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倭人不可信

最近幾天寫到遣唐使的時候,炒雞卡文。

特別是看新聞,那倭國首相上躥下跳,倭國防長大放厥詞,就覺得心裡有一股子氣。

嗯,着實很痛苦啊!

上官婉兒倒是沒有考慮太多。

在她看來,楊守文之所以殺人,更多是因爲看到那些倭人囂張行徑,因此怒而殺人。

因爲在此之前,她就知道楊守文對倭人沒有好感。

當初長洲尋寶時,有倭人蔘與其中,給楊守文增添了不少麻煩。

所以,上官婉兒一直以爲,楊守文之所以不喜歡倭人,更多是因爲那件事。可沒想到,楊守文竟然一番長篇闊論,令上官婉兒頗爲震驚,同時又覺得有一些可笑。

倭人?

能禍及後人?

此時的倭國,還處於奈良時代,國力算不得強盛。

事實上,早在漢代,就有倭人朝貢華夏的先例。在此之後,也只有在白江口之戰時,稍顯露出了些許野心。一直以來,倭人以謙恭有禮而著稱,對華夏朝廷,多以‘上國’而稱呼,顯示出對華夏的仰慕之心,故而纔有‘君子國’的說法。甚至在朝中,不少人對遣唐使抱有好感。哪怕是白江口之戰,雙方的關係已經降至冰點,但是對倭人卻並不排斥。

如此一個謙恭有禮的國家,又如此弱小,如何能危害朝廷?

上官婉兒覺得,楊守文有些危言聳聽。

“青之,你所見倭人,不過是少數,乃害羣之馬。

大多數的倭人,還是很謙卑的……他們派來許多人學習,豈不說明他們對朝廷的仰慕?你說會禍及後人,實在是……這些話若是到了朝堂上,只會被他人恥笑。”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大都有一種天朝上國的心態。

在唐人眼中,華夏乃世界的中心,域外皆爲蠻夷,根本不足爲慮。

楊守文心中苦笑。

那倭人對華夏造成的傷害,與目前而言,的確是還很遙遠。

但卻不能因此,就對這個國家優待。華夏,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猶如一頭巨龍,而那倭人卻好像依附在巨龍身上的蚊蠅,不斷的吸食這巨龍的鮮血,壯大自身。

等到了巨龍衰弱,那蚊蠅就產生了其他的想法。

它想要吞噬了巨龍,取而代之……

可這些話,他無法說出口。就如同上官婉兒所言,即便是他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

最好的辦法,便是停止向倭人輸血。

就如同前世的美帝,將之視爲棋子,爪牙。我可以對你友好,可以對你支持,但是你想要獲得我最爲先進的技術,就是癡心妄想。甚至,你有一點壯大的苗頭,我也會立刻鎮壓,讓你生生世世,只能依靠我,成爲我的馬前卒,卻休想威脅到我。

楊守文覺得,對付倭人,必須要用這樣的手段。

只是華夏延續千年的‘老大中國’心態,總會忽視掉倭人的野心。

在朝中的大佬們看來,白江口之戰只是一個偶然。但在楊守文看來,確是倭人尋求擴張,對朝廷底線的一次試探。當然了,那試探的結果,就是長達近四十年的斷交。

此時的倭國,對華夏尚有極大的依賴之心,所以在發現華夏根本不是他們可以撼動的巨人之後,立刻又改變了策略。四十年裡,雙方在官面上沒有任何的接觸,可是在私下裡,卻往來頻繁。那血學生僧,那些留在華夏的工匠,以及如無畏法師那種,心甘情願的改變姓名,在華夏生活十數載,目的只是想吸取華夏的精華。

遣唐使,的確是彰顯了華夏的博大胸懷,但同時,也使得華夏璀璨的文明輸送出去。

但這種文化輸出,卻沒有什麼好結果。

因爲得來的太容易,倭人並不感謝,反而對華夏的窺覷之心,伴隨着他們的強大,逐漸演變成爲一種野心。

鬥米恩,升米仇!

就因爲華夏給予的太多,那些得到了好處的蠻夷邦國,認爲是理所應當,毫無感恩之心。

想到這裡,楊守文閉上眼睛,陷入沉思。

半晌,他睜開眼,對上官婉兒道:“姑姑,我要見陛下,向她面陳。”

“嗯?”

上官婉兒蛾眉淺蹙,輕聲道:“青之,你要做什麼?”

“我只希望陛下能夠駁回倭人更改國名的表奏,倭人便是倭人,絕不可令其改爲日本國。”

“這樣……”

上官婉兒覺得,楊守文一定還有別的想法。

但他既然不願意說,那必然是有他的理由。他想要面見武則天?對普通人而言,這或許很困難。但是對他來說,以武則天對他的喜愛,以及楊家的關係,必不會拒絕。

“如此,你收拾一下,一個時辰之後,隨我出發。”

“喏!”

楊守文心裡,還是有些忐忑。

但是,他覺得有些事情,還是要和武則天說清楚纔是。

武則天是否採納,是武則天的事情。而作爲一個穿越衆,絕不會讓那些倭人輕易得逞。

發生在偃師的事情,終於傳到了洛陽。

在得知楊守文殺死了幾十個倭人之後,頓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哪怕楊守文在文壇名聲響亮,哪怕他在安南戰功顯赫,依舊被無數人所指責。倭人最善於僞裝,喜歡做出一副謙卑的姿態,得到了不少人的欣賞。因爲,他們的這種謙卑,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一些人‘老大中國’的心態,所以對楊守文自然不滿。

“太子,楊守文膽大妄爲,擅殺君子國人,實在是太過無禮,有辱我聖朝聲譽。”

“是啊,那君子國人就算有再大的不是,可以請鴻臚寺出面調解。

可是他卻不管不問,甚至連偃師縣衙都不經過,直接殺人……傳揚出去,我聖朝禮儀何在?律法何在?”

“太子,楊守文當罰。”

“對,絕不能對他放任不理。”

東宮銀安殿內,一羣人七嘴八舌的叫嚷。

李顯面沉似水,也不說話,只靜靜看着那些叫嚷的人,眼中閃過一絲冷意。

而今的李顯,可不是四年前那個才從廬陵返回的廬陵王,凡事都戰戰兢兢,不敢輕易決斷。而今,伴隨着武則天漸漸放權,也伴隨着他的勢力日漸增強,李顯的心態也就發生了變化。不過有一點他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他對家人親眷依舊維護。

楊守文是什麼人?

那是他的女婿,是李裹兒的夫婿。

李裹兒又是什麼人?

那是他最寵愛的女兒……

“子壽,你怎麼看待此事?”

李顯在衆人商議完畢之後,突然扭頭,詢問站立在一旁的一位年輕人。

若楊守文在這裡,一定會認出那年輕人,赫然是當初他從長洲迴歸途中遇到的張九齡。

想當初,張九齡初臨洛陽,毫無跟腳。

楊守文於是請他擔當了楊承烈的幕僚,持續了一年之久。

後來,張九齡便潛心讀書,準備應對科考的到來。當時,他雖辭去了幕僚的職務,卻住進了楊守文在銅馬陌的八角樓內。長安元年,張九齡登進士第,大功告成。

之後在楊承烈的舉薦下,張九齡並未接受三省六部九寺的職務,反而在東宮的司經局裡擔當了一名文學。同時,又因爲他與楊家關係密切,很快就得到了李顯賞識,做了詹事府的主簿。平日裡,張九齡很低調,從不顯山露水,卻甚得李顯看重。

在一羣人羨慕的目光中,張九齡欠身道:“楊君行事,必有其緣由。

我們現在,也只知道他殺了倭人,卻並不清楚具體的原因。此時喊打喊殺,不免有落井下石之嫌,絕非智者所爲。況且,陛下寵愛君子國使者不假,但楊君也有平定安南叛亂戰功……所以這件事,太子不必參與,只需表現出秉公處置的態度即可。

至於如何處置,相信陛下定有聖斷,太子又何需費心。”

也不看清楚,你們要處置的人是誰!

張九齡心中冷笑,並未去看那些叫嚷着要處置楊守文的人。

李顯對張九齡的這個建議,非常滿意。

他是太子,未來他將要執掌朝堂,所以更需要表現出一種公正的姿態。當然,也只需要一種姿態……因爲最終的決定權,不在他手中,而是在武則天的手裡。李顯更相信,武則天絕不會處置楊守文。因爲在她的心目中,楊家父子份量極重……

“孤以爲如此甚好。

爲一倭人,便不問情由處置一個爲朝廷立下大功,平定嶺南之亂的功臣,殊爲不智。”

一干東宮幕僚,也都露出了尷尬之色。

就在這時,一名內侍匆匆跑進銀安殿中,來到了李顯身邊。

他在李顯耳邊低聲說了幾句,李顯聞聽,先是一怔,旋即露出了笑容。

“子壽,青之已經回來了!”

“啊?”

“陛下命人把他帶去了上陽宮,想來這其中,必有隱情。

我等現在,只管靜觀其變吧。”

如果武則天要處置楊守文,會讓人先把他關押起來,而不是直接把他叫去了上陽宮中。

這說明,武則天並沒有聽信外面的那些謠言,對楊守文依舊十分寵信。

只是,他又要對武則天說些什麼呢?

李顯感到,非常好奇!

楊守文走進提象門的時候,天色已晚。

武則天已提前接到了上官婉兒的奏報,所以下旨,命楊守文抵達洛陽後,直接見駕。

她也想聽聽,楊守文會說些什麼。

所以,在楊守文抵達麗景臺之前,她就驅散了周圍的人員,只留下張大年在身邊陪伴。

當楊守文走進麗景臺的時候,武則天笑了!

算起來,已經有一年多,快兩年未曾見這小傢伙了。

劍南道一行,嶺南道一戰,使得楊守文在清秀之中,又增添了一絲陽剛之氣,更顯英武。

那種殺伐決斷的英氣,不是靠着讀書或者養尊處優可以錘鍊出來。

那需要一場場大戰,一次次的殺戮,從屍山血海中走出來,才能擁有的氣概……

曾幾何時,武則天對楊承烈寄予厚望。

可結果,楊承烈中途逃跑,隱姓埋名多年。

雖則,也經過了無數次的殺伐,可一個小小的昌平縣,還遠遠無法錘鍊出武則天所希望的那種氣魄。反倒是楊守文,這個外表清秀的小傢伙,似乎有了幾分氣勢。

不過,武則天旋即又收起了笑容。

“臣,楊守文拜見陛下。”

楊守文走進麗景臺,推金山倒玉柱,在丹陛下拜倒。

而武則天卻未理睬,而是端坐龍椅之上,好半晌才冷哼一聲,幽幽道:“楊將軍倒是好大的氣魄,挾嶺南大勝之威重返中原,先是在五龍鎮殺死張士龍,險些激起了江左正一道信徒暴動,而今又在偃師大開殺戒,連日本國的使者扈從也不放過。”

“陛下,是倭國!”

不等武則天說完,楊守文便大聲反駁。

武則天聞聽,驚怒不已。

她拍案而起,厲聲道:“楊守文,你好大膽子!”

若換做其他人,說不定會嚇得戰戰兢兢。

可楊守文卻擡起頭來,正視楊守文,大聲道:“陛下,臣自知死罪,不求陛下饒恕。

然臣有一言,還請陛下在砍下臣的腦袋之前,容臣說完:倭人,絕非君子,更不可輕信!”(。)

第688章 負荊請罪(上)第29章 老楊一家(上)第616章 火燒武家樓(二)第513章 金山雛鷹第8章 楊承烈(下)第46章 且冷眼旁觀(下)第468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八)第557章 阿史不來山口(三)第503章 刺客信條(一)第473章 狂僧第168章 女將(下)第297章 牡丹令第275章 家在東都北市中(一)第356章 長洲(四)第401章 西風禪寺第558章 阿史不來山口(四)第337章 密旨(上)第56章 故事(下)第104章 赴約第145章 誰也別想阻攔我第335章 太平(上)第250章 佛門秘事(一)第605章 追兇(一)第729章 各有算計第485章 明秀獻策第118章 一夜(七)第725章 幼孃的心思第80章 後路第404章 遊仙宮(三)第425章 王滿渡(三)第74章 寶香閣(二)第342章 楊執一(中)第108章 祚榮第593章 薄露來襲(三)第233章 大風起兮第428章 擒賊先擒王第39章 清平調(上)第3章 楊二郎(上)第159章 神都,神都第397章 明家有英雌(二)第779章 兄弟重逢(一)第133章 萬歲樂,不得已(五)第105章 龜符奉宸 一第10章 大生意(下)第187章 太子第99章 又見神秘人(四)第738章 無題第528章 碎葉之變(一)第380章 打草驚蛇第687章 最長一夜(四)第279章 我乃李林甫第176章 命案發生(上)第191章 詩名動滎州第1章 風雪青石渡第204章 往事4第504章 刺客信條(二)第509章 黃鬍子(二)第591章 薄露來襲(一)第177章 命案發生(中)第194章 重逢(三)第133章 萬歲樂,不得已(五)第697章 求救(上)第384章 盜亦有道(一)第272章 豪士(一)第154章 我在灤河觀風景(三)第730章 遣唐使第646章 驚變(六)第22章 醜丫頭(下)第66章 老軍客棧(下)第473章 狂僧第81章 盧永成歸來(上)第241章 上神都(五)第410章 登島(上)第275章 家在東都北市中(一)第440章 西山校場(三)第289章 歡喜冤家(六)第388章 血紅木棉花(一)第234章 血統論(一)第513章 金山雛鷹第65章 老軍客棧(上)第461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一)第582章 第一日第212章 三皇觀(二)第691章 毒士(上)第558章 阿史不來山口(四)第351章 死士(一)第489章 狄公(四)第39章 清平調(上)第591章 薄露來襲(一)第690章 狗血劇第55章 故事(上)第494章 時鳴春澗中(上)第414章 不是結束第374章 線索第613章 無題第403章 遊仙宮(二)第305章 過公子破案記(一)第584章 猜測第370章 楊某赴約而來第246章 薛小四和薛小牛(一)
第688章 負荊請罪(上)第29章 老楊一家(上)第616章 火燒武家樓(二)第513章 金山雛鷹第8章 楊承烈(下)第46章 且冷眼旁觀(下)第468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八)第557章 阿史不來山口(三)第503章 刺客信條(一)第473章 狂僧第168章 女將(下)第297章 牡丹令第275章 家在東都北市中(一)第356章 長洲(四)第401章 西風禪寺第558章 阿史不來山口(四)第337章 密旨(上)第56章 故事(下)第104章 赴約第145章 誰也別想阻攔我第335章 太平(上)第250章 佛門秘事(一)第605章 追兇(一)第729章 各有算計第485章 明秀獻策第118章 一夜(七)第725章 幼孃的心思第80章 後路第404章 遊仙宮(三)第425章 王滿渡(三)第74章 寶香閣(二)第342章 楊執一(中)第108章 祚榮第593章 薄露來襲(三)第233章 大風起兮第428章 擒賊先擒王第39章 清平調(上)第3章 楊二郎(上)第159章 神都,神都第397章 明家有英雌(二)第779章 兄弟重逢(一)第133章 萬歲樂,不得已(五)第105章 龜符奉宸 一第10章 大生意(下)第187章 太子第99章 又見神秘人(四)第738章 無題第528章 碎葉之變(一)第380章 打草驚蛇第687章 最長一夜(四)第279章 我乃李林甫第176章 命案發生(上)第191章 詩名動滎州第1章 風雪青石渡第204章 往事4第504章 刺客信條(二)第509章 黃鬍子(二)第591章 薄露來襲(一)第177章 命案發生(中)第194章 重逢(三)第133章 萬歲樂,不得已(五)第697章 求救(上)第384章 盜亦有道(一)第272章 豪士(一)第154章 我在灤河觀風景(三)第730章 遣唐使第646章 驚變(六)第22章 醜丫頭(下)第66章 老軍客棧(下)第473章 狂僧第81章 盧永成歸來(上)第241章 上神都(五)第410章 登島(上)第275章 家在東都北市中(一)第440章 西山校場(三)第289章 歡喜冤家(六)第388章 血紅木棉花(一)第234章 血統論(一)第513章 金山雛鷹第65章 老軍客棧(上)第461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一)第582章 第一日第212章 三皇觀(二)第691章 毒士(上)第558章 阿史不來山口(四)第351章 死士(一)第489章 狄公(四)第39章 清平調(上)第591章 薄露來襲(一)第690章 狗血劇第55章 故事(上)第494章 時鳴春澗中(上)第414章 不是結束第374章 線索第613章 無題第403章 遊仙宮(二)第305章 過公子破案記(一)第584章 猜測第370章 楊某赴約而來第246章 薛小四和薛小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