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日當空,恰巧被雲彩半掩,日頭不算太過毒辣,清風拂面倒是能驅散些熱氣。
遠處山間裡,一隻獵鷹藉着風勢飄蕩在雲霧中,許是還能找到幾分涼意,尚能啼叫幾聲。
地上三五成簇的長着些模樣兒瞧着醜陋的矮草,幾株樹木也是姿態稀奇古怪,彎彎曲曲。
也能瞧見成林的胡楊和梭木,或是幾攤刺棵沙棘,就成了飛禽走獸難得的歇腳之地。
瞧着鷹隼和雀兒同處一枝,這鷹隼便是連轉頭瞧上一瞧雀兒的力氣也不願使出來,閉目養神。
若是天氣再涼了,山澗窪地邊,運氣好些能看到幾株開花的石裂蘭和刺酒紅花,也有別樣的風情。
石裂蘭花如其名,葉如裂石,從中分開,葉子厚寸許,不像尋常花草色澤,也是土黃青褐之色,與戈壁淺灘上的碎石很像,倘若不留神,實在是不好分辨。
每株石裂蘭都只有兩片葉子,花梗從中間抽出,薄暮時分開花,拂曉花瓣歸攏,如此開合三日就謝了。
不過與花葉大是不同,石裂蘭花卻極爲秀麗,花梗長約一尺有餘,每株之上皆有七朵上下的小花錯落綻開,顏色和紫霞相似,端是豔麗,且花香濃郁,夜裡若藉着風力能傳出數裡外,四溢絲絲沁甜。
刺酒紅花亦是西域異種,樣子與刺棵有些相似,不同之處比刺棵要低矮一些,身上的尖刺也柔和不少。
枝幹大約尺許長短,刺下的葉片最多不過指蓋大小,稀稀疏疏,一株刺酒紅花上數下來,怕是少見幾片綠葉,只不過得名而來的碗口大小的紅花開的極豔,與日同輝,稱得上是異彩,只可惜花期短了些,三兩日就敗了。
貫南大營,中軍大帳。
李落,沈向東,雲無雁三人圍坐沙盤前,列數最近幾月裡西域諸軍的動向,不時指點評說幾句。
雲無雁沉聲說道:“大將軍,這幾個月回蒙和拜火蠢蠢欲動,年前回蒙在鷹愁峽吃了暗虧,損失了不少兵將,現如今又屯兵臨夏城附近虎視眈眈,雖說不敢大舉興兵,但也是不勝其擾。”
“拜火有什麼動靜?”
“拜火與回蒙兩軍沿着平沙河兩岸相持不下,互有攻伐。
最近數月,軍中探馬探知拜火回蒙兩軍私下頗有交集,戰場上拜火與回蒙似乎是虛張聲勢,戰事不烈,回蒙在臨夏城外調兵遣將,拜火也不曾有什麼異動,似乎兩軍之間結有暗盟。”
李落微微一笑道:“拜火穆宗和回蒙紮別不是善於之輩,自然不願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覬覦大甘西府諸州,該是要聯手東進纔是。
不過穆宗和紮別未必能誠意相待,只要互相有提防就有破綻。
既然回蒙和拜火有交集,不如我們牧天狼也和回蒙交集交集,派遣使者在臨夏城和糧宛城間走動幾個來回,以行商爲名也足夠引起拜火戒備猜忌之心了。”
沈向東輕捋長鬚道:“除非是回蒙與拜火結下王將之盟,若不然回蒙當不敢冒險背腹受敵。
拜火會不會有王將盟約之意尚難定論,回蒙信與不信又是一說,眼下雖然不見得兩軍會聯手東進,不過也不可不防。”
說罷微微一頓,沈向東看了兩人一眼,接道,“老夫以爲,平沙川四雄並立,牧天狼若想隔山觀虎鬥,餘下三雄要均分平沙川纔好。”
雲無雁點頭應道:“末將也有此意,西戎與拜火回蒙冤仇頗深,論起來還在牧天狼之上,拜火既然貪而不信,我牧天狼也不必再做君子,不如暗助西戎在平沙川中三足鼎立,到時再看看拜火什麼嘴臉。”
李落輕聲說道:“權者必貪,拜火亦不例外。
原本西戎強盛時拜火未必有東進的心思,如今西戎苟延殘喘,拜火北疆有蒙厥和蛇嘢兩個龐然大物,想來穆宗還沒有膽子北上。
再往西處是怎樣的山川異志,誰人也不敢斷言,落日山外光怪6離,怕是不比蒙厥和蛇嘢差上多少。
如此算來也只有想方設法謀略大甘西府,或是偏安一隅。
拜火如今表裡不一也是人之常情,我擔憂有朝一日西戎會和拜火回蒙摒棄前嫌,聯手東犯大甘疆土。”
雲無雁心中一沉,沉吟道:“這,西戎怎會如此輕易與拜火回蒙結盟。”
“是不會太容易,就看現在的西戎王上羯可天是否有這樣的手段。
將軍曾有言平沙川的局面只是爲了騰出手二十餘年,倘若二十餘年內大甘朝廷沒有寸進,就算我們出兵打下西戎拜火回蒙三國也是於事無補。”沈向東說道。
“羯城此人也是個變數,這些年看似安分守己,只怕是做出來給旁人看的。”
雲無雁眉頭一皺道:“羯城賊心不死,一時還不能殺,留在卓城確是個禍患。”
李落淡淡一笑道:“算了,由他去吧,殺了他更讓西戎殘部離心。
縱然有朝一日羯城返回朔夕,但羯可天爲王已久,權利醉人,卻也是最毒的毒藥,恐怕羯可天不會輕易交出王位的。”
沈向東慨然嘆道:“權利之毒,猶勝惡獸陰蛇。”
“謀略再多,終究還是敵不過世間衆生相,萬物本相,不遮不掩纔是破綻最少的。”
沈向東見李落似有所悟,笑道:“將軍似乎另有所指,可是還在惦記卓城之中?”
李落溫顏回道:“正是,卓城如今也是魚遊沸鼎一般,百官有心無心,都是一副天將不存的模樣,推波助瀾之事忙的不亦樂乎,空有巡檢司,倒成了一個笑話。”
沈向東和雲無雁相視一笑,雲無雁哈哈大笑道:“大將軍如此匆忙離開卓城,恐怕不單是爲了西府狄州的貫南大營。”
李落展顏一笑,三人丹誠相許,自然無須隱藏,和聲應道:“回返貫南大營也是要,不過若想巡檢司方便行事,我就不能留在卓城,避開卓城耳目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如今巡檢司衆目睽睽,楊大人和章大人身陷其中,總要有一人在外面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