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道場靈境

要不然山後裡爲什麼連社神都不肯供奉了,要來供奉着土地?

見着廟中的神像已經被山後里人擡走,便也不好再來搶奪。便按照古老的規矩,來到山後裡的社壇前面,分走一半土壤,回去另立着社壇。

古老規矩便是如此,沒有社壇的村裡便許給有社壇村裡種種好處,求得答應,遷社。

但是,這次情況不一樣了。劉易不稱社神,改叫做土地朔立神像。

這麼一來就麻煩了,古老規矩便起不到作用。誰也不知道,這次遷移社土,會不會再起作用。

好在這個時候,就有着張王氏出面,通靈。由來鳳裡的村民出面,送了禮物到張王氏家中,請張王氏通靈。

見到這般場面,虞書舉袖掩面而走。村人也不以爲意,繼續請神。

這般世界,有着功名的讀書人,可以溝通鬼神,是整理。所謂儒者,就有通鬼神之意。

而民間通鬼神的,就只能叫做巫了!所以作爲讀書人的虞書掩面而走。大家心裡有數,這非是反對,其實是避嫌罷了。

這天下讀書人才有多少個?有功名的大老爺,又哪裡會給普通百姓溝通鬼神?這民間通巫,已經是習以爲常的事情了。

但是,虞書還是要避嫌的。畢竟他日後是還要去讀書遊學!

在來鳳里人期盼的目光之下,張王氏渾身抖動的如同篩糠。漸漸的就兩眼翻白,只能見着眼白,再不見眼仁。

這麼一幕,劉易都看的清清楚楚,他現在成了山後裡的土地神之後,整個山後裡的地域,盡數都變成了劉易的領域。所有的一舉一動,只要劉易有心查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正饒有興趣的看着鬧劇,就見着張王氏渾身顫抖着,一股奇異的力量,就翻過來通過張王氏聯繫上了劉易。

這讓劉易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通靈?想着,上次爲了救活張王氏,灌注自己神力過去,雙方就有了其他聯繫。當下意識就延伸過去。

這個時候,張王氏渾身一個激靈,恍惚之中空氣大變,已經變成了劉易的語氣。

“你們重新給我塑造神像,”劉易說道:“要給我建立廟宇。畫像在神像腳下……”

幾句話說完了,張王氏又是一個顫抖,恢復過來意識,整個人就像是水裡撈出來的,差點虛脫。

土地是新神,沒人知道章法。這刻說了,聽者心裡就有數了。知道章程。

當下就在神像腳下取來了圖畫,一看之下,不僅有着神像的外貌,更是有着寺廟的設計。

“這土地神果然神通廣大啊!”傳看了這圖紙之後,所有人嘆息了起來。

便是來鳳裡的那些老人,眼見爲實。看着栩栩如生,簡直非是丹青畫筆能夠畫出來的圖像,個個都是心悅誠服!

諸人見了,盡數點頭。見着這廟宇,建造起來並不困難,反而更加大方肅穆。

原本這社神是沒有廟宇的,露天在外,代表大地,只有社壇。當這廟宇建好,便是土地神取代了。

接着,兩個村裡便都忙碌起來,現在真是冬天。農閒季節,各自有着閒工夫,很快便把廟宇給修建了起來。

卻是在劉易的要求之下,放棄了這個世界夯土爲牆的常用建築方法。卻用着方形木構建築,有着斗拱承託的挑檐,造型凹凸有致,虛實相生,成爲一種特殊建築風格。

這個建築模式還是劉易在超市之中的某本書裡面翻出來的,看着就感覺漂亮。

木頭對於到處都是森林覆蓋的時代來說一點都是不缺,只是卯榫結構卻沒有發展出來。

但是在劉易手裡,就不是問題了,花點小錢,就能從超市之中買來鐵釘。就解決問題!

整個建築並不大,也就不過一件屋子大小。村裡之中自然有着人家裝備的有着乾燥了幾年的房樑之類,就用上了。只是幾天功夫,便建出了雛形來。

與此同時,在那靈境之中,劉易的道場也是一天一個樣子,沉澱下來,化爲一整個院落。

卻要更比陽世的建築要好看許多,三層的方形閣樓,每層有斗拱承託的挑檐,其上置平坐陽臺。可以遮陽、避雨和遠眺……

當然,在這靈境道場,畢竟太小,就用不到了。

現在整個道場,就有着幾乎一畝大小。淡淡的光芒從天幕射下,和周圍的暗黑切割開來。

劉易頗爲滿足的看着這些,當初,自己孤魂野鬼,想想當初躲在破廟之中,打雷的時候都是擔心受怕。這時候,再回首想來,就無限唏噓了。

再想想,這方世界其實和自己原本世界的古時候相當接近。最早他那原本世界,寺也是官府衙門所在。

一直到漢明帝迎回佛經在洛陽白馬寺,從此之後,佛教傳入中土,便立寺廟成爲供奉佛像之所。

wωw⊙тTk án⊙¢ Ο

這方世界也是差不多,劉易現在所做的,在這方世界,也能算得上開創了。

想着,心中歡喜之時。卻無緣無故的心中生出心悸來。

“有危險臨近!”雖然沒有預測天機的法術。但是鬼神通靈,有着如此的預感,就不會有錯。

“莫非是那社神?斬草不除根,莫非當真春風吹又生?”

想着,心中就稍稍有些懊悔,不過當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當時自己能夠以靈鬼之身,驅趕走社神就已經不錯了。根本沒有力量置其於死地。

但是現在不同,坐穩了土地神位,更是積聚了千多點神力,那社神要是再敢回來的話,就保證讓他再無機會逃走!

心裡發着狠,但是劉易擔憂的是,這傢伙萬一叫來援兵怎麼辦?明刀明槍的正面放對,劉易根本不怕。但是想起上次,社神居然請來了兩個稅吏。這便有些棘手!

卻在這個時候,並不是太高的天幕上,又有一道明光射下。香火願力和地脈靈氣,交雜在一起灌了下來。讓這道場發出隆隆的巨響。四周黑暗的邊界也都不斷的翻滾擴張着。

“這是來鳳裡那邊……”劉易心中一喜,就知道來鳳裡那邊動手了。

第61章 秋風未動蟬先知第68章 逆轉陰陽第13章 早把土地換社神第43章 地神深入幽都中第9章 狙擊白石灘第49章 申屠奇歸來第40章 罪鬼第69章 紈絝子弟張仲第3章 似真似幻的記憶第27章 所謂仁者愛人第10章 救援第72章 美人恩重月魄寒第37章 大聖賢師第14章 妖姬第13章 天助我也!第15章 儒生們骨頭軟?第23章 非耕不得食,非戰不得爵第47章 囚父第3章 算計第45章 猛鬼破封 城中大亂第五十六章第52章 汝心誠否?第65章 氣脈凝聚,天然結穴第52章 汝心誠否?第50章 龍庭第77章 第二層修煉法門第24章 宗室豪傑 豐靈亭侯第4章 來自中央黃帝的邀請第16章 龍遊大海,虎入山林第78章 甘池第23章 危險在臨近第29章 裝神弄鬼 拯救部落第74章 求情第2章 香火符召第24章 宗室豪傑 豐靈亭侯第43章 丹唐神女和水晶杯第61章 丹唐和雲姬第79章 探查第33章 圖謀鳳來山第20章 道場靈境第5章 爵級第8章 倒黴悲催的城隍1第50章 畝產千斤!第59章 肅山四大鬼王第35章 突進第9章 殺人賊羣中第10章 兵行險着第41章 天帝第10章 危機之中的繼位第13章 早把土地換社神第50章 伏擊第44章 刺客第17章 收服窮奇第10章 兵行險着第8章 倒黴悲催的城隍1第25章 沒有三兩三第25章 糞土當年萬戶侯第37章 大聖賢師第1章 貴客遠方來第63章 山嶽真形第1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5章 御使陳方第14章 清洗內奸第60章 天下亂象已生第30章 陰陽第11章 狂歌大醉極歡1第52章 吾當繼爲黑帝第20章 道場靈境第2章 轉敗爲勝第4章 一腳踢上鐵板第34章 檄文第19章 廢社壇 立土地第40章 罪鬼第15章 風暴第44章 忽然浮現的記憶第61章 丹唐和雲姬第33章 北伐,北伐!第42章 御門聽政 天帝大朝第52章 覆滅神道第13章 神路漫漫 前途艱難第65章 赤霄朱天符召第16章 窮奇第5章 殺局第37章 隕落第31章 遺詔第27章 意識第15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第52章 覆滅神道第44章 厲鬼親兵第14章 妖姬第2章 轉敗爲勝第67章 赫赫威儀擁青氣2第62章 其猶龍耶!第13章 出海第16章 南荒放血之戰第24章 肅山之中的鬼王第3章 九品第16章 窮奇第78章 返回會陵城第27章 既已得隴 何必望蜀
第61章 秋風未動蟬先知第68章 逆轉陰陽第13章 早把土地換社神第43章 地神深入幽都中第9章 狙擊白石灘第49章 申屠奇歸來第40章 罪鬼第69章 紈絝子弟張仲第3章 似真似幻的記憶第27章 所謂仁者愛人第10章 救援第72章 美人恩重月魄寒第37章 大聖賢師第14章 妖姬第13章 天助我也!第15章 儒生們骨頭軟?第23章 非耕不得食,非戰不得爵第47章 囚父第3章 算計第45章 猛鬼破封 城中大亂第五十六章第52章 汝心誠否?第65章 氣脈凝聚,天然結穴第52章 汝心誠否?第50章 龍庭第77章 第二層修煉法門第24章 宗室豪傑 豐靈亭侯第4章 來自中央黃帝的邀請第16章 龍遊大海,虎入山林第78章 甘池第23章 危險在臨近第29章 裝神弄鬼 拯救部落第74章 求情第2章 香火符召第24章 宗室豪傑 豐靈亭侯第43章 丹唐神女和水晶杯第61章 丹唐和雲姬第79章 探查第33章 圖謀鳳來山第20章 道場靈境第5章 爵級第8章 倒黴悲催的城隍1第50章 畝產千斤!第59章 肅山四大鬼王第35章 突進第9章 殺人賊羣中第10章 兵行險着第41章 天帝第10章 危機之中的繼位第13章 早把土地換社神第50章 伏擊第44章 刺客第17章 收服窮奇第10章 兵行險着第8章 倒黴悲催的城隍1第25章 沒有三兩三第25章 糞土當年萬戶侯第37章 大聖賢師第1章 貴客遠方來第63章 山嶽真形第1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5章 御使陳方第14章 清洗內奸第60章 天下亂象已生第30章 陰陽第11章 狂歌大醉極歡1第52章 吾當繼爲黑帝第20章 道場靈境第2章 轉敗爲勝第4章 一腳踢上鐵板第34章 檄文第19章 廢社壇 立土地第40章 罪鬼第15章 風暴第44章 忽然浮現的記憶第61章 丹唐和雲姬第33章 北伐,北伐!第42章 御門聽政 天帝大朝第52章 覆滅神道第13章 神路漫漫 前途艱難第65章 赤霄朱天符召第16章 窮奇第5章 殺局第37章 隕落第31章 遺詔第27章 意識第15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第52章 覆滅神道第44章 厲鬼親兵第14章 妖姬第2章 轉敗爲勝第67章 赫赫威儀擁青氣2第62章 其猶龍耶!第13章 出海第16章 南荒放血之戰第24章 肅山之中的鬼王第3章 九品第16章 窮奇第78章 返回會陵城第27章 既已得隴 何必望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