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電子工業初步

八月,時進盛夏,盛夏的驕陽烘烤着中國南北大地。到了這個時節,似火驕陽似乎南北大地的共識,即便是站在樹蔭下還覺熱氣蒸人,在沒有樹蔭的地方,怕是半個鐘頭也呆不得,不過因爲溫度並沒有達到36度,因此,在新區的一片片建築工地上,並沒有執行“高溫停工”施工條令,不過儘管如此,按照施工條令的要求,他們每一個小時,都會獲得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在涼影底下喝上一大瓶綠豆湯,從而避免中暑,這種細節上的關心倒不是公司制定的規矩,而是沿用舊時建築行的規矩,舊事行規也有他的人性之處。

雖然天氣很熱,但王端驤每天夜裡還能睡得很好,每天都能足足睡上6個小時,這個休息時間,遠超過他在讀大學時休息時間,原因非常簡單,今年夏天在單身宿舍內,公司給每間宿舍安裝了一臺吊扇——這是新區的最新產品,再加了紗窗阻擋了蚊蟲,睡覺極爲安逸。和大學裡是相同的,他現在的生活依然很有規律,早晨6時起牀,然後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溫習一下昨天的研究,然後上午到8點到“電子研究所”開始一天的工作。然後到了晚上,他則會在電子研究所的內部圖書館,查閱無線電、電子管等電子方面的學術資料。

而在電子研究所,王端驤所從事的研究並不算複雜,則是根據圖紙和工藝流程,製造出外國標準的電子管,這種製造則完全是由北方電子公司負責,而電子研究所實際上則是電子公司的附屬研究機構,除去按照技術專利、工藝流程製造出外國式樣的電子管外,王端驤最近一直從事着根據實際需要,製造一些可以滿足特製的電子管。

今天,王端驤剛進進入電子研究所,就被克里斯蒂那位從美國RCA公司挖來的電子管專家拉到了他的試驗室之中。

“……它確實非常了不起。它是一個四個電子管的無線電收音機,可是……你聽……”

在克里斯蒂說話的時候,經過一兩秒的預熱後,優美的旋律已經的從收音機中傳出了,一開始,王端驤甚至聽不出來有什麼區別,可是聽着聽着,他似乎發現了這個收音機的音質與平常他聽的收音機有所不同。

“我們都很喜歡音樂,可你知道,”

克里斯蒂解釋道。

“過去,我聽收音機裡播出的音樂時,會有一些噪音,而且電子管的壽命只有幾百個小時,可你知道,現在這臺收音機的電子管使用了多長時間嗎?”

克里斯蒂看着王端驤,雙目中盡是驚訝之色,作爲一名電子管專家,來到這個電子管研究所,他才知道,相比於美國,中國人的電子管技術不僅不落後,甚至還先進許多,尤其是在電子管小型化上,只不過現在他們的小型化電子管,仍然停留在試驗生產的階段。

“你一定會爲你和你的朋友們的成就感覺到自豪的!”克里斯蒂的聲音中略帶着一些激動。

“足足使用了2000個小時,而且現在還沒有損毀,我估計達到3000小時,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即便是在美國的試驗室內,電子管最高的壽命,也只有1000個小時……”

面對克里斯蒂的激動,王端驤只是點了點頭,他什麼都沒有說,也沒有解釋什麼,這是研究所的保密規則所要求的,儘管他知道,這些電子管,只不過參照外國專利、生產工藝製造的罷了,現在他們從事的研究,更多的是對其進行改造以適應美國、英國的英制標準,從而向美國出口,畢竟待電子公司的工廠完工之後,它的產能每年達到數百萬支電子管,完全超出中國的需求。

激動!

王端驤並沒有感覺有太多的激動之處,克里斯蒂或許是研究所內少有的幾名無線電子領域的專家,而且這家研究內的大多數研究員——皆是畢業於交通、北大等多所大學電工系的學生,都是他的學生,但王端驤的保密級別卻高於克里斯蒂,儘管他只有二十四歲,但他卻是這所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這意味着,他和他的小組可以接觸到許多保密級別較高的技術。

“克里斯蒂先生,以後我們還會研究更多更爲先進的電子管!由您和您的學生一起,開創一番新天地!”

說笑着,王端驤便朝着自己的辦公室走去,今天對於電子研究所來說,是個大日子,今天,是他們向公司提交一批“器材”的日子。

電子研究所一樓東側則是研究所內的試驗廠房,用於小批量生產各種電子管以及電子配件,與進入普通工廠不同,在進入那棟灰色的建築時,王端驤總會產生一種極爲科幻的感覺,進入廠房,這裡的一切與外界截然不同,在更衣室和其它人一樣,王端驤脫掉外套,換上了一身罩頭式連體罩衣,甚至還戴上了口罩,最後才通過隔離室進入由玻璃窗隔開走廊。

這座工廠之所以會給他這一種極爲科幻的感覺,正在於此,工廠整體使用鋼架混凝土結構,頂棚材料用的是扣板,而牆面甚至還要整體鑲嵌瓷磚,而且所有的接縫都要用橡膠條粘合,以防止灰塵,窗戶也是雙屋密閉窗,就連同地板,也是水磨石地板,還要打液體蠟。不僅如此,甚至就連廠房內的空氣也是與外界隔離的,通過空氣進入這裡需要經過空氣過濾器,廠房對外完全封閉,也正得益於這種潔淨廠房,纔會使得試驗工廠生產的電子管壽命極長、成品率遠高於歐美工廠。

透過玻璃窗看到機加工車間,又到裝配樓看到玻璃牆後的白衣女工聚精會神地低頭裝配電子管裡細小的電極,用藍色的火焰燒製玻璃管,一個個極小的電子管在女工手下完成了裝配,望着那藍色的火焰,王端驤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是試驗工廠生產的第一批小型電子管,各種電子管的尺寸甚至超過了王端驤對電子管的概念,而定購這批特殊電子管的則是經濟調查局。

“也不知道,經濟調查局爲什麼會需要這些電子管?”經濟調查局地下試驗室內,十幾名調查局的技術人員,正在對剛剛製造完成的設備進行着測試,而第一次來到這裡的管明棠看着桌面上的插頭盒,臉上的表情顯得很是複雜,這個插頭盒看似極不起眼,黑色的電木殼體,與普通的插盒不同的是,它的後方帶着一條細細的,長達數米的銅絲。

“先生,這是信號發射線!”

一旁的技術人員見先生手捏着那銅絲,連忙解釋道。

“嗯,”

管明棠當然知道這是什麼,用後世的俗話來說這是“天線”,只不過太長了一點,而這個設備可以說是公司生產的第一個“高端電子設備”,由電子研究所提供小型電子管以及其它電子配件製成,

電子研究所是公司的發展電子技術的核心,在後世,不會有任何人懷疑“電子中心論”,電子工業的發達直接一個國家的興衰,就像後世有一個極端的說法就是“半導體導致了蘇聯的滅亡”。

在一定程度上蘇聯幾乎等於“電子工業落後”的代名詞,可是,誰知道,現在北方公司的電子工業基礎——北方電子公司,他的技術正是來源於蘇聯,準確的來說,是來源於蘇聯的技術資料。

而之所以選擇蘇聯技術,管明棠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固然是因爲在他購買的蘇聯技術資料中,有大量的電子技術資料,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蘇聯的電子技術,更適應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電子管——蘇聯的電子技術直至70年代仍然大量使用電子管,而且其晶體管技術粗糙,適合原始啓步,更爲重要的一點是——蘇聯集成電路技術落後,在70年代末之前,其集成電路幾乎就沒有應用,而這種“落後”,卻正是公司所需要的,也是適合公司在未來十幾年內發動的技術“變革”應走的道路。

就像眼前的這個“特殊設備”,如果用西方同類技術,需要使用晶體管或者集成電路,對於目前電子技術剛剛起步的公司以及電子研究所來說,這不亞於登天,可蘇聯設備採用的卻是技術簡單的電子管技術。

“……有效作距離是400米!因此監視站需要設定在400米以內!”

在管明棠檢查着監聽器的時候,一旁調查局的技術人員則介紹着這種“一號特種設備”。

“以目前的組裝速度,每個月可以生產多少這種監聽器?”

所謂的“一號特殊設備”實際上就是“監聽器”,通俗一點就是竊聽器,這種設備在諜報工作中的意義之大,遠超過外界的想象,尤其是在這個時代。

“因爲並不是工業化生產的原因,所以每個月大約500個!”

“500……”

點點頭,管明棠回頭對曾澈說道。

“未來,除了預定目標之外,嗯,看看能不能把這些東西安裝到重點目標的大使館、領事館內,嗯,還可以考慮一下對東北地區的情報滲透……估計過幾天,中央會有些要員來新區,先在那裡試用一下,”

(今天四更!更新給力,月票一定也要給力啊!嘸呼!)(。

第34章 儘量避免第101章 外交風雲第1099章 固執的石井第23章 荒唐之夢心魂折第345章 商難第248章 莫斯科的變化第1146章 仰光之光第267章 暗潮動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417章 合作誘餌第394章 傷別離第803章 新京歲末第177章 向方無方 !...第218章 南京之戰(六)第443章 定心丸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400章 答案第387章 條件第40章 莫斯科與西安第126章 書桌不靜師心憂第166章 熱河之要誰人知第234章 夏季攻勢(二)第189章 歐洲的希望第429章 在柏林第345章 商難第1255章 開未來第1230章 偉業的開始第76章 洋人蠻橫怒心生第1166章 旗落第86章 希特勒的決心第421章 野人山第96章 才憂人狂欺生人第269章 人的變化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240章 夏季攻勢(九)第210章 新憂第257章 私會第267章 暗潮動第54章 銀業當爲百業母第1220章 日本新印象第361章 問題根源第310章 清晨第421章 野人山第104章 西南國際鐵路第258章 不會打仗的長勝軍第190章 軍人當有所犧牲第415章 復興開發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20章 北平異動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262章 事業的前提第322章 斯大林的憂慮第86章 希特勒的決心第202章 邯鄲之夜第218章 誰能銘記第294章 決定未來第151章 昨日英雄今落魄第103章 老少兩輩各不同第117章 雄廠荒涼心憂傷第1212章 策略第297章 表哥在看着你第106章 關東之心第114章 印度洋上的宴會第13章 未來的曙光第239章 夏季攻勢(八)第1124章 選擇第782章 雪停了第381章 制約第1206章 決定未來第313章 轉移目標第133章 “出雲”末日第408章 決定未來的發明第370章 西安行第265章 階段性的勝利第1231章 就這樣開始吧第50章 東與南第419章 風不止第28章 恐嚇第77章 國人國事份內事第371章 豐收之喜第122章 官門之深無路退第84章 保護傘第315章 邊境衝突第75章 裝甲兵的春天第1123章 中與俄第1028章 海軍需要勝利第421章 野人山第15章 軍人只願沙場行第1022章 戰爭準備第305章 另一面第84章 莫斯科的冬天(中)第46章 民心所向第61章 角機入市若人眼第124章 進攻第344章 合作社的妙用第146章 代價之外爲市場第218章 南京之戰(六)第33章 憑人識貨國寶入第183章 血戰紅石嵐(一)
第34章 儘量避免第101章 外交風雲第1099章 固執的石井第23章 荒唐之夢心魂折第345章 商難第248章 莫斯科的變化第1146章 仰光之光第267章 暗潮動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417章 合作誘餌第394章 傷別離第803章 新京歲末第177章 向方無方 !...第218章 南京之戰(六)第443章 定心丸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400章 答案第387章 條件第40章 莫斯科與西安第126章 書桌不靜師心憂第166章 熱河之要誰人知第234章 夏季攻勢(二)第189章 歐洲的希望第429章 在柏林第345章 商難第1255章 開未來第1230章 偉業的開始第76章 洋人蠻橫怒心生第1166章 旗落第86章 希特勒的決心第421章 野人山第96章 才憂人狂欺生人第269章 人的變化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240章 夏季攻勢(九)第210章 新憂第257章 私會第267章 暗潮動第54章 銀業當爲百業母第1220章 日本新印象第361章 問題根源第310章 清晨第421章 野人山第104章 西南國際鐵路第258章 不會打仗的長勝軍第190章 軍人當有所犧牲第415章 復興開發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20章 北平異動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262章 事業的前提第322章 斯大林的憂慮第86章 希特勒的決心第202章 邯鄲之夜第218章 誰能銘記第294章 決定未來第151章 昨日英雄今落魄第103章 老少兩輩各不同第117章 雄廠荒涼心憂傷第1212章 策略第297章 表哥在看着你第106章 關東之心第114章 印度洋上的宴會第13章 未來的曙光第239章 夏季攻勢(八)第1124章 選擇第782章 雪停了第381章 制約第1206章 決定未來第313章 轉移目標第133章 “出雲”末日第408章 決定未來的發明第370章 西安行第265章 階段性的勝利第1231章 就這樣開始吧第50章 東與南第419章 風不止第28章 恐嚇第77章 國人國事份內事第371章 豐收之喜第122章 官門之深無路退第84章 保護傘第315章 邊境衝突第75章 裝甲兵的春天第1123章 中與俄第1028章 海軍需要勝利第421章 野人山第15章 軍人只願沙場行第1022章 戰爭準備第305章 另一面第84章 莫斯科的冬天(中)第46章 民心所向第61章 角機入市若人眼第124章 進攻第344章 合作社的妙用第146章 代價之外爲市場第218章 南京之戰(六)第33章 憑人識貨國寶入第183章 血戰紅石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