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第790章 薦君使吐蕃

長達將近一個半時辰的長談之後,張興固然出口留封常清相從,可封常清口中答應,當隨着那前來領自己前去客房住宿的從者離開時,他卻不免生出了幾分忐忑。要說對於安西四鎮的熟悉,在那兒長大的他自然有十足的自信。然而,偏居安西四鎮,遍訪門路求進卻不得的他,卻也接觸不到多高層的東西,甚至對於如今朝野格局也不甚瞭然,之前和張興談及安西時固然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其餘的就要差多了。

問題是,杜士儀是隴右節度使,又不曾執掌安西大都護府,而且張興乃是掌書記,並非武將,他若是從其左右,有多少可能爲杜士儀青眼?

踏進客房的時候,心不在焉的他還在思索這個問題,甚至忘了反手掩上房門。渾渾噩噩地尋了個坐具一屁股坐下,他就開始反思起自己今天的言行舉止來。可以說,他從龜茲一路東行,但只見最初橫行跋扈的異族兵馬以及馬賊都漸漸銷聲匿跡,而更加顯眼的則是大唐邊軍,衣甲鮮明神采飛揚,給他留下了實在太過深刻的印象。而且,相比安西多用胡兵,河隴兵馬則是唐騎居多,看多了那些胡商胡騎耀武揚威的他,自然而然四處打聽河隴第一勇將是誰。

倘若早十年十五年,人們會用郭知運、郭虔瓘、王晙這幾個人來回答他;倘若早個五年,人們會用信安王李禕、瓜州都督張守珪兩個人中選一個來回答他;但現在……王忠嗣以三百騎大破吐蕃贊普數萬兵馬的光輝戰績還未被人忘懷,再加上他被中傷之後,又神乎其神地從河西轉調隴右,又再一次與赤嶺界碑以東的大唐境內伏殺吐蕃來犯之敵,自然是在如今安靜祥和的河隴坐享第一勇將之稱,無人能出其右。

於是,這纔有了封常清的門前自薦——不是他不想向杜士儀自薦,實在是他根本不覺得杜士儀有可能注意到自己——所以,如今一想到自己本就和王昌齡高適同行,卻錯過了那樣一個絕佳的機會,他頓時有一種捶胸頓足的衝動。

如此良機,辜負了可是要遭天譴的,沒有第二次了!

這一夜,封常清幾乎一晚上都沒能好好合眼,然而,其餘人就不像他了,呼呼大睡一夜好夢的不在少數。

杜士儀一大清早睡足了起來,拿耳朵貼着妻子的肚皮,總算聽到了一次胎動之後,這才神清氣爽心滿意足地去了前頭。出鎮隴右將近兩年,他如今已經不再是最初由天子下旨任此職時,帶着幾分權宜之計的味道,已經完完全全站穩了腳跟,而且,兼知支度營田倉廩甲仗等等留後事,就意味着他這個隴右節度副使完完全全挑的就是節度使的擔子,只是把虛名讓給了那位榮王。

昨日王忠嗣歸來,給他帶來了苗延嗣的信。王忠嗣不知道苗延嗣和他之間那微妙的關係,只以爲苗延嗣真的無法控制軍旅,因此他授意王忠嗣協理鎮西軍時,挑揀幾個合用的將校舉薦給苗延嗣,但不必太過,理由是如若苗延嗣反而將舉薦的人才束之高閣不用,那就適得其反了,王忠嗣想都不想就照做了。現如今鎮西軍中看似已經完全安定了下來,可苗延嗣也好,他也好,早已達成了某種默契。

升堂見文武,處置完寥寥幾樁緊急要務,杜士儀卻獨獨留下了郭建,把他帶到了鎮羌齋。等郭建甫一落座,他便開門見山地說道:“昨日忠嗣從河州回來,言說鎮西軍正將莫文江,以年老體衰爲名請致仕,他也已經六十八歲了,我本擬代奏於上,請以忠嗣爲鎮西軍正將,正好河州苗使君也已經與其熟悉了。誰知道昨日忠嗣將苗使君親筆信帶了回來,苗使君卻在信上點了你。”

王忠嗣不在,郭建無時不刻都在試圖壓過王忠嗣一籌。即便王忠嗣出身也好,在天子身邊的資歷也好,哪怕在河隴的戰功,都比年紀要大一截的他更強,可是,之前王忠嗣終究是被貶,若不能趁着如今邊疆無戰事的機會將其壓下去,那麼,他實在擔心接下來的軍中格局——就只王忠嗣來到鄯州這短短一年半時間裡,軍中多少將卒都歸心於此人?因此,此刻聞言的他登時又驚又怒,就差沒立刻罵出聲來。

要不是苗延嗣,憑藉從前的軍功,河州刺史之職他是很有可能拿下的,如今苗延嗣橫刀奪愛也就罷了,還要他屈居其下效力,簡直是癡心妄想!

杜士儀自然知道郭建的想法,然而,他卻不動聲色,隨手將那封苗延嗣的親筆信遞了過去。見郭建強忍把東西撕得粉碎的念頭,接過來展開一看,繼而臉色變得陰沉無比,他就知道,從前開始就專門擅長出陰招的苗延嗣,算是掐準了郭建的死穴,養子不教父之過,真真半點不假。果然,在幾乎捏爛了那張紙的同時,郭建也終於擡起了頭來。

“大帥,苗使君這封信……”

“我看過了。不過,我自然信得過你御下之道,教子之方。”

儘管杜士儀這麼說,也就意味着會和下死力去保安思順和姚峰一樣,不理會苗延嗣參劾自己兒子掠人爲奴的罪名,來保下自己,可郭建一想到郭家之前那郭知禮和郭英乂叔侄,他就不敢去挑戰天子對於河隴郭氏的忍耐力。他一面暗自下定決心,回頭就好好教訓自己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兒子,一面卻嘆了口氣說道:“既然苗使君一再說非我不可,那我也只能勉力前往鎮西軍一試。只是,我一人隻身上任未免勢單力薄,大帥可否準我調幾人同行?”

“你想要徵調的幫手,自然可以帶過去。”杜士儀通情達理地答應了這個請求,又補充了一句道,“不過,你起自臨洮軍,總不能丟下這根本之地,可別把人一個個都給我抽調走了。”

杜士儀這兩句話打消了郭建心中的所有疑慮,既然杜士儀都授意他留下親信在臨洮軍,他倒是可以放心一些。他打定主意到河州之後,要給苗延嗣一點顏色看看,拜謝過之後就立刻匆匆離開了鎮羌齋。而等到他一走,屏風後頭的張興就閃了出來,卻是問道:“大帥是不是也太依着苗使君了?”

苗延嗣與杜士儀的微妙關聯,整個隴右十二州,知道的人絕對不超過一巴掌之數,張興也是因爲沒有經歷過雲州那兩三年,故而一無所知。然而,不論是因爲王容的提醒,還是因爲雲州那一場旁人尚未察覺的大計劃,杜士儀都決定,將張興更進一步拉進自己的圈子。

“奇駿可知道,如今的河州苗使君也好,曾經的那位河州苗使君也好,全都出自上黨苗氏?”

張興對於名門著姓那些源遠流長的家譜,就遠不如杜士儀瞭若指掌了。不過苗延嗣乃是苗晉卿的族叔,他倒是聽說過,當即點了點頭。

“我當年在雲州時,疏通御河直至桑乾河,貫通到幽州的河運,便多有藉助潞州上黨苗氏之力。苗公雖然和我不和,但他兩位公子,長者苗含澤,是我當初爲萬年尉,主持萬年縣試和京兆府試時解送的;次者苗含液,則是開元八年我的同年。而他二人全都在時任雲州長史的我麾下供職過一兩年,相處卻也愉快。”

這番話雖說並沒有清楚地點出他和苗延嗣的關係,但張興何等機敏之人,頓時恍然大悟。苗延嗣和杜士儀的恩怨固然是真的,可歷經十餘年,因爲其二子以及上黨苗氏都深受杜士儀照拂,這一層恩怨應該早就淡了。故而,苗延嗣上任以來,看似和杜士儀常有爭執齟齬,但從實質上來說,很可能便是……

杜士儀略過此事不再深談,隨即示意張興過來坐下,得知他昨夜和封常清深談之後,發現其果真對安西四鎮的時勢軍略頗有想法,便出言留其相從,而封常清又告知,吐蕃在西域一直都採取蠶食政策,不時和大食國聯手,這幾年有從安西去小勃律的商人,回程時就多次提到吐蕃既已佔有大勃律,對小勃律妄想背靠大唐早就難以容忍了。聽完了這些,他沉吟許久,便點了點頭。

“奇駿,郭建轉任河州鎮西軍正將應該已成定局,而今隴右雖無戰事,可吐蕃那位贊普的心意卻很難說,所以我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張興見杜士儀這樣鄭重其事地吩咐事情,立刻肅然應道:“大帥還請吩咐。”

“吐蕃前年年末曾經悍然越境,雖是最終息兵止戈,可終究朝野還是有一種聲音,那就是吐蕃之前議和乃是緩兵之計。故而,陛下已經有所斟酌,打算派人不日前往邏些,打的旗號是奉天子之命,探望金城公主。藉口當然是現成的,金城公主之前來信說,身體欠安。”

金城公主比如今的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大六歲,這一年已經三十有七,而尺帶珠丹幼年繼位,即便年歲小於金城公主,卻也已經三十出頭了。加上後宮衆多出身吐蕃貴族,甚至於天竺以及勃律的女子,本該已經兒女環繞膝下,可除卻一個偏妃所出的女兒,至今卻連一個繼承人都沒有。就算是那位最得寵愛的那囊妃,也不過是和金城公主同樣膝下無子的境地。

這些都是從雅州市茶前往吐蕃的商人帶來的訊息。儘管山高路遠,很可能有生命危險,可相比互市能夠得到的利潤,遠遠販茶到邏些,能夠得到的利潤會高好幾倍,故而蜀中自有人肯鋌而走險。雅州長史張簡將此事奏報朝中之後,天子一時意動,遂有這一次出使。

將這些吐蕃後宮之事對張興剖析分明,杜士儀方纔沉聲說道:“可這只是陛下一時起意的想法。和蕃公主大多無子女,縱使有,也不可能繼承大國,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事。而我需要你去吐蕃,另一個原因是小勃律。小勃律遠在安西四鎮更西邊,如若真的被吐蕃奪去,蔥嶺以西原本依附大唐的諸國,其染指就會更加便利,從此之後大唐往西的通路就難說了。倘若真的被吐蕃馬到功成,就算安西四鎮出兵,勞師遠征折損兵馬不說,而且輸贏還未必可知,所以,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則是最佳。

本來,這次的事情最好是派皇甫惟明這個曾經去過吐蕃的人,但他和王忠嗣算是死敵了,我也不想讓他東山再起,更何況,你在鄯州這兩年已經學會了吐蕃語。所以得知陛下心意後,我上書建言,建議派河隴官員前往,舉薦的人便是你。如今河隴流民逃戶衆多,我會藉此募兵,增廣河源軍安人軍以及綏戎城一線的兵員,而且過一陣子會與河西節度牛大帥聯絡,大閱軍馬,耀我軍威,以求吸引吐蕃的注意力。總之盡人事聽天命,是否能暫時壓下吐蕃野心一時,做了才知道。而金城公主那兒,若有機會,你一定要單獨見上一面多多勸撫。她年方十三便入吐蕃,至今二十餘年不能歸故國,從前還一度留書西域某國國王請求護其歸國,但之後就不見下文了,其中悽苦,外人哪能得知?”雖是最終息兵止戈,可終究朝野還是有一種聲音,那就是吐蕃之前議和乃是緩兵之計。故而,陛下已經有所斟酌,打算派人不日前往邏些,打的旗號是奉天子之命,探望金城公主。藉口當然是現成的,金城公主之前來信說,身體欠安。”

金城公主比如今的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大六歲,這一年已經三十有七,而尺帶珠丹幼年繼位,即便年歲小於金城公主,卻也已經三十出頭了。加上後宮衆多出身吐蕃貴族,甚至於天竺以及勃律的女子,本該已經兒女環繞膝下,可除卻一個偏妃所出的女兒,至今卻連一個繼承人都沒有。就算是那位最得寵愛的那囊妃,也不過是和金城公主同樣膝下無子的境地。

這些都是從雅州市茶前往吐蕃的商人帶來的訊息。儘管山高路遠,很可能有生命危險,可相比互市能夠得到的利潤,遠遠販茶到邏些,能夠得到的利潤會高好幾倍,故而蜀中自有人肯鋌而走險。雅州長史張簡將此事奏報朝中之後,天子一時意動,遂有這一次出使。

將這些吐蕃後宮之事對張興剖析分明,杜士儀方纔沉聲說道:“可這只是陛下一時起意的想法。和蕃公主大多無子女,縱使有,也不可能繼承大國,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事。而我需要你去吐蕃,另一個原因是小勃律。小勃律遠在安西四鎮更西邊,如若真的被吐蕃奪去,蔥嶺以西原本依附大唐的諸國,其染指就會更加便利,從此之後大唐往西的通路就難說了。倘若真的被吐蕃馬到功成,就算安西四鎮出兵,勞師遠征折損兵馬不說,而且輸贏還未必可知,所以,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則是最佳。

本來,這次的事情最好是派皇甫惟明這個曾經去過吐蕃的人,但他和王忠嗣算是死敵了,我也不想讓他東山再起,更何況,你在鄯州這兩年已經學會了吐蕃語。所以得知陛下心意後,我上書建言,建議派河隴官員前往,舉薦的人便是你。如今河隴流民逃戶衆多,我會藉此募兵,增廣河源軍安人軍以及綏戎城一線的兵員,而且過一陣子會與河西節度牛大帥聯絡,大閱軍馬,耀我軍威,以求吸引吐蕃的注意力。總之盡人事聽天命,是否能暫時壓下吐蕃野心一時,做了才知道。而金城公主那兒,若有機會,你一定要單獨見上一面多多勸撫。她年方十三便入吐蕃,至今二十餘年不能歸故國,從前還一度留書西域某國國王請求護其歸國,但之後就不見下文了,其中悽苦,外人哪能得知?”

21.第21章 救人如救火830.第830章 鬼迷心竅219.第219章 夜半佳人來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859.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1150.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490.第490章 家務事1144.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54.第54章 竇宅夜宴下馬威977.第977章 迎親日的大排場985.第985章 水火不容909.第909章 千秋節之夜598.第598章 杜氏雲州374.第374章 小妹有喜,麗正修書175.第175章 各展神通837.第837章 同工同酬1265.第1265章 又追贈一個太子1085.第1085章 得志便猖狂476.第476章 傷別離1121.第1121章 心灰意冷的死遁725.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474.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737.第737章 節度幕府589.第589章 副使何人1262.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658.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1006.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837.第837章 同工同酬61.第61章 赫赫崔氏,天子宣召50.第50章 禮有大倫19.第19章 打抱不平667.第667章 奪其心志,許其復仇176.第176章 曲江之會,書生論戰470.第470章 葉鬼主301.第301章 問君心意714.第714章 死不放手863.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833.第833章 處分和大閱200.第200章 幷州酒中豪982.第982章 獻俘獻捷692.第692章 蛇之七寸698.第698章 二王相邀338.第338章 親迎對詩58.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254.第254章 小妹代傳情453.第453章 敗者黜,勝者升830.第830章 鬼迷心竅955.第955章 兩面可汗946.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260.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793.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1184.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69.第69章 纖纖決意159.第159章 勢在必得301.第301章 問君心意576.第576章 死戰之動員944.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592.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980.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1079.第1079章 骨利幹之王345.第345章 夤夜來客836.第836章 生死之間跨一步677.第677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1183.第1183章 激爾勇向前532.第532章 鐵骨柔情80.第80章 墨窯制墨31.第31章 手足連心1215.第1215章 大勝1247.第1247章 君臣倒置645.第645章 倖臣末路960.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358.第358章 得見天日497.第497章 栽贓1147.第1147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60.第60章 家有長者,老而彌堅839.第839章 僕固懷恩329.第329章 大難來時不離棄648.第648章 拔解,軍陣647.第647章 雁門賦55.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811.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188.第188章 名相風儀世無雙67.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1096.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義75.第75章 掃席待知己684.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767.第767章 傳訊火箭962.第962章 人之將死161.第16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786.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1212.第1212章 英靈在上424.第424章 奴薄命,郎無情396.第396章 飄零四海覓知音1223.第1223章 一意孤行703.第703章 玉奴歸來357.第357章 狗急跳牆42.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17.第17章 驅鴨吞蝗880.第880章 闖宮
21.第21章 救人如救火830.第830章 鬼迷心竅219.第219章 夜半佳人來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859.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1150.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490.第490章 家務事1144.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54.第54章 竇宅夜宴下馬威977.第977章 迎親日的大排場985.第985章 水火不容909.第909章 千秋節之夜598.第598章 杜氏雲州374.第374章 小妹有喜,麗正修書175.第175章 各展神通837.第837章 同工同酬1265.第1265章 又追贈一個太子1085.第1085章 得志便猖狂476.第476章 傷別離1121.第1121章 心灰意冷的死遁725.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474.第474章 託以愛子,教諸愛徒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737.第737章 節度幕府589.第589章 副使何人1262.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658.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1006.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837.第837章 同工同酬61.第61章 赫赫崔氏,天子宣召50.第50章 禮有大倫19.第19章 打抱不平667.第667章 奪其心志,許其復仇176.第176章 曲江之會,書生論戰470.第470章 葉鬼主301.第301章 問君心意714.第714章 死不放手863.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833.第833章 處分和大閱200.第200章 幷州酒中豪982.第982章 獻俘獻捷692.第692章 蛇之七寸698.第698章 二王相邀338.第338章 親迎對詩58.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254.第254章 小妹代傳情453.第453章 敗者黜,勝者升830.第830章 鬼迷心竅955.第955章 兩面可汗946.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260.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793.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1184.第1184章 諸軍突圍,吳王斷後69.第69章 纖纖決意159.第159章 勢在必得301.第301章 問君心意576.第576章 死戰之動員944.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592.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980.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1079.第1079章 骨利幹之王345.第345章 夤夜來客836.第836章 生死之間跨一步677.第677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1183.第1183章 激爾勇向前532.第532章 鐵骨柔情80.第80章 墨窯制墨31.第31章 手足連心1215.第1215章 大勝1247.第1247章 君臣倒置645.第645章 倖臣末路960.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358.第358章 得見天日497.第497章 栽贓1147.第1147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60.第60章 家有長者,老而彌堅839.第839章 僕固懷恩329.第329章 大難來時不離棄648.第648章 拔解,軍陣647.第647章 雁門賦55.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811.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188.第188章 名相風儀世無雙67.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1096.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義75.第75章 掃席待知己684.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767.第767章 傳訊火箭962.第962章 人之將死161.第16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786.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1212.第1212章 英靈在上424.第424章 奴薄命,郎無情396.第396章 飄零四海覓知音1223.第1223章 一意孤行703.第703章 玉奴歸來357.第357章 狗急跳牆42.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17.第17章 驅鴨吞蝗880.第880章 闖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