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當時兩個鬥了十數合,那先生被武行者賣個破綻,讓那先生兩口劍砍將入來;被武行者轉過身來,看得親切,只一戒刀,那先生的頭滾落在一邊,屍首倒在石上。武行者大叫:“庵裡婆娘出來!我不殺你,只問你個緣故!”只見庵裡走出那個婦人來,倒地便拜。武行者道:“你休拜我;你且說這裡叫甚麼去處,那先生卻是你的甚麼人?”

那婦人哭着道:“奴是這嶺下張太公家女兒。這庵是奴家祖上墳庵。這先生不知是那裡人,來我家裡投宿,言說善曉陰陽,能識風水。我家爹孃不合留他在莊上,因請他來這裡墳上觀看地理,被他說誘,又留他住了幾日,那廝一日見了奴家,便不肯去了;住了兩三個月,把奴家爹孃哥嫂都害了性命,卻把奴家強騙在此墳庵裡住。這個道童也是別處擄掠來的。這嶺喚做蜈蚣嶺。這先生見這條嶺好風水,以此他便自號飛天蜈蚣王道人。”

武行者道:“你還有親眷麼?”那婦人道:“親戚自有幾家,都是莊農之人,誰敢和他爭論!”武行者道:“這廝有些財帛麼?”婦人道:“他也積蓄得一兩百兩金銀。”武行者道:“有時,你快去收拾。我便要放火燒庵了!”那婦人問道:“師父,你要酒肉吃麼?”武行者道:“有時將來請我。”那婦人道:“請師父進庵裡去吃。”武行者道:“怕別有人暗算我麼?”那婦人道:“奴有幾顆頭,敢賺得師父!”

武行者隨那婦人入到庵裡,見小窗邊桌子上擺着酒肉。武行者討大晚吃了一回。那婦人收拾得金銀財帛已了,武行者便就裡面放起火來。那婦人捧着一包金銀獻與武行者,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身。快走!快走!”那婦人拜謝了自下嶺去。

武行者把那兩個屍首都攛在火裡燒了,插了戒刀,連夜自過嶺來,迤邐取路望着青州地面來。又行了十數日,但遇村坊道店,市鎮鄉城,果然都有榜文張掛在彼處捕獲武松。到處雖有榜文,武松已自做了行者,於路卻沒人盤詰他。

時遇十一月間,天色好生嚴寒。當日武行者一路上買酒肉吃,只是敵不過寒威。上得一條土岡,早望見前面有一座高山,生得十分險峻。武行者下土岡子來,走得三五里路,早見一個酒店,門前一道清溪,屋後都是顛石亂山。看那酒店時,卻是個村落小酒肆。

武行者過得那土岡子來,逕奔入那村酒店裡坐下,便叫道:“店主人家,先打兩角酒來,肉便買些來吃。”店主人應道:“實不瞞師父說:酒卻有些茅柴白酒,肉卻多賣沒了。”武行者道:“且把酒來擋寒。”

店主人便去打兩角酒,大碗價篩來教武行者吃;將一碟熟菜與他過口。片時間,吃盡了兩角酒,又叫再打兩角酒來。店主人又打了兩角酒,大碗篩來。武行者只顧吃。原來過岡子時,先有三五分酒了;一發吃過這四角酒,又被朔風一吹,酒卻涌上。

武松卻大呼小叫道:“主人家,你真個沒東西賣,你便自家吃的肉食也回些與我吃了,一發還你銀子!”店主人笑道:“也不曾見這個出家人,酒和肉只顧要吃,卻那裡去取?——師父,你也只好罷休!”武行者道:“我又不白吃你的!如何不賣與我?”店主人道:“我和你說過只有這些白酒。那得別的東西賣!”

正在店裡論口,只見外面走入一條大漢,引着三四個人入進店裡。主人笑容可掬,迎接道:“二郎,請坐。”那漢道:“我分付你的,安排也未?”店主人答道:“雞與肉都已煮熟了,只等二郎來。”那漢道:“我那青花甕酒在那裡?”店主人道:“在這裡。”

那漢引了衆人,便向武行者對席上頭坐了,那同來的三四人卻坐在肩下。店主人卻捧出一樽青花甕酒來,開了泥頭,傾在一個大白盆裡。武行者偷眼看時,卻是一甕竈下的好酒,風吹過一陣陣香味來。武行者不住聞得香味,喉嚨癢將起來,恨不得鑽過來搶吃。只見店主人又去廚下把盤子托出一對熟雞、一大盤精肉來放在那漢面前,便擺了菜蔬,用杓子舀酒去燙。

武行者看自己面前只是一碟兒熟菜,不由的不氣;正是“眼飽肚中飢”,酒又發作,恨不得一拳打碎了那桌子,大叫道:“主人家!你來!你這廝好欺負客人!”店主人連忙來問道:“師父,休要焦躁。要酒便好說。”武行者睜着雙眼喝道:“你這廝好不曉道理!這青花甕酒和雞肉之類如何不賣與我?我也一般還你銀子!”店主人道:“青花甕酒和雞肉都是那二郎家裡自將來的,只借我店裡坐地吃酒。”

武行者心中要吃,那裡聽他分說,一片聲喝道:“放屁!放屁!”店主人道:“也不曾見你這個出家人恁地蠻法!”武行者喝道:“怎地是老爺蠻法?我白吃你的!”那店主人道:“我到不曾見出家人自稱‘老爺’!”

武行者聽了,跳起身來,叉開五指,望店主人臉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個踉蹌,直撞過那邊去。那對席的大漢見了,大怒;看那店主人時,打得半邊臉都腫了,半日掙扎不起。那大漢跳起身來,指定武松道:“你這個鳥頭陀好不依本分,卻怎地便動手動腳!卻不道是‘出家人勿起嗔心’!”武行者道:“我自打他,幹你甚事!”那大漢怒道:“我好意勸你,你這鳥頭陀敢把言語傷我!”

武行者聽得大怒,便把桌子推開,走出來,喝道:“你那廝說誰!”那大漢笑道:“你這鳥頭陀要和我廝打,正是來太歲頭上動土!”便點手叫道:“你這賊行者!出來!和你說話!”武行者喝道:“你道我怕你,不敢打你!”一搶搶到門邊。那大漢便閃出門外去。武行者趕到門外。那大漢見武松長壯,那裡敢輕敵,便做個門戶等着他。武行者搶入去,接住那漢手,那大漢卻待用力跌武松,怎禁得他千百斤神力,就手一扯,扯入懷中,只一撥,撥將去,恰似放翻小孩子的一般,那裡做得半分手腳。那三四個村漢看了,手顫腳麻,那裡敢上前來。

武行者踏住那大漢,提起拳頭來只打實落處,打了二三十拳,就地下提起來,望門外溪裡只一丟。那三四個村漢叫聲苦,不知高低,都下水去,把那大漢救上溪來,自攙扶着投南去了。這店主人吃了這一掌,打得麻了,動撣不得,自入屋後躲避去了。武行者道:“好呀!你們都去了,老爺吃酒了!”把個碗去白盆內舀那酒來只顧吃。桌子上那對雞,一盤子肉,都未曾吃動。武行者且不用箸,雙手扯來任意吃,沒半個時辰,把這酒肉和雞都吃個八分。

武行者醉飽了,把直裰袖結在背上,便出店門,沿溪而走。卻被那北風捲將起來,武行者捉腳不住,一路上搶將來,離那酒店走不得四五里路,傍邊土牆裡走出一隻黃狗,看着武松叫。武行者看時,一隻大黃狗趕着吠。武行者大醉,正要尋事,恨那狗趕着他只管吠,便將左手鞘裡掣一口戒刀來,大踏步趕。那黃狗繞着溪岸叫。

武行者一刀砍將去,卻砍個空,使得力猛,頭重腳輕,翻筋斗倒撞下溪裡去,卻起不來。黃狗便立定了叫。冬月天道,雖只有一二尺深淺的水,卻寒冷得當不得,爬將起來,淋淋的一身水。卻見那口戒刀浸在溪裡,亮得耀人。便再蹲下去撈那刀時,撲地又落下去,再起不來,只在那溪水裡滾。

岸上側首牆邊轉出一夥人來。當先一個大漢,頭戴氈笠子,身穿鵝黃□【音“住”,字形以“角絲”旁替“貯”之“貝”旁】絲衲襖,手裡拿着一條哨棒,背後十數個人跟着,都拿木鈀白棍。衆人看見狗吠,指道:“這溪裡的賊行者便是打了小哥哥的!如今小哥哥尋不見,大哥哥卻又引了二三十個莊客自奔酒店裡捉他去了,他卻來到這裡!”

說猶未了,只見遠遠地那個吃打的漢子換了一身衣服,手裡提着一條朴刀,背後引着三二十個莊客,都拖槍拽棒,跟着那個大漢,吹風唿哨,來尋武松;趕到牆邊,見了,指着武松,對那穿鵝黃襖子的大漢道:“這個賊頭陀正是打兄弟的!”那個大漢道:“且捉這廝去莊裡細細拷打!”

那漢喝聲“下手!”三四十人一發上。可憐武松醉了,掙扎不得,急要爬起來,被衆人一齊下手,橫拖倒拽。捉上溪來,轉過側首牆邊,一所大莊院,兩下都是高牆粉壁,垂柳喬松,圍繞着牆院。衆人把武松推搶入去,剝了衣裳,奪了戒刀、包裹,揪過來綁在大柳樹上,叫:“取一束藤條來細細的打那廝!”

卻纔打得三五下,只見莊裡走出一個人來問道:“你兄弟兩個又打甚麼人?”只見這兩個大漢叉手道:“師父聽稟:兄弟今日和鄰莊三四個相識去前面小路店裡吃三杯酒,叵耐這個賊行者到來尋鬧,把兄弟痛打了一頓,又將來攛在水裡,頭臉都磕破了,險些凍死,卻得相識救了回來。歸家換了衣服,帶了人再去尋他,那廝把我酒肉都吃了,卻大醉,倒在門前溪裡,因此,捉拿在這裡細細的拷打。看起這賊頭陀來也不是出家人,——臉上見刺着兩個‘金印’,這賊卻把頭髮披下來遮了——必是個避罪在逃的囚徒。問出那廝根原,解送官司理論!”

這個吃打傷的大漢道:“問他做甚麼!這禿賊打得我一身傷損,不着一兩個月將息不起,不如把這禿賊一頓打死了,一把火燒了他,才與我消得這口恨氣!”說罷,拿起藤條,恰待又打。只見出來的那人說道:“賢弟,且休打,待我看他一看。這人也像是一個好漢。”

此時武行者心中略有些醒了,理會得,只把眼來閉了,由他打,只不做聲。那個先去背上看了杖瘡便道:“作怪!這模樣想是決斷不多時的疤痕。”轉過面前,便將手把武松頭髮揪起來定睛看了,叫道:“這個不是我兄弟武二郎?”武行者方纔閃開雙眼,看了那人道:“你不是我哥哥?”那人喝道:“快與我解下來!這是我的兄弟!”

那穿鵝黃襖子的並吃打的盡皆吃驚;連忙問道:“這個行者如何卻是師父的兄弟?”那人便道:“他便是我時常和你們說的那景陽岡上打虎的武松。我也不知他如今怎地做了行者。”

那弟兄兩個聽了,慌忙解下武松來,便討幾件乾衣服與他穿了,便扶入草堂裡來。武松便要下拜。那個人驚喜相半,扶住武松,道:“兄弟酒還未醒,且坐一坐說話。”

武松見了那人,歡喜上來,酒早醒了五分,討些湯水洗漱了,吃些醒酒之物,便來拜了那人,相敘舊話。

那人不是別人,正是鄆城縣人氏,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武行者道:“只想哥哥在柴大官人莊上。卻如何來在這裡?兄弟莫不是和哥哥夢中相會麼?”宋江道:“我自從和你在柴大官人莊上分別之後,我卻在那裡住得半年。不知家中如何,恐父親煩惱,先發付兄弟宋清歸去。後卻接得家中書說道:‘官司一事全得朱、雷二都頭氣力,已自家中無事,只要緝捕正身;因此,已動了個海捕文書各處追獲。’這事已自慢了。卻有這裡孔太公屢次使人去莊上問信,後見宋清回家,說道宋江在柴大官人莊上,因此特地使人直來柴大官人莊上取我在這裡。此間便是白虎山。這莊便是孔太公莊上。恰纔和兄弟相打的便是孔太公小兒子;因他性急,好與人廝鬧,到處叫他做獨火星孔亮。這個穿鵝黃襖子的便是孔太公大兒子,人都叫他做毛頭星孔明。因他兩個好習槍棒,卻是我點撥他些個,以此叫我做師父。我在此間住半年了。我如今正欲要上清風寨走一遭。這兩日方欲起身。我在柴大官人莊上時,只聽得人傳說兄弟在景陽岡上打了大蟲;又聽知你在陽谷縣做了都頭;又聞鬥殺了西門慶。向後不知你配到何處去。兄弟如何做了行者?”

武松答道:“小弟自從柴大官人莊上別了哥哥,去到得景陽岡上打了大蟲,送去陽谷縣,知縣就擡舉我做了都頭。後因嫂嫂不仁,與西門慶通姦,藥死了我先兄武大,被武松把兩個都殺了,自首告到本縣,轉申東平府。後得陳府尹一力救濟,斷配孟州。”至十字坡,怎生遇見張青、孫二孃;到孟州;怎地會施恩,怎地打了蔣門神,如何殺了張都監一十五口,又逃在張青家,母夜叉孫二孃教我做了頭陀行者的緣故;過蜈蚣嶺,試刀殺了王道人;至村店吃酒,醉打了孔兄:把自家的事從頭備細告訴了宋江一遍。

孔明孔亮兩個聽了大驚,撲翻身便拜。武松慌忙答禮道:“卻纔甚是衝撞,休怪,休怪。”孔明、孔亮道:“我弟兄兩個‘有眼不識泰山’!萬望恕罪!”武行者道:“既然二位相覷武松時,卻是與我烘焙度牒書信並行李衣服;不可失落了那兩口戒刀,這串數珠。”孔明道:“這個不須足下掛心。小弟已自着人收拾去了,整頓端正拜還。”武行者拜謝了。宋江請出孔太公,都相見了。孔太公置酒設席管待,不在話下。

當晚宋江邀武松同榻,敘說一年有餘的事,宋江心內喜悅。武松次日天明起來,都洗漱罷,出到中堂,相會吃飯。孔目自在那裡相陪。孔亮捱着疼痛,也來管待。孔太公便叫殺羊宰豬,安排筵宴。是日,村中有幾家街坊親戚都來謁拜。又有幾個門下人,亦來拜見。宋江見了大喜。

當日筵宴散了,宋江問武松道:“二哥今欲往何處安身?”武松道:“昨夜已對哥哥說了,菜園子張青寫書與我,着兄弟投二龍山寶珠寺花和尚魯智深那裡入夥,他也隨後便上山來。”宋江道:“也好。我不瞞你說,我家近日有書來,說道清風寨知寨小李廣花榮,他知道我殺了閻婆惜,每每寄書來與我,千萬教我去寨裡住幾時。此間又離清風寨不遠,我這兩日這待要起身去,因見天氣陰晴不定,未曾起程。早晚要去那裡走一遭,不若和你同往,如何?”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疑,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知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勸,你只相陪我住幾日了去。”

自此,兩個在孔太公莊上。一住過了十日之上,宋江與武松要行,孔太公父子那裡肯放,又留了三五日,宋江堅執要行,孔太公只得安排筵席送行。管待一日了,次日,將出新做的一套行者衣服,皁布直裰,並帶來的度牒書信戒箍數珠戒刀金銀之類交還武松;又各送銀五十兩,權爲路費。宋江推卻不受,孔太公父子只顧將來拴縛在包裹裡。

宋江整頓了衣服器械,武松依前穿了行者的衣裳,帶上鐵戒箍,掛了人頂骨數珠,跨了兩口戒刀,收拾了包裹,拴在腰裡。宋江提了朴刀,懸口腰刀,帶上氈笠子,辭別了孔太公。孔明、孔亮叫莊客背了行李,弟兄二人直送了二十餘里路,拜辭了宋江、武行者兩個。宋江自把包裹背了,說道:“不須莊客遠送我,我自和武兄弟去。”孔明、孔亮相別,自和莊客歸家,不在話下。

只說宋江和武松兩個在路上行着,於路說些閒話,走到晚,歇了一宵,次日早起,打夥又行。兩個吃罷飯,又走了四五十里,卻來到一市鎮上,地名喚做瑞龍鎮,卻是個三岔路口。宋江借問那裡人道:“小人們欲投二龍山、清風鎮上,不知從那條路去?”那鎮上人答道:“這兩處不是一條路去了:這裡要投二龍山去,只是投西落路;若要投清風鎮去,須用投東落路,過了清風山便是。”

宋江聽了備細,便道:“兄弟我和你今日分手,就這裡吃三杯相別。”武行者道:“我送哥哥一程了卻回來。”宋江道:“不須如此;自古道:‘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爲人一世。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兄弟,你如此英雄,決定做得大事業,可以記心。聽愚兄之言,圖個日後相見。”

武行者聽了,酒店上歇了數杯,還了酒錢。二人出得店來,行到市鎮梢頭,三岔路口,武行者下了四拜。宋江灑淚,不忍分別;又分付武松道:“兄弟,休忘了我的言語:少戒酒性。保重!保重!”武行者自投西去了。

看官牢記話頭:武行者自來二龍山投魯智深、楊志入夥了,不在話下。

第60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第14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第54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佈連環馬第103回 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範節級爲表兄醫臉第104回 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並舊強人第12回 青面獸北京鬥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第14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87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第53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第51回 李逵打死殷天賜 柴進失陷高唐州第37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展浪裡白條第66回 宋江賞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第106回 書生談笑卻強敵 水軍汩沒破堅城第44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第47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第45回 病關索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店第41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50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第37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展浪裡白條第21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第103回 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範節級爲表兄醫臉第30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第57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衆虎同心歸水泊第53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第10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第33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65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93回 李逵夢鬧天池 宋江兵分兩路第12回 青面獸北京鬥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第70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第76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第55回 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第51回 李逵打死殷天賜 柴進失陷高唐州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第24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第63回 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第98回 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第61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第65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38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第03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第113回 混江龍太湖小結義 宋公明蘇州大會垓第116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第53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第109回 王慶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第90回 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第67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第86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第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第42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第110回 燕青秋林渡射 宋江東京城獻俘第65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58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第103回 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範節級爲表兄醫臉第19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第60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第33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86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第110回 燕青秋林渡射 宋江東京城獻俘第74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第10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第11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38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第29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第14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03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第18回 林沖水寨大併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第15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第119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第40回 宋江智取無爲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第65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64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裡白條水上報冤第36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第98回 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第48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第31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第11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59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第36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第14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62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第62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第100回 張清瓊英雙建功 陳觀宋江同奏捷第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第11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47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第115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第76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第82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第30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第94回 關勝義降三將 李逵莽陷衆人第46回 撲天雕兩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第30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60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第14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第54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佈連環馬第103回 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範節級爲表兄醫臉第104回 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並舊強人第12回 青面獸北京鬥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第14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87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第53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第51回 李逵打死殷天賜 柴進失陷高唐州第37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展浪裡白條第66回 宋江賞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第106回 書生談笑卻強敵 水軍汩沒破堅城第44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第47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第45回 病關索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店第41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50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第37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展浪裡白條第21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第103回 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範節級爲表兄醫臉第30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第57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衆虎同心歸水泊第53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第10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第33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65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93回 李逵夢鬧天池 宋江兵分兩路第12回 青面獸北京鬥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第70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第76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第55回 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第51回 李逵打死殷天賜 柴進失陷高唐州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第24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第63回 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第98回 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第61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第65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38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第03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第113回 混江龍太湖小結義 宋公明蘇州大會垓第116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第53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第109回 王慶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第90回 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第67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第86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第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第42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第110回 燕青秋林渡射 宋江東京城獻俘第65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58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第103回 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範節級爲表兄醫臉第19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第60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第33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86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第110回 燕青秋林渡射 宋江東京城獻俘第74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第10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第11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38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第29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第14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03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第18回 林沖水寨大併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第15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第119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第40回 宋江智取無爲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第65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64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裡白條水上報冤第36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第98回 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第48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第31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第11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59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第36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第14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62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第62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第100回 張清瓊英雙建功 陳觀宋江同奏捷第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第11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47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第115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第76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第82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第30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第94回 關勝義降三將 李逵莽陷衆人第46回 撲天雕兩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第30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