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建安之議

建州的世家子弟裡,只有長孫煜、程處亮、尉遲保瑋和李業嗣是在建安的,其餘的都在下面的縣裡。一直以來,這四人中只有個李業嗣因職責所在,不得不高調點外,其餘三個都是能多低調就多低調,這麼些年了,甚至還有不少建安人不知道這三個傢伙的全名的,也不知道他們家庭背景顯赫。李業嗣不比他們,他的鎮將府離了他就真的兜不轉,而他們呢,大可以袍袖一籠,因爲他們上頭還有黃良他們呢,其中又是以程處亮及尉遲保瑋這倆傢伙最爲清閒,乾脆眼一閉,全丟給林明,所以,他們兩個最是悠閒,而建州各縣裡,又以林明這個縣令的權力最大,一二三把手的權力全在他手上。

然而這正是王況所希望的,人和人的教育及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對事物的認知也就不同,王況沒那個本事讓所有人都同意他的觀點,尤其是這些空降兵,他們來建安前,對建州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比不得那些本就在建州的大小官員,王況的策略一推出來,大多都能被接受,就是少數不能接受的在黃良的強壓下也是會執行,而執行一段時間後嚐到了好處就不遺餘力的推行起來。

這也恰是王況當初願意讓三駕馬車家族子弟來建州的原因,有三個老頭在上面壓着,這些家族子弟都是不會和王況作對,這在王況聲名不顯的開初很是重要,讓反對王況的聲音降到了最低,而如果換做其他大佬的人來,情況可就不一定了,那時候的王況,不過一個小小宣德郎而已,誰賣他的帳?

可以說,王況和這些世家子是各取所需,王況要的策略得以順利推行,而他們要的是一個基層工作的資歷,二者並不衝突,也就因此有了建州這些年的飛速發展。

來建安後,尤其是長孫煜,和王況的交集並不大,多數情況下,他都將自己當做一個透明人,開始他也是想施展一番拳腳的,但在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最好還是多看,多聽,少說少動的好,建州的許多政令,都超出了他的想象,但都收到了奇效,於是,他安心的當起了“學生”,默默的學習吸收着,現在,他的機會終於來了,終於可以有一個地方讓他將這些年裡學到的東西施展開來,所以,他感激王況,不僅是給他提供了學習機會,還給他一個施展抱負的舞臺。

程處亮和尉保瑋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們來建安除了地點換過外,還是和在長安一樣遊手好閒,嘛事不管,竟然也是沾了光,這可比呆長安舒服多了,上面沒老頭子整天橫眉豎眼的,下面其他子弟又都聽他們的,就這麼玩着玩着,也升了官,眼看也將主持一方了,這自然是王況的功勞,如果他們還在長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只能靠着老頭子的蔭庇渾渾噩噩到老,這些年裡,他們和長孫煜一樣,也是學到不少,現在讓他們離開建安,又是他們自己的強項,管軍不管政,有林明和長孫煜在,他們也能輕鬆許多,這一輩子,估計混個伯或者侯應該是沒問題,所以他們也感激王況。

現在聽王況這麼一說,長孫煜就正色道:“某敬的是爲建州,爲天下子民謀福祉的建安侯。”感激王況的話,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當面說的,這不是面子上過得去過不去的問題,而是實在會給人留個把柄,日後成爲攻擊他的武器,所以就正好,借了自己要離任的機會,用這個名頭委婉的表達一下自己的感謝。

在座諸人中,還有個岑餘子,這一晚他是沒怎麼說話的,因爲除了黃良和林明外,他和其他人打交道不多,算是普通的同僚關係,人多嘴雜,是以他基本很少說,這時候他也插話道:“是極,某等敬的是爲建州爲天下百姓謀福祉的建安侯。”

王況不禁瞪了他一眼,別人給我扣高帽子也就罷了,你也來湊一腳,還嫌我頭上的帽子不夠高麼?也幸好是在這唐時,信息不發達,若要是在後世,圍脖滿天飛的時代裡,王況肯定要作爲一個典型給推出來,那樣一言一行都有人看着,只要出了那麼一點點的差錯,搞個不好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裡去。

岑餘子笑而不語,他現在也是信心滿滿,這一次,建安一下就出了那麼多的帶爵的人,恐怕天下除了長安和洛陽外,再沒其他地方能比得上建安了,現在自己眼看着要接替了林明的位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等於是林明給他留下了一大棵長滿果實的樹,雖然林明自己已經摘過一遍,但這果實可是年年會長的哦。所以他也在這一刻擺明了自己的態度,擺出一付和王況是一家人的姿態來,以前他可從來沒有拿王況打趣過的,現在既然是一家人,打下趣也是應該的麼。

“哥割,這還有一份詔書呢。”醜醜的察言觀色能力這些年也是得到鍛鍊,見王況有點尷尬,就插了一句,大家這才注意到,金盤上還有一份詔書,剛剛在傳閱和自己相關的,倒把這個給落下來了。

“哦,這是給琉求國主的,等明天給他送去罷,陛下封了他一個安逸王,賜姓李,遙領琉求縣。”遙領只是一個待遇,就比如李世民的幾個兒子,都幾乎遙領了一州刺史,但卻不去管那一州,自有其他人在那主政,這就是一個名譽職位罷了,琉求國主在琉求是有着威望的,他遙領琉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安撫琉求百姓的心,當然了,琉求縣令的位置是空着的,琉求國主什麼時候想回去都行,反正一個小地方,李世民不會在意,王況暫時也不會在意,東瀛現在已經是大唐的了,琉求的位置就不那麼重要。

“嗌?琉求設縣?屬哪州?”李業嗣現在開始對地盤在意起來了,這地盤大小,可關係到他以後的前途,如果琉求歸他管,等於他伸出去的手又多了一隻,以後建東真的分了出去,自己也能有個外延的所在。

“暫時還歸建州,這也是琉求國主要求的,陛下自然不無答應的道理,不過,以後會設夷州,到時候看情況,是要分給夷州還是留在建州,這就看業嗣你的了,是你先派兵去夷洲駐紮呢,還是朝廷另外派人去。”夷洲就是後世的臺灣,這時候有不少從大陸移民過去的,但並沒設府治也沒駐軍,那些在夷洲的百姓名義上還是福州治下的子民,有大事小情都找福州處理,夷洲名義上也是歸閩縣管理的,但閩縣原來自顧不暇,哪裡有那精力再分心去管夷洲?

夷洲設州,這是必須的,建東起來了,東瀛打下了,琉求內附了,建西又要設軍,怎麼可能將夷洲這麼大的地盤給丟掉不管呢?因此,那一晚,當王況在李世民書房裡的輿圖上,將夷洲的大小和位置標了出來,李世民就決定要設州了,那麼大的地盤呢,得養活多少人口?以前只知道夷洲,但具體大小未知,一般都以爲不過一縣大小,王況一畫出來,李世民的眼就綠了。

李業嗣一聽王況的話,當下手一拍:“那自然是建州先出兵駐紮了,總不能還從其他地方調派的道理,再說了,夷洲離建東也更近不是?”王況話裡的意思,他哪能不明白,如果他先派了兵去夷洲駐紮,那麼等到夷洲建了州,他李業嗣就是事實上的三州鎮將三州鎮將,可以當總督了,至少也是一個總管,如果等到建東設州,他就是四州鎮將,這可不得了,這一下就躋身於軍界大佬的位置上,這樣一來,秦懷玉還拿什麼壓在他頭上?嘿嘿。

而且,北面南瀛州,西南面的唐林伏羅州,東面的建東,都是“自己人”,如此就可以將個建西軍壓得死死的,想作怪都不能,一直以來,李靖是最反感後宮親眷領兵的,李業嗣受他的影響也是如此,現在建西軍是武元慶當家,這已經是事實,改變不了啦,所以就要從其他地方想辦法,不讓武元慶有興風作浪的機會,當然並不是說一定就認定了他會興風作浪,只是要把這個可能給遏制住罷了。

武元慶在歷史上身名不顯,王況當初聽到也不以爲意,但當聽到他有一個兒子名三思,這下就不能不重視了,本來如果沒有建西軍,武三思就那麼會跳腳了,現在他老子領了一軍,他不是要跳得更厲害?所以,打壓建西軍,不讓建西軍有任何建功立業的機會,就被王況提上了日程。

見李業嗣領會了自己的意圖,王況就不再多言了,又轉向程處亮:“實話說,況要圖林邑。”說完頓了頓,見程處亮一副早就知道你的打算了的模樣,尷尬的撓了撓頭,接着道:“但林邑以南,還有島嶼,不比建州小,這些島可先佔,形成對林邑的南北夾擊之勢。”

“二郎你是說,讓某去佔了那島?”程處亮這下來勁了,哇哈哈,開疆拓土呀,這個喜歡。於是扭頭衝李業嗣道:“咱不管你怎麼分派,某要三艘樓船,其中之一是大的。”

“你當是雞生蛋呀?整個建州水軍,目前只得兩艘大樓船,十艘小樓船,南瀛州咱不能不管吧?那可是黃大郎辛苦打下來的,至少要兩艘小樓船在那鎮着,兩艘大樓船要往返建東,沒得夷洲咱至少也要派兩艘罷?還有巡海要樓船罷?建東至少也要兩艘駐紮罷?東治港內至少也要留兩艘機動罷?沒了,你讓某去哪給你找樓船去?”李業嗣一聽急了,兩手一拔拉,十艘小樓船就都有了去處,硬是一艘不肯分。

李業嗣行事學了他阿公,比較講究穩妥,要的是個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要不是這些年被王況影響不少,他可能都不同意王況的建東策略。現在擺在他眼前的,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把東瀛穩固下來,然後再來圖謀下一步,所以,在他看來,林邑這個十分老實瘦規矩的番屬國,暫時可以延有一步,這就是他和王況的分歧所在了,不過便是分歧,他也還是看了看王況,如果王況執意要做,那麼他就做就是了。

“伏羅,唐林兩州倒是沒那麼急,林邑一直比較本份,故倒不需要樓船。”王況想了想,轉向岑餘子:“慎家能出多少勞力?”

“二郎可是要先遣人去那島上?”岑餘子一聽就明白過來了,這就是先佔領,而不派駐軍,如果林邑老實倒也罷了,可若是林邑不老實,打起了那個地方的主意,慎家可是建州人家,那麼一來,又有理由出兵林邑了;而如果林邑老實,那麼北面有林明經營,肯定林家會大量的派人過去,南面有慎家經營,這一南一北,發展的速度肯定慢不了,到時候,搞個不好,又來一個和琉求一樣的效果,林邑要求內附,那就是不費一兵一卒了,這個主意好呀。

“慎家倒是可以分出百來號勞力,再加上那些佃農,如果許以高利,湊個千把人沒問題。”岑餘子想了想,給出了個數據,再多他也拿不出來了。而且,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慎家人口增加不少,但田地卻是越來越難買到,永業田不能買賣,而其他的田,這些年大家都嚐到了甜頭,輕易不肯賣了,又不缺錢花,賣田幹什麼?所以,這時候也正是慎家需要另尋出路的時候。

王況早就知道慎家在另尋出路了,以前他是沒辦法,現在正好是一舉兩得,但千來號人,起步低了點,想要快速發展,還需要再多點人,就將目光轉向孫銘前。

“二郎你要多少人就抽去就是,你作主便得,不用問某。”孫銘前無所謂,孫家現在幾乎已經不種田,但莊上的閒置人口還是不少,他也正發愁這些人要怎麼安置,一天到晚的只靠着族裡分的月錢過日子,時間短點沒什麼,但時間要是長了,就會出現一批遊手好閒的子弟,對孫家以後的發展不利。

“如此,便這麼定了,慎家去開荒種地,一併交通貿易,互通建州,福州,唐林,伏羅州往來,孫家還是在那幹老本行,種經濟作物,開酒樓,先從唐林州和伏羅州幹起,富來客棧先去設個分號,正好,李管事也回來了,就讓他去主持。”王況也不會厚此薄彼,如果只讓慎家去開荒種地,利益是小了點,但讓他們幹貿易,這中間的利差就不小,不說別的,光是將建州的東西轉賣到林邑就能賺不少。而孫家在那種經濟作物,開酒樓,也能賺不少錢,當然孫家前期會吃虧一點,誰讓孫家和王況的關係更密切呢,可要是等到發展起來了,孫家賺的也是不少,可以說,王況給慎家的是眼前,給孫家的是長遠。

“等等,二郎你還沒說那島叫什麼呢?”程處亮已經在心裡把那地盤劃到自己還沒上任的鎮軍管轄之下了,對這個就最爲關心。

“況又不真的是神仙,哪裡知道,那是無名島,你愛怎麼取名就怎麼取名就是了,不過況有言在先啊,孫家和慎家在那裡的家人安危可就是你負責了。”

“林邑南邊,那豈不是在建西軍西邊?若是如此,不若就叫建西好了,那個建西軍,二郎你使使勁,改爲建南軍如何?”畢竟是軍旅世家出身,再是紈絝,程處亮在地理位置上的領悟力也比尋常人高許多,只想了想就得出老結論。

“這個主意不錯,某贊成。”李業嗣一聽,好呀,將建西軍改爲建南軍,從定義上首先斷了他們向西發展的路子,讓他們向南發展去,離大唐本土越遠越好,如此,如果中原有什麼變動,越遠,那麼就越難使上勁,不愧是軍神親手帶起來的孫子,未雨綢繆,一下就將最壞的打算都考慮進去了。

唐時的軍名,大多都和其使命是有關的,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卻是不成問規定,比如說安西都護,那就是重點在個安字上,而不是剿。是以維持當地安定爲首要目的的,不是讓他們去征討的,只有朝廷下了旨意,他們纔會出兵征討。

建西軍,顧名思義,那就是建東以西的軍鎮,如果按這個定義,整個建東以西都是他們的職責範圍,他們要往西擴,旁人抓不了任何的辮子。如果將他們改爲建南軍,那麼就和建東以西沒什麼關係了,只能往南發展,而一軍之地,如果沒有王況在經濟政策上的支持,再是發展也快不過慎家和孫家在建西的發展速度,可能等他們將呂宋島收下來,建西已經建州了,周邊也都被建西佔了,他們哪裡來的空間?

現在的建西軍的其實真正任務是爲黃金,但這個王況可不能說,總不能自己請李世民保密,自己卻在這裡將內幕和盤托出罷?若真如此,王況還是趕緊辭了去長安做他的富家翁去。因此,他想了想,點頭同意:“也好,況明日便修奏摺上去,提議建西軍改建南軍。不過,業嗣可要讓東治港先停了樓船的修造,先造幾艘比小樓船小些的民船出來,不然,物資卻是無法發運到唐林的,從陸路走,窮山惡水的,怕是半年也走不到。”

“既然要開分號,二郎你看,李大膽對建東比較熟悉,不若讓他去建東也開一家分號?”一說開分號,孫銘前想起來了,在座的人裡這麼多人,卻是沒一個人有李大膽那樣和建東圖虎那幫人的關係,如果讓李大膽去建東,有了先前的基礎,富來客棧在建東發展速度慢不了。

“建東目前人口還不到萬,且基本都是隻能餬口,袋中無錢,還是先去呂宋開個酒樓罷,建南軍可有一千兵士,還有許多部族,又是海客們往來物資補充的必經之地,那些遠離了大陸的海客,在海上漂了一二十天,怕是嘴巴都淡出鳥來了,在那先開個分號,生意至少能維持住,等建東起來了,再另開分號。”王況這會也想起來,呂宋島是要收下來,但卻是不能以武力收服的,乾脆,遍地開花,用對付林邑的那一套來對付呂宋島上的部族,先用吃的吊起他們的胃口,然後經濟貿易跟上去,逐漸的拉大建南軍駐地和當地部族在生活水平上的差異,那麼到了最後,呂宋島歸唐也就水到渠成了。

“若是如此,某明天就回唐興去和泰山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多抽調些人出來,也去呂宋島上扎個根下來。”明明剛剛說的是林邑以南被內定爲建西的地方,現在一跳卻跳到了呂宋島,這讓岑餘子深感到和王況的差異來,瞧瞧二郎,真的是胸懷天下呀,考慮問題都是通盤考慮,自己還只能侷限於一處地方。

不是岑餘子視野有限,他的級別,只能看到建州圖,對建州之外,他是兩眼一抹黑,又哪能和後世閒着無聊就翻地圖看的王況相比?在王況的心裡,別說東南亞,就是世界地圖,他也是裝了一副的,這不是他的特長,後世但凡是有點熱血的“文藝青年”都是如此。

這一次的宴會,後來被稱爲“建安之議”,爲世人所津津樂道。當然,這是後話不提。

本來應該是一個時辰都不要就結束的宴席,一直延續了近兩個時辰,王況謀劃的興起,情緒越來越高,而其他人呢,則是被王況一而再,再而三的帶進了廣闊前途中去,也是忘了時間,要不是孫銘前心疼王冼,看到王冼一直坐在那聽到後來眼皮子都慢慢的合上了,說了句天色不早,可能還要繼續下去。

щщщ ●ttκá n ●℃o

這一夜,對除了王冼和醜醜之外的人來說,註定是個不眠之夜。

王況不眠,自然是另有原因,才一回到後院,衆女就都圍了上來,尤其是春蘭,大冷天的,竟然也不怕冷,就那麼只着了一件薄衫,在燭火下是另有一番朦朧之美。

第503章 破廟前的發現第377章 果然是大魚第128章 陰魂不散的悟能第468章 收穫海露第348章 攻打東灜的理由第41章 安排第229章 拍賣第157章 爲陛下嚐個鹹淡第307章 邋遢和尚的意第525章 驛站要改*革第374章 縣伯府第166章 當局者迷第612章 醫學院第395章 天下大比的前途第714章 另一個王況第693章 把你手中的錕鋙石拋了吧第549章 小漁村第663章 權位無爭第88章 清明時節雨第674章 又演戲啦第343章 接二連三的喜事第55章 迷一樣的華容道(上)第446章 遊擊將軍威武第61章 惡客上門第419章 有人搶功勞第23章 淪爲乞丐的李大膽第170章 岑餘子的機會第698章 餘孽第356章 神秘馬車第275章 梅菜宴第250章 有人按捺不住了第318章 敲山震虎第605章 四門博士第263章 聖旨又來第17章 友粉面世第23章 淪爲乞丐的李大膽第307章 邋遢和尚的意第366章 又是一個牛人第202章 各顯神通第33章 應對第462章 都想去第232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492章 徐國緒燙傷第437章 開堂授課第670章 苗九歸第4章 胡人遏躍跟第597章 誰的刀好?第319章 種咖啡失敗第231章 南柯之夢第445章 卸了他們的胳膊第72章 天使第471章 接二連三第508章 天外來物第232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89章 反坐第190章 流水大席和大功勞第201章 花式烹飪第453章 李世民的胃口不小第236章 你要幾塊?第454章 點醒第428章 斷路第548章 海鮮燒烤的革*命第273章 佐粥佳品第303章 瘋狂的石頭第263章 聖旨又來第119章 這就是輪迴第521章 優勢第40章 班頭及保險櫃第164章 端倪第34章 又來個王大郎第120章 番茄第719章 大戰無殤(上)第25章 指名道姓找王況第63章 使君面授機宜(下)第429章 問策第277章 王三郎第123章 白身有白身的好處第429章 問策第7章 力有不逮(下)第192章 需要改變第637章 坦坦蕩蕩第474章 三白回家第221章 爲大比做準備第158章 動用要求第477章 衝突第153章 王況當官第481章 長孫衝第108章 還是需要從長計議第61章 惡客上門第276章 殺心起第401章 調整策略第365章 又一次分贓大會第71章 朝廷來人第671章 轂第92章 紅燒武昌魚第551章 有變故了第544章 不光是爲了玩第230章 天機泄露第409章 各有心思第252章 參一本
第503章 破廟前的發現第377章 果然是大魚第128章 陰魂不散的悟能第468章 收穫海露第348章 攻打東灜的理由第41章 安排第229章 拍賣第157章 爲陛下嚐個鹹淡第307章 邋遢和尚的意第525章 驛站要改*革第374章 縣伯府第166章 當局者迷第612章 醫學院第395章 天下大比的前途第714章 另一個王況第693章 把你手中的錕鋙石拋了吧第549章 小漁村第663章 權位無爭第88章 清明時節雨第674章 又演戲啦第343章 接二連三的喜事第55章 迷一樣的華容道(上)第446章 遊擊將軍威武第61章 惡客上門第419章 有人搶功勞第23章 淪爲乞丐的李大膽第170章 岑餘子的機會第698章 餘孽第356章 神秘馬車第275章 梅菜宴第250章 有人按捺不住了第318章 敲山震虎第605章 四門博士第263章 聖旨又來第17章 友粉面世第23章 淪爲乞丐的李大膽第307章 邋遢和尚的意第366章 又是一個牛人第202章 各顯神通第33章 應對第462章 都想去第232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492章 徐國緒燙傷第437章 開堂授課第670章 苗九歸第4章 胡人遏躍跟第597章 誰的刀好?第319章 種咖啡失敗第231章 南柯之夢第445章 卸了他們的胳膊第72章 天使第471章 接二連三第508章 天外來物第232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89章 反坐第190章 流水大席和大功勞第201章 花式烹飪第453章 李世民的胃口不小第236章 你要幾塊?第454章 點醒第428章 斷路第548章 海鮮燒烤的革*命第273章 佐粥佳品第303章 瘋狂的石頭第263章 聖旨又來第119章 這就是輪迴第521章 優勢第40章 班頭及保險櫃第164章 端倪第34章 又來個王大郎第120章 番茄第719章 大戰無殤(上)第25章 指名道姓找王況第63章 使君面授機宜(下)第429章 問策第277章 王三郎第123章 白身有白身的好處第429章 問策第7章 力有不逮(下)第192章 需要改變第637章 坦坦蕩蕩第474章 三白回家第221章 爲大比做準備第158章 動用要求第477章 衝突第153章 王況當官第481章 長孫衝第108章 還是需要從長計議第61章 惡客上門第276章 殺心起第401章 調整策略第365章 又一次分贓大會第71章 朝廷來人第671章 轂第92章 紅燒武昌魚第551章 有變故了第544章 不光是爲了玩第230章 天機泄露第409章 各有心思第252章 參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