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周鼓 + 沃若(全) (1)

周鼓

聲音出來,似撞到了厚壁上一樣,倏而被呼呼的寒風淹沒。

我睜大眼睛望着歧周,充耳而來的是瘋狂的吶喊聲,淚水滾落,火光染紅了半邊天空,遠遠可見王旌的一角仍在城頭飄搖,城下的戎人像潮水一般涌上前去。

最後的一絲冷靜被恐懼吞沒,我傾身向前,急急扯住御人的衣裾喝道:“回去!”

“姮!”臂上一緊,燮拉住我:“勿慌!”

“讓我回去!”我大力地掙扎,無奈絲毫抗不過他,心頭急怒交加,我低頭就要朝他的手腕咬下去。

“姮!”燮扣住我的肩膀,把我按在車板上。我正欲蹬出腳去,卻聽他大聲向左右命令:“援師已至,穩住!”

我的動作瞬間停住,驚疑地擡頭,援師?

望向歧周,人聲夾着兵刃撞響,依舊喧鬧鼎沸,卻隱約可以聽見一陣低沉的隆隆聲,渾厚而密集,竟似是周人戎車的鼓聲。光照微弱,城下的情景並不分明,卻仍看到戎人的進攻已經出現了亂象,原野上,似有金石交撞的鏗鏘聲傳來。

是觪?我心中一陣激盪,這才發覺肩頭的手不知何時已經鬆開了。我坐起身來,燮沒有看我,只將雙目注視着歧周,面部的輪廓映在火光中,沉靜依舊。

戰場上的情勢已然急轉直下,我們這邊卻不容樂觀。我聽到一陣馬蹄聲漸漸逼來,轉頭望去,竟是一衆戎人正朝這裡追趕,他們有人舉着火把,只見人影密密麻麻,竟似有幾十之衆。而前方的道路上,也有許多人馬舉着火把正向這裡奔來,再過不久,我們就要腹背受敵。

我瞪大眼睛,心再度高高揪起:“燮……”

“只恐戎人將我等視作了貴重之人。”未等我說下去,燮沉聲道。

我明白過來,戎人一心圍歧周,乃爲城上王旌吸引。方纔城將破,他們又發現這突圍的車上攜有女子,燮便很有可能被認作身份特殊的人……

“攜婦而逃,”燮冷笑:“安得小覷我周人!”說完,他站立起身,大聲下令:“速與援師會作一處!”

衆人應諾,紛紛握緊手中兵器,御人大喝一聲,將戎車調轉方向,引衆人往東飛馳。

“坐在我身後勿動。”燮微微偏頭,低聲對我說。

我頷首,沒有答話,心撲撲跳着,雙目盯前方。

夜風夾着朔氣的寒冽迎面撲來,身上卻不覺一絲冰冷。城頭的火光愈加耀眼,各種喊叫聲交雜地撲來,我雙手緊握着直兵,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不要害怕,不要慌亂。

不斷有流矢飛來,被車左車右豎起的盾牌擋去,像石頭擊打般鈍響。交戰雙方發現了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明滅的火光中,我看到四周有許多戎人包圍了過來,加上後面追趕的人,已然步入險境。

我一手扶在車沿上,膝蓋被顛簸的戎車磕得生疼,卻一刻也不敢放鬆,攥着出鞘的直兵,神經繃得緊緊的。燮站在我前面,似無所畏懼,身軀挺得筆直,指揮御人衝入敵陣。

只見前面的車右揮動長戈,刃上血光一閃,慘叫聲淒厲入耳。車後的侍衛也兵器揮戈劈向上前的敵衆,金石交撞之聲真實地響徹四周,不時有人痛呼落馬,又被飛快地拋在後面。

濃重的血腥味充溢在空氣中。御人頗有經驗,戎車在他的操控下左衝右突,速度不減,只往敵陣的薄弱處突擊。廝殺一陣,援師的旌旗終於眼見着漸漸近了,我看到一輛兵車朝我們馳來。

車左大聲通報燮的名號,兵車上的人遙遙一禮,掉轉方向引我們奔入王師陣中。

鼓聲滾動如雷,只見當先的戎車上,一人弁冠儼然,正是觪。

我定定地望着他,心中悲喜交集。目光相接,觪看到我,眉間倏而釋然一展。

待近前了,他卻望向燮,在車上一禮,宏聲道:“國君。”

燮亦站在車上還禮:“太子。”

“杞觪來遲,”觪沒有說多餘的話,正色問燮:“不知城內現下如何?”

燮答道:“城內有虎臣領戍師並國人五千餘。”

觪沉吟,望望歧周,道:“杞觪引豳兩千戍師全數到此,雖召師未至,卻仍可成合圍之勢。”

燮頷首:“戎人器陋,又兼長途奔襲而來,雖衆,不足懼也。”

觪吩咐從人將我安置到了一輛兵車上,命令整軍,隨後,轉身執桴,猛力地在戎車上擊起鼓點。旁邊的從車上也應和地擂鼓,未幾,只見歧周城頭王旌一揚,相似的鼓聲遠遠傳來,鼓點響徹地夜色沉沉的原野中,激盪而振奮。突然,戎人一陣騷動,我遠遠望去,歧周的城門已經洞開,火光下,十數輛兵車引着人潮奔涌出來,隱約可見當前的戎車上,一人昂首站立在當中,身形頎長。

我望着那戎車衝入戎人陣中再見不到影子,心中似火一般燎燒,聽到傳來的衝殺聲,身體僵僵的,掌心泌出了黏膩的冷汗。

周圍人們的士氣卻愈加高漲,觪宏聲喝令,車馬開動,他與燮的戎車並行在前,引着王師的陣列向戰場馳去。人喊馬嘶,我乘坐的兵車也跑了起來,跟在車列的最末,後面擁着徙卒。

喊殺聲如潮水般撲向戰場,兩面夾擊的氣勢下,戎人雖也有馬匹,卻已然亂了陣腳,不過依舊頑抗。我望見觪和燮的兵車分開方向衝往戎人之中,無數兵刃在暗淡的光線中劃過明亮的一瞬,呼喝聲和馬匹的嘶鳴混在一起,似乎連城頭烽燧的殘火也要被血色染紅。

突然,前面一聲尖刻的慘叫聲傳來。我望去,只見不遠處的一輛兵車上,車右被一隻銅矛透胸挑起,在空中高高一轉,整個人被拋向了後面的徙卒之中。

我目瞪口呆,心中一窒。

那執矛之人滿面虯鬚,是楚束。

衆人一陣驚怒,紛紛將干戈揮向楚束。他卻頗有巨力,將銅矛一掃,兵器折倒一片,竟無人可近他身前。

倏地,楚束擡頭往這裡看來。視線剎那相遇,一股寒意猛然竄上我的脊背。我意識到,這個地方只有我一人知道他的來歷……未待我往下想,楚束卻突然揮矛刺倒面前兩名士卒,直直騎馬朝我衝來。

恐懼霎時凝滯在四周,我的心臟幾欲跳出胸口,卻瞪着他,本能着握緊直兵。

車左怒喝一聲,朝楚束射箭,卻被他以矛幹揮開,再近前擡手一刺,車左跌落了兵車。下一瞬,那殺氣凌然的雙眼直視向我,矛頭上的鮮紅透着寒光掠過視野……突然,一個強勁的弦響破空疾來。楚猛然俯身閃開,箭沒有射中他,卻將坐騎的脖子貫穿。

馬嘶叫地倒下,楚束也滾落在了地上。

周圍的兵士見機上前,將戈矛向楚束刺去,卻被他飛快地揮矛擋去。緊接着,他機敏地站起身,雖沒了坐騎,卻勇力無改,銅矛隨手臂一轉,又連傷幾人。

這時,一個熟悉的怒喝聲傳來,我望去,心猛跳一下,又高高懸起。

姬輿手持長弓,正站在戎車上朝這裡馳來。

楚束轉頭,大吼一聲,即將矛頭迎向姬輿。

姬輿面若寒霜,傲然從車右手中拿過長戈,擡在臂間直指楚束。

我雙眼望着前方,言語不能,只覺血液瞬間凝住,心跳似乎停住。

戎車飛快向前,與楚束錯身之際,暴喝聲起,戈矛“鏘”地狠狠相撞。只見刃光劃過,火星四迸,楚束的矛歪向一邊,矛頭已瞬間斷去。未待衆人反應,姬輿手中的銅戈又是一揮,我幾乎悚然出聲,只見血霧噴紅了空氣,楚束猝然沉沉倒在地上,胸口猩紅猙獰。

王師衆人見狀,頓時羣情激昂,楚束橫在地上的屍體轉眼即被吶喊奔走的人羣擋去。我仍驚魂未定,擡眼,卻見前方的戎車上,姬輿炯炯的目光看向了我。

心中雖仍砰砰迸撞,卻似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充滿,驅散了恐慌。我遠遠望着他,只覺喉頭驟然涌起百般滋味,還未來得及體會這重逢的悲喜,淚水已漫上了眼底。

只聽震耳的鼓聲響起,姬輿轉身揮戈大喝,士卒呼聲高漲,跟隨兵車繼續衝擊向戎人。

喊殺聲雷動遍野,我乘坐的兵車也隨人流向前。早有甲士登車補上車左,火光如晝,姬輿的戎車沒入人海之中不辨了蹤跡,鼓聲卻仍陣陣傳來。

我抓緊顛簸的車沿望向面前,戎人騎馬集結向兵車衝過來,車下衆士卒的舉起戈矛蜂擁刺去,車左的控絃聲中,刃光箭影交錯,無數的呼喝慘叫響在耳畔。車兵如利刃在俎,無往不克,所過之處,遍地盡是殺戮過後的狼藉。

戎人再無力抵擋會合在一處的王師,我聽到周圍已經有人在呼喝勝利,漸漸會做聲浪,一波一波,和着鼓聲,將人馬的嘶號吞沒。

歧周的城牆漸漸近了,我擡頭,烽燧的映照下,王旌上的紅色與白色相襯,愈發顯得如鮮血般熾豔分明……

沃若

十月大蜡,鼓聲陣陣,鐃磬合鳴。

社前,綵衣繽紛如霓虹。一名巫女翩然轉身過來,口中高聲吟歌,脣上的嫣紅映着笑靨,在歲末蕭條的顏色中,愈加顯得豔豔,堪比春日水邊的花朵。

沫輕輕呵出一口白氣,搓搓手,雙眼卻看得有些入神。人們常說商人好巫,如今看來確是不假,連樣美好的巫祭,恐怕也只有在故商之地纔看得到了。

“阿姊。”旁邊的牟拉拉她的衣裾,小聲說:“那女子的臉如何這般白?怪嚇人。”

沫瞥瞥他,覺得好笑:“胡說甚,她可是在仿仙娥的模樣。”

“仙娥?”牟嗤了一下:“她是仙娥阿姊是甚……”

“噓!”未等他說完,沫看到不遠處的宗伯正皺眉看向這邊,趕緊打斷,牟隨即噤聲。

牟也是個懂得誇讚人相貌的大人了呢。沫不禁彎脣笑笑。

從鏡中或從別人的眼神中,沫也明白自己長得不壞的。許多人都說衛伯的女兒是王畿最好看的女子,在鎬京時,她每回乘車到街上,也總有無數的目光追逐而來。

“那是沫……”她聽到人們小聲議論道。

沫知道自己的名很稀罕,因爲每個人初聽到時都會以爲自己沒聽清,好奇地再問一遍。事情也果然是這樣,她長了這麼大,從來沒遇過同自己重名的女子。

她問過母親這名的來歷。母親說,當年她出生時,還是康叔的衛伯正隨武王攻入朝歌,回來之後,便給她取名沫。是這樣……沫不由感慨,自己與衛國的際遇倒是很奇妙的,君父給自己取名時又何曾想到,不出幾年,他又恰恰給封到了衛國……“文王之孫,武王之侄,除了王姬,天下又有幾人及得吾女?”母親常常看着她,驕傲地說。

沫心裡也這麼覺得,而且事實也證明,天下人的確跟她們想得一樣。從十歲起,便開始有人向衛伯打聽沫的婚事,隨着年齡一歲一歲地增長,問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今年她已滿十四,鎬京的家宅更是日日有諸侯貴族的媒人登門。

這般情景,女子自然是喜悅自豪的,沫也不例外。可她看着那些人,又想,自己的夫君大抵身份不凡,一世的幸福可就是這般?

她常常覺得茫然,自己將來的生活該是什麼樣?

冬去春來,沫隨君父返回了宗周。

三月已至,人人爲上巳日準備節慶,貴族們的遊獵也一場接一場地開始了。自從沫回到鎬京,身邊的年輕女子也無不在談論遊苑。

“……宋、申也爲公子遣了媒人來,可沫總說不喜。”太后宮的堂上,衛伯夫人與太后低語道,眼睛向沫瞅來,不掩笑意。

衛伯與武王是兄弟,衛伯夫人也與邑姜太后交情甚好,新年歸來,頭一件事便是去王宮裡看她。

聲音雖低,卻聽得清楚。沫坐在席上,只覺尷尬無比,心中嗔怪母親多舌。

太后亦含笑,道:“也難怪沫,未及笄之女,選夫婿可須慎重。”她問衛伯夫人:“不知如今衛伯可有合意人選?”

夫人搖頭:“國君也總說不急。”她嘆了口氣,看看太后,似惋惜不已:“我見師尚父的公孫倒是個個出色,只可惜人人已有家室。”

太后笑出聲來,道:“那些小兒不過好征伐田獵罷了,若有,衛伯還須捨得沫遠嫁。”

夫人笑而不語。

這時,一位王姬走了進來,向太后與夫人見禮,笑盈盈地說衆貴女和沫約好了去苑中游玩。

太后微笑,讓她們下去。沫如釋重負,起身告退。

第11章 獻俘第66章 孟夏第30章 豆蔻第114章 廟告第143章 骨符第13章 雒水(下)第82章 虢子第129章 松明第13章 雒水(下)第39章 高臺第146章 斯人第33章 夜會第57章 梓土(上)第139章 歧周(中) (2)第14章 燮父(上)第61章 闕臺第37章 憂思(下)第142章 周鼓 + 沃若(全) (2)第92章 伏裡(下) (1)第61章 闕臺第17章 齊姜(上)第74章 納采第45章 辟雍(上)第80章 相贈第154章 第 145 章 杼的番外(三)第39章 高臺第124章 晨光第130章 秋葦第100章 白茅(中)第6章 紅妝第74章 納采第70章 周行第94章 相逢第84章 濱邑第11章 獻俘第81章 豐渠第61章 闕臺第76章 77章 (1)第53章 頡邑(上)第16章 蒐田第132章 求助第9章 姬輿第129章 松明第84章 濱邑第29章 爭執(下)第99章 白茅(上)第93章 伏裡(下) (2)第91章 伏裡(中)第108章 返宮第4章 鳳形佩第23章 商鵠第60章 歸來第139章 歧周(中) (2)第125章 鑾鈴第27章 返國第110章 迷症第95章 夏蟬第108章 返宮第13章 雒水(下)第80章 相贈第47章 竹林第1章 異世第130章 秋葦第63章 王宮第47章 竹林第50章 大豐(上)第139章 歧周(中) (2)第75章 及笄第63章 王宮第92章 伏裡(下) (1)第100章 白茅(中)第11章 獻俘第17章 齊姜(上)第57章 梓土(上)第45章 辟雍(上)第44章 王姜第39章 高臺第136章 舟人第40章 臨行第42章 入宮第4章 鳳形佩第88章 河伯 (1)第6章 紅妝第139章 歧周(中) (2)第50章 大豐(上)第29章 爭執(下)第80章 相贈第91章 伏裡(中)第97章 往事第7章 旅程第124章 晨光第31章 婚事第86章 驚變(中)第140章 歧周(下)第4章 鳳形佩第134章 問詢第10章 王姒第130章 秋葦第130章 秋葦第132章 求助
第11章 獻俘第66章 孟夏第30章 豆蔻第114章 廟告第143章 骨符第13章 雒水(下)第82章 虢子第129章 松明第13章 雒水(下)第39章 高臺第146章 斯人第33章 夜會第57章 梓土(上)第139章 歧周(中) (2)第14章 燮父(上)第61章 闕臺第37章 憂思(下)第142章 周鼓 + 沃若(全) (2)第92章 伏裡(下) (1)第61章 闕臺第17章 齊姜(上)第74章 納采第45章 辟雍(上)第80章 相贈第154章 第 145 章 杼的番外(三)第39章 高臺第124章 晨光第130章 秋葦第100章 白茅(中)第6章 紅妝第74章 納采第70章 周行第94章 相逢第84章 濱邑第11章 獻俘第81章 豐渠第61章 闕臺第76章 77章 (1)第53章 頡邑(上)第16章 蒐田第132章 求助第9章 姬輿第129章 松明第84章 濱邑第29章 爭執(下)第99章 白茅(上)第93章 伏裡(下) (2)第91章 伏裡(中)第108章 返宮第4章 鳳形佩第23章 商鵠第60章 歸來第139章 歧周(中) (2)第125章 鑾鈴第27章 返國第110章 迷症第95章 夏蟬第108章 返宮第13章 雒水(下)第80章 相贈第47章 竹林第1章 異世第130章 秋葦第63章 王宮第47章 竹林第50章 大豐(上)第139章 歧周(中) (2)第75章 及笄第63章 王宮第92章 伏裡(下) (1)第100章 白茅(中)第11章 獻俘第17章 齊姜(上)第57章 梓土(上)第45章 辟雍(上)第44章 王姜第39章 高臺第136章 舟人第40章 臨行第42章 入宮第4章 鳳形佩第88章 河伯 (1)第6章 紅妝第139章 歧周(中) (2)第50章 大豐(上)第29章 爭執(下)第80章 相贈第91章 伏裡(中)第97章 往事第7章 旅程第124章 晨光第31章 婚事第86章 驚變(中)第140章 歧周(下)第4章 鳳形佩第134章 問詢第10章 王姒第130章 秋葦第130章 秋葦第132章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