個被流放的蠻荒而已。

“二位,普多謝你們在陛下面前求情,也算是有了一個善終,我們就此別過了!”

程普登船之後,站在甲板之上,對着韓當和黃蓋拱手。

“兄長保證!”

兩人虎背熊腰的站在碼頭上,目光遙遙的看着程普漸漸遠去的身影,不知道說什麼,唯有拱手送別。

爲大吳朝立下汗馬功勞,先後輔助先帝和當今天下,起起落落無數次的一代名臣程普,如今就此落下帷幕,他再也不可能回到大吳朝廷的舞臺上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左慈第五百七十三章 金陵城 七第九百四十一章 益州郡的決戰 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決戰關東之羣龍無首 上第九百九十八章 兩代人的思想第五百一十五章 瑜亮初戰 二第一千零七章 曹魏之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定遼東第一百零四章 太史慈的臣服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滅魏第一戰,雒陽亂 上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呂蒙和曹休第四百一十四章 三國的長征 三第十二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盛世大吳,仲謀天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魯肅第二百零一章 李固的決心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魏封禪,黑龍現世!第九章 孫權救潘鳳,壞袁紹之算第六百九十章 刺殺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羅馬軍的蟄伏 上第七百九十二章 科舉三甲第九百一十九章 桃園之義 五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決戰關東 七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決戰關東之羣龍無首 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戰成名,趙子龍 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關中之亂的前奏 下第九百八十一章 第一次北伐 三十一第八百八十九章 誓師西征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吳變法的前奏第十四章 烈火焚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返回吳縣第七十五章 吳縣動亂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平靜的一年 下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孔明奪希臘 再續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呂布第一百五十三章 書籍給江東士族帶來的震動第二百五十七章 劉備的危機第八百四十六章 孫策的命運?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呂蒙和曹休第一百四十七章 江東六郡,根基已成!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決戰五丈原 三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三十二章 戰幽州 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渡落幕之袁紹怒第二百八十三章 壽春亂戰 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返回吳縣第四百一十章 鄴城,風雲欲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周瑜的提醒第七百零八章 劃時代的戰爭 九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程普出山第二百一十四章 定遼東第四百五十七章 龐統赴江夏,龍鳳相對!第五百三十六章 古錠戰刀第五百零四章 龍鳳再戰第一百八十章 鬱洲山第四百二十七章 三國的長征 十六第四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九百二十二章 狠辣諸葛 中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楊修的征途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雒陽風雲 六第八百五十七章 曹仁之死第八百七十三章 鳳雛之鳴 四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哈德良長城之戰 中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磨刀石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金陵動亂 一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滅匈奴 十七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枚棋子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大戰紫禁之巔 六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決戰五丈原 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金陵城 七第六百九十二章 最後一站,薊城!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滅魏之戰 六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奪長安 四第七百零一章 蠢蠢欲動的劉備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破釜沉舟一擊 五第十章 生逢大時代的悲催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滅匈奴 十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東治城第五百九十一戰 官渡落幕 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烽火大草原 十一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賈詡之死 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心冷第一千五百章 塞維魯平亂 一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渡海戰役 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會獵於魯 十九第九百四十章 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第一百六十七章 鬼卒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主動引爆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之戰,馬騰的逆襲!第九百四十章 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第七百九十一章 青州之戰的前奏第兩百零七章 公孫度的怒火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血戰並涼 二十一第九百七十九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九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滅魏之戰 十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臨行之前第九百八十五章 第一次北伐 完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西部戰局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戰場的停戰 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值得嗎?
第二百二十八章 左慈第五百七十三章 金陵城 七第九百四十一章 益州郡的決戰 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決戰關東之羣龍無首 上第九百九十八章 兩代人的思想第五百一十五章 瑜亮初戰 二第一千零七章 曹魏之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定遼東第一百零四章 太史慈的臣服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滅魏第一戰,雒陽亂 上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呂蒙和曹休第四百一十四章 三國的長征 三第十二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盛世大吳,仲謀天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魯肅第二百零一章 李固的決心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魏封禪,黑龍現世!第九章 孫權救潘鳳,壞袁紹之算第六百九十章 刺殺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羅馬軍的蟄伏 上第七百九十二章 科舉三甲第九百一十九章 桃園之義 五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決戰關東 七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決戰關東之羣龍無首 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戰成名,趙子龍 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關中之亂的前奏 下第九百八十一章 第一次北伐 三十一第八百八十九章 誓師西征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吳變法的前奏第十四章 烈火焚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返回吳縣第七十五章 吳縣動亂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平靜的一年 下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孔明奪希臘 再續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呂布第一百五十三章 書籍給江東士族帶來的震動第二百五十七章 劉備的危機第八百四十六章 孫策的命運?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呂蒙和曹休第一百四十七章 江東六郡,根基已成!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決戰五丈原 三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三十二章 戰幽州 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渡落幕之袁紹怒第二百八十三章 壽春亂戰 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返回吳縣第四百一十章 鄴城,風雲欲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周瑜的提醒第七百零八章 劃時代的戰爭 九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程普出山第二百一十四章 定遼東第四百五十七章 龐統赴江夏,龍鳳相對!第五百三十六章 古錠戰刀第五百零四章 龍鳳再戰第一百八十章 鬱洲山第四百二十七章 三國的長征 十六第四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九百二十二章 狠辣諸葛 中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楊修的征途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雒陽風雲 六第八百五十七章 曹仁之死第八百七十三章 鳳雛之鳴 四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哈德良長城之戰 中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磨刀石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金陵動亂 一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滅匈奴 十七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枚棋子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大戰紫禁之巔 六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決戰五丈原 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金陵城 七第六百九十二章 最後一站,薊城!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滅魏之戰 六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奪長安 四第七百零一章 蠢蠢欲動的劉備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破釜沉舟一擊 五第十章 生逢大時代的悲催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滅匈奴 十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東治城第五百九十一戰 官渡落幕 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烽火大草原 十一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賈詡之死 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心冷第一千五百章 塞維魯平亂 一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渡海戰役 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會獵於魯 十九第九百四十章 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第一百六十七章 鬼卒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主動引爆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之戰,馬騰的逆襲!第九百四十章 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第七百九十一章 青州之戰的前奏第兩百零七章 公孫度的怒火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血戰並涼 二十一第九百七十九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九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滅魏之戰 十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臨行之前第九百八十五章 第一次北伐 完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西部戰局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戰場的停戰 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