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倒打一耙

邏輯非常重要。

明明是兩個不相干的人,甚至理念全然不同,勢同水火,秉持着各種不同思想的宗師級人物,徐謙硬是把他們拉扯到了一起。

方纔雖然吹捧的朱熹,可是現在,徐謙添了一句承香火連綿,歷百朝代嬗,卻既是吹捧了朱熹,同時,又將王守仁捧到了朱熹一樣的地位。

朱熹的在孔學中最大的功績就在於完善了孔聖人的理論,將孔學的理論,推到了一個新的高潮,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而現在,徐謙一句後來無人,嗚呼哀哉,這就是說,後世的子孫們不孝,孔學延續數千年,除了朱夫子延續了孔學,可是後世之人,卻只知道悶頭讀書,卻從來沒有爲廣大孔學門楣添磚加瓦,由此,可見朱熹實是非常人,乃是千年纔出一個的賢人,地位崇高。當然,言外之意,也是告訴大家,既然大家都是儒門中人,一味的死讀書,跟着賢人後頭亦步亦趨,邯鄲學步,這不但不是什麼很值得長臉的事,反而是大大的不孝,你爲孔學做過多少貢獻,朱賢人能做,你爲何不能做?你實力不濟,力有不逮也就罷了,可是又爲何,連嘗試都不敢嘗試,反而遇到新的學說,就全力打壓。

最後,就是圖窮匕見的階段了,直接把王守仁拉了出來,很是感慨的說,朱夫子之後,唯有王先生能夠媲美,而王先生可不是朱夫子的背叛者,反而是效仿朱夫子。與朱夫子一樣窮首皓經,心懷完善孔學的大志。爲孔學添磚加瓦。

徐謙最無恥的地方就在於,話鋒一轉,又轉到了王夫子身上,說是王夫子在天有靈,必定會很高興,爲什麼高興?因爲後世的子孫雖然都不孝,但是總算,出現了一個王先生這樣的人物。這個人以你朱夫子爲楷模,效仿你朱夫子,開宗立派,建立了自己的學說,並且完善了孔學的理論基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身爲朱賢人。當然會高興。

這裡頭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朱夫子已經死了,死了幾百年,人死了,你怎麼編排他他都沒話說,反正也不能跳出來。既然他不能跳出來矢口否認,那麼他對王守仁是什麼看法,只能由別人來解釋,這個別人,就是徐謙。徐謙掌握到了朱夫子的話語權,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說朱夫子高興,誰也不敢矢口否認。

畢竟朱夫子既然是賢人,那麼必定是心胸寬廣,心懷天下的人物,這樣的人物,你會因爲後輩出了一個牛人就不高興嗎?宰相肚子裡能撐船,賢人的肚子裡,至少也得裝一個船隊吧,難道還裝不下一個王守仁。

然後,大家呆住了。

因爲這個場合,你要說朱夫子定會暴跳如雷,那就是侮辱聖賢,聖賢怎麼會心胸如此狹隘,你這般侮辱聖賢,是什麼居心?

於是,大家都不吭聲。

再然後,徐謙朝王守仁這一拜,徹底把祭祀的活動推向了高潮。

聖廟之中,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接受別人的弟子禮的,只有聖賢才有這個資格。

可是姓徐的借題發揮,若是給大家半天時間,琢磨出一個抨擊徐謙奇談怪論的理由,或許也不至於如此被動,可是現在,他們的智商顯然不太足。

畢竟徐謙是蓄謀已久,人家擺明着就是把這個坑挖好了,就等着你們來跳。

可是這一拜,卻也是讓許多王學的官員和大儒們醒悟過來,徐大人這是藉着朱夫子,是藉此來擡高王夫子的地位,王夫子地位水漲船高了,王學自然也就更有發揚光大的本錢。

大家再不猶豫,緊接着有人同樣拜下,恭恭敬敬的道:“門生吳泓,拜見王先生。先生創始王學……”

一個個人,紛紛拜倒,都向王守仁行弟子禮。

而王守仁,卻只能苦笑。

雖然明知道這是徐謙的花招,可是他不得不佩服這個徐謙,雖然他不願意樹大招風,可是現如今王學已經老樹盤根,身爲創始者,他就算再想低調,那也不成了,樹欲靜而風不止,他所能做的,只能是隨波逐流。

頃刻之間,近七八成的官員和大儒紛紛拜倒,在這祭祀十賢的廟堂裡,向王守仁行禮。

衆人自然是將王守仁大大吹捧一番,什麼始創王學,什麼功若朱賢,什麼儒門宗師,這些人學的是王學,對朱熹只是敬重,還談不上愛戴,可是對王守仁,卻滿腔都是敬服和喜好。

至於那些非王學的門人,卻都是目瞪口呆,鶴立雞羣一般,突然發現自己被徹底孤立。

這一巴掌,實在打的太重,以至於許多人,還沒有回過神來,本來大家是來看王學的笑話,誰曉得,似乎自己成了笑話,這個玩笑開的太過份,讓他們不知如何是好。

費宏已經惱羞成怒,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失策了,不但失策,而且是嚴重的誤判了形勢,他自然不能向王守仁行禮,在他看來,自己這個禮部尚書,比起王守仁這個兵部尚書,檔次卻還是要高了那麼一級,他自持自己的身份,而且又自認自己是理學中人,自然不能和這些人廝混一起。

碰到這種事,費宏突然發現,自己不能再留在這裡了,留在這裡,只是受辱,於是他惱羞成怒的罵道:“瘋了,都瘋了,聖廟的地方,也容得你們胡鬧,徐謙,你等着老夫的彈劾吧,老夫必定要彈劾你。”

這句話,顯然是小孩子吵架,打不贏的小孩子不想捱打,要抽身離開,可是又覺得面子上過不去,尊嚴受損,於是少不了要丟下一句,你等着,我叫我爹來。

徐謙不怕他彈劾,自然也懶的理他,因爲徐謙,實在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地方,人家又沒有侮辱聖賢,人家也是尊師重道,而且人家的道理也說的很明白,更何況還有加祭的先例擺在那裡,你能如何?

當然,朝廷整人,一向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要辦你,你能如何。不過,徐謙可不是軟柿子,不是隨便人可以栽贓一兩個理由和罪名,就可以隨意欺負的,所以幾乎可以預料,費宏的彈劾奏書遞上去,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然後……然後就是無休止的抨擊和爭辯,無休止的爭吵,無非就是爭吵而已,學爭早就吵習慣了,徐謙一點都不怕,吵得越兇,說明王學的影響越大。

費宏丟下這句話,自然毫不猶豫,氣沖沖的出殿。

其他一些不肯和王門‘同流合污’的官員和大儒,此時也覺得羞憤,比如那應天府尹朱茂,本來以爲勝券在握,手裡還捏着王守仁的把柄,可是現在,這把柄卻是用不上,事情又鬧到這個不可開交的地步,顯然也不宜久留了。於是乎,只能灰溜溜的跟着費宏,連忙退出去。

數十個人怒氣衝衝的出了聖廟。外頭的好事者本來以爲是典禮結束了,可是等了許久,也不見其他人出來,又見出來的人一臉殺氣,心裡便不由琢磨起來。

“到底出了什麼事,裡頭髮生了什麼,是了,裡頭的禮樂聲還沒有斷,爲何就有人事先出來,這似乎不合規矩。”

“是啊,王先生和徐撫臺都沒看到人影呢,莫非是出了什麼變故?”

衆人驚疑不定,各種版本的猜測紛紛出來,只是怕誰都沒有想到,裡頭到底發生了什麼。

可是這事兒太過離奇,越是離奇,越是讓人津津樂道。

在聖廟之中,衆人拜過了王守仁,一個個心情激動不已,王學出了個徐撫臺,就是痛快,人家做事,那叫一個乾脆利落。更何況,但凡是什麼事,都是徐撫臺站出來,有什麼關係,都是徐撫臺自己承擔,大家跟在後頭便是。

說起來,這王門亞聖之名,確非浪得虛名,徐撫臺對王學的理解未必就比其他人高,可是人家總是這麼鮮明,這麼出衆,這麼拉風,總能做別人想做不敢做的事,你不服也不成。

而接下來,徐謙一句話,差點沒把大家的老血都噴出來。

只聽徐謙道:“哼,朱夫子都未祭拜,這些人竟是擅自離開,實在是膽大妄爲,難道祭祀的規矩,都可以不遵守嗎?堂堂禮部尚書如此失禮,本官職責所在,看到這樣的不禮行徑,必定要上書彈劾,倒是想問問朝廷諸公,禮部尚書主祭聖廟,是否可以中途退場,尚未祭拜朱夫子,是否可以揚長而去。”

這是倒打一耙的典型範例,所謂顛倒是非,就是如此,可是你稍一琢磨,徐撫臺說的還真他媽的有理,這可是官祭,禮部尚書說走就走,這算什麼意思?

這時徐謙正色道:“好啦,好啦,我等還未向至德至賢的朱夫子行禮,請禮官繼續唱禮吧。”

………………………………

第155章 送你歸西第642章 震動第104章 主動權第351章 秋後算賬的時候到了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498章 交鋒第373章 好色第137章 龍顏震怒第660章 戶部 內閣之爭第159章 徐大善人第743章 再說一遍第192章 帝心難測第455章 粉身碎骨第48章 才子第83章 徐兄弟,你高中了第268章 謎底揭開第394章 這纔是牆倒衆人推第361章 殺人誅心第430章 閉嘴第241章 棄子第617章 生與死第135章 全家進火坑第679章 哭笑不得第575章 指揮使僉事第20章 擊鼓鳴冤第536章 上有所好第48章 才子第502章 京師震動第42章 遇貴人第319章 交鋒第660章 鼓掌第513章 娶妻第56章 拜師第10章 前程第723章 意氣之爭第24章 大人英明第659章 破天荒第410章 老子閃亮登場第378章 有喜第515章 老狐狸教小狐狸第25章 令人髮指第437章 北鎮府司爭鋒第142章 建功立業只在今日第354章 陽謀第631章 化外之地第611章 這裡輪不到他說話第722章 不簡單第130章 你會後悔的第606章 倒打一耙第466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66章 有點意思了第595章 飲鴆止渴第71章 聽徐生員講道理第63章 你配嗎第615章 委派欽差第736章 你有張良計 我有王八拳第474章 開戰第738章 使朕無憾第78章 對決第671章 天賜公第276章 有美玉於斯第35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79章 見駕第647章 謎團第387章 無惡不作、令人髮指第374章 狠人狠手段第255章 栽培第710章 威懾第612章 要動手了第26章 回馬繼續坑第575章 指揮使僉事第290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512章 良知爆發第20章 擊鼓鳴冤第97章 技壓羣雄第173章 第一名解元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651章 閉門羹第293章 抄家滅門第17章 行善積德徐公子第761章 黨伐異同第642章 開宗立派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706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第281章 悍婦第38章 應考第342章 就怕你玩不起第6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672章 列土封疆第199章 爲官第382章 爭鋒相對第375章 拼命第48章 才子第62章 我需要作弊嗎第687章 箭已在弦第740章 拼出一條血路第689章 有聖旨第476章 你敢殺人?第193章 面聖第99章 天子
第155章 送你歸西第642章 震動第104章 主動權第351章 秋後算賬的時候到了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498章 交鋒第373章 好色第137章 龍顏震怒第660章 戶部 內閣之爭第159章 徐大善人第743章 再說一遍第192章 帝心難測第455章 粉身碎骨第48章 才子第83章 徐兄弟,你高中了第268章 謎底揭開第394章 這纔是牆倒衆人推第361章 殺人誅心第430章 閉嘴第241章 棄子第617章 生與死第135章 全家進火坑第679章 哭笑不得第575章 指揮使僉事第20章 擊鼓鳴冤第536章 上有所好第48章 才子第502章 京師震動第42章 遇貴人第319章 交鋒第660章 鼓掌第513章 娶妻第56章 拜師第10章 前程第723章 意氣之爭第24章 大人英明第659章 破天荒第410章 老子閃亮登場第378章 有喜第515章 老狐狸教小狐狸第25章 令人髮指第437章 北鎮府司爭鋒第142章 建功立業只在今日第354章 陽謀第631章 化外之地第611章 這裡輪不到他說話第722章 不簡單第130章 你會後悔的第606章 倒打一耙第466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66章 有點意思了第595章 飲鴆止渴第71章 聽徐生員講道理第63章 你配嗎第615章 委派欽差第736章 你有張良計 我有王八拳第474章 開戰第738章 使朕無憾第78章 對決第671章 天賜公第276章 有美玉於斯第35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79章 見駕第647章 謎團第387章 無惡不作、令人髮指第374章 狠人狠手段第255章 栽培第710章 威懾第612章 要動手了第26章 回馬繼續坑第575章 指揮使僉事第290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512章 良知爆發第20章 擊鼓鳴冤第97章 技壓羣雄第173章 第一名解元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651章 閉門羹第293章 抄家滅門第17章 行善積德徐公子第761章 黨伐異同第642章 開宗立派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706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第281章 悍婦第38章 應考第342章 就怕你玩不起第6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672章 列土封疆第199章 爲官第382章 爭鋒相對第375章 拼命第48章 才子第62章 我需要作弊嗎第687章 箭已在弦第740章 拼出一條血路第689章 有聖旨第476章 你敢殺人?第193章 面聖第99章 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