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的實彈測試很快就開始了,最先開始的乃是一款陸軍的小口徑火炮!
這是一款陸軍那邊準備試着裝備的後裝小炮,口徑不大,只有五十毫米而已,同時爲控制重量所以射程也不會太遠,預計有效射程就只有一千米左右。
李軒從望遠鏡裡看着這款小火炮,在近衛軍的炮兵的操作下,進行着裝填、瞄準、然後開炮的一系列操作,最後只聽砰的一聲,炮彈就是被打了出去。
中規中矩的實彈演習,而且李軒翻看了手中的數據說明後,就對這款火炮的前途不看好了。
射程算是足夠了,但是五十毫米的口徑太小,威力嚴重不足,而且重量也不輕,不適合作爲中近距離的步兵支援火炮使用,不客氣的說,這玩意實戰價值還沒有現役的兩斤散彈炮好呢,兩斤散彈炮雖然前裝散彈炮,但是人家殺傷力可是大的很,一炮過去能轟到對面一大片!
而且最關鍵的是重量很輕,兩個士兵就能拉着到處跑。
李軒本來想要指點他們搞個迫擊炮啊什麼的,但是看着他們接下來推上來的臼炮,他就很自覺的閉上了嘴巴。
他口中的迫擊炮,其實和陸軍口中的臼炮沒啥區別了,不外乎就是性能而已,而性能這東西和技術息息相關。
接下來推出來的這個臼炮,陸軍說是準備用在攻堅作戰,雖然陸軍說的是什麼胸牆、野戰壕溝之類的,但是李軒一想,這和迫擊炮的戰術定位也差不多嘛。
這臼炮採用的是前裝的方式,金屬定裝彈,口徑因爲這是用來攻堅作戰的,所以肯定不小,足足有一百毫米,爆炸威力也是十足,不過射程有些慘淡,也就一千米上下。
再過來,還有一百毫米的野戰炮,這玩意李軒相當期待,而且也是比較重視,因爲這款火炮不出意外的話,將會成爲未來很多年裡陸軍的主力遠程壓制火炮。
成爲衆多獨立炮兵旅、團的主力火炮。
至於火炮的設計什麼的沒啥好說的,如今大唐的後裝火炮,甭管海軍的還是陸軍的其實都一個鳥樣,採用的都是同一套技術標準,比如說清一色的插式炮栓,清一色的鋼炮,就連膛線的加工都一個樣……
唯一的區別,其實就是口徑和倍徑,再就是爲了適應不同的作戰需求搞出來不同的炮架了。
這款一百毫米的野戰炮實彈打了幾發後,李軒也是露出了滿意的神色,發射新型榴彈的時候,最大有效射程能夠達到七千五百米,這個數據李軒已經是相當滿意了。
陸軍方面最後登場的,乃是他們還在研發當中,剛搞出來了幾門樣炮的一百二十毫米的榴彈炮。
這玩意爲了控制重量,採取的是短管設計,因此其有效射程的話比較一般,只有五千五百米,都還不如七五野戰炮呢。
但是人家威力大啊!
口徑就是正義,一百二十毫米的口徑,爆炸威力可不是七五口徑的火炮能夠相提並論的。
一百二十毫米的榴彈炮看完,陸軍這邊的事就算完了,本來他們還打算把一百五十毫米的重型榴彈炮給拿出來的,可惜樣炮問題多多,爲了不再聖天子面前丟臉,所以也就沒敢拿出來進行實彈測試。
接下來登場的自然海軍了。
海軍的現役和即將裝備的新型火炮就多了。
比如說那款三百毫米三十倍的艦炮,這可是有效射程能夠達到十公里的超級怪物。
然後還有兩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兩百毫米的火炮以及一百五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一百毫米、七十五毫米等不同口徑的艦炮。
並且都是清一色的長身管的加農炮,可不是和陸軍那樣,有野戰炮也有榴彈炮之分。
這些海軍的火炮,體型和重量都是比陸軍火炮明顯大了一圈,而射程也是更遠,精度更高。
如果是發射實心穿甲彈的話,那麼穿甲能力也是剛剛的。
其中最爲震撼的自然是三百毫米的巨炮射擊。
看的讓李軒賞心悅目!
三百毫米的巨炮,他親眼看到炮彈落在對面的荒地上,直接砸出了一個大坑!
不是炸的,而是砸的!
而進行最大射程測試的時候,李軒表示根本不知道炮彈飛哪去了,因爲這已經是飛出了視線之外。
十公里的有效射程呢,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這幾天的武器展示,算得上是最近大唐國防工業最近十年來的成果了。
主要就是集中在線膛武器的研發和應用上,而這些,又是建立在大唐帝國最近十年來的工業發展成果上。
大唐進行工業化已經是二十多年了,基本上從大唐南下兩廣開始,李軒就是開始扶持工商發展,並重點扶持工業。
同時還優先扶持重工業發展。
這也是導致了大唐帝國的國防工業,是走在了普通產業的前面的,領先了許多。
二十多年的工業建設成果,隨着高壓蒸汽機在工業生產以及交通運輸上大規模使用,讓大唐的工商業在最近十多年來得到了爆發式的發展。
這不僅僅是指工業生產能力,更是體現在工業技術的提升上。
不過相對於國防工業爲代表的重型工業的提升,輕工業以及醫療等行業的發展速度就是要緩慢一些了。
沒辦法,帝國核心扶持的乃是重工業,輕工業的話主要是依靠民間資本再高,而醫療嘛,這個更難。
但即便是這樣,李軒也是很滿足了。
有槍有炮還怕個卵!
等到部隊大規模換裝線膛武器,再把鐵路往西繼續修下去,遲早能把韃靼人給通通滅掉,徹底解決西方的威脅。
一個月後,陸軍方面再一次向李軒遞交了新型後裝線膛步槍的報告,稱他們組織了三大武器公司以及皇家理工學院進行聯合研發,在原來的多款實驗性步槍的基礎上進行了綜合取捨。
目前新款步槍已經是完成了設計。
陸軍遞交上來的新槍數據報告以及兩支樣槍讓李軒也是頗爲重視,讓侍衛實彈測試之後,李軒還親自打了幾槍,感覺這槍雖然不如李福步槍,但是比之前的漢陽兵工廠的試驗槍強多了。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生產成本得到了控制,陸軍那邊預估的是,一整套下來,包括槍支,刺刀等配件加起來,預計前期生產成本能夠控制在十八元每支。
如果後期大規模生產,並且隨着時間的過去,平攤了成本後,這個價格還能夠控制的更低。
目前大唐帝國出口的燧發槍,生產成本大約是五元一支,米尼步槍成本高一些,大概要十二元左右。
目前十八元的生產成本雖然高了點,但是也沒有太誇張,後期估計還能降下來到十五元左右。
在控制了成本的同時,其性能也是不錯。
口徑十一毫米,全長一點三一米,重四點六公斤,有效射程可以達到八百米,採用的單發裝填供彈,同時採用的是紙殼定裝彈。
這裡頭的八百米有效射程,也只是理論上,實戰中不可能擊中這麼遠的目標,參考米尼步槍的使用經驗,軍方重點要求的是三百米距離的命中精度,而這款步槍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兩百米到三百米之間的精度絲毫不亞於李福步槍,不過超出了三百米後,精度開始下降,五百米後其精度就沒法看了。
此外之所以沒有使用金屬定裝彈加彈倉供彈,而是採用紙殼定裝彈、單發裝填供彈的設計,那是因爲銅太貴,而且製造工藝也要求更高,最後導致彈藥成本會更高。
軍方已經是可以預料到採用這種後裝步槍後,耗彈量會增加好幾倍甚至十幾倍,由此將會帶來沉重的彈藥供應壓力。
爲了控制使用成本,所以軍方自行放棄了金屬定裝彈。
反正大唐的敵人不是用着燧發槍就是用着火繩槍,用前裝線膛的米尼步槍就已經很欺負人了,更不要說現在的後裝線膛槍了。
再花費巨大的成本使用金屬定裝彈,沒那個需求。
反正不管你大唐用什麼後裝槍,人家土著和韃靼人都是很淡定的表示:都一樣,都打不過!
因此在性能面前,軍方很乾脆的選擇了成本!
李軒親自體驗過後,覺得還是挺不錯的,也就是大筆一揮,批准了陸軍的裝備計劃。
陸軍方面很快定型,並下訂單採購生產。
型號則是爲三十四年式步槍,又稱聯合步槍!
爲什麼會是聯合步槍呢,因爲這款步槍是陸軍組織了三大武器公司和皇家理工學院一起研發的,沒有和以往一樣,步槍都是某個機構單獨研發的,因爲聯合研發,所以也就稱之爲聯合步槍了。
其中涉及的多個專利都是不同公司或機構的,陸軍是財大氣粗直接買斷了專利,然後授權給各大兵工廠生產,同時下訂單。
陸軍的胃口大的很,第一批訂單就是十萬支,然而半個月後,陸軍又是增加了三十萬支的訂單,其中包括十萬支騎兵版,也就是短管版本。
光光這前面的兩批訂單,就是達到了四十萬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