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

每個步兵營轄有六個步兵隊,加上營部直屬力量,每個步兵營的標準滿員編制是八百五十人。

一個步兵團轄有四個戰鬥營,在加上團部直屬的散彈炮隊,偵查騎兵,衛兵等兵力,一個步兵團的兵力達到了龐大的四千人左右。

陸軍的新式編制,其實依舊是極大的參考了近衛軍的編制,因爲近衛軍的編制就是大營大隊編制。

近衛軍一個隊,兵力是一百四十人左右,而每個近衛軍步兵營,轄有六個隊。

不過在團級編制上,近衛軍也是與時俱進,效仿了陸軍改爲五營編制。

因此在這一次的陸軍改革當中,實際上團級編制以下,近衛軍和陸軍方面是相互效仿,最後形成了統一的步兵團編制,每個步兵團總兵力四千人左右,轄有四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轄有六個步兵隊,每個步兵隊擁有一百四十名名。

而陸軍和近衛軍步兵團編制的這種改革,也是直接導致了步兵團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不過這種步兵團規模的擴大,某一種程度上來也算得上是大唐陸軍戰術變革的進一步延伸!

因爲隨着時間的過去,大唐陸軍的軍,師,團,營等各級單位所負責的任務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以往的時候,一個軍只是負責一條戰線而已,一個師就是戰術基本單位。

但是現在陸軍這邊,一個軍,那都是變成了戰區級別的指揮機構了,負責的是往往是針對某個方向的戰役,比如說負責西北方向的第五軍,負責北方韃靼戰事的第三軍,負責遼東戰事的第六軍,上述三個軍,說是軍呢,但實際上說成是戰區更恰當一些。

而這種大背`景下,一個步兵師,實際上已經是變成了戰略單位,而不是基本的戰術單位,一個步兵師,往往就是負責一整條戰線的戰事,比如說高麗半島戰役裡,實際上就是第十五步兵師的獨角戲。

那麼基本的戰術單位是什麼呢,是步兵團!

負責到具體某一場中小戰役的時候,實際上一個團都沒有,往往是以營爲主的。

其實大多時候都是步兵團、師級規模的戰鬥,往往只有是大規模的戰略決戰纔會出現,日常時候,基本上是營爲單位進行的。

因爲加強步兵營的力量,陸軍方面是樂於見成的。

近衛軍那邊最近幾年也是出現了這樣的變化,高麗半島的時候,近衛軍派遣的就是一個加強營,而不是說一個團或者一個旅之類的。

因爲近衛軍的主要任務是拱衛京畿,戰爭的時候外派部隊去外地參戰,那只是爲了保持戰鬥力而進行的輪換而已,不可能抽調太多兵力去的,但是太少了也不好安排,這一兩千人的規模是比價適當的。

這也是爲什麼之前近衛軍由近衛軍第一步兵師,近衛軍第二步兵師,但是除了隨駕出征外,從來都沒有排過一整個師出動的情況,更多的是以暫編旅,實際上就是加強團的模式派出部隊去外地參戰,有時候甚至只派一個加強營而已。

到了後來,李軒乾脆是撤銷了近衛軍步兵師的編制,同時根據以往近衛軍外派作戰的混成旅模式,設立近衛軍旅,每個旅都是標準的混成旅,轄有兩個近衛軍步兵團,一個大編制的炮兵營,一個大編制的輜重營,一個騎兵團,加上其他直屬兵力,每個旅的

全部近衛軍改革之後,就是從之前的兩個近衛軍步兵師變成了三個近衛軍旅,旅長爲近衛軍少將銜。

不過說是旅呢,但實際上總兵力也是超過萬人呢,每個旅的總兵力達到了一萬兩千人左右,整個近衛軍三個旅,總兵力是三萬六千人。

採用大編制,這算得上是帝國陸軍最近幾年逐步發展的一種趨勢,至於說對說錯都沒意義,因爲這種發展是一種適合與否和傳統有關。

近衛軍的一個旅就達到一萬兩千人了,陸軍的步兵師規模就更加龐大了,要不然的話,根本無法承擔一整條戰線的戰略任務。

三個步兵團,再加上炮兵,輜重,騎兵等部隊,如今陸軍的一整個步兵師在滿員編制下,總兵力達到了一萬八千人。

十六個步兵師,再加上各軍部直屬部隊,那就是三十萬人!

而這還不包括陸軍直轄的獨立部隊呢,除了十六個步兵師外,陸軍還有三個騎兵旅,這每個騎兵旅就是四千騎。

然後還有幾個獨立的守備團,主要是駐防在比較重要地區的守備部隊,比如江陰守備團,九江守備團,這兩個守備團實際上是要塞守備部隊,一東一西,扼守長江,控衛京畿。

此外還有駐防在海外地區的守備團,比如說琉球守備團,呂宋守備團。

再過來則是獨立部隊,比如說舟橋營、攻城重炮營等部隊,這些要麼是軍部直轄,要麼是樞密院直轄。

因此各步兵師和騎兵旅,再加上諸多獨立部隊的話,陸軍的一線戰鬥兵力,總數大約是三十五萬人左右!

而這,還不包括樞密院裡的文職軍官等人員,同樣不包括各省守備司令部所轄的預備師以及人員。

除了這三十五萬人的一線部隊外,大唐陸軍還擁有數量龐大的預備師部隊,各省根據情況的不同,會部署兩個以上的預備師。

基本上重要性比較大,同時局勢不太穩定,一線兵力不多的省份,所駐防的預備師就會越多。

比如遼東省,這個省雖然人口少,而且正規軍也不少,但是因爲地處邊陲,而且都是新佔領區,所以它的預備師就非常多,光光是高麗半島四府就有三個預備師駐防,然後其他地方也有好幾個,整個遼東省,總人口不過四百萬,但是卻是駐紮了足足七個預備師外,如果再加兩個步兵師的話,遼東省的總兵力超過十萬人。

而在直隸四道,預備師的規模同樣不少,哪怕這個地方的正規軍兵力已經是非常多了,戰功顯赫的第一軍就是駐防在直隸四道,同時還有一個近衛軍,兩者相加正規軍的兵力達到了七八萬人,整個帝國,幾乎五分之一的一線戰力都是部署在直隸四道。

正規軍的實力雄厚,如果是其他地方基本上也就用不上太多的預備師了,但是直隸四道卻是不一樣啊!

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重要了,這裡不僅僅有着帝國的政治心臟金陵城,而且直隸四道已經是成爲了帝國名副其實的經濟心臟!

這裡,是帝國最爲重要的糧食產區,同時這裡也是帝國的製造業核心地帶!

隨着當塗工業區以及上海工業區的崛起,這裡已經是逐漸取代了廣東的肇慶以及廣州,成爲了帝國最爲重要的工業製造基地。

這裡,說是佔據了整個大唐帝國半數的財富也不爲過!

丟了遼東甚至整個北方,李軒都有信心重整軍備然後殺回去,但是丟了江南,那是要餓死人的!

這種情況,實際上就和當初的前明王朝一樣,但是的明王朝雖然首都是在幽州,但實際上支撐着明王朝統治的核心地區還是江南,江南一完蛋,明王朝也就完蛋了,甭管是正德皇帝還是紹武帝,都是陸續兵敗身亡!

所以說,守好自己的基本盤很重要,放着核心統治區不理被那些讀書人蛀空,只知道叫嚷着天子守國門,那也是無濟於事。

把政治重心放在江南,並駐紮重兵,李軒就有信心把江南徹底抓在自己的手裡,推動各種改革的時候,才能夠順利推進。

這幾年了大唐王朝的各種改革,尤其是農業和稅收上的改革,得罪的人多了去,爲此而武裝抗稅乃至拉起大軍造反的也是不計其數,但是都是被英勇無敵的大唐王師逐一鎮壓。

因此,這幾年李軒一直都是非常的警惕!

警惕着內亂!

所以當年第六軍兵發遼東後,第一軍就是迅速回防直隸四道。

而這麼重要的直隸四道,除了正規軍外,還有衆多預備師也就不奇怪了,只看江南道的話,這小小的一個道,就有四個預備師駐防!

是的,沒錯,就是四個預備師!

而且除了這四個預備師外,第一軍的第二步兵師也是駐防在松江府,海軍方面的最爲重要的海軍基地吳淞海軍基地,也是在松江府,在這裡海軍除了軍艦和水手外,還駐紮了一個陸戰團!

松江府這小地方巴掌大,但實際上卻是擁有超過三萬地面兵力陸海軍兵力駐防!

同樣在情況在直隸其他三道也是差不多,雖然沒有這麼擴張,但是基本上每到道的預備師,都是兩個以上!

整個直隸四道的預備兵力,比遼東省還多!

而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讓直隸四道如此重要呢!

除了工業和經濟方面的因素外,兵源也是很重要的。

因爲直隸四道的人口數衆多,直隸四道可是大唐帝國最爲重要的糧食產區,能夠養活的人本來就多,而這人口多了,兵源數量自然也就足夠多了。

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產能過剩第四百一十三章 身在山中的明軍第九百二十四章 百艘戰列艦第六百零六章 直撲秦淮河第九百七十四章 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第七百三十章 不要臉的張嶽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海外忠君教育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賠款,撤軍,道歉,質子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海軍博物館第八百五十八章 俞大猷被俘第八百零二章 陳立夫的寒竹圖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立儲第八十二章 激烈無比的對決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賠款,撤軍,道歉,質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馬上皇帝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略重心調整第三百零七章 一敗萬劫不復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韃靼人又跑了第九百一十四章 神帝李軒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因爲李軒不願意第四百六十三章 脫褲子放屁!第二千九十六章 學大唐就必須學的徹底第八百一十章 爲虎作倀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陳立夫的奏摺(第三更)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風流才子陳立夫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想移民大唐?下輩子投個好胎第六百零九章 全線進攻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這破鏡子真能拍賣出去?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九百六十五章 第二軍困局第八百一十五章 陸軍艦隊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五十章 手感甚好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遇上哄擡糧價怎麼辦?抄家!第六百六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大唐海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做人得謙虛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近衛軍纔是真土豪第八百章 江南士子的曲線救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聖駕返京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火燒陳立夫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太子之位穩如山第一千零十章 黃金計價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第七百零四章 窮兵黷武的大唐王朝第二千一十三章 穩住基本盤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直達天聽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上海商報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軍動風雲起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海上宮殿:月宮號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南洋大遷移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都像你這樣,我大唐早完了第兩百八十一章 百里之地十萬之民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沒人種地吃什麼?第五百七十二章 焦頭爛額的張嶽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軒賜毒酒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陸軍的野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朕心甚慰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許開炮,那都是戰利品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想象的大唐第七百三十九章 蒸汽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戰艦出動第七百五十六章 難道要當亡國之君?第七百六十七章 借錢過日子的大唐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燒了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海軍戰車第六百九十一章 李春景的‘小冒險’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電報第四百六十三章 脫褲子放屁!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五十一章 珠兒望風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兩百八十七章 無關緊要的慘敗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鳴金收兵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勳爵和封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大唐第四位大學士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越的底牌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馮氏產業鏈第七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讀書人講究的是風雅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履帶拖拉機第七百九十八章 陳立夫入城見聞第十八章 世外桃源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妄議國本第一千零三章 慧塵公主要出嫁第一百六十七章 日漸變化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五百三十六章 遷都前夕第二千八十九章 先進信息作戰指揮系統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楊成的推銷之旅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天大的野心
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產能過剩第四百一十三章 身在山中的明軍第九百二十四章 百艘戰列艦第六百零六章 直撲秦淮河第九百七十四章 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第七百三十章 不要臉的張嶽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海外忠君教育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賠款,撤軍,道歉,質子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海軍博物館第八百五十八章 俞大猷被俘第八百零二章 陳立夫的寒竹圖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立儲第八十二章 激烈無比的對決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賠款,撤軍,道歉,質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馬上皇帝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略重心調整第三百零七章 一敗萬劫不復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韃靼人又跑了第九百一十四章 神帝李軒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因爲李軒不願意第四百六十三章 脫褲子放屁!第二千九十六章 學大唐就必須學的徹底第八百一十章 爲虎作倀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陳立夫的奏摺(第三更)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風流才子陳立夫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想移民大唐?下輩子投個好胎第六百零九章 全線進攻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這破鏡子真能拍賣出去?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九百六十五章 第二軍困局第八百一十五章 陸軍艦隊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五十章 手感甚好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遇上哄擡糧價怎麼辦?抄家!第六百六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大唐海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做人得謙虛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近衛軍纔是真土豪第八百章 江南士子的曲線救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聖駕返京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火燒陳立夫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太子之位穩如山第一千零十章 黃金計價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懼的幼軍營第七百零四章 窮兵黷武的大唐王朝第二千一十三章 穩住基本盤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直達天聽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上海商報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軍動風雲起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海上宮殿:月宮號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南洋大遷移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捲全國的工業化浪潮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都像你這樣,我大唐早完了第兩百八十一章 百里之地十萬之民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沒人種地吃什麼?第五百七十二章 焦頭爛額的張嶽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軒賜毒酒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陸軍的野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朕心甚慰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許開炮,那都是戰利品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想象的大唐第七百三十九章 蒸汽機第六百七十三章 戰艦出動第七百五十六章 難道要當亡國之君?第七百六十七章 借錢過日子的大唐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燒了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海軍戰車第六百九十一章 李春景的‘小冒險’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電報第四百六十三章 脫褲子放屁!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五十一章 珠兒望風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兩百八十七章 無關緊要的慘敗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鳴金收兵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勳爵和封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大唐第四位大學士第五百七十九章 王越的底牌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馮氏產業鏈第七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讀書人講究的是風雅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履帶拖拉機第七百九十八章 陳立夫入城見聞第十八章 世外桃源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妄議國本第一千零三章 慧塵公主要出嫁第一百六十七章 日漸變化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五百三十六章 遷都前夕第二千八十九章 先進信息作戰指揮系統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楊成的推銷之旅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天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