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第549章 天下英雄真如過江之鯽!

“不可!”

法正當即起身反對。

“陛下當初親征之時,便與丞相監國之重任,這個時候,丞相如何能率軍前去東線?”

諸葛亮輕笑一聲,說道:“陛下在西線已經是打開了局面,大挫魏軍,勝利也只是時間問題,而關中東線,魏軍攻勢迅猛,司馬懿狡詐如狐,趙雲與魏延皆不是對手,至於向寵,太過於年輕了,很難打開局面。”

說到後面,諸葛亮的表情也逐漸嚴肅起來了。

“前方最新戰報,華陰城被魏軍所克,如今河南河北,局勢皆是不容樂觀,若無援兵前去支援,恐怕潼關有丟失的風險。”

法正表情依然嚴肅。

“朝中有能之人何其多也?如何需要丞相親自前去?”

法正還是不答應。

“雲長年事已高,不可率軍親征,翼德非智謀之將,難以與司馬懿匹敵,除卻此二人,誰能服衆?”

吳懿?

不行。

至於其他人,資歷就更低了。

張飛被諸葛亮扣了一下,臉上並未有異色。

諸葛孔明的能力,他張飛是服氣的,這是諸葛亮在戰場上得來的,他張翼德也不會因爲諸葛亮的一兩句話就生氣。

“丞相領兵,不無不可,潼關至關重要,不容有失,有甚不可以?丞相走了,不是還有太后,不是還有尚書令嗎?再不濟,還有二哥與我,這天下亂不了!”

“這”

法正一臉苦色。

你是負責後勤的,你這拍拍屁股走人,就要把這個爛攤子交給我?

這誰頂得住啊!

“丞相若是帶兵去了,丞相府何人來主事?”

諸葛亮呵呵一笑,說道:“丞相府長史馬良可主大事。”

馬良在武陵刷了很久的政績,在武陵蠻順服之後,劉禪也將其召回京師,在丞相府做長史。

諸葛亮很欣賞馬良,比欣賞馬謖還要多一些。

這也是正常的。

馬良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是超過馬謖的,後世諸葛亮看重馬謖,只能說是當年夷陵的那把火實在是燒得太大了,將馬良這等後繼之臣都給燒沒了。

當真是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給馬謖機會一把搜哈了蜀漢國運。

讓馬良在馬謖當時的位置上,還會失街亭?

“白眉馬良,可當此任。”

法正嘆了一口氣,知曉諸葛亮意已決了。

他不再勉強。

“此事需要先通稟陛下,讓陛下首肯方纔得行。”

“尚書令無須擔憂,使者已派出去了,估摸着,再有十日,便能得到陛下的消息了。”

早派使者了?

你諸葛孔明原來是早有打算了。

哎~

搞到最後,這長安的重任,都給他法正一肩子挑上來了。

“南北禁軍,丞相準備挑哪一支?”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當然是北軍了。”

南軍如今受到陛下重用,北軍倒是被冷落了。

但北軍的光芒,如何能夠被掩蓋?

他們是跟着先帝自微末中起事的,經歷了不知道多少大戰,此番前去對付司馬懿,正正好!

“魏軍多戰馬,將北軍中所有的騎兵都帶過去罷,蒐羅城中的騾馬,一道送入軍中。”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無須太多騎兵,有一千之數足夠了,另外再帶一萬步軍即可。”

陛下西征,帶走了大量的騎兵,此番他若是再將騎兵帶走了,長安城中便一點機動兵力都沒有了。

這可不行。

如果有萬一發生,對於長安來說,都將是滅頂之災。

“丞相此番若是帶兵前去,可有把握?”

帷簾之後,太后吳氏的聲音終於是傳出來了。

她雖然有監國之權,但她心中明白,在重要事情的決策上,她是說不上什麼話的。

但無法左右決策,她卻是可以站在皇帝的角度上,提出問題。

“啓稟太后,臣下領軍前去,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守住潼關,保東線不被魏軍突破,完成這個目標,臣下有十足的把握。”

司馬懿?

固然有八達之稱。

但我諸葛亮,還號臥龍呢!

誰怕誰?

“既是如此,在陛下詔令到來後,本宮會全權支持丞相領兵。”

“謝太后。” 於是乎,廷議很快便通過了諸葛亮領軍之事。

接下來,便是戰前準備,以及等候劉禪的回信了。

此刻的劉禪,已經是到了隴關前的漢軍營寨之中了。

至於雍縣。

在漢軍消息的散播之下,城中魏軍的士氣逐漸低落。

哪怕是曹真自己,都有些懷疑了。

尤其是在漢軍將一個個魏軍俘虜運送到城前現身說法之後,雍縣中的曹真,終於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他孃的!

曹彰還真沒有騙他,劉公嗣那傢伙,真的攻破了魏軍營寨?

局勢對於魏國來說,一下子就變得糜爛起來了。

曹真現在是看到雍縣城中物資充盈的場面,沒有半點欣喜之色。

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他被困在雍縣了。

漢軍不攻城,只圍城,待到隴關被攻破之後,他在雍縣,便更加是甕中之鱉了。

物資再多,也有吃完的時候。

守城最需要的就是希望,若是連希望都沒有了,城中糧草再多,也阻擋不了城破。

得突圍!

然而,時間已經是過去了十多日,漢軍的增援來得越來越多,雍縣四面,都已經是修上了堡寨,數次千人突圍,皆是被打退,雍縣城中的魏軍士氣,更是跌入谷底。

如何破局,對於曹真來說,已經是擺在檯面之上的要緊問題了。

是故,在劉禪的眼裡,困守雍縣的曹真郭淮所部,已經是甕中之鱉了,只要不讓他們竄逃到隴西,那便無事。

等他騰出手來,隨便對付。

隴關外漢軍營寨。

龍帳之中。

“隴關中情況如何?”

劉禪看着龍帳中巨大的輿圖,揹着身詢問。

張苞當即起身,說道:“魏軍射殺了前去開門的魏軍俘虜,如今隴關中並無其他消息。”

這個郝昭,真狠啊!

死在隴關下的魏軍潰兵,怕是有千人了。

對自己人,下這麼狠的手,難怪另外一個時空,能夠用區區千人,在陳倉擋住諸葛亮數萬人晝夜不停的猛攻。

守城方面,確實是有本事的。

“隴關城中,便沒有投誠者?”

郝昭殺了這麼多人,軍中的士氣能好?

親人朋友被殺,多少對發號施令的郝昭有些怨恨纔是。

“聽聞郝昭在城中軍令頗嚴,殺了不少人,到現在還未有消息傳來。”

恐怖統治可以震懾住一時,但不能長久。

人心總有散掉的那一刻。

不必多說,等便是了。

正此時,有探報傳遞消息。

“報!”

背有令旗的傳令兵跪伏在帳外。

“啓稟陛下,長安奏報,丞相親筆書信!”

奏報是關中東線戰報,親筆信自然是諸葛亮的信件。

劉禪接過戰報與諸葛亮親筆信,打開來看。

戰報內容:

關中東陲,魏之司馬懿,執掌帥印,率師伐風凌。攻之數日,城堅未破,遂改變策略,揮師北上,渡河而進。

僅半日之行,突襲蒲板津之營寨,敵軍措手不及,魏軍大破之,順勢圍蒲阪,城中將士,人人自危。

此後,魏軍馬不停蹄,又突襲華陰,縱火焚其糧草,截斷敵軍後勤之路,使關中東線形勢岌岌可危。

諸葛亮親筆信的內容則是:

臣諸葛亮,謹以此信上奏陛下:

關中東陲局勢驟變,司馬懿率軍來犯,已破蒲板津,圍困蒲阪,更焚燒華陰糧草,截斷我軍補給。如今關中東線已是岌岌可危,急需朝廷發兵增援。

臣深知戰事之緊急,不容遲緩,故特向陛下請命,允臣親率援軍,馳援關中東線,以解燃眉之急。臣必竭盡全力,以智取勝,以勇克敵,誓將司馬懿擊退,保衛關中安全。

望陛下速作決斷,發兵增援,以保社稷之安寧。臣不勝感激,定不辱使命,爲國家建功立業。

敬請陛下聖裁,臣諸葛亮,頓首百拜。

看完信件之後,劉禪長嘆一口氣。

之後臉上露出戰意十足的笑容出來。

“這天下的英雄,當真如過江之鯽,你方唱罷我登場。丞相之請,朕允了。”

司馬懿冒頭了。

接下來,還有誰會登場?

第179章 諸葛亮定平關中策!第374章 玩弄巴人於股掌之間!第461章 子龍顯神威!(四千字加更,求訂閱第791章 險道難走,陳兵廣成!第399章 劉琰,胡氏,情調!第37章 美人恩重(求追讀!)第603章 漢之孤忠,弘農月明!第805章 勝敗一念,絕境必變!第341章 劉備稱帝:罵名我來擔!(求月票!第90章 庲降都督第347章 太子西征,江東內亂!第116章 孫權送糧送妹還送女(求訂閱!)第102章 父子夜話:論天下大勢!511.第506章 銀槍穿敵陣,魏國已入甕!第344章 論功行賞,東宮屬官!第283章 抄家人蹤滅,聲東卻擊西!第251章 億手準備第618章 漢帝天降,冢中枯骨!第388章 戲弄周徹,天選漢人!第456章 這口大黑鍋,你背好了!第163章 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第750章 天命八年,勢如破竹!第834章 天朝巨宦,賣官鬻爵!第652章 壽春諜戰,假傳聖旨!第36章 兵出成都,劍指南中!(求追讀!)第255章 主公,我勸你善良!第615章 凜寒變奏,侵略入火!第802章 進退維谷,洛陽糧盡!第95章 斬使來投,班超故事!(二合一大章)第151章 江陵,江陵!第778章 子憑母貴,生擒司馬!第607章 率先破局,烽煙四起!499.第494章 改造關中匈奴,羌氐!第447章 玄德握劍起,曹真鎮亂去!540.第535章 死不瞑目!第636章 哄騙少女,情聖劉禪!第388章 戲弄周徹,天選漢人!第390章 罪婦,官匪!第446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第316章 彈指滅山匪,片語收孟達!第93章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第747章 大澤之戰,漢戚魏戚?第81章 南中無間道(爆更萬字求追讀!)第272章 無雙猛將趙子龍!第628章 吳宮春色,炎漢如火!577.第572章 攻略涼州,隴西講武!第7章 穩定人心第51章 賊軍勢崩第95章 斬使來投,班超故事!(二合一大章)502.第497章 未戰先攻心!第690章 指水爲誓,狼狽奔逃!第64章530.第525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513.第508章 曹丕被劉禪氣得吐血!558.第553章 加強皇權的嘗試,由隴西始!第96章 孫權:劉禪小兒欺我太甚!第786章 鉅艦破船,魏東遂平!541.第536章 陛下駕到,換家戰術!585.第580章 三國第一攪屎棍!第731章 華夏聖盾,堅不可摧!第46章第727章 攻其必救,撥亂反正!第284章 諸葛亮玩弄人心,汝南兵鋒再起!第175章 曹賊之樂,殺雞儆猴!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776章 揣奸把猾,滅魏主力!518.第513章 長安託孤,顧命大臣!第726章 大軍南下,幽州歸屬!第140章 勸進稱帝,孫曹聯盟第464章 不擇手段!第347章 太子西征,江東內亂!第439章 劉禪的陽謀,徐盛的人生信條!第180章 玄德思歸,士族臣服!請假條第396章 犧牲王后又何妨?第235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177章 ,魏國生亂,黃鬚兒欲爭魏王位?第407章 內情與處理!(求保底月票!)第251章 億手準備第764章 美人有毒,刺殺小道!543.第538章 追亡逐北,血色之夜!第719章 調徵渠帥,共赴國難!第124章 不墮青雲之志,談判開啓!第41章 叟王臣服,越巂郡定第264章 魏國內亂,少主顯崢嶸!第816章 變局變招,負隅頑抗!第259章 美人柔情第292章 困敵之策,劉禪你如何破局?第107章 大王守成都,太子領軍徵!第462章 不負君,燒冷竈!第116章 孫權送糧送妹還送女(求訂閱!)546.第541章 星奔川騖,司馬爲帥!554.第549章 天下英雄真如過江之鯽!第823章 退而爲進,兵不厭詐!第82章 彈指間灰飛煙滅第632章 攘外安內,取死有道!第44章 舉兵謀逆第45章 各方雲動第617章 雕蟲小技,君臨江陵!第598章 大漢吳國,英雄氣短!
第179章 諸葛亮定平關中策!第374章 玩弄巴人於股掌之間!第461章 子龍顯神威!(四千字加更,求訂閱第791章 險道難走,陳兵廣成!第399章 劉琰,胡氏,情調!第37章 美人恩重(求追讀!)第603章 漢之孤忠,弘農月明!第805章 勝敗一念,絕境必變!第341章 劉備稱帝:罵名我來擔!(求月票!第90章 庲降都督第347章 太子西征,江東內亂!第116章 孫權送糧送妹還送女(求訂閱!)第102章 父子夜話:論天下大勢!511.第506章 銀槍穿敵陣,魏國已入甕!第344章 論功行賞,東宮屬官!第283章 抄家人蹤滅,聲東卻擊西!第251章 億手準備第618章 漢帝天降,冢中枯骨!第388章 戲弄周徹,天選漢人!第456章 這口大黑鍋,你背好了!第163章 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第750章 天命八年,勢如破竹!第834章 天朝巨宦,賣官鬻爵!第652章 壽春諜戰,假傳聖旨!第36章 兵出成都,劍指南中!(求追讀!)第255章 主公,我勸你善良!第615章 凜寒變奏,侵略入火!第802章 進退維谷,洛陽糧盡!第95章 斬使來投,班超故事!(二合一大章)第151章 江陵,江陵!第778章 子憑母貴,生擒司馬!第607章 率先破局,烽煙四起!499.第494章 改造關中匈奴,羌氐!第447章 玄德握劍起,曹真鎮亂去!540.第535章 死不瞑目!第636章 哄騙少女,情聖劉禪!第388章 戲弄周徹,天選漢人!第390章 罪婦,官匪!第446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第316章 彈指滅山匪,片語收孟達!第93章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第747章 大澤之戰,漢戚魏戚?第81章 南中無間道(爆更萬字求追讀!)第272章 無雙猛將趙子龍!第628章 吳宮春色,炎漢如火!577.第572章 攻略涼州,隴西講武!第7章 穩定人心第51章 賊軍勢崩第95章 斬使來投,班超故事!(二合一大章)502.第497章 未戰先攻心!第690章 指水爲誓,狼狽奔逃!第64章530.第525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513.第508章 曹丕被劉禪氣得吐血!558.第553章 加強皇權的嘗試,由隴西始!第96章 孫權:劉禪小兒欺我太甚!第786章 鉅艦破船,魏東遂平!541.第536章 陛下駕到,換家戰術!585.第580章 三國第一攪屎棍!第731章 華夏聖盾,堅不可摧!第46章第727章 攻其必救,撥亂反正!第284章 諸葛亮玩弄人心,汝南兵鋒再起!第175章 曹賊之樂,殺雞儆猴!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776章 揣奸把猾,滅魏主力!518.第513章 長安託孤,顧命大臣!第726章 大軍南下,幽州歸屬!第140章 勸進稱帝,孫曹聯盟第464章 不擇手段!第347章 太子西征,江東內亂!第439章 劉禪的陽謀,徐盛的人生信條!第180章 玄德思歸,士族臣服!請假條第396章 犧牲王后又何妨?第235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177章 ,魏國生亂,黃鬚兒欲爭魏王位?第407章 內情與處理!(求保底月票!)第251章 億手準備第764章 美人有毒,刺殺小道!543.第538章 追亡逐北,血色之夜!第719章 調徵渠帥,共赴國難!第124章 不墮青雲之志,談判開啓!第41章 叟王臣服,越巂郡定第264章 魏國內亂,少主顯崢嶸!第816章 變局變招,負隅頑抗!第259章 美人柔情第292章 困敵之策,劉禪你如何破局?第107章 大王守成都,太子領軍徵!第462章 不負君,燒冷竈!第116章 孫權送糧送妹還送女(求訂閱!)546.第541章 星奔川騖,司馬爲帥!554.第549章 天下英雄真如過江之鯽!第823章 退而爲進,兵不厭詐!第82章 彈指間灰飛煙滅第632章 攘外安內,取死有道!第44章 舉兵謀逆第45章 各方雲動第617章 雕蟲小技,君臨江陵!第598章 大漢吳國,英雄氣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