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信

雞毛信

說啥也不能把信落在鬼子手裡!

——受傷後的海娃心裡唸叨着

影片檔案

拍攝年份:1953年

黑白/彩色:黑白

出品: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張駿祥,根據華山的同名小說改編

導演:石揮、謝晉

攝影:周從羅

作曲:黃貽鈞

剪輯:陳曦

主演:舒適飾演爸爸

蔡元元飾演海娃

馬立飾演桂妞

李保羅飾演農會幹部

鄭健民飾演青救會幹部

蔣銳飾演張連長

周伯勳飾演鬼子貓眼司令

榮耀

《雞毛信》既是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影片——1955年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也是第一部塑造革命小英雄形象的中國兒童故事影片,還榮獲了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故事片三等獎,1980年全國第二次(1954—1979)兒童文藝獎故事片一等獎。

背景知識:雞毛信和消息樹

中國舊時有緊急消息需要傳遞時,常在信件上粘附雞毛,以示迅疾和緊迫。因此,雞毛信成爲加急遞送的軍情函件的統稱。中國古代還有所謂的“羽檄”和“羽書”,與雞毛信相類。

抗日戰爭時期,在敵後抗日根據地爲游擊隊傳遞雞毛信的大多是少年兒童。插一根雞毛,表示“急”;兩根雞毛,表示“特急”;三根,表示“十萬火急”。由此看來,影片中海娃送的信,確實是一封非常重要、耽誤不得的函件。

消息樹,其實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羣衆爲對付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往往會在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山坡上安置一棵消息樹。一旦發現日本鬼子的動靜,哨兵就把樹放倒,其他人看到後就會行動起來,準備好如何應對敵人。

放倒消息樹,比起點燃烽煙,不但簡單易行,而且不易被敵人發現,還可以多次反覆使用。如果在高高山頂的樹上,插上醒目的標識例,如紅旗,它的變化同樣可以傳遞信息,這棵樹同樣可以稱爲消息樹。

光影故事

華北平原是我國北方的一片廣袤土地,這裡有着一眼望不到邊的平川,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散佈着一處又一處的村落。在大平原的盡頭是連綿起伏的雄偉的太行山脈。站在一座山頭遠望,山溝裡隱隱約約地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村莊,這就是海娃所居住的龍門村。

在山坡上,村民們用就地取材的石頭壘成房屋,一座座隨山勢而建,有高有低,分散在盤旋的山路兩邊。村外的山坡上分佈着勤勞的村民開墾出的梯田。這本應是一個安靜祥和的小山村,現在村民們卻需要在民兵的警戒下緊張地耕種。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已經使這裡成爲抗擊日本的前沿,也是華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部分。這裡到處充滿着對侵略者的仇恨,村中的石頭牆上有根據地軍民用白粉寫着的八個大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在離村子不遠的山頭上,一棵孤零零的禿樹下,一個少年在警惕地注視着前方的一切,甚至一隻蚊子都無法從他的眼皮下溜走。他,就是龍門村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一個才12歲的小英雄。

起初,海娃和爸爸一同放羊。日本鬼子來了之後,爸爸參加了抗日隊伍,到鐵路邊去打鬼子,後來當上了龍門村的民兵中隊長。海娃受爸爸的影響,帶領村裡的小夥伴幫着大人打鬼子。平時,他一邊放羊,一邊拿着他那杆心愛的紅纓槍在前山上的樹下放哨。

這是一棵光禿禿的枯樹,既不能避風也不能擋雨,更不能遮陽,可海娃對這一切無所謂。他戴着那頂心愛的八路帽,手攥紅纓槍,腰裡掖着放羊的小鞭子,嘴裡還不時哼着兒歌,一直蹲守在這棵枯樹下。

今天,海娃又在這棵禿樹下放哨。

羊羣一邊吃草,一邊咩咩地叫着,可是海娃顧不上這些,他眯着眼睛,緊緊地盯着山下,遠遠的平川地裡有敵人據點。這兩天鐵路上的鬼子又開始瘋狂地掃蕩了。

山下的平川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像一條蛇蜿蜒地爬行在平川上。山腳下還有一條小道,直通一座被樹蔭遮住的村莊。村邊的路口上,立着一座灰不溜秋的土疙瘩,上面插着一面“膏藥旗”,很顯然這是日本鬼子的炮樓。

這座炮樓是鬼子爲封鎖抗日根據地而修建的。炮樓分爲三層,頂上有個像蘑菇似的蓋子,中間那層像個大鼓肚,炮眼最密,鬼子就在這裡往外打槍。炮樓四周十分開闊,四周老百姓的房子全讓日本鬼子給毀掉推平了。炮樓四周有鬼子逼迫老百姓挖的兩人多深的壕溝,溝的內沿是一圈帶刺的鐵絲網,外沿是鹿砦。炮樓與外界只有一座吊橋相連。鬼子把吊橋一拉,除非會飛,否則,誰也別想靠近。只要一有動靜,炮樓裡的鬼子就亂槍掃射,更不要說進入其中了。

炮樓裡面住着幾十個鬼子,這些鬼子時不時就要出去禍害周圍的老百姓,尤其是那個外號叫“貓眼司令”的鬼子隊長。這個“貓眼司令”有一肚子的壞水,經常在炮樓裡像豺狼似地來回轉悠,想些壞主意。他的雙手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海娃的奶奶就是被這個豺狼給殺害的。“貓眼司令”經常帶着鬼子和僞軍到龍門村掃蕩,每次鬼子到村裡,殺人放火,搶糧搶物,簡直就是一羣十惡不赦的強盜。

掃蕩之後,整個村莊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家家戶戶的牆上佈滿了彈坑。可是,“你不叫我活,我偏要活下去”——堅強的龍門村人就這樣來回答侵略者,他們面對鬼子毫不低頭。鬼子走後,倒塌的房子又被修建起來,斷牆上“粉碎敵人掃蕩”的大字又被刷上。老百姓恨透了日本鬼子,他們堅決與鬼子做鬥爭。

這就是英勇的龍門村人民。

海娃仍舊蹲在那裡,離他不遠的另一山頭上立着個草人。草人的旁邊坐着海娃的小夥伴狗娃和桂妞,他們用手遮着太陽,不時地眯眼望着海娃,而海娃也不斷地回頭跟他們打招呼。

他們在共同監視着鬼子的動靜。

其實,枯樹是一棵消息樹。海娃只要發現情況就會拉倒消息樹,後山腰上的狗娃和桂妞也會拉倒草人,這樣,村裡的人馬上就會知道鬼子將要進村。可見,海娃肩上擔負着多麼大的責任呀!所以,他一刻也不敢放鬆警惕,時刻觀察着。

一片片金黃的穀子地裡,龍門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忙活着。村裡的民兵們也在一塊地裡飛快地收割着莊稼,離他們不遠的山坡上放着他們的武器。

收割好的莊稼馬上就被運到了打穀場,打穀場上也是一片繁忙景象。而打下的糧食馬上就被裝進袋子裡,肩擔,驢馱,轉運到山裡藏起來了。快打,快收,堅壁清野,一粒糧食也不能讓鬼子給搶去——這是龍門村民們的心聲。

與此同時,炮樓裡的鬼子也沒有閒着,他們正在集合隊伍,準備進山武裝搶糧。貓眼司令正拿着放大鏡,瞪着兩隻狼眼在看地圖,身後的小鬍子久原像根木頭一樣立着。一個日本軍曹(武官)和僞軍頭目歪嘴快步走進來,報告說隊伍集合好了。“貓眼司令”不慌不忙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說:“你們的,出發,糧食統統的拿來,土八路統統的,殺啦殺啦!”

久原騎着大洋馬,帶着鬼子出發了。

在消息樹下放哨的海娃,眼睛都發蔫了,不時用手揉着,打着哈欠。這時,他聽見身後的羊叫了起來,忙回頭看,原來羊羣從草叢中鑽了出來。海娃趕緊站起身來,朝着羊羣抽了一鞭,並吆喝着:“回去!回去!快都回去!看鬼子發現了你們,不把你們給吃了!給我回去!”羊羣又鑽了回去。

當海娃轉回身時,他突然發現遠處的炮樓裡爬出了一溜長長的黑點,像螞蟻一樣。“不好,鬼子出來搶糧了”,海娃心想,趕忙抱着消息樹使勁一扳,消息樹順勢倒了下去。後山上,狗娃、桂妞看到樹倒了,趕忙拉倒了草人。

龍門村立馬緊張了起來,鄉親們開始有組織、有秩序地往山裡撤離了。這時,迎面來了一個揹着槍的男子——民兵隊長老趙。村裡的幹部和民兵小隊長都圍了過來。老趙高興地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大家都急切地問道:“什麼好消息?”

老趙:“鬼子的炮樓空了。”

這可是個好機會,該拔

了這顆“釘子”。老趙說:“打炮樓,光靠村裡的民兵可不行,得靠八路軍隊伍,你們掩護鄉親們轉移,我寫封信給張連長。”

山坡上,海娃放倒了消息樹後,急忙趕着羊羣下山。海娃下山時,遇到自己的父親和老趙,老趙領着海娃來到樹叢中隱蔽的地方,掏出一封信,一封沾着三根雞毛的信。海娃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封十萬火急的信。老趙交待海娃,抓緊時間將信送到三王村張連長處,並塞給了他兩塊白薯。

海娃接過信,就趕着羊羣上路了。

海娃轉過一個山嘴子,發現西山頭上立着一顆消息樹。他會心地笑了,猛甩羊鞭,趕着羊羣準備往前走。

突然,海娃發現那顆消息樹也倒了,“不好,西山那邊也有鬼子了,怎麼辦呢?”海娃心裡想着,抱着小羊羔就跳下了溝,羊羣也跟着蹦蹦跳跳地下了溝。可是,這時候,久原帶領着日本鬼子和黑狗子們進了山溝裡。

躲是躲不掉了,首先得把信藏好!海娃奔到一個隱蔽的大石頭後邊,把雞毛信塞到了石頭縫裡,一想不行,不妥當;又蹲在地上用手刨開亂石子,刨着刨着,一想也不行:到處都是亂石子,天黑哪裡找去呢?

海娃急得抓耳撓腮,可羊卻在一旁,你抵我,我頂你,玩兒着呢!一隻老綿羊肥肥的大尾巴垂在屁股後,不停地晃着,十分地自在。頓時,海娃急中生智,計上心來。他抽出褲帶,扯下一條,把信捆上,然後又掀起領頭的老綿羊的大尾巴,把雞毛信牢牢地系在了老綿羊的尾巴下。

藏好信後,海娃甩鞭趕着羊羣迎着鬼子走了過去。鬼子猛然聽見“啪”的一聲,大吃一驚,嘩地一下子在溝裡散開,趴在地上。同時,端槍,上拴,慌成一片。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放羊小孩,這下可把他們氣壞了。鬼子頭目久原馬上喝住海娃,一個黑狗子跑上前去,像拎小雞似地把他提到久原面前。

久原對着海娃上下打量了半天,才惡狠狠地問道:“小孩,你的,小八路?”

海娃歪着腦袋,裝糊塗,裝着聽不懂鬼子的話。一旁的“歪嘴”狠勁地推了一把海娃的頭,“兔崽子,太君問你是不是小八路?”

海娃氣憤地說:“不是,我是放羊的。”久原拔出來大洋刀,架在海娃的脖子上,嚇唬他;一會兒,又掏出一包糖來誘惑他。可小海娃就是一問三不知,只說自己是放羊的。

久原突然下令,讓黑狗搜海娃的身。兩個黑狗子將海娃渾身上下搜了個遍,除了兩塊白薯,什麼也沒搜到。久原拿着烤白薯在鼻子上貪戀地聞了聞,一臉假笑,說道:“小孩,你的良民,開路開路”。

海娃趕着羊羣往溝外走,可沒走幾步,“歪嘴”和兩個黑狗子就又追了過來。原來,鬼子看中了海娃的羊,還想讓他帶路。海娃百般不願,黑狗子連打帶罵帶拖,逼迫他上了路。

爲了雞毛信,海娃不得不暫時屈服於敵人。可他時刻都在想:如何從老綿羊的屁股下取出雞毛信,如何從敵人這裡逃走,把信送給張連長?

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鬼子撲進了一個叫平西的莊裡。莊裡的老百姓得到消息早就轉移了,村裡空蕩蕩的沒一個人影。鬼子和黑狗們像餓狗一樣,翻箱倒櫃,到處亂翻亂搜,可是屋子裡什麼也沒有。因爲老鄉們早就把家裡的東西要麼帶走,要麼藏了起來。鬼子氣的,用槍托把米缸給砸碎了。

海娃抱着小羊羔坐在外面的大石頭上,看到這一切,心裡恨透了鬼子。

天黑了,鬼子把老百姓家的柴草抱來,把老百姓家的門窗拆下,在打穀場上燃起了一大堆火。海娃坐在石頭上,羊羣怯生生地圍在他的身邊。他又冷又餓,心裡更是着急,盤算着:“今晚怎麼能摘下信逃走呢?”

久原坐在火堆旁,正在生悶氣,因爲他什麼東西也沒有搶到。忽然,他聽見了羊“咩咩”的叫聲,吩咐殺羊。“歪嘴”立馬招呼幾個黑狗跟着鬼子,奔向羊羣。鬼子們見到羊就抓,羊羣在羊圈裡到處亂竄,咩咩地叫得可憐。

糟糕!“歪嘴”在拽老綿羊,可它身上可有雞毛信。海娃上前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急得滿頭大汗。海娃猛然想出了個主意,插嘴說:“老總,老羊肉,又老又羶的,有什麼好吃的。”“歪嘴”正好被老綿羊抵翻了一跤,他瞪了海娃一眼,站起來狠狠地踢了老綿羊一腳。看着海娃抱着的小羊羔,他伸手來搶:“好,老子不吃老的,就吃這個小的。”

儘管海娃苦苦哀求,希望他可憐可憐小羊羔,但最終小羊羔還是被“歪嘴”給搶了去。海娃傷心極了,眼淚止不住地撲簌簌地流下來。

鬼子和黑狗子們把羊殺了,割成一塊一塊在火上烤。海娃不忍心看,就背對着他們坐着,那隻老綿羊正好擠到了他的身邊。海娃覺得機會來了,正打算偷偷取下那封信時,可“歪嘴”又跑過來了。

“歪嘴”說:“喂!兔崽子,你幹什麼呢?鬼鬼祟祟的。”海娃假裝若無其事地站起來,說:“不幹什麼。”

“不幹什麼?是不是想溜呀?快給老子把羊趕回羊圈去。”

海娃只得把羊趕回了羊圈,回身關上了羊圈的門,抱了把乾草鋪在門口。

“歪嘴”不理解,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海娃:“睡覺呀!在這裡看羊呀!”

“歪嘴”冷笑道:“給老子屋裡睡去,人小心眼還不小,還想哄老子,屋裡睡去。”

海娃不想去,他想在這裡找個好機會逃跑掉。可是,歪嘴一把就把他抓了起來,進了屋裡就把他扔進了最裡邊的角落裡。屋裡橫七豎八地擠滿了鬼子和黑狗們,門口還站着一個背槍的鬼子哨兵。

海娃想:這下完了,跑不出去了,海娃躺在地上翻來覆去地睡不着。已經半夜了,海娃眯眼一看,敵人都睡着了。海娃想,今晚必須得逃出去,可怎麼逃呢?一邁腳就會踩着敵人。

海娃慢慢地起來,小心翼翼地挪開敵人的腳往門口走。他一面留心周圍的動靜,一面踮起腳尖,一不小心,碰到了柱子上掛着的鬼子的飯盒,哐噹一聲,嚇得海娃心裡猛地一驚。還好,鬼子和黑狗睡得像死豬一樣,一點也沒有聽見。

快走到門口了,久原的兩條腿橫在面前。跨過去吧,海娃個子太矮,過不去。海娃壯着膽子在久原的腳底輕輕地撓了兩下。久原一癢,翻了一下身,正好讓出個空擋來,海娃輕輕地跨了過去。門口的鬼子抱着槍,睡得跟死狗似的。

海娃悄悄地溜出了門,跑進羊圈,急匆匆地從老綿羊的尾巴下解下雞毛信。已經陪伴了自己四年的羊,海娃真是捨不得呀!羊羣咩咩叫着,望着海娃,可是,海娃想到自己身上的重任,回頭轉身就走。

海娃出了村子,在大路上飛奔着,接着又奔上了一座小山樑。對面,遠遠的山頂上,海娃隱約看見一個鬼子哨兵在站崗。哨兵也似乎看見了海娃,從腰裡抽出條白毛巾,朝海娃晃來晃去。海娃一想,跑是跑不掉的,因爲鬼子一打槍,村裡的鬼子立馬全被驚醒。聰明的海娃脫了自己的小白褂,也學着鬼子在頭上左右晃着。鬼子以爲是自己人,就把手一揮,示意海娃可以走了。

海娃轉過山嘴,鬼子看不見了,他開始快跑。當他跑到山頂時,實在跑不動了,就一屁股坐在了一塊大石頭上。伸手一摸口袋,海娃發現,信不見了,抖抖衣服,也沒有,草叢裡、石頭縫裡找,也沒有。

海娃只好又沿着原路往回找,終於在晃褂子的地方找到了。海娃真是高興極了,他裝起信,轉身正要走。結果,“貓眼司令”的黑狗找上來了,只見他氣勢洶洶地跑過來,一把揪住了海娃。海娃又無可奈何地回到了那個破羊圈。

鬼子集合了隊伍,逼着海娃帶他們前往龍門村。臨走前,鬼子、黑狗們拿着火把到處放火,整個平西莊頓時火光沖天。

久原得意洋洋地騎着大洋馬,帶着鬼子上路了。

西邊的山頭上,一塊大石頭的後邊,蹲着兩個八路軍戰士——小劉和另一名戰士。離着他們不遠是民兵小王。他們在往山下瞭望。遠遠地,他們就發現了鬼子和黑狗們過來了。小劉趕忙擺手讓小王過來:“看來敵人是要往龍門村去。老王,你們把東山的地雷埋好了嗎?”

小王回答說:“早就埋好了,就等着小鬼子們去送死呢!”

小劉應聲好,來到大石頭後邊,那裡有一部通往連部的電話機。連部裡,張連長接聽着小劉

的電話:“喂,我是張連長。啊?有一百多個鬼子?還有小孩?趕着羊?快到東山了?好的,我知道了。”

張連長掛斷電話,轉身讓排長們通知全連緊急集合。

這時,鬼子的隊伍已經到了東山坡。海娃打定主意,一過坡,就帶着鬼子往山後的小路走。海娃心裡明白,這條小路可難走了,鬼子上不去,自己抽空就跑,給張連長送信去。這樣,海娃邊走邊動腦筋,想方設法不帶敵人走大路,騙他們大路上埋有地雷,於是敵人乖乖地跟他走山路。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就乘機拼命往山上爬。一會兒,他就離鬼子越來越遠,急得鬼子慌了手腳。

鬼子軍曹帶着“歪嘴”和幾個鬼子開始追海娃。海娃從老綿羊尾巴下取出雞毛信,接着往山上跑。鬼子端起槍“啪”地一聲打過來,海娃縮了一下頭,繼續加緊往山上跑。眼看着鬼子和歪嘴就要追上了,海娃就扯着嗓子大聲喊:“八路軍叔叔!八路軍叔叔!下面有鬼子!”

鬼子一聽八路,都嚇得停住了腳。海娃一看這招挺靈,就一邊跑,一邊喊。鬼子和歪嘴躲了半天,看沒什麼動靜,又接着往上追,一邊追,一邊不斷朝海娃射擊。

突然,“哎呀”一聲,海娃從岩石上跌了下來,他的手被子彈打傷了。羊羣聽見海娃的叫聲,都跑了過來,圍着海娃咩咩地叫着。“說啥也不能把信落在鬼子手裡”,海娃忍着劇痛,使勁地往山上跑,邊跑邊喊:“八路軍叔叔!八路軍叔叔!”

在這一千鈞一髮的危急關頭,張連長帶着八路軍趕到了。追上山的鬼子和黑狗掉頭就向山下跑。還沒有跑遠,就一個一個倒下,上了西天。

山下的久原,聽見山上的槍聲,趕緊指揮鬼子們散開,向山上射擊。敵我雙方接上火了。

張連長從山上跑下,看望放羊的孩子。海娃在張連長面前,激動地掏出那封雞毛信,說:“張連長,信,雞毛信!”話剛說完,就昏過去了。

張連長拆開那封雞毛信,看過後給身邊的一排長看。張連長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情報,多虧了海娃這個孩子及時給我們送來。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十分難得的機會。我帶一個排去打鬼子的炮樓,一排長,你帶兩個排就地與久原作戰,堅決消滅他。”

“請連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一排長堅決地答道。

張連長帶着一排人急行軍,下了山坡,直奔鬼子的據點去了。這邊,一排長把隊伍佈置好了。久原見山上很久沒有了動靜,就指揮鬼子和黑狗向前進。突然,山上的機關槍噴出了憤怒的火舌,鬼子們紛紛倒地。

經過激烈的戰鬥,鬼子被消滅了。久原也在手榴彈爆炸的一聲響中飛上了天。

連部裡,衛生員在給海娃包紮傷口。海娃卻急得不行,一個勁地催問陪着他的小劉:“小劉哥,你快點說,山下的鬼子消滅了嗎?鬼子的炮樓打下來了沒有?”

“張連長讓我照看你,我哪知道呀?”

海娃追問道:“小劉哥,你倒是快說呀,小劉哥……”

“你放心吧!”

海娃自言自語:“哼!這一回呀!張連長把炮樓給打下來,把‘貓眼’給抓了,真是大快人心。”

那邊,張連長正指揮八路軍攻打鬼子的炮樓。爆破手在機槍手的掩護下,通過了鐵絲網,把炸藥包放在炮樓邊,引線一拉,天崩地裂似的一聲響,鬼子的炮樓被炸塌了半邊。緊接着,八路軍像潮水般喊殺着衝過壕溝,突破鐵絲網,衝進了炮樓。

炮樓裡,“貓眼“嚇地縮成一團,蹲在炮樓的角落裡。八路軍衝了進來,貓眼耷拉着腦袋,舉起了雙手。戰士們押着”貓眼“和俘虜的鬼子出了炮樓。炮樓連同膏藥旗一同被炸飛了。

龍門村口,一片歡笑聲,八路軍的隊伍雄赳赳氣昂昂地在村內走過。鄉親們成羣結隊來迎接自己的隊伍。孩子們在其中又跑又跳,跟着隊伍來回跑動。狗娃和桂妞也在其中,他們在找尋自己的團長——海娃。突然,他們發現了海娃,海娃也看見了他們,幾個小夥伴手拉手,再親熱不過了。

海娃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受到了張連長的表揚,成爲了一個小英雄。張連長送給海娃一根小皮帶,勉勵他不能放鬆對鬼子的警惕,繼續爲八路軍和鄉親們站崗放哨,盯住鬼子的一切動靜。

張連長帶着八路軍又出發了,接着去打鬼子。早晨,海娃又站在山頂上的禿樹下放哨了。他仍然拿着一杆紅纓槍,頭戴八路軍小軍帽,腰裡多了根小皮帶,兩隻眼睛緊緊地盯着敵人的方向。他比以前更加勇敢,更加堅強了。

點擊點評

童趣·英勇

這部影片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小英雄海娃的故事。

《雞毛信》作爲新中國優秀的兒童影片之一,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着兒童情趣和易爲孩子接受的特點,並以真實的環境、生動的人物、曲折的情節、緊張的氣氛、明快的格調,受到少年兒童與廣大觀衆的熱烈歡迎,爲當時貧乏的兒童影片增添了不少光彩。

當然,這都歸功於影片導演石揮對於兒童片的準確把握,使得影片符合了兒童審美特性的藝術追求。正如他所說:“我們終於決定了整個影片要以簡單集中、不龐大不復雜,像講故事似的手法來處理……一切行爲都應緊緊地掌握住從小孩子的特徵出發……兒童風格要輕鬆,不要給他壓力太重。”

影片中的主人翁——我們的小英雄,他的英勇品質是老解放區的人民所教養出來的,也是老解放區人民多年來對敵鬥爭堅強不屈的精神在兒童身上的表現。他的鬥爭事蹟對今天的孩子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影片不僅能把孩子們帶到那個戰爭年代,去感受當時的環境與氣氛,認識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而且還能以海娃爲範例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克服困難,去作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

回望精彩

導演石揮曾說,自己在分析劇本時,自認爲某一個點很重要而且是感動人的,卻發現那些兒童演員們卻絲毫不感興趣;而自己認爲不值得過分渲染、一帶而過的地方,小演員則會大鼓其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於是在拍羊羣部分時,導演便對羊羣和海娃關係的處理作了很大的努力,使影片的內容有了較爲突出的表現,充分體現了少年兒童的特點。

羊羣在影片中成了“第二主角”,特別是那頭老綿羊,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似乎都在牽着小觀衆們的心。到處跑動的羊羣也給影片平添了許多生機。

在海娃出發的那場戲中,海娃抱起小羊羔,親熱地對它說:“你可別跑丟了!”然後又對羊羣說:“快跟我下上溝!”人和羊在這裡成爲心心相印且可以互動的形象。

鬼子搶羊,拉着小羊羔要殺了吃肉,海娃表現得那麼傷心,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這些地方都表現了小海娃對羊的感情。海娃的愛羊與鬼子殺羊、吃羊,形成了鮮明且強烈的對照。

星光:石揮

石揮(1915--1957),原名石毓濤,天津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1937年來到上海,參加多個話劇演出團體的演出,在《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中都有精彩的表演。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譽爲“話劇皇帝”。1941年,石揮進入電影界,參演的第一部影片是《亂世風光》。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其中《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這部影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1953年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1957年被錯劃爲“右派”,含冤逝世。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在《雞毛信的導演散記》中,作爲導演的石揮談道:

這部影片是描寫抗日戰爭時期中一個小英雄的故事。要真實地表現出這一歷史故事,同時還要保持原著的精神與風貌,用易於爲兒童接受的方法表達出來是相當困難的。但在各方面的幫助下,我們終於決定了整個影片要以簡單集中,不龐大不復雜,像講故事似的手法來處理,把這位機智勇敢、堅決完成任務、對敵人進行英勇鬥爭的小英雄的優良品質集中地表現出來。

(本章完)

兩個小八路兩個小八路扶我上戰馬的人雞毛信閃閃的紅星紅孩子扶我上戰馬的人紅孩子啊!搖籃啊!搖籃兩個小八路祖國的花朵紅孩子小兵張嘎雞毛信紅孩子十天十天小兵張嘎小兵張嘎十天啊!搖籃兩個小八路祖國的花朵扶我上戰馬的人紅孩子雞毛信兩個小八路十天雞毛信祖國的花朵扶我上戰馬的人十天紅孩子雞毛信小兵張嘎小兵張嘎扶我上戰馬的人閃閃的紅星扶我上戰馬的人雞毛信兩個小八路兩個小八路啊!搖籃扶我上戰馬的人雞毛信閃閃的紅星雞毛信閃閃的紅星啊!搖籃祖國的花朵閃閃的紅星十天雞毛信小兵張嘎小兵張嘎十天兩個小八路啊!搖籃兩個小八路祖國的花朵十天兩個小八路啊!搖籃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啊!搖籃啊!搖籃閃閃的紅星雞毛信啊!搖籃啊!搖籃啊!搖籃扶我上戰馬的人兩個小八路祖國的花朵啊!搖籃祖國的花朵兩個小八路兩個小八路啊!搖籃閃閃的紅星扶我上戰馬的人紅孩子閃閃的紅星雞毛信紅孩子十天祖國的花朵啊!搖籃扶我上戰馬的人十天雞毛信
兩個小八路兩個小八路扶我上戰馬的人雞毛信閃閃的紅星紅孩子扶我上戰馬的人紅孩子啊!搖籃啊!搖籃兩個小八路祖國的花朵紅孩子小兵張嘎雞毛信紅孩子十天十天小兵張嘎小兵張嘎十天啊!搖籃兩個小八路祖國的花朵扶我上戰馬的人紅孩子雞毛信兩個小八路十天雞毛信祖國的花朵扶我上戰馬的人十天紅孩子雞毛信小兵張嘎小兵張嘎扶我上戰馬的人閃閃的紅星扶我上戰馬的人雞毛信兩個小八路兩個小八路啊!搖籃扶我上戰馬的人雞毛信閃閃的紅星雞毛信閃閃的紅星啊!搖籃祖國的花朵閃閃的紅星十天雞毛信小兵張嘎小兵張嘎十天兩個小八路啊!搖籃兩個小八路祖國的花朵十天兩個小八路啊!搖籃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啊!搖籃啊!搖籃閃閃的紅星雞毛信啊!搖籃啊!搖籃啊!搖籃扶我上戰馬的人兩個小八路祖國的花朵啊!搖籃祖國的花朵兩個小八路兩個小八路啊!搖籃閃閃的紅星扶我上戰馬的人紅孩子閃閃的紅星雞毛信紅孩子十天祖國的花朵啊!搖籃扶我上戰馬的人十天雞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