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〇章 議遷都李儒諫言(續)

bookmark

董卓這麼一看,怎麼一說到遷都事宜,衆人此時都是在那兒若有所思,不過卻沒人說話呢。於是他又出言道:“還望各位能暢所欲言,不必顧及,今日只是各抒己見,此事還沒有具體定論!”

其實對董卓他來說,遷都的事兒其實大了去了,所以很有必要先是和自己的屬下們商議一番。然後等都商議好後,自己再去找朝中的文武大臣還有小皇帝,到時就這麼一說,反正他們是同意也得同意,是不同意也得同意。

“主公,屬下以爲,此時遷都確實乃是上上之策啊!”

李儒聞言一看,說話的人正是郭汜。心說如今不管主公說什麼,他郭汜基本上都是第一個跳出來表示支持贊成的。真是小人,久而久之,主公早晚是必受其人所誤啊。

董卓聞言則是哈哈一笑,“不錯,不錯,我亦是如此想法!卻不知各位以爲如何?”

“主公,屬下認爲此事不妥!”

董卓一看,說話的人正是自己的屬下張濟,“哦?到底是有何不妥啊?”

雖然董卓不滿張濟反對,但是他卻也沒直接表現出來什麼。畢竟衆人一起議事,之前也早就說了是各抒己見,反正只要是能講出自己的見解就行。

“主公,如今各路諸侯正在汜水關外與我軍鏖戰,而我軍此時的當務之急正是要增兵汜水關,防禦敵軍纔是。而遷都乃是大事,卻不可對此事輕率而決啊!”

李儒一聽,心中是不住地點頭贊同,心說張濟說得纔是金玉良言,主公要是聽郭汜那種就會拍馬屁的小人的話那可就要耽誤了大事兒啊。

董卓聽後。仔細這麼一想,張濟的話卻也是不無道理。只是真就一定要和諸侯聯軍非戰不可嗎,自己撤退到長安,不和他們打了難道就不行嗎。

所以他則說道:“這個,這些年來,天下連年戰亂不斷,百姓是苦不堪言!‘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亦不忍百姓流離失所。天下十室九空。所以我軍雖然不怕他們諸侯聯軍,但是我卻不想再與他們如此對峙下去了,所以我如今想與各位商議遷都之事,便是如此緣由。如我們與諸侯聯軍在汜水關外峙日久,而諸侯大軍皆堵在汜水關外,到時這受苦的可都是雒陽和周邊郡縣的百姓啊!而我確實也實不忍百姓因爲兩軍的交戰如此!”

李儒聽了自己主公所言。他好像是第一次認識自己的主公一般。他以爲董卓這輩子也說不出來這樣兒的話,但是沒想到啊,真是沒想到。今日誰能想到自己主公居然說出了這麼一番話來。唉,李儒心說,難道這安逸享樂真就能讓人有如此的改變嗎?以前的主公哪去了,蒼天啊,這真是時也運也命也!

其他人和李儒也都差不多少,也像是第一次認識自己主公一樣兒。誰也沒想到,自己主公因爲想遷都居然都說出來這麼樣兒的話了。要知道,衆人幾乎人人都是追隨董卓多年了,但卻還真就是從來都沒聽董卓說過這樣兒的話,平生第一次。第一次啊。絕無僅有,只此一次。

就這樣兒。董卓話說完後,讓衆人是愣了能有足足五分鐘,全場是鴉雀無聲,而只有喘氣兒的聲音,這可是聽得清清楚楚啊。

“主公,諸侯聯軍不一定會與我軍持久戰!”

董卓一看說話之人乃是剛帶兵而回的呂布。他隨即便問道:“奉先,這何以見得?”

李儒聽了呂布所說,他也是來了興趣,心說呂奉先他爲何有如此一說?看看他怎麼說吧。

呂布一笑:“主公當知,諸侯聯軍其實也並非是鐵板一塊,而他們之中卻還有些並不被人所知的東西在。比如說在之前第一次孫文臺夜襲華雄之時,之所以華雄與趙岑能有所防備,正是因爲諸侯聯軍中有人給他們寫了密信告知了此事,所以他們之後纔是早做了防範,甚至在最後埋伏了孫文臺,讓他大敗而回!”

董卓一聽,心說還有這事兒?自己怎麼都不知道啊,看看衆人的表現,顯然其他人也不知道這個啊。原來也不是自己一人不知,是幾乎就沒人知道,董卓他這回算是平衡了。本來他以爲呂布都知道的事兒,別人可能也都知道。結果一看衆人的表情,他就明白了,原來是隻有呂布他一人知道啊,而別人都不知道。

呂布先說完這幾句後,就又把趙岑給他所講的,他又原封不動地給衆人都講了一遍。董卓一聽,還有證據,便問呂布:“當初那密信如今所在何處?”

呂布一愣,隨即便說道:“想來應該還在趙守將處!”

董卓點點頭,他決定一會兒就派人去汜水關把那封密信給取回來。雖然趙岑說是人用左手寫的,以防被人認出來,但是畢竟那可是唯一的真憑實據啊,沒準就能從中探查出什麼有用的東西來。

此時的李儒倒是把眼一眯,心道,等把那密信拿來之後,自己也許能用它來使些手段去對付諸侯聯軍啊。這可是個非常不錯的證物,用好了都能超過幾萬大軍。

董卓一看,心說此事就算是先告一段落了,不過奉先他卻也沒說到遷都之事上啊,於是他則繼續問道:“不知奉先對於遷都一事有何看法?”

“主公,如今諸侯聯軍正在汜水關外強行攻關,但是他們卻還未攻下來汜水關啊,而此時就談遷都之事,是不是有些早了?”

董卓緩緩搖了搖頭,對呂布也是對衆人說道:“其實不算早了,如果真等汜水關破,諸侯聯軍殺到雒陽之時,那麼我們就晚了。畢竟遷都可不是小事,要處理得很多很多,不是一日兩日便能完成得了的!”

呂布點點頭,他自然明白自己主公的意思,只是如今諸侯聯軍都沒攻破汜水關。自己這邊兒的人就都跑到長安去了,這不明着是讓天下人恥笑嗎。如此,天下人會如何說,他們會說董卓軍看到諸侯聯軍後,還沒打幾仗,結果就都被嚇跑了,一口氣就跑到了長安啊。呂布心說,要是被人如此說的話。那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怎能如此?

李肅此時則出言道:“主公英明,肅曾聽雒陽的童謠傳唱,‘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董卓一聽。頓時就來了興趣兒,便問道:“這此童謠何解啊?”

李肅一聽,自己還真是沒白費勁編了這麼一個童謠啊。主公這不已經有了興趣兒問自己了嗎。

李肅諂笑道:“主公請想,這‘西頭一個漢’,自然是指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於一十二帝。而這‘東頭一個漢’,則正是應光武旺於東都雒陽,今亦是傳了一十二帝。所謂天運合回,主公當遷西都長安啊!”

李儒心道,李肅誤主公啊,結果主公對此還是絕對會相信的。而自己怎麼就沒聽說過雒陽街頭有這樣兒的童謠呢,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李肅自己編出來的。

董卓贊同地點了點頭。說道:“非你之言,我還不知如此!有理。有理!看來遷都乃是天意不可違,不可違啊!”

其他人一聽這話,絕大多數都同意了而不再多說,李儒這麼一看,心說不好,如今可還不能就這樣兒啊。他知道。此時自己要是再不說話,那麼今日可能就再也沒有他李儒李文優說話的機會了。

“主公,儒有話要說!”

董卓一看是李儒,“好,文優有話但說無妨!”

李儒是自己的心腹智囊,以前很多事都是求教於他,雖然如今自己很少去問他什麼了,但是對於李儒,董卓卻是依舊看重的。不只是因爲他是自己的女婿,更是因爲其人確實是個大才,這個可是公認的。

“主公,儒以爲,如今我們應該做着兩手準備纔是!”

“哦?是哪兩手準備?”

其實董卓已經是想到了,只不過就是再問李儒確定一下。

隨即李儒便說道:“這第一手便是主公所說的遷都一事,當主公和陛下還有朝中文武定下了此事後,就該開始實施了。而第二則是增兵汜水關,主公請想,如果汜水關即日被攻破,那麼我們哪裡還有遷都的空閒啊?所以必須增兵汜水關方可,那是我們遷都的保障!”

其實最後這個纔是李儒想說的,但是他早就看出來了,自己主公對遷都已經是拍了板兒定下來了,而是誰也改變不了,所以如今的他卻也只能是讓汜水關晚些時辰丟罷了。而能多抵擋些時日就多抵擋些時日吧,畢竟在遷都一事上還得很長時間才能都處理完啊。

董卓一聽,對,就是這麼回事兒。要是自己這邊兒正在遷都呢,結果諸侯聯軍攻破汜水關殺到雒陽來了,還遷什麼都啊,沒準最後是直接讓人給打跑了。

“不錯,不錯!就依文優所言!不知哪位願意領兵增援汜水關啊?”

結果董卓這麼一問,暫時是又沒聲了。問他什麼吧,他們還能說幾句,但是一到真格的時候,卻沒誰願意了。畢竟諸侯聯軍二十幾萬人在汜水關外,虎視眈眈,一般人還真是不願意去面對他們。你看如今除了趙岑還算好之外,華雄第一個去增援的,結果是陣亡了。而呂布呂奉先第二個去增援的,結果怎麼樣兒,還不是也敗了。那麼第三個再去增援的,難道能有什麼好結果嗎,反正衆人是不信。

李儒看向了張濟和張繡叔侄,要說如今在場的衆人裡,他就覺得這兩人的本事不錯,而且還是能當此大任的。張濟也碰到了李儒的目光,他明白這文優先生的意思。

於是便出言道:“末將請戰!請主公讓我們叔侄去增援汜水關!”

董卓此時是心中滿意,之前對張濟的一絲不滿早就消散沒了,“好,如此的話,就有勞二位了!”

“諾!”

張繡心中高興,他其實早就想去了,只是因爲有自己叔父在,所以他卻也不好先去說什麼。而這回好了,自己叔父去汜水關,順便把自己也帶上了,如此是正中自己的下懷啊。

“諾!末將必不服主公所望!守住汜水關!”

張濟說道,其實他也沒什麼自信守住汜水關,但是如今卻不能喪氣不是,還是得給自己增加點兒信心纔是。

李儒一看兩人如此,心中滿意,自己如今能做的其實也就只有這麼多了。

第四六一章 三日後進兵武陵第四〇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一)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佔領零陵第二七三章 涼州軍兵臨雒陽第四二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六)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第八四一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八)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五二四章 曹操帶兵迎劉協第八六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七)第二二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一)第二八六章 時機至董卓入京第一八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三)第二五七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二)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二八九章 木鹿大王見馬超第二六六章 漢軍大戰羌兵(續)第三〇〇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續)第六四二章 兗州軍兵進司隸第七八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八)第九〇九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續)第一一四章 馬孟起安排黃巾第二五七章 抽籤決定去留第四七五章 直臣諫言命消殞第九〇三章 三人出招謀敵軍第三六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九)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九)第二一八章 作交換欲再深入第二七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四)第六十二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七)第八五四章 江東軍苦戰蘄春(續)第八〇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八)第五八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六)第三五七章 馬超解說藤甲兵第二二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一)第七三五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完)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九)第三一五章 袁紹帳中見袁術第八八七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第三七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五)第三七〇章 南蠻王今夜出兵第八二〇章 孫伯符欲攻臨湘第五二五章 馬郭範悄入大營(續)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二)第i一八四章 再出使祝融到來第八二二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八)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九)第九一七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完)第三〇九章 雷銅孟達擒祝融第八九一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續)第八四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二)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四三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五)第五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四)第一五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四)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八〇二章 攻城戰強攻西陵第八八〇章 別衆人劉文告辭第四九九章 漢軍援軍到零陽第六七六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九)第九三〇章 荀公達出使樊城第二九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二)第一二二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一)第七六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九)第一四二章 馬超邀請陸伯言第五七二章 曹操帶兵進徐州第一四九章 李文優當衆道分析第二〇六章 劉宏力排衆人議第九七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第五四一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六)第六六五章 鏖戰江陵函谷關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三)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六二三章 進雁門初戰樓煩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二)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深夜聚衆第九章 雲杜城三雄相商(完)第三二九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續)第二五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三)第三五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七)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三)第六五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四)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一)第八九〇章 張德容召集衆人第五十三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續)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一三九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五)第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二)第二〇四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三)第二一五章 打兵器鄭渾應馬超第七二八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續)第七三二章 江陵來使請劉備第二三三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二)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九九四章 江夏郡馬超議事第四五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六)第三二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八)第七九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二)第十二章 九原谷張楊交底
第四六一章 三日後進兵武陵第四〇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一)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佔領零陵第二七三章 涼州軍兵臨雒陽第四二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六)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第八四一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八)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五二四章 曹操帶兵迎劉協第八六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七)第二二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一)第二八六章 時機至董卓入京第一八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三)第二五七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二)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二八九章 木鹿大王見馬超第二六六章 漢軍大戰羌兵(續)第三〇〇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續)第六四二章 兗州軍兵進司隸第七八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八)第九〇九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續)第一一四章 馬孟起安排黃巾第二五七章 抽籤決定去留第四七五章 直臣諫言命消殞第九〇三章 三人出招謀敵軍第三六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九)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九)第二一八章 作交換欲再深入第二七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四)第六十二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七)第八五四章 江東軍苦戰蘄春(續)第八〇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八)第五八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六)第三五七章 馬超解說藤甲兵第二二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一)第七三五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完)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九)第三一五章 袁紹帳中見袁術第八八七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第三七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五)第三七〇章 南蠻王今夜出兵第八二〇章 孫伯符欲攻臨湘第五二五章 馬郭範悄入大營(續)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二)第i一八四章 再出使祝融到來第八二二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八)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九)第九一七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完)第三〇九章 雷銅孟達擒祝融第八九一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續)第八四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二)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四三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五)第五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四)第一五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四)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八〇二章 攻城戰強攻西陵第八八〇章 別衆人劉文告辭第四九九章 漢軍援軍到零陽第六七六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九)第九三〇章 荀公達出使樊城第二九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二)第一二二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一)第七六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九)第一四二章 馬超邀請陸伯言第五七二章 曹操帶兵進徐州第一四九章 李文優當衆道分析第二〇六章 劉宏力排衆人議第九七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第五四一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六)第六六五章 鏖戰江陵函谷關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三)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六二三章 進雁門初戰樓煩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二)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深夜聚衆第九章 雲杜城三雄相商(完)第三二九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續)第二五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三)第三五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七)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三)第六五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四)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一)第八九〇章 張德容召集衆人第五十三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續)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一三九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五)第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二)第二〇四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三)第二一五章 打兵器鄭渾應馬超第七二八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續)第七三二章 江陵來使請劉備第二三三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二)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九九四章 江夏郡馬超議事第四五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六)第三二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八)第七九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二)第十二章 九原谷張楊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