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日本投降

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一樣迅速傳遍整個中華大地,飽受日本侵略之苦、災難深重的人民再也按納不住心頭的激動,紛紛奔走相告,盡情歡慶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南京、上海、武漢、重慶、昆明、貴陽、福州等大中城市都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大街小巷裡面萬頭攢動、鼓樂喧天、鞭炮齊鳴,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勝利的到來;華北前犀野戰軍各部隊的廣大官兵們,按捺不住心頭的狂喜,紛紛從工事裡一躍而起,舉狂呼,有的官兵甚至在陣地上燃放鞭炮,或者直接對空射擊,用狂暴的彈雨來宣泄內心的喜悅。

日本宣佈投降之後,盟軍地面部隊立即與日軍脫離接觸,停戰狀態,等待雙方就受降事宜做出詳細的安排之後,再開始接收日軍的投降;日軍則開始收攏潰散的軍隊,向交通線附近集中,準備繳械。爲了協調盟國軍隊之間的受降行動,加快進度,以便能儘快把部隊投入歐洲戰場,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將軍親自飛抵南京,與孫百里就受降事宜進行了磋商。

由於中美兩國軍隊的主戰場截然不同,在受降區域的劃分上沒有太大的分歧:日本澳洲派遣軍向美澳聯軍投降,南太平洋和荷屬印度支那的日軍單獨向美軍投降;境內和南亞次大陸上的日軍單獨向國軍投降,日本本土的日軍向中美聯軍投降。

第一個問題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就被解決掉了,但是中美雙方在接下來的幾個問題上卻發生了一些分歧!

馬歇爾認爲,在將日軍繳械之後,應該開始着手部署審判戰爭罪犯的行動,並且主張將所有參與過侵略戰爭的將官儘可能多地繩之於法,但是卻主張不追究裕仁天皇的責任,理由是爲了維護日本國內局勢的穩定,以便盟軍能夠儘快脫身,好投入歐洲戰場。

馬歇爾話音剛落,孫百里就輕聲問道:“馬歇爾將軍,請問你看過裕仁天皇的《終戰詔書》的內容嗎?”

得到否定的答覆之後,孫百里臉上露出嘲諷的笑容,沉聲說道:“我可是一字不漏地看過一遍的,這篇六百多字所謂的投降《詔書》中,卻始終沒有出現‘投降’二字,甚至連‘戰敗’的字樣也找不到,僅僅在標題中使用一中性詞‘終戰’來喻示戰爭結束,這種寫法明顯地在於美化自己、維護天皇的尊嚴。”

馬歇爾臉上露出非常困惑的表情,奇怪地問道:“總統先生,這有什麼區別呢?日本已經正式向盟國表示投降,這是有文件確認的,裕仁天皇的這份詔書改變不了什麼!再說,詔書發佈的對象是日本軍隊和國民,跟我們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呀!”

孫百里搖了,語重心長地說道:“馬歇爾先生,我也希望事情與你所想的一樣單純,非常遺憾的是,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詔書》通篇對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沒有絲毫反省譴責之意,反而繼續歌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勇敢善戰’、‘克已奉公’的武士道精神,並把侵略、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說成是爲了‘自存’!更有甚宅裕仁天皇居然在詔書末尾公然昭告臣民對天皇保持‘赤誠’、‘維護國體’,‘誓必發揚國體之’,而且要‘子孫相傳’。日本鼓吹的所謂國體就是奠皇制度,所謂國體之即是天皇統治、武士道、日照神道等日本國民的精神信仰,而天皇制度正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也是日本戰敗投降之後賴以生存的最後精神堡壘。”

“這篇所謂的投降《詔書》折射出日本統治階級的真實鞋:規避戰敗責任,全力保護天皇和天皇靛制,粉飾侵略,推脫戰爭罪責,圖謀軍國主義東山再起!”

馬歇爾帶着難以置信的表情問道:“問題有這麼嚴重嗎?區區幾百字的詔書裡面能詮釋出這麼多內容嗎?”

孫百里耐心解釋道:“東西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將軍看不透這份詔書裡面的玄機一點都不奇怪,但是作爲一個人,我對於這個不安分的鄰居可是非常瞭解,自從日本列島建立統一的國家之後,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就沒有停止過一天。整個日本國的歷史可以歸結成三部分:侵略、戰敗、學習經驗吸取教訓,然後再次侵略!究其原因,就是滲透到整個日本民族血液中的崇尚武力、窮兵黷武的武士道精神在作梗,這種精神崇尚強者、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價值取向,不服輸不認錯,只信服強宅對強者恭順、學習,對弱者兇殘、野蠻,一旦強大便以怨報德,反目不仁。如果我們不利用佔領日本的機會徹底剷除武士道精神的影響,要不了多長時間,日本就會重新走上侵略的道路,那時候的日本絕對比現在我們見到的還要可怕!”

馬歇爾若無其事地聳了聳肩,問道:“難道把天皇繩之於法就能消除武士道精神嗎?”

孫百里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回答道:“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忠君愛國,日本天皇是所有武士效忠的對象,願意爲其獻出生命。在這場戰爭中,裕仁天皇作爲日本的最高領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日本國民和軍隊只是追隨者而已,如果發動戰爭的最高領袖沒有受到懲罰,國民還有什麼必要自覺清算戰爭罪行?日本武士道精神對天皇的愚忠意識是根深蒂固的,決定了國民不允許有對天皇不恭的言論與行爲,如果我們不能迫使裕仁天皇認罪,日本國民就沒人敢指責天皇,這樣一來,無論我們處置了多少戰犯,都不能促使日本國民和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思,從而實現持久的和平。”

馬歇爾看孫百里的表情越來越嚴肅,意識到相當重視這個問題,開始認真起來:“請問天皇將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呢?”

孫百里不動聲色地說道:“他犯下多大的罪,就會得到相應的懲罰!我想戰犯法庭的法官們會作出公正的裁決,他們比我們要專業的多!”

馬歇爾不無擔憂地說道:“如果這樣的話,裕仁天皇應該難逃一死,這對於日本國民來說肯定是無法接受的,出於局勢穩定的考慮,是否可以從輕處罰?”接着馬歇爾直截了當地說道:“離開華盛頓之前,羅斯福總統已經臥牀不起了,但是他還特意囑咐我,一定要留住天皇的性命,可見總統也是非常關注這件事的!”

孫百里點了點頭,說道:“最重要的是裕仁必須低頭認罪,等到宣判之後,我們可以再通過法庭宣佈特赦,改判終生監禁,只要天皇不被處死,日本國民應該不會採取過於激烈的行動!”說到這裡,孫百里臉上浮現出一絲冷笑,“不過,如果他們找死,那就沒辦法了!”

馬歇爾清楚地知道孫百里這句話的份量,急忙岔開話題,問道:“總統先生,對於戰後日本的處置有什麼想法嗎?”

孫百里說道:“有幾點想法,希望貴國能夠認真考慮:第一,天皇靛制必須剔除;第二,日本必須徹底解除武裝,除了警察之外不可以保留任何軍事或準軍事組織;第三,日本的主權只能侷限於四個主要島嶼以內;第四,把全球的猶太人集中到日本,與大和民族一起組建一個新的國家,國家的領導權將向猶太人傾斜。”

馬歇爾連忙說道:“前三條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第縮需要再商量一下。”

孫百里說道:“日本人兇殘好鬥,猶太人心情相對較爲溫和,這樣融合一下,應該會大大降低發生戰爭的機會,將軍認爲不妥嗎?”

馬歇爾坦誠地說道:“總統先生,這樣做的話只會埋下動盪不安的禍根,並不利於持久的和平!猶太人心情並不溫和,當其唯利是圖的商人本性出來的時候,可能比日本人還可怕;反之,如果日本人再次獲得統治權,有了這些善於算計的猶太人支持,實力會成倍增加,就怕更難對付!與日本距離這麼近,必然第一個受害,還是妥善處理較爲穩妥。”

孫百里笑了笑,說道:“非常感謝將軍滇醒!我知道,猶太人在歐洲的聲譽一直不太好,但是作爲一個沒有自己國家的民族,充滿敵視的國家裡艱難求存,難免會做出些讓當地人難以接受的事情,我相信有了自己的國家之後,他們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另外,猶太軍團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的猶太商人們又爲提供了大筆的資金,沒有理由不支持他們建國!更何況,早就向他們許下了諾言,不能因爲單純的顧慮就取消掉。”

馬歇爾點了點頭,爲難地說道:“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我的權力範圍,必須要羅斯福總統來給出明確的答覆!另外,日本人能夠接受我們強加給他們的這一切嗎?如果他們堅決抵制的話,該如何處理呢?”

“鎮壓!”孫百里斬釘截鐵地說道:“他們既然戰敗了,就要有戰敗者的覺悟,否則,就只有用鮮血和生命來讓他們清醒!”

馬歇爾搖了,用堅定的語氣說道:“總統先生,如果這樣的話,美國和國會肯定不會同意的!我們向軸心國宣戰,是爲了恢復自由世界的秩序,而不是用暴力來代替暴力,日本人雖然兇殘、好戰,但是站在人類和文明的立場上,還是不能將他們滅絕的,否則,我們不就和希特勒一樣了嗎?”

孫百里笑了笑,說道:“既然這樣,咱們就各退一步!猶太人在日本九州島建立獨立的國家,九州島上的日本居民可以根據自願的原則,決定是留下來加入新國家,還是遷移到日本主島上去。”

馬歇爾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總統先生滇議非常有建設性,我個人認爲沒有多大的問題。”

隨後,馬歇爾和孫百里就南太平洋的日佔領土問題的管轄權進行了深入廣泛抵論,馬歇爾認爲,以大英帝國和荷蘭爲代表的殖民統治必須被終結,靠近澳洲大陸島嶼將劃給澳大利亞,南太平洋諸島、菲律賓、印尼和東馬來西亞等被佔領土將在美國的託管下,直到當地人民的才智和能力足以建立新的國家。

考慮到沒有強大的海軍,無法維持在南太平洋諸島的駐軍,所以孫百里非常慷慨地答應了馬歇爾的要求,作爲交換條件,將獲得對緬甸、法屬印度支那(越南)、西馬來西亞(馬來半島)、新加坡的控制權,這樣一來,不但獲得了橡膠、石油等戰略物資,並且可以控制聯結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取得非常有利的戰略地位。

另外,沖繩羣島正式迴歸版圖,改回原來的名字——琉球羣島,西北方向的日本小笠原羣島則劃給未來的猶太國;朝鮮將接受的託管,直到建立國家政權。

把處理戰後日本的問題全部解決之後,馬歇爾就提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軍隊什麼時候開始對德作戰!因爲到現在還沒有向德國宣戰,使美英蘇聯等國始終感到放心不下。

孫百里非常理解馬歇爾的擔心,於是代表鄭重承諾,將在三個月之後向德國宣戰,軍隊屆時將大舉西進,與其他國家一起加入對德作戰的行列。

會談結束以後,馬歇爾帶着的承諾,滿意地踏上了返航的飛機,並於1945年4月11日返回華盛頓,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與世長辭。

第267章 絕密情報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355章 斬首行動(下)第334章 傳奇人物(下)第294章 急轉直下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198章 怒海爭鋒(上)第139章 深入敵後(二)第298章 亞洲第一第170章 說客造訪第40章 議政大會第385章 破門之戰(下)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3章 初戰慘勝第208章 優劣之勢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67章 真正國民第47章 蔡氏父子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82章 日軍登陸第58章 穀賤傷農第241章 皇軍之恥第78章 血氣之勇第81章 再殲日寇第143章 國計民生第199章 爲淵驅魚第162章 河源問計(上)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224章 突發奇想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335章 咸寧勸降第311章 橫山抗命第287章 山本變計第5章 夜戰敗敵第244章 以身犯險第127章 以牙還牙(中)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85章 義正詞嚴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399章 對德宣戰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44章 財政狀況第297章 轟炸美國第326章 鋼鐵較量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299章 中美會談第278章 暗渡陳倉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304章 肘腋之患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123章 將星隕落第387章 第二戰場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108章 浴血南京(三)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390章 殺人盈野第95章 鏖兵吳福(四)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289章 火鍋外交第31章 長汀勸降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275章 總統殉國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288章 脣槍舌戰第182章 嶺南烽火第139章 深入敵後(三)第77章 坐失良機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四)第155章 暗戰龍巖(下)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31章 長汀勸降第79章 借道租界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82章 日軍登陸第358章 驚天逆轉(下)第83章 兵敗如山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163章 餘漢無謀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280章 欲擒故縱第354章 惡毒計劃第57章 和平解決第3章 初戰慘勝第341章 領袖歸來第334章 傳奇人物(上)第46章 整編方案
第267章 絕密情報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355章 斬首行動(下)第334章 傳奇人物(下)第294章 急轉直下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198章 怒海爭鋒(上)第139章 深入敵後(二)第298章 亞洲第一第170章 說客造訪第40章 議政大會第385章 破門之戰(下)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3章 初戰慘勝第208章 優劣之勢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67章 真正國民第47章 蔡氏父子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82章 日軍登陸第58章 穀賤傷農第241章 皇軍之恥第78章 血氣之勇第81章 再殲日寇第143章 國計民生第199章 爲淵驅魚第162章 河源問計(上)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224章 突發奇想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335章 咸寧勸降第311章 橫山抗命第287章 山本變計第5章 夜戰敗敵第244章 以身犯險第127章 以牙還牙(中)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85章 義正詞嚴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399章 對德宣戰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44章 財政狀況第297章 轟炸美國第326章 鋼鐵較量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299章 中美會談第278章 暗渡陳倉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304章 肘腋之患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123章 將星隕落第387章 第二戰場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108章 浴血南京(三)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390章 殺人盈野第95章 鏖兵吳福(四)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289章 火鍋外交第31章 長汀勸降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275章 總統殉國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288章 脣槍舌戰第182章 嶺南烽火第139章 深入敵後(三)第77章 坐失良機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四)第155章 暗戰龍巖(下)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344章 致命誘惑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31章 長汀勸降第79章 借道租界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82章 日軍登陸第358章 驚天逆轉(下)第83章 兵敗如山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163章 餘漢無謀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280章 欲擒故縱第354章 惡毒計劃第57章 和平解決第3章 初戰慘勝第341章 領袖歸來第334章 傳奇人物(上)第46章 整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