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

宋璟是值得欽敬的宰相,亦是值得信賴的長者。儘管總共也只見過數次,但杜士儀心中對宋璟的敬服,便猶如根深蒂固一般不可動搖。

宋宅之行後,他就把宋璟的話牢牢記在了心裡,每有閒暇時分,便思量此事如何籌劃如何執行。然而,如今崔儉玄既然到了長安,他的這種悠閒時光自然而然就變得極少了。與其登門去平康坊崔宅再次拜訪了崔泰之一次後,他便敏銳地感覺到,從前崔泰之和崔諤之不同,對他是客氣多於親近,如今卻是更多長輩的慈和,還對萬年尉任上需得留心的幾處要點指點了幾句,甚至盛情相邀他和杜十三娘除夕到崔宅中來共度佳節。

推卻再三沒法辭謝,他也就只好答應了屆時午飯時分過去。至於他和崔儉玄趁着裴寧休沐的時候去拜會,那就是另一番不同光景了。

“十一郎,你在家守制這三年,課業卷子雖都送到盧師那兒,但畢竟人卻不在。今日你既是來了,機會難得,我考你幾條律條和經史。”

崔儉玄本就對裴寧這位冷麪三師兄最爲發怵,此時此刻聽到這話簡直驚到頭皮發麻,待要拒絕的時候,裴寧卻已經信手拈來出題了。眼見得杜士儀抱手分明打算作壁上觀,他雖哭喪着臉,可也不得不硬着頭皮聚精會神準備作答。三四輪下來,他就已經覺得這大冷天后背心凝出了一層薄汗;五六輪下來,他的腦門就已經油光可鑑;等到撐完了整整十條,他就覺得整個人彷彿洗完了澡似的,身上竟是溼漉漉的。

“三師兄……”

“不錯,比你從前每次都只知道臨陣磨槍好多了。”裴寧見崔儉玄可憐巴巴的樣子,臉上露出了一絲罕有的笑容,繼而便正色說道,“你既是這幾年牢牢打好了底子,那我不妨給你一個最好的建議。明年爭取一個鄉貢明經,然後由明經出身。有了如此出身,再加上清河崔氏乃是一等一的名門,你第一步的根基就能打穩。”

一聽到還要考明經,崔儉玄頓時臉色發苦,一時低聲嘟囔道:“我又不像三師兄你那般經史倒背如流,也不打算去當什麼校書郎……”

“你錯了,如今的武選也不是那麼容易,哪怕你打算走武職,與其先做幾年衛官,然後再轉武選,也遠遠不如由明經然後釋褐轉武職。你若不信我的話,不妨問問十九郎,他必然也是相同的建議。”

杜士儀見崔儉玄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只能給了個愛莫能助的表情:“三師兄所言,確實是我想說的。你雖然能從門蔭,但你上有長兄,下有幼弟,門蔭並不足以讓你得好職官,唯有明經進士這樣的好出身,再加上門蔭,方纔能讓你入仕之初有個好根基。畢竟,你和趙國公不同,趙國公當初是相國季子,因而方纔能十三舉孝廉,十五爲陝州司戶參軍。”

裴寧如此說,杜士儀也如此說,儘管崔儉玄唉聲嘆氣,卻也不得不承認,兩人總不會害了自己。想到杜士儀今歲還主持了京兆府試,他突然眼睛一亮道:“對了,杜十九,你今年既然能主持常科的京兆府試,明歲豈不是仍有可能?要是那樣,我就寄籍京兆謀一個鄉貢明經……”

“想都別想,別說明年我十有八九不可能再撈到這樣的美事,就是撈到了,你以爲你我的關係別人就一無所知?爲了避嫌,我也非得讓賢不可。”

“真是……唉,那我只能豁出去拼一拼了。”

“我今歲方纔明經及第,那邊還收着應考前的一些心得,你隨這僮兒過去,讓他找了給你。”

裴寧用一個最合適的理由把崔儉玄支開之後,這纔來到杜士儀跟前兩三步遠處,壓低了聲音低聲說道:“先喪慈母,再失幼弟,十一郎的四伯父大約是打算憑藉一己之力支撐門庭,竟是打探到了我家漼兄恐將轉任,因而盯上了尚書左丞之位。他確是有能力之人,然則這兩年多來朝中換人主政,高位之上更是變動不小,他又不屬於二張和源翁之中的任何一方,所以不得不前去求人,今後稍有不慎便容易落人彀中爲人驅使。十一郎是直性子的人,所以我才建議他門蔭不如明經。”

“原來如此。”

杜士儀儘管消息並不算閉塞,可哪裡及得上裴寧日日身在集賢殿,而且從兄和嫡親兄長一爲高官,一爲郎官,近水樓臺先得月,此等消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扭頭看了看書齋的裡間,聽到崔儉玄正在和那僮兒嘰裡咕嚕磨蹭些什麼,想起崔氏昔日聲勢,他不禁生出了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

當初那樣煊赫的門庭,可歷經前後兩次喪事之後,卻明顯黯淡了下來!縱使名門世家,倘若人才稍有青黃不接,那同樣亦只有沉淪一途。從這一點來說,崔泰之看似急功近利,可何嘗不是情勢所逼不得不如此?

裴寧特別囑咐這些話先不要對崔儉玄說,杜士儀自然不會多事。帶了人從裴家辭出來,他一時意動,就把崔儉玄提溜去了自己開在平康坊的那家書坊。當崔儉玄置身於那從三間拓展到了六間的書坊之內,但見相借書籍抄錄者絡繹不絕,而那些分門別類的書籍琳琅滿目,他驚歎之餘卻發現自己二人竟成了被人圍觀的對象,一時不禁大爲不自在。而往日同樣最不喜歡這種場合的杜士儀,今天卻破天荒沒有立時離開,當有人鼓起勇氣上前求教的時候,他甚至還溫和地指點了幾句。這下可好,七嘴八舌上前拜見求教的人蜂擁而上,差點把崔儉玄擠到角落裡頭去了。

面對這種情形,當離開書坊回去的路上,崔儉玄仍舊心有餘悸,少不得沒好氣地抱怨道:“我說杜十九,你都已經是天下第一尉了,用得着對他們這麼客氣?”

“你剛剛也看到了,這些人中老少都有,甚至有年近五旬的。那你可知道,這其中那有兩個老者,便是年年應進士科,二三十年一無所獲的?”

“啊?”崔儉玄先是一愣,隨即想到這種情形彷彿聽人當笑話似的談到過,他不禁皺眉問道,“那又如何?”

“省試進士科門檻極高,能入場的,其實已經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他們大多數是沒有門路或門路不夠,在長安城中揚名也力有不逮的。崔十一,能夠出身名門著姓,便是你我平身最大的機遇。投胎是個技術活,因爲沒有第二次選擇。”

崔儉玄忍不住想笑,可這種從前幾乎沒人對他提過的話題,他細細品評,卻不禁覺察出了幾分別的意味。想到去拜訪四伯父時,回京未久的崔泰之彷彿瞧着又消瘦了幾分,他終於使勁拍了拍額頭,爽朗地笑道:“杜十九,以後你有話直說,別拐彎抹角的!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就是趁着起點比別人高,好好拼一場嗎?我都已經在家裡憋了快三年,再憋一陣子就能出頭,當然一定會竭盡全力!”

“當然不止這個。除卻真才實學,有時候還得另闢蹊徑揚名,畢竟,名不見經傳的考生和大名鼎鼎的考生,誰人能夠名列前茅,這是不問自知的事……”

臘月末這最後一些天裡,萬年縣廨事務已經全都料理乾淨的杜士儀,自然遵照裴寧的意思,按照他整理出來的那些應試之法,幫崔儉玄梳理了一遍接下來的計劃,當然也給這傢伙支了些陰招。

須臾便是除夕,他和崔儉玄杜十三娘午間去了平康坊崔宅熱熱鬧鬧用過午飯,便又一同回到了宣陽坊自傢俬宅。杜思溫倒是請過他們去赴晚宴,但想想杜思溫子孫不甚成才,自己過去要害得那些堂兄弟一輩的被老人唸叨,他也就婉轉謝絕了。此刻進了前院,見四下裡竟然掛出了一盞盞鮮豔的彩燈,他不禁愣了一愣。

“阿兄,如何?”杜十三娘笑靨如花,見崔儉玄也饒有興致東張西望,她便神色憧憬地說道,“等到晚間點了起來,必定更加好看!去年阿兄去了北邊,我也沒有聽老叔公的進城去他那兒過年,便是在樊川老宅點了無數彩燈,只希望阿兄能夠平安歸來。老天爺果然遂了我的許願,因而今年除夕,我也點上了同樣多的彩燈,就算是向老天爺還願吧!而且,今年就我們三個一塊過年,這樣張燈結綵也熱鬧喜慶些!”

“不錯不錯!”崔儉玄想也不想就連連點頭道,“十三娘想得最周到了!杜十九也不知道哪來的好福氣,這纔有你這樣體貼入微的妹妹。”

“五娘子和九娘子還不是一樣對你無微不至?”杜十三娘微嗔地盯着崔儉玄,見其打了個哈哈眼神閃爍,她方纔沒好氣地皺了皺鼻子追上了前頭一面走一面左右張望的兄長,又開口問道,“阿兄,我沒和你商量就……”

“過節張燈本就是應該的,再說這家裡我交給了你,這種小事需要商量什麼!”杜士儀一面說一面回頭掃了崔儉玄一眼,似笑非笑地說道,“似你這等心思縝密,你將來的夫君可是福澤深厚了!”

還不等杜十三娘接口,崔儉玄立時上前一本正經地點頭附和道:“是極是極,所以杜十九,十三娘這樣好的妹妹,你萬不可便宜了外人!”

杜十三娘被兩人一搭一檔說得有些懵了,等醒悟到崔儉玄言下之意,她頓時臉上紅霞密佈,一跺腳就頭也不回地衝入了二門。而始作俑者的崔儉玄呆呆看着她的背影,突然有些煩惱地抓了抓頭道:“怎麼就嚇跑了?難道我這話說得不對?”

面對這個口無遮攔的傢伙,杜士儀自是又好氣又好笑:“你少說兩句,沒人把你當啞巴!”

宋璟是值得欽敬的宰相,亦是值得信賴的長者。儘管總共也只見過數次,但杜士儀心中對宋璟的敬服,便猶如根深蒂固一般不可動搖。

宋宅之行後,他就把宋璟的話牢牢記在了心裡,每有閒暇時分,便思量此事如何籌劃如何執行。然而,如今崔儉玄既然到了長安,他的這種悠閒時光自然而然就變得極少了。與其登門去平康坊崔宅再次拜訪了崔泰之一次後,他便敏銳地感覺到,從前崔泰之和崔諤之不同,對他是客氣多於親近,如今卻是更多長輩的慈和,還對萬年尉任上需得留心的幾處要點指點了幾句,甚至盛情相邀他和杜十三娘除夕到崔宅中來共度佳節。

推卻再三沒法辭謝,他也就只好答應了屆時午飯時分過去。至於他和崔儉玄趁着裴寧休沐的時候去拜會,那就是另一番不同光景了。

“十一郎,你在家守制這三年,課業卷子雖都送到盧師那兒,但畢竟人卻不在。今日你既是來了,機會難得,我考你幾條律條和經史。”

崔儉玄本就對裴寧這位冷麪三師兄最爲發怵,此時此刻聽到這話簡直驚到頭皮發麻,待要拒絕的時候,裴寧卻已經信手拈來出題了。眼見得杜士儀抱手分明打算作壁上觀,他雖哭喪着臉,可也不得不硬着頭皮聚精會神準備作答。三四輪下來,他就已經覺得這大冷天后背心凝出了一層薄汗;五六輪下來,他的腦門就已經油光可鑑;等到撐完了整整十條,他就覺得整個人彷彿洗完了澡似的,身上竟是溼漉漉的。

“三師兄……”

“不錯,比你從前每次都只知道臨陣磨槍好多了。”裴寧見崔儉玄可憐巴巴的樣子,臉上露出了一絲罕有的笑容,繼而便正色說道,“你既是這幾年牢牢打好了底子,那我不妨給你一個最好的建議。明年爭取一個鄉貢明經,然後由明經出身。有了如此出身,再加上清河崔氏乃是一等一的名門,你第一步的根基就能打穩。”

一聽到還要考明經,崔儉玄頓時臉色發苦,一時低聲嘟囔道:“我又不像三師兄你那般經史倒背如流,也不打算去當什麼校書郎……”

“你錯了,如今的武選也不是那麼容易,哪怕你打算走武職,與其先做幾年衛官,然後再轉武選,也遠遠不如由明經然後釋褐轉武職。你若不信我的話,不妨問問十九郎,他必然也是相同的建議。”

杜士儀見崔儉玄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只能給了個愛莫能助的表情:“三師兄所言,確實是我想說的。你雖然能從門蔭,但你上有長兄,下有幼弟,門蔭並不足以讓你得好職官,唯有明經進士這樣的好出身,再加上門蔭,方纔能讓你入仕之初有個好根基。畢竟,你和趙國公不同,趙國公當初是相國季子,因而方纔能十三舉孝廉,十五爲陝州司戶參軍。”

裴寧如此說,杜士儀也如此說,儘管崔儉玄唉聲嘆氣,卻也不得不承認,兩人總不會害了自己。想到杜士儀今歲還主持了京兆府試,他突然眼睛一亮道:“對了,杜十九,你今年既然能主持常科的京兆府試,明歲豈不是仍有可能?要是那樣,我就寄籍京兆謀一個鄉貢明經……”

“想都別想,別說明年我十有八九不可能再撈到這樣的美事,就是撈到了,你以爲你我的關係別人就一無所知?爲了避嫌,我也非得讓賢不可。”

“真是……唉,那我只能豁出去拼一拼了。”

“我今歲方纔明經及第,那邊還收着應考前的一些心得,你隨這僮兒過去,讓他找了給你。”

裴寧用一個最合適的理由把崔儉玄支開之後,這纔來到杜士儀跟前兩三步遠處,壓低了聲音低聲說道:“先喪慈母,再失幼弟,十一郎的四伯父大約是打算憑藉一己之力支撐門庭,竟是打探到了我家漼兄恐將轉任,因而盯上了尚書左丞之位。他確是有能力之人,然則這兩年多來朝中換人主政,高位之上更是變動不小,他又不屬於二張和源翁之中的任何一方,所以不得不前去求人,今後稍有不慎便容易落人彀中爲人驅使。十一郎是直性子的人,所以我才建議他門蔭不如明經。”

“原來如此。”

杜士儀儘管消息並不算閉塞,可哪裡及得上裴寧日日身在集賢殿,而且從兄和嫡親兄長一爲高官,一爲郎官,近水樓臺先得月,此等消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扭頭看了看書齋的裡間,聽到崔儉玄正在和那僮兒嘰裡咕嚕磨蹭些什麼,想起崔氏昔日聲勢,他不禁生出了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

當初那樣煊赫的門庭,可歷經前後兩次喪事之後,卻明顯黯淡了下來!縱使名門世家,倘若人才稍有青黃不接,那同樣亦只有沉淪一途。從這一點來說,崔泰之看似急功近利,可何嘗不是情勢所逼不得不如此?

裴寧特別囑咐這些話先不要對崔儉玄說,杜士儀自然不會多事。帶了人從裴家辭出來,他一時意動,就把崔儉玄提溜去了自己開在平康坊的那家書坊。當崔儉玄置身於那從三間拓展到了六間的書坊之內,但見相借書籍抄錄者絡繹不絕,而那些分門別類的書籍琳琅滿目,他驚歎之餘卻發現自己二人竟成了被人圍觀的對象,一時不禁大爲不自在。而往日同樣最不喜歡這種場合的杜士儀,今天卻破天荒沒有立時離開,當有人鼓起勇氣上前求教的時候,他甚至還溫和地指點了幾句。這下可好,七嘴八舌上前拜見求教的人蜂擁而上,差點把崔儉玄擠到角落裡頭去了。

面對這種情形,當離開書坊回去的路上,崔儉玄仍舊心有餘悸,少不得沒好氣地抱怨道:“我說杜十九,你都已經是天下第一尉了,用得着對他們這麼客氣?”

“你剛剛也看到了,這些人中老少都有,甚至有年近五旬的。那你可知道,這其中那有兩個老者,便是年年應進士科,二三十年一無所獲的?”

“啊?”崔儉玄先是一愣,隨即想到這種情形彷彿聽人當笑話似的談到過,他不禁皺眉問道,“那又如何?”

“省試進士科門檻極高,能入場的,其實已經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他們大多數是沒有門路或門路不夠,在長安城中揚名也力有不逮的。崔十一,能夠出身名門著姓,便是你我平身最大的機遇。投胎是個技術活,因爲沒有第二次選擇。”

崔儉玄忍不住想笑,可這種從前幾乎沒人對他提過的話題,他細細品評,卻不禁覺察出了幾分別的意味。想到去拜訪四伯父時,回京未久的崔泰之彷彿瞧着又消瘦了幾分,他終於使勁拍了拍額頭,爽朗地笑道:“杜十九,以後你有話直說,別拐彎抹角的!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就是趁着起點比別人高,好好拼一場嗎?我都已經在家裡憋了快三年,再憋一陣子就能出頭,當然一定會竭盡全力!”

“當然不止這個。除卻真才實學,有時候還得另闢蹊徑揚名,畢竟,名不見經傳的考生和大名鼎鼎的考生,誰人能夠名列前茅,這是不問自知的事……”

臘月末這最後一些天裡,萬年縣廨事務已經全都料理乾淨的杜士儀,自然遵照裴寧的意思,按照他整理出來的那些應試之法,幫崔儉玄梳理了一遍接下來的計劃,當然也給這傢伙支了些陰招。

須臾便是除夕,他和崔儉玄杜十三娘午間去了平康坊崔宅熱熱鬧鬧用過午飯,便又一同回到了宣陽坊自傢俬宅。杜思溫倒是請過他們去赴晚宴,但想想杜思溫子孫不甚成才,自己過去要害得那些堂兄弟一輩的被老人唸叨,他也就婉轉謝絕了。此刻進了前院,見四下裡竟然掛出了一盞盞鮮豔的彩燈,他不禁愣了一愣。

“阿兄,如何?”杜十三娘笑靨如花,見崔儉玄也饒有興致東張西望,她便神色憧憬地說道,“等到晚間點了起來,必定更加好看!去年阿兄去了北邊,我也沒有聽老叔公的進城去他那兒過年,便是在樊川老宅點了無數彩燈,只希望阿兄能夠平安歸來。老天爺果然遂了我的許願,因而今年除夕,我也點上了同樣多的彩燈,就算是向老天爺還願吧!而且,今年就我們三個一塊過年,這樣張燈結綵也熱鬧喜慶些!”

“不錯不錯!”崔儉玄想也不想就連連點頭道,“十三娘想得最周到了!杜十九也不知道哪來的好福氣,這纔有你這樣體貼入微的妹妹。”

“五娘子和九娘子還不是一樣對你無微不至?”杜十三娘微嗔地盯着崔儉玄,見其打了個哈哈眼神閃爍,她方纔沒好氣地皺了皺鼻子追上了前頭一面走一面左右張望的兄長,又開口問道,“阿兄,我沒和你商量就……”

“過節張燈本就是應該的,再說這家裡我交給了你,這種小事需要商量什麼!”杜士儀一面說一面回頭掃了崔儉玄一眼,似笑非笑地說道,“似你這等心思縝密,你將來的夫君可是福澤深厚了!”

還不等杜十三娘接口,崔儉玄立時上前一本正經地點頭附和道:“是極是極,所以杜十九,十三娘這樣好的妹妹,你萬不可便宜了外人!”

杜十三娘被兩人一搭一檔說得有些懵了,等醒悟到崔儉玄言下之意,她頓時臉上紅霞密佈,一跺腳就頭也不回地衝入了二門。而始作俑者的崔儉玄呆呆看着她的背影,突然有些煩惱地抓了抓頭道:“怎麼就嚇跑了?難道我這話說得不對?”

面對這個口無遮攔的傢伙,杜士儀自是又好氣又好笑:“你少說兩句,沒人把你當啞巴!”

821.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616.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448.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549.第549章 禁卒鬧事,神龍現身785.第785章 蹣跚起步如幼童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495.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804.第804章 藝高人膽大508.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624.第624章 兵荒馬亂,節度副使440.第440章 現場辦公會602.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910.第910章 文人皆宮怨1228.第1228章 軍心向背489.第489章 一團和氣973.第973章 窈窕淑女512.第512章 喜事將近546.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750.第750章 千里奔救1142.第1142章 君逃臣留857.第857章 吃得苦中苦512.第512章 喜事將近580.第580章 凌厲反擊1215.第1215章 大勝574.第574章 不速之客930.第930章 霸主將衰817.第817章 事後算總賬541.第541章 此去俟待封疆回925.第925章 問君心何許253.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506.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636.第636章 夏屋隱逸484.第484章 喜事連連710.第710章 一夜驚風雨,卻是銓試日33.第33章 越女傳人144.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如流155.第15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354.第354章 求親879.第879章 不得不動1116.第1116章 全軍備戰482.第482章 宇文統之心1089.第1089章 戰雲再起360.第360章 翻舊賬881.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249.第249章 鳳求凰538.第538章 國之支柱1174.第1174章 薛嵩請降1210.第1210章 援軍奇襲590.第590章 下馬威47.第47章 晚輩心意長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919.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敗746.第746章 直攖其鋒193.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35.第35章 功成以何報185.第185章 都堂唱第,狀頭登科1005.第1005章 不疑379.第379章 阿姊歸朝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312.第312章 離婚!1236.第1236章 內訌272.第272章 當頭一棒1210.第1210章 援軍奇襲692.第692章 蛇之七寸418.第418章 誘之以利695.第695章 奉呈忠心1099.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1109.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894.第894章 新老交替1141.第1141章 都死了……189.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815.第815章 圖窮匕見187.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1255.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905.第905章 三蕃朝千秋1085.第1085章 得志便猖狂90.第90章 小僧舞棒,名動天聽1035.第1035章 亂262.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88.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1029.第1029章 與虎謀皮25.第25章 盧門弟子420.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186.第186章 面聖443.第44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145.第145章 畫龍點睛的第二場22.第22章 舌戰1011.第1011章 人生有取捨1265.第1265章 又追贈一個太子650.第650章 巡軍683.第683章 因果輪迴,含笑而逝965.第965章 老驥伏櫪,夫妻依依491.第491章 父舅之心62.第62章 帝后之心410.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351.第351章 明察秋毫261.第261章 天下第一尉911.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153.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
821.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616.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448.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549.第549章 禁卒鬧事,神龍現身785.第785章 蹣跚起步如幼童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495.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804.第804章 藝高人膽大508.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624.第624章 兵荒馬亂,節度副使440.第440章 現場辦公會602.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910.第910章 文人皆宮怨1228.第1228章 軍心向背489.第489章 一團和氣973.第973章 窈窕淑女512.第512章 喜事將近546.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750.第750章 千里奔救1142.第1142章 君逃臣留857.第857章 吃得苦中苦512.第512章 喜事將近580.第580章 凌厲反擊1215.第1215章 大勝574.第574章 不速之客930.第930章 霸主將衰817.第817章 事後算總賬541.第541章 此去俟待封疆回925.第925章 問君心何許253.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506.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636.第636章 夏屋隱逸484.第484章 喜事連連710.第710章 一夜驚風雨,卻是銓試日33.第33章 越女傳人144.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如流155.第15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354.第354章 求親879.第879章 不得不動1116.第1116章 全軍備戰482.第482章 宇文統之心1089.第1089章 戰雲再起360.第360章 翻舊賬881.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249.第249章 鳳求凰538.第538章 國之支柱1174.第1174章 薛嵩請降1210.第1210章 援軍奇襲590.第590章 下馬威47.第47章 晚輩心意長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919.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敗746.第746章 直攖其鋒193.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35.第35章 功成以何報185.第185章 都堂唱第,狀頭登科1005.第1005章 不疑379.第379章 阿姊歸朝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312.第312章 離婚!1236.第1236章 內訌272.第272章 當頭一棒1210.第1210章 援軍奇襲692.第692章 蛇之七寸418.第418章 誘之以利695.第695章 奉呈忠心1099.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1109.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894.第894章 新老交替1141.第1141章 都死了……189.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815.第815章 圖窮匕見187.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1255.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905.第905章 三蕃朝千秋1085.第1085章 得志便猖狂90.第90章 小僧舞棒,名動天聽1035.第1035章 亂262.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88.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1029.第1029章 與虎謀皮25.第25章 盧門弟子420.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186.第186章 面聖443.第44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145.第145章 畫龍點睛的第二場22.第22章 舌戰1011.第1011章 人生有取捨1265.第1265章 又追贈一個太子650.第650章 巡軍683.第683章 因果輪迴,含笑而逝965.第965章 老驥伏櫪,夫妻依依491.第491章 父舅之心62.第62章 帝后之心410.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351.第351章 明察秋毫261.第261章 天下第一尉911.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153.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