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書中自有顏如玉

李軒親自爲八十多名目前帝國最頂級的科學院頒發院士頭銜,也是再一次體現了帝國對科學技術的重視,讓更多的學子們苦心讀書,然後獲得大部分所夢寐以求的榮華富貴。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這句話在當代的大唐帝國依舊適用,甚至某種程度上比以往的王朝更加適用。

只要你足夠聰明也足夠勤奮,那麼出身貧寒就絕對不會成爲阻礙你出人頭地的障礙,因爲大唐帝國有一系列的獎學金,足以讓你不用一毛錢,甚至都還能領取生活費養家餬口就完成學業。

一旦所有所成,榮華富貴不在話下,再不濟也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

大專以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學子就不說了,哪怕是預科生或中專生,他們就算無法繼續報考大學或大專,但是這一份學歷也足以讓他們前途坦蕩,因爲目前大唐帝國的科舉制度裡,對參加科舉的學子的學歷限制已經是放低到了預科或中專。

甚至就算是普通的中學生也是如此,足以讓他們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讀書,在大唐帝國裡是非常正式的事,不管是貧寒之家的子弟還是權貴子弟,都將讀書視爲改變人生的最好途徑,哪怕是學子年紀還小,自己不知道,但是父母肯定會知道。

因此哪怕是家境非常貧寒的家庭,在孩子七八歲的時候也會咬咬牙把孩子送去小學讀書。

因爲他們都知道,如果自家孩子足夠聰明,在第一年第二年裡就表現優異,那麼後續的讀書費用以及生活費用他們完全不用擔心,官府會全包了。

嗯,前提是孩子足夠聰明!

如果只是中等之姿,那麼頂多也就讀個一年兩年,然後他們就會放棄了,畢竟拿不到獎學金的話,貧寒之家是供不起小孩子上學的。

讀書能改變命運,在大唐裡是非常現實的,甚至也是目前貧寒子弟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

其他路子基本都不怎麼靠譜,偶然性太大。

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也就導致了大唐的基層教育其實是非常發達的,根據禮部教育司的統計,目前本土範圍內,適齡男童的入學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九十。

只是其中的相當多一部分因爲各種限制,無法完成六年的小學教育,會在小學的六年就學階段裡陸續退學。

最後能夠小學畢業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等到了中學階段,那麼基本上就比較少發生中途輟學的情況,一般都會讀完三年的中學教育,畢業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多。

因爲能夠上中學的,要麼是免費讀書的優秀學子,要麼是中產以上的家庭子弟,那些考不上或者讀不起的人在升學階段就已經是被淘汰了。

等到預科階段就更不用說了,除非是極端情況,不然的話很少有學子中途輟學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預科升大學階段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讀大學的人裡頭有大概百分之三十讀的是四年制的本科,百分之七十讀的是三年制的大專院校。

百分之八十的錄取比例,基本上意味着只要你自己別作死,那麼上大學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之所以預科階段有這麼高的升學率,不是因爲帝國的大學很容易報考,純粹是因爲大唐的教育制度裡,在中學和預科階段就已經是學生給篩選出來了。

預科學校,這名字的意思就是‘預備本科’,純粹就是爲了培養大學生而存在的,所以大唐的預科學校招生數量,其實數量很少,基本上都是參考現有的大學招生數量而制定的。

而大唐的大學少,所以預科自然也就少。

因此在目前的大唐帝國裡,對於那些學子們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門檻並不是報考大學,而是中學畢業後報考預科。

考上了就是榮華富貴,考不上人生完蛋……

大唐目前的這種教育制度,也是導致了大唐帝國的小學非常的多。

早年的時候只是縣、鎮設立小學,到了現在,基本上一些大型的村子也會設立官辦小學了,然後再加上數量更龐大,更分散,幾乎每個村子都會有,由傳統私塾改革而來的民辦小學。

實際上大唐帝國的小學教育是非常的普及的。

而且其中的民辦學校至少承擔了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教學任務。

出現這樣的情況,純粹是因爲華夏的傳統。

那些地主士紳們,甭管是爲了同村同族子弟的前途,還是爲了虛名,又或者是爲了其他什麼東西,自古以來都是比較傾心於教育的。

畢竟這玩意其實也不怎麼花錢,而且還能夠博取一個清流美名。

大唐帝國的士紳階層,雖然已經轉向工商了,但是依舊保持着很多傳統,比如說喜歡住在鄉村裡,同時喜歡在家鄉搞各種善事,修路鋪橋辦學等等。

在外面他們興許是人人厭惡的貪官污吏、奸商甚至罪犯,但是在家鄉一般都是裝出一副彬彬有禮的士紳模樣,捐款捐物以博取名望那都是標準操作。

甭管他們心裡怎麼想,但事實就是,大唐的鄉紳階層對帝國的農村地區的建設,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這也是直接推動了大唐的基礎教育發展,要不然的話,光光是依靠官方想要短短二十幾年內,就把全國範圍內的適齡男童的入學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還是不太可能的。

不過李軒對於目前的這種入讀率高,但是退學率也高的情況還是不太滿意的。

他認爲,哪怕是一個農民,哪怕是一個工人,最少也得具備小學文化的水準,至少讀寫要會,基本的算術要會,然後對世界有一個基本的認知,不能搞的太愚昧。

針對目前小學階段退學率太低的問題,李軒也是準備最近兩年解決掉。

怎麼解決?

其實很簡單,繼續降低學費就行了。

現在普通的農民家庭供應一個孩子上小學,都得咬着牙死撐。

那麼李軒要做的就是把這種情況變成普通農民家庭可以不用太吃力的供養小孩讀完小學。

降低了普通家庭供孩子讀書的負擔,自然也就能夠讓退學率降下來。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陳立夫的風頭被搶了第五百零七章 勝利大轉進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責任和榮幸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戰危機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大唐借錢從不怕你不還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印度泊木州第二千一百八十四章 雙贏的好事第二千一百四十八章 海軍的真正敵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史上最爲龐大的船隊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槍初登場第二千一百四十四章 大唐金國的安身之地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團戰只搶人頭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科研大佬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進或保守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六百三十四章 嗑瓜子看戲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內燃機初現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國家第三百八十八章 半截炮管第二千四十二章 適應不了大唐生活的愛德華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超級豪華客輪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慘烈的價格廝殺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七百三十四章 決戰:排隊槍斃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修堡壘上了癮的大唐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不一樣的葡萄牙第三百四十三章 開門,檢查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爲國操勞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八百零七章 盛大的入城儀式第九百二十章 火爆的航運市場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煤油貿易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動了:免費分田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學聰明瞭的海盜第二十六章 近衛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下一步去哪裡?第六百七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英勇而絕望的葡萄牙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黃河三大方案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奧斯曼的反攻第九百一十六章 二九牌鹹魚第八百九十三章 納稅守法的良民啊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葡萄牙人投降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二千零七章 坐擁半個美洲的美洲礦務公司第七百五十六章 難道要當亡國之君?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不怕你仿製第七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鐵路施工隊第九百五十九章 翰統的絕密報告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擔憂的北方武器公司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六百八十章 有史以來最強突擊營第九百九十七章 你有錢,你任性!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封鎖金陵城第二千五十八章 工業量產汽車時代第八百八十九章 身負重任的陳立夫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輪船時代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兵發呂宋第七百八十章 韃靼異動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西印級穹甲巡洋艦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第一份電諭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畢志安赴前線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詭異的個稅改革第九十二章 黃竹山大會戰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軒是個神經病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這河套我們不要了第二千一百四十六章 蘇伊士運河開通第七百一十一章 沒有計劃的李春景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師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八百六十五章 愛卿辛苦了第二十七章 黃竹山的哀嚎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弘揚大唐國威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唐的精英教育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空城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機動部隊第七百二十一章 邵陽書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脫產職業軍隊第五百四十五章 興泉慘敗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規模浩大的洪澤湖工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帝國未來十年的戰略計劃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情況不對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開啓大航海時代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一切都是爲了吃飽飯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出使歐洲第六百零六章 直撲秦淮河第七十章 曾子云的俘虜生涯第五百九十二章 陸海生死大決戰第兩百一十八章 絕望中的刺刀衝鋒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拉練測試順便滅個王國第四百六十二章 精通僞唐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子看望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讓人無語的大唐子民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陳立夫的風頭被搶了第五百零七章 勝利大轉進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責任和榮幸第八百九十一章 巷戰危機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大唐借錢從不怕你不還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印度泊木州第二千一百八十四章 雙贏的好事第二千一百四十八章 海軍的真正敵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史上最爲龐大的船隊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槍初登場第二千一百四十四章 大唐金國的安身之地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團戰只搶人頭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科研大佬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進或保守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六百三十四章 嗑瓜子看戲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內燃機初現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國家第三百八十八章 半截炮管第二千四十二章 適應不了大唐生活的愛德華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超級豪華客輪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慘烈的價格廝殺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七百三十四章 決戰:排隊槍斃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修堡壘上了癮的大唐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不一樣的葡萄牙第三百四十三章 開門,檢查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爲國操勞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八百零七章 盛大的入城儀式第九百二十章 火爆的航運市場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煤油貿易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下又震動了:免費分田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學聰明瞭的海盜第二十六章 近衛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下一步去哪裡?第六百七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英勇而絕望的葡萄牙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治理黃河三大方案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奧斯曼的反攻第九百一十六章 二九牌鹹魚第八百九十三章 納稅守法的良民啊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葡萄牙人投降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格德斯遊肇慶第二千零七章 坐擁半個美洲的美洲礦務公司第七百五十六章 難道要當亡國之君?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不怕你仿製第七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鐵路施工隊第九百五十九章 翰統的絕密報告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擔憂的北方武器公司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六百八十章 有史以來最強突擊營第九百九十七章 你有錢,你任性!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封鎖金陵城第二千五十八章 工業量產汽車時代第八百八十九章 身負重任的陳立夫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輪船時代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兵發呂宋第七百八十章 韃靼異動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西印級穹甲巡洋艦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第一份電諭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畢志安赴前線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詭異的個稅改革第九十二章 黃竹山大會戰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軒是個神經病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這河套我們不要了第二千一百四十六章 蘇伊士運河開通第七百一十一章 沒有計劃的李春景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第三十一師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八百六十五章 愛卿辛苦了第二十七章 黃竹山的哀嚎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弘揚大唐國威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唐的精英教育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空城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機動部隊第七百二十一章 邵陽書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脫產職業軍隊第五百四十五章 興泉慘敗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規模浩大的洪澤湖工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帝國未來十年的戰略計劃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情況不對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開啓大航海時代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一切都是爲了吃飽飯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出使歐洲第六百零六章 直撲秦淮河第七十章 曾子云的俘虜生涯第五百九十二章 陸海生死大決戰第兩百一十八章 絕望中的刺刀衝鋒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拉練測試順便滅個王國第四百六十二章 精通僞唐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子看望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讓人無語的大唐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