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八章 到襄陽接手防務

曹操帶兵是一路北上,直奔襄陽,一路也確實是暢通無阻。畢竟這可是孫策還有劉備兩人早已是說好了,並且早做好了安排,所以哪怕是曹操帶着幾萬兗州軍士卒,一路上也沒有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兒。

當然了,曹操也沒讓手下將士去惹事兒,畢竟如今和孫策還有劉備,暫時還處在比較友好的時期,而這個時候,己方要真是輕舉妄動的話,那麼後果真是不堪設想。最爲直接的就是,人家不把襄陽給己方了,估計還得和己方開戰,所以真是,得不償失,得不償失啊。

一路無話,曹操和衆將是直接帶着兗州軍士卒,用了最快的速度,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襄陽城。看到盡在咫尺的襄陽城,曹操心裡終於是鬆了口氣,別說劉備已經是給文聘寫信了,讓其把襄陽給己方讓出來。就算是沒這個事兒,就憑藉己方的幾萬人馬,難道說還拿不下一個襄陽城了?笑話,己方兗州軍什麼時候變得那麼慫了。

可以說以己方士卒如今這個狀態,別說是一個襄陽城了,就算是兩個、三個,那也都是不在話下啊。

-----------------------------------------------------

襄陽城主將文聘,他是早已收到了自己主公的親筆書信。本來剛接到信的時候,他還疑惑了一下,不過孫策派來的送信使者給文聘稍微簡單地解釋了一下,他就都明白了。敢情是曹操已經坐不住了,所以沒辦法,是無奈和己方聯盟。在拿出了不少好處,甚至連武陵都給讓出去了之後,自己主公和孫策才同意把襄陽城給讓出來,好讓曹操兗州軍都能安心。

說實話。文聘是一點兒都不想把襄陽城給讓出去。這個也不單單是因爲他從劉表那時代開始就是襄陽城主將的原因。更多的則是,他心裡清楚。襄陽對己方的戰略意義。或者說不只是對己方、對曹操一方、對馬超一方,其實都是如此。至於說孫策,對他來說,襄陽也不可能是一無是處的。只是如今他確實是有些顧及不過來。

畢竟對孫策來說,他如今更關心關注的地方只有江夏、長沙和桂陽三個郡,至少在荊州來說,這三個郡對他的意義更爲重要。

-----------------------------------------------------

因爲江夏三郡,那是緊挨着揚州的三個郡,也就是和江東相鄰的三個郡,所以對孫策對江東軍的意義。那是不言而喻了。

別看如今孫策確實是佔據了兩個州,但是比起交州來,只有江東,那纔是孫策最爲看重的地方。畢竟那纔是孫策的大本營,而交州,他可不是那麼太看重,而江東那可是他孫策的根基啊,或者說是他江東軍所有將士的根據,這個是一點兒都沒錯。

而襄陽包括整個南郡,如今對孫策的重要性,就是比不上那三個郡了。至少孫策要北上的話,那麼從江東確實也可以,而江東的北面,就是徐州和豫州。

如果非說襄陽對孫策的重要,那麼就只在於,他聯繫着西邊的益州之地,漢中郡,只是從如今來看,孫策還明顯沒有對漢中有什麼意思。如果說益州的話,那麼交州和益州也是相鄰的,如果說是對南陽的話,那麼江夏和南陽也是挨着的。所以孫策要真是下定決心要佔襄陽的話,那麼就說明,他是要下決心西進漢中了,也就是要和馬超開戰了。

-----------------------------------------------------

但是至少從如今來看,孫策對漢中確確實實是沒有什麼想法。

這個還得說是和曹操有關係,畢竟之前曹操是帶兵去了漢中,之前確實是不錯,還佔了人家一個縣。可最後的結果呢,等曹操大軍退出了漢中,回到襄陽後,房陵不還是丟了嗎,這事兒又不是什麼秘密,雖然距離不近,不過之後孫策和劉備都知道了。所以孫策對漢中確實是沒有想法,至少暫時是沒有,因爲他心裡清楚,那麼強的兗州軍都不行,己方這也難辦啊。

至少孫策可沒自大地認爲,己方江東軍是比曹操的兗州軍還強。要說水軍,他當然是認爲己方強,可其他的嗎,這個就比不上人家了。所以哪怕如今曹操兗州軍在荊州的,就剩下四萬左右的人了,可孫策依舊是沒有那個和曹操死磕的心思。因爲他知道,要真是那樣兒去做了的話,那麼只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就是加上劉備,那也是一樣兒。

而最後得到便宜的,也只能是馬超涼州軍,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迫不得已,孫策是絕對不會那麼去做的。

-----------------------------------------------------

可文聘再不想怎麼樣兒,不想把襄陽給曹操兗州軍,可自己主公親筆書信在那兒呢,他也不可能不按照上面去做。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在這個情況之下,文聘還是不會那麼去做的。至少他心裡也清楚,如今曹操兗州軍和孫劉聯軍結盟,那麼其實是對幾方都有好處,畢竟三方最強勁的對手,那就是馬孟起的涼州軍,所以聯合是應該的。

至於襄陽城,再怎麼不捨,可文聘也知道,該放手了,當然他認爲不過是暫時的,以後有機會的話,還得把城池給奪回來。畢竟襄陽不止是對他曹孟德兗州軍一方重要,對己方來說,同樣兒重要。

不過他曹孟德還算是明白事兒,知道用了那麼多好處,才把襄陽城給要回去。所以文聘的心裡,他其實還算是比較平衡的,至少他知道,己方沒吃虧。那麼就足夠了。其他的。不是他所要去考慮的,那都沒大用。

-----------------------------------------------------

而自己主公親筆書信中。明着說的東西,就是和曹操兗州軍交接襄陽,可沒有說出來的東西,文聘作爲一個比較有經驗的將領。他當然知道要如何去做,至少不會便宜曹操兗州軍什麼了。

當從探馬得知,曹操已經距離襄陽不足一里的時候,文聘便帶着己方的一部分士卒出城去迎接他了。可不是嗎,就連孫策和劉備,在得知曹操來的時候,都得親自出城迎接。所以就更別說文聘了,不過是劉備手下的一員將領罷了,而曹操是個什麼身份地位,基本上很少有人不知道吧。所以文聘是不可能不親自出城迎接的。

曹操看到襄陽城門打開,而在城門口,正是文聘帶着劉備軍士卒還有襄陽的大小官員在等着自己,他心情還算不錯。當然這個可不是因爲文聘來迎接他,他心情不錯,而是馬上就要進襄陽了,所以他心情不錯。

-----------------------------------------------------

文聘看到曹操後,是趕緊拱手說道:“曹司空,文某有禮了!”

曹操聞言是哈哈大笑,“哈哈哈,文將軍客氣了,守城辛苦!”

曹操不管是和誰,只要對方是個人才,那麼哪怕是敵對方的,他也是能和對方說幾句。怎麼說呢,只要是個人才,曹操就是比較欣賞,雖然他不認爲每個人都能爲自己效力,但是交好肯定是沒錯的。

雖說文聘不是個什麼大才,但卻也算是小有名聲,至少曹操是聽說過其人的。並且劉備能讓其人駐守襄陽,那麼其人本事肯定不會差了,所以曹操也不會小看了他,同樣兒還得和人家客氣一點兒,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再碰面什麼的。

然後又說了幾句沒有什麼營養的話後,文聘直接對曹操說道:“曹司空遠道而來,此處不是講話治所,還請入城一敘!”

“好,各位,咱們進城!”

Www ттκan C〇

-----------------------------------------------------

曹操帶着自己的一干屬下,還有五千兗州軍士卒,就這麼進了襄陽。至於說其他的兗州軍士卒,當然是暫時在城外駐紮了,總不能一下四萬多人都進城吧,那整不好不都得堵塞了。

至於襄陽城的百姓,說實話,對這樣兒的事兒,早都已經是習以爲常了。可不是嗎,從劉表那兒開始,這襄陽都已經易主多少次了。最開始是劉表,他是荊州牧,所以是他的地盤。之後劉表病故,劉備是趁機南下,奪取了襄陽。之後馬超從司隸過南陽而來,也是從劉備手中奪去了襄陽,然後曹操也來了,襄陽易主,最後孫劉聯軍佔據襄陽,直到如今曹操要接手。

所以說在荊州,襄陽是易主最多,也是頻率最快的這麼一個縣城了。可見這個地方的重要性,也確實是能說明問題。

文聘帶着衆人和曹操衆人進了襄陽,如今曹操和當初進襄陽,那心情可是都不一樣兒了。至少當初從涼州軍手中奪取了襄陽,他心情是高興的,但卻沒有如今這麼激動過,畢竟如今這卻關乎着己方的退路,所以他也不可能不憂慮這個啊。

-----------------------------------------------------

來到文聘的府邸後,文聘便直接設宴招待曹操,雖說曹操不急着飲宴,而着急換防的事兒,可看着文聘是如此熱情,他卻也不太好拒絕,畢竟華夏人,都是盛情難卻,得給人點兒面子。更何況曹操也確實,他是想交好文聘,所以只能是先飲宴了。然後再說別的。

所以一頓宴,衆人都是開懷暢飲,最後宴席撤下後,曹操纔對文聘說道:“文將軍。如今宴席已畢。你我雙方該是交接襄陽防務的時候了吧?”

文聘這個時候還能說什麼,只能是答應。他可不敢說一個不字,所以是滿臉堆笑,對曹操說道:“那是自然,曹司空請便。我軍馬上便撤出襄陽!”

曹操是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對手下幾個將領一擺手,讓他們去接手襄陽防務去了。而文聘他當然也有他自己的安排,畢竟要是不說好的話,很可能讓己方士卒產生什麼誤會,哪怕是之前已經說了,不過文聘還得派心腹人去給己方士卒通報一遍才行。

-----------------------------------------------------

就這樣兒。曹操的兗州軍是順利地接手了襄陽。可以說直到這個時候,兗州軍上下,那纔算是真正放下了心,畢竟之前哪怕是輕鬆了很多。不過卻還是有所憂慮的。可如今卻是不一樣兒了,畢竟襄陽可是在自己的手中了,這個沒假的。

不過文聘做得事兒也確實是夠絕,在襄陽,除了給曹操兗州軍留下了一城的百姓之外,其他的東西,那真是連個毛兒都沒留下。真就是這麼樣兒,連城防的東西,什麼滾木檑石,熱油之類的,什麼都沒了,那叫一個乾淨。當然了,這個可絕對不是文聘這個時候纔去讓士卒給搬走的,而是在他收到自己主公的親筆書信後,他就已經開始行動了。

像城防這麼重要的東西,文聘可能是給曹操兗州軍留下來嗎。哪怕如今雙方是已經都結盟了,對沒錯,可文聘深知自己主公和孫策的性格,所以不可能“資敵”啊。

而等文聘帶着己方士卒出了襄陽城,走了一段後,他是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了幾聲。他能想到,當曹操還有兗州軍的將士看到連城防都沒有了之後,會是個什麼精彩表情。

-----------------------------------------------------

不過這個時候的文聘,卻是早已帶着己方的士卒離開了襄陽,而南下武陵了。他說是帶兵退出襄陽,實則是帶兵離開襄陽,而去武陵,不過卻是沒有和曹操實話實說罷了。對於這個,他認爲沒有必要,如今曹操他們佔據了襄陽,可以說是高興非常,激動萬分,對於自己如何,只要不去和他們打仗,他們就不會管自己什麼的,所以文聘也沒和曹操說什麼,就直接離開了。

文聘是連夜行軍,一路奔向了武陵。而等曹操聽到探馬所報之後,對衆人是嘆了口氣,說道:“文聘文仲業,終究是對我軍沒有太多的好感啊!”

衆將中許褚此時說道,“主公,那文聘不過就是劉玄德手下一將而已,用得着如此看重其人?”

這話也是不少人都想問的,雖說他們也知道,自己主公是愛才,這個沒錯。可那文聘,雖說不是廢物,但卻也不是什麼大才,至少在己方軍中,比他文聘強的人才,可以說是一抓一把大,但自己主公,誰都看得出來,確實是看重其人啊。

-----------------------------------------------------

曹操則是一笑,然後卻是搖了搖頭,“仲康,各位,切不可小看了任何一個人,尤其是文聘,還算是人才。雖說我今日交好與他,各位是有些不明白,但終有一日,你們會懂得的!”

多了曹操沒說,不過衆人至少知道一點,那就是,自己主公絕對不會去做那沒有用的事兒。至少那麼多的事實,就早已是告訴了衆人這個,所以雖說自己主公沒有說出來最根本的目的,但卻並不代表衆人就一定會去刨根問底什麼的,畢竟他們也知道,自己主公不想多說的,你就問再多遍,那卻也沒有什麼大用。自己主公那是個什麼性格,衆人多多少少還是知道些的。

看重人不說話了,曹操是再次說道:“我軍在此休整三日,然後便去當陽!”

“諾!”

衆人是異口同聲,至於說去當陽,別看這是南郡的地方,但卻是己方和孫策還有劉備他們早就相商好的。

-----------------------------------------------------

那就是己方解決了襄陽的事兒,然後孫策和劉備解決了武陵之事後,雙方便在當陽相會,然後共同出兵江夏,對戰馬超涼州軍!

第二〇九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上)第一六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六)第一二八章 賄左豐爲主鋪路第二〇〇章 南蠻軍半路阻截第四六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九)第三三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六)第二七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五)第三五七章 馬超解說藤甲兵第六七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五)第二〇五章 孟獲帳中訓孟優第四四〇章 戰綿竹連日敗退第九一三章 兗州信使到許都第九四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九)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二二九章 馬超見木鹿大王第七三〇章 兗州軍夜襲鄴城(續)第三一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三八七章 賈馬演戲賺鬼卒第四九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九)第四三六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續)第五五五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六)第四〇六章 馬超帶兵奔銀坑(續)第三七四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七〇九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一)第四二五章 馬孟起兵臨梓潼第五五一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二)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第九五〇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完)第五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七)第四〇〇章 謀南鄭再出一計第三四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九)第九十七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第六五九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九)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七八三章 孫伯符意欲南下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二)第二九三章 崔福達又戰孟優(續)第六〇〇章 三方聯合同進兵第九三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六)第四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二)第二〇六章 祝融夫人說利害第八五八章 太守府中見蔡瑁第四〇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一)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二九二章 崔福達又戰孟優第七七四章 滿伯寧回返大營第一〇一章 崔安陣前戲孟優第二二六章 涼州再戰三江城第八七九章 江東軍戰事不利第六七七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第三十二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續)第九五二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第二〇二章 楊鋒孟優途中遇(續)第六二〇章 虎豹騎先登交鋒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第九一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四)第三五七章 馬超欲謀漢中地第七七六章 劉備軍夜襲敵營(續)第六十九章 公孫度遼東稱王第二二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一)第四一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九)第一一九章 襲敵營孟獲遭擒第七五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八)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四四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八)第九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五)第五二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〇)第九一八章 涼州退劉備表贊第五十一章 朐縣城商談合作第二七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四)第六六〇章 臨湘城曹仁議戰第八二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四)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三四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六)第二〇二章 出征前董卓問李儒第七五一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完)第四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五)第七三八章 涼州營伯瞻致謝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七)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七十八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二)第四二七章 入梓潼偶遇人才第四六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五)第一五七章 武安國奉命到前線第二章 南華笑論星象第三〇五章 馬孟起曹操擺宴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一六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完)第五十五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第五四八章 兗州軍兵臨城下第六〇三章 來敵將求見馬超(續)第六一九章 田豐諫言惹袁紹第四四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四)第二三四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完)第三十八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二)第七四三章 劉備江陵依劉表第三〇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二)第九八二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五)
第二〇九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上)第一六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六)第一二八章 賄左豐爲主鋪路第二〇〇章 南蠻軍半路阻截第四六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九)第三三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六)第二七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五)第三五七章 馬超解說藤甲兵第六七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五)第二〇五章 孟獲帳中訓孟優第四四〇章 戰綿竹連日敗退第九一三章 兗州信使到許都第九四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九)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二二九章 馬超見木鹿大王第七三〇章 兗州軍夜襲鄴城(續)第三一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三八七章 賈馬演戲賺鬼卒第四九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九)第四三六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續)第五五五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六)第四〇六章 馬超帶兵奔銀坑(續)第三七四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七〇九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一)第四二五章 馬孟起兵臨梓潼第五五一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二)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第九五〇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完)第五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七)第四〇〇章 謀南鄭再出一計第三四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九)第九十七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第六五九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九)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七八三章 孫伯符意欲南下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二)第二九三章 崔福達又戰孟優(續)第六〇〇章 三方聯合同進兵第九三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六)第四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二)第二〇六章 祝融夫人說利害第八五八章 太守府中見蔡瑁第四〇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一)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二九二章 崔福達又戰孟優第七七四章 滿伯寧回返大營第一〇一章 崔安陣前戲孟優第二二六章 涼州再戰三江城第八七九章 江東軍戰事不利第六七七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第三十二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續)第九五二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第二〇二章 楊鋒孟優途中遇(續)第六二〇章 虎豹騎先登交鋒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第九一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四)第三五七章 馬超欲謀漢中地第七七六章 劉備軍夜襲敵營(續)第六十九章 公孫度遼東稱王第二二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一)第四一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九)第一一九章 襲敵營孟獲遭擒第七五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八)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四四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八)第九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五)第五二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〇)第九一八章 涼州退劉備表贊第五十一章 朐縣城商談合作第二七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四)第六六〇章 臨湘城曹仁議戰第八二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四)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三四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六)第二〇二章 出征前董卓問李儒第七五一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完)第四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五)第七三八章 涼州營伯瞻致謝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七)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七十八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二)第四二七章 入梓潼偶遇人才第四六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五)第一五七章 武安國奉命到前線第二章 南華笑論星象第三〇五章 馬孟起曹操擺宴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一六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完)第五十五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第五四八章 兗州軍兵臨城下第六〇三章 來敵將求見馬超(續)第六一九章 田豐諫言惹袁紹第四四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四)第二三四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完)第三十八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二)第七四三章 劉備江陵依劉表第三〇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二)第九八二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