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立言帶領衆人繼續前進。

一日來到一顆菩提樹下,立言即效法如來打坐,不曾想,竟然睡着入夢了。

莊嚴佛土,無上聖象。

一寶相莊嚴僧人在虔誠修行,次第修證各種神通,異色、斷受、滅想、止行、識空,通四禪入八定。

初禪離生喜樂地

進入欲界未到地定後,繼續修出離欲界心;如果他的定力越來越深,原本靜下來的身體,慢慢地會感覺到又再動起來。這種動觸有八種不同的感覺,即冷、暖、動、癢、澀、滑、輕、重;最普通的就是感覺到身體動起來。這時候,心已離欲界,那就要進入初禪了。有此感覺之前,必須先要靜(括號內爲無意義內容)坐幾天,或是坐禪相當久時間後,有很深的定力,在定中感覺到身體不見了;慢慢地又感受到身體再度動起來,就會產生一種觸的快樂,也就是身心內外感受到很舒服,很寧靜。初禪以上不須分段食,故無鼻、舌二識,唯有眼、耳、身、意四識。進入初禪者沒有鼻、舌二識,所以鼻子嗅不到外面香、臭等氣味;舌頭也感覺不到甜、酸、苦、辣等味道。這時候,他已舍離欲界裡的五欲,不再貪財、色、名、食、睡。他也能除掉貪、瞋、睡眠、掉悔和疑,這五種煩惱遮蓋住我們的智慧,使我們生起貪、瞋、癡,所以被稱爲五蓋。

初禪有五種特點,稱爲五支,即覺、觀、喜、樂、一心。覺:身體接觸外境的感受。此時的知覺是初禪的心態,並非欲界的知覺。觀:內心的觀察。覺與觀也翻譯成"尋"與"伺"。它們的差別是:覺是對境比較粗的心念;觀是內心比較細的觀察心念。喜:內心歡喜的感覺。進入初禪者,第一次發現自己已經進入初禪,出了欲界,全無慾界的煩惱,在定中內心很歡喜,那就是喜。樂:身體的五根所感受的快樂。比如:沖涼後身體感受到舒服的感覺;在坐禪時,進入初禪的時候,身體會有很舒服的感覺,那就是樂。所以進入初禪也稱爲"離生喜樂",意思即是因爲出離(欲界)的心生起喜歡與快樂的感覺。一心:心在定境中保持不動。一心也翻譯成"心一境性"。

二禪定生喜樂地

進入初禪後,繼續修下去,就會發現覺、觀的心念很粗,所謂"覺"就是對境物的感受;"觀"就是起種種的思想。比如說你感覺到身體上有發生變化,你生起思想,知道它在坐什麼,這就是覺、觀。這種覺、觀就是我們的心念在想東西;這樣的想念很粗,又想把這個粗的心念捨棄,因爲它也是一種煩惱。當把覺、觀的心念(尋、伺)舍起後,就會慢慢進入無覺無觀(又稱爲無尋無伺)。這時,心靜如水,處在清明的狀態,內心一片平靜,很清淨,這叫內靜,與初禪的覺身寧靜有所不同。由於二禪是無覺無觀,內心再也不去思維和判斷所接觸的境界,不起語言的分別,因此這種定也叫"聖默然定"。一個人進入二禪之後無眼、耳、身識,唯有意識。二禪有四支,即內靜、喜、樂、一心。

內靜:內心平靜,感覺到內心很清淨,再也沒有語言的構思了。喜:離開了覺、觀,離開了語言,內心歡喜。我們內心一念一念的想,雖然口沒說,但是,是以語言的方式來想東西:印度人用印度話來想;華人用華語或其他方言來想。初禪有覺有觀,是用語言來想東西;而二禪離開了語言的想象,發現沒有語言的煩惱,覺得很高興,稱爲"喜"。樂:身體寧靜與內心平靜,感覺到很快樂。喜與樂的差別:身體感受樂後,內心起歡喜。一心:也就是"定"。進入二禪(定)的人,定在二禪的定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

三禪離喜妙樂地

繼續修到三禪,心遠離喜的躁動,就會進入更深的定,會感受到另一種樂"離喜妙樂"。此定中之樂是與外境無關,是由內心發出的快樂。由於三禪以上沒有樂受,故經中常說世間之最樂是在三禪。當一個人進入三禪後,唯有意識在產生作用。

三禪共有五支,即舍、念、智、樂、一心。舍:舍掉喜心。念:念念分明。智:有正知。"正知"即是以真正的智慧觀察事物的真相,又稱爲"智"。四禪中的修行者,都能很正確的觀察到這個世間,稱爲正知;而我們凡夫是靠過期的回憶來判斷事情。樂:因舍離二禪的煩惱而感受快樂。因三禪以上沒有樂受,故世間最樂是三禪樂。一心:定在三禪的定境中。

四禪舍念清淨地

繼續修下去,就會發現三禪所感受到的快樂還是一種苦患,心無牽掛,連快樂都要舍離。如此,意念清淨到極點,呼吸完全停頓,心完全不動,因此四禪也稱爲"不動定"。進入四禪後,心如明鏡不動,清淨明朗;心念不動並不表示心沒作用,而是它能停留在一個境界裡,觀那個境而心不動。在四禪中,唯有意識在產生作用。這四種定都還在色界,沒有舍離色身。進入四禪,所修學一切事皆隨意成就,乃至修神通,立刻就能夠修成五神通;定能發神通,然而在四禪中修學是最快有成就的。這裡的神通並不是象一些人與鬼神的感應,這是內在自發的能力,因爲心定,所以能夠發通。

四禪共有四支,即不苦不樂、舍、念清淨、一心。不苦不樂:內心不是喜,也不是樂。舍:舍掉三禪的樂。念清淨:已經沒有妄念,但動起念頭也可以,全由個人做主,稱爲念清淨;一心:心定在四禪的定境中。

五、空處天定空即虛空也。謂既得四禪天定已。猶厭身色系縛。不得自在。乃轉加功力。觀察己身。猶如羅谷。內外通徹。一心念空。惟見虛空。無諸色相。其心明淨。無礙自在。如鳥出籠。飛騰自若。是名空處天定。

六、識處天定。六識處天定識即心也。謂既得空處天定已。即以識心遍緣虛空。而虛空無邊。以無邊故。定心復散。於是即舍虛空。轉心緣識。與識相應。心定不動。現在過去未來之識。悉現定中。與定相應。心不分散。此定安隱。清淨寂靜。是名識處天定。

七、無所有處天定謂離上空處識處。故名無所有處。得識處天定已。以心緣現在過去未來之識。無量無邊。能壞於定。惟有無心識處。心無依倚。乃爲安隱。於是即舍識處。專繫心於無所有處。精勤不懈。一心內淨。怡然寂靜。諸想不起。是名無所有處天定。

八、非想非非想處天定謂前識處是有想。無所有處是無想。至此。則舍前有想。名非想。舍前無想。名非非想。蓋此天既得無所有處天定已。又知此處如癡如醉。如眠如暗。以無明覆蔽。無所覺了。無可愛樂。於是一心專精。即於非有非無。常念不舍。則無所處定。便自謝滅。加功不已。忽然真實定發。不見有無相貌。泯然寂絕。清淨無爲。三界定相。無有過者。是名非想非非想處天定。(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

僧人修證了菩薩,又不知道過了多久,應該有幾千年之久,菩薩決定轉入輪迴。

只見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羅衛國,從淨飯王夫人摩河摩耶的左肋以奪胎之法入胎。在胎中爲諸天說法,此即《起信論》,所開"住胎"之相。

四月八日,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誕生於蘭毗尼園的無憂樹下,成爲太子。

據說太子下地能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蓮花,並且舉目四顧,自謂: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時有二條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

十九歲之時,太子看到世間老、病、死等無常之苦,而產生修道之念。在一個月明之夜,太子毅然拋棄王位、財富和妻子,悄悄離開王宮,決心到深山僻林中去尋求解脫人生痛苦的真理,隔陰之迷已消。黎明,太子抵達羅摩村自剃鬚發,披上袈裟,並遣侍者車匿回城向淨飯王報告他已出家。

太子在苦行林中修六年苦行,形體枯瘦,仍未見道。他便放棄苦行,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復了健康。太子來到附近一株大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設金剛座,東向端身正坐,發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他在樹下靜坐四十九天,克服了內外的種種"魔障"。

經過修行,終於在菩提樹下成佛。臘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豁然悟透一切事物緣起無我之理,"所作之辦,不更受有(生死之身)",成就"無上正品正覺"。世人尊稱他爲"佛陀"(意爲覺者),聖號"釋迦牟尼",時年三十五歲。釋迦牟尼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着,不能證得。"言出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釋迦牟尼成道後,先赴鹿野苑度化五比丘,以後陸續又度化了一千餘人。釋迦便率領一千二百五十徒衆,周遊各地,宣講佛法。釋迦推動正法之輪,碾破異端邪說,弘揚佛法,稱爲"轉輪"。在四十五年中,釋迦深入民間,說法普度衆生。

或稱入滅。即釋迦牟尼八十歲時(中國人講虛歲實際七十九歲),自知陽壽將盡,便離開說法的王舍城,來到拘屍那迦附近的娑羅雙樹下,頭朝北,右手支臉,左手放置身上,雙足併攏,取側臥之勢,面向西,進入大般涅盤(大解脫)之境。入滅前囑咐弟子阿難:"已成者皆滅,不可放逸,要勤修我法,吾滅後以戒爲師。"又,小乘之說無"住胎相",有"降魔相"(即成道前力挫諸魔的誘惑),稱爲"小乘八相"。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後,爲令衆生解脫苦難,開示悟入佛知見故,以無量的善巧方便開始了四十九年的弘法事業,十方無量的諸佛、菩薩亦化現於娑婆世界,助興佛教,救度衆生。其中熟知的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

在四十九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暢本懷,宣演《華嚴經》二十一日,後觀機逗教,又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盤經》共八年。 這是大會式的宣講,而對於個人各別的教化,不知說過無量數次。佛陀因材施教,點化迷萌,救度無量數人脫離苦難,感化無量數人求皈受戒。無量的衆生因佛陀的教誨而棄惡修善,懺悔罪業,發菩提心,奉法修行。由此而得勝妙樂者,究竟解脫者,畢竟了悟無上菩提者無量無邊。如佛陀在鹿野苑,向最初和他一起共修的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諦、五蘊等聖妙法門,五人聞後便獲果證,當即從佛出家,皈依了佛陀。此後佛陀更是遊歷四方,化導羣倫。

佛陀的法語甘露,普被上中下三根;令聽聞者皆能轉煩惱、成菩提,明心見性。 畜生道如大鵬金翅鳥、食人爲樂的毒龍、鬼道的羅剎鬼子母等,亦皆一改嗜殺、瞋恚的習氣,成爲佛教護法。尊如太子須菩提、阿那律;富如大迦葉、舍利弗;貧如優波離、難陀女;親如堂弟阿難、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年長如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幼小如七歲的羅睺羅,都能平等法施,度令出家而證聖果。

佛陀的平等教化,不僅救護了現世父母、累劫親眷、六道衆生,使他們離苦得樂;所留下的教法,也令未來世的衆生種下得度的因緣。[2]

娑婆世界的衆生剛強難化,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輪迴,對於世間種種的惡行,以及對於將來所要受到的果報,無知而無所畏懼,沉溺於慾望和惡習之中。佛陀慈悲,以自身經歷的食馬麥、遭誹謗等事,爲衆生現實說法。並詳細解說這些事情的前因後果,皆是往昔作惡所感(參閱《佛說興起行經》)。以令衆生明白因果不虛之理。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迴心自證永恆法身。

慈悲的佛陀對衆生的愛護無微不至,所教化的對象,不分貧富貴賤、種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歸依的弟子日漸增多,於是便有了僧伽(僧團)。而在佛陀的弟子羣中,卻有着種種賢聖不肖的分別。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並時常教誡弟子有關持戒的重要性。

《楞嚴經》雲:"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爲三無漏學。"

《遺教經》雲:"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如我住世,無有異也。"

正是戒,維繫了僧團的清淨,個人遵照戒律而行,過着法制的生活,佛陀又規定每半月布薩誦戒一次,集合說戒,使諸比丘都能在清淨戒法中長養善心,長行梵行。

夢境回觀,竟然是佛祖成佛之事。立言醒來之後,就反覆感悟,這應該是佛祖託夢傳法之兆。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立言知道,步入靈山,心亦入靈山境。

第九十五章 故地三遊 湘靈購物第一百一十四章 躬耕南陽 自號臥龍第一百四十二章 蜀川美酒 歐陽承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蜀川美酒 歐陽承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飛昇天劫 再入輪迴第四十三章 南嶽秘境 初次出差第六章 齊物三境 聯通天地第九十九章 週末自由 k歌之樂第一百四十章 天心歸來 專心修煉第一百二十九章 撒豆成兵 苦肉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獅子高吼 困於危局第四章 齊物三境 心齋悟空第一百六十九章 光明遍照 佛心失竊第三十五章 三生萬物 道家聖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域方外 妖魔鬼怪第四十章 陰陽爲道 地府來差第一百九十章 立言長生 無天被誅第一百一十一章 命運枷鎖 末日審判第四十三章 南嶽秘境 初次出差第五十八章 澤上有地 組織報到第五十二章 真人下山 鳳凰街道第六十二章 兼愛非攻 墨家傳承第四十一章 風行天上 蘇婕來訪第五章 齊物三境 易筋洗髓第五十章 修爲大成 靈麓宮上第二十章 知北上游 初入營地第十章 人世歷劫 傳銷生活第一百一十三章 鳳凰再生 重新開始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仙入府 立言一生第四十四章 同人於野 登南嶽山第五十七章 即鹿有虞 組織借調第四十九章 希言自然 偶遇木匠第一章 天人一劫 鳳凰重生第四十六章 同人於門 秘境傳承第一百五十六章 再出岐山 仙人下凡第八十二章 不利爲寇 外出掛職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巫之術 遠程攻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撒豆成兵 苦肉之計第六十九章 絕天斷地 失蹤事件第十五章 山下出泉 黑店超度第六十二章 兼愛非攻 墨家傳承第八十二章 不利爲寇 外出掛職第一百五十章 火燒連營 八卦大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傳法說佛 奈何之橋第二章 風水探路 修行入門第四十章 陰陽爲道 地府來差第五十一章 人生一關 雲夢畢業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時地利 入主蜀川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巫之術 遠程攻擊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心北伐 神通拜師第五十二章 真人下山 鳳凰街道第五章 齊物三境 易筋洗髓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渡長江 口吐蓮花第一百四十二章 蜀川美酒 歐陽承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玄武門變 發願西行第七章 人世歷劫 學費風波第九十一章 心猿意馬 活色生香第九十九章 週末自由 k歌之樂第一百二十二章 崑崙之虛 守界道人第三十八章 載魄抱一 嬰兒之境第九十章 招商引資 出馬陪酒第一百二十七章 東吳之濱 登壇講法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唐初立 人皇氣運第八十八章 勿用取女 個人問題第一百九十章 立言長生 無天被誅第四十七章 山上有火 山下伏魔第一百七十二章 風行天上 立言酒坊第四十六章 同人於門 秘境傳承第六十七章 大境精微 國酒事件第七十五章 祝融神光 浩然走火第八十二章 不利爲寇 外出掛職第一百七十三章 明入地中 李靖拜師第一百零五章(下) 重遊西江 拜見天師第三十章 卜算有缺 登圖書館第八十四章 青雲路上 黨校報到第七十一章 鳳凰于飛 華都之行第八十四章 青雲路上 黨校報到第十二章 逍遙一遊 心之力第六十八章 人生來處 回家探母第一百四十章 天心歸來 專心修煉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山爲餌 專釣英雄第七十九章 明出地上 雪楓調任第五十二章 真人下山 鳳凰街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府之國 四處行遊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使天魔 火焰之山第一百零四章 兄弟情誼 張磊調研第一百五十章 火燒連營 八卦大陣第一百七十九章 天心神諭 三徵高麗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東奇遇 畫地爲牢第三十二章 天地化生 館裡加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皇甫密謀 承天折戟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武兼備 人皇出世第九章 人世歷劫 初入傳銷第三十七章 陰神出遊 鬼修之法第六十一章 同人於郊 鉅子之令第十三章 逍遙二遊 指點世間第八十章 明出地上 區委報到第四章 齊物三境 心齋悟空第四十一章 風行天上 蘇婕來訪第一百二十三章 獅子高吼 困於危局
第九十五章 故地三遊 湘靈購物第一百一十四章 躬耕南陽 自號臥龍第一百四十二章 蜀川美酒 歐陽承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蜀川美酒 歐陽承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飛昇天劫 再入輪迴第四十三章 南嶽秘境 初次出差第六章 齊物三境 聯通天地第九十九章 週末自由 k歌之樂第一百四十章 天心歸來 專心修煉第一百二十九章 撒豆成兵 苦肉之計第一百二十三章 獅子高吼 困於危局第四章 齊物三境 心齋悟空第一百六十九章 光明遍照 佛心失竊第三十五章 三生萬物 道家聖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域方外 妖魔鬼怪第四十章 陰陽爲道 地府來差第一百九十章 立言長生 無天被誅第一百一十一章 命運枷鎖 末日審判第四十三章 南嶽秘境 初次出差第五十八章 澤上有地 組織報到第五十二章 真人下山 鳳凰街道第六十二章 兼愛非攻 墨家傳承第四十一章 風行天上 蘇婕來訪第五章 齊物三境 易筋洗髓第五十章 修爲大成 靈麓宮上第二十章 知北上游 初入營地第十章 人世歷劫 傳銷生活第一百一十三章 鳳凰再生 重新開始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仙入府 立言一生第四十四章 同人於野 登南嶽山第五十七章 即鹿有虞 組織借調第四十九章 希言自然 偶遇木匠第一章 天人一劫 鳳凰重生第四十六章 同人於門 秘境傳承第一百五十六章 再出岐山 仙人下凡第八十二章 不利爲寇 外出掛職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巫之術 遠程攻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撒豆成兵 苦肉之計第六十九章 絕天斷地 失蹤事件第十五章 山下出泉 黑店超度第六十二章 兼愛非攻 墨家傳承第八十二章 不利爲寇 外出掛職第一百五十章 火燒連營 八卦大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傳法說佛 奈何之橋第二章 風水探路 修行入門第四十章 陰陽爲道 地府來差第五十一章 人生一關 雲夢畢業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時地利 入主蜀川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巫之術 遠程攻擊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心北伐 神通拜師第五十二章 真人下山 鳳凰街道第五章 齊物三境 易筋洗髓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渡長江 口吐蓮花第一百四十二章 蜀川美酒 歐陽承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玄武門變 發願西行第七章 人世歷劫 學費風波第九十一章 心猿意馬 活色生香第九十九章 週末自由 k歌之樂第一百二十二章 崑崙之虛 守界道人第三十八章 載魄抱一 嬰兒之境第九十章 招商引資 出馬陪酒第一百二十七章 東吳之濱 登壇講法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唐初立 人皇氣運第八十八章 勿用取女 個人問題第一百九十章 立言長生 無天被誅第四十七章 山上有火 山下伏魔第一百七十二章 風行天上 立言酒坊第四十六章 同人於門 秘境傳承第六十七章 大境精微 國酒事件第七十五章 祝融神光 浩然走火第八十二章 不利爲寇 外出掛職第一百七十三章 明入地中 李靖拜師第一百零五章(下) 重遊西江 拜見天師第三十章 卜算有缺 登圖書館第八十四章 青雲路上 黨校報到第七十一章 鳳凰于飛 華都之行第八十四章 青雲路上 黨校報到第十二章 逍遙一遊 心之力第六十八章 人生來處 回家探母第一百四十章 天心歸來 專心修煉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山爲餌 專釣英雄第七十九章 明出地上 雪楓調任第五十二章 真人下山 鳳凰街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府之國 四處行遊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使天魔 火焰之山第一百零四章 兄弟情誼 張磊調研第一百五十章 火燒連營 八卦大陣第一百七十九章 天心神諭 三徵高麗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東奇遇 畫地爲牢第三十二章 天地化生 館裡加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皇甫密謀 承天折戟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武兼備 人皇出世第九章 人世歷劫 初入傳銷第三十七章 陰神出遊 鬼修之法第六十一章 同人於郊 鉅子之令第十三章 逍遙二遊 指點世間第八十章 明出地上 區委報到第四章 齊物三境 心齋悟空第四十一章 風行天上 蘇婕來訪第一百二十三章 獅子高吼 困於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